一个外地人在上海的六年,说说我对上海的印象 东京原宿With harajuku:看日本大热商圈小体量商业如何破局

疫情爆发,疫情之下上海对疫情的管理和控制、民生的保障等等,让很多人心生失望,产生各种不满和抱怨。让上海曾经科学、精准等各种高大上的形象坍塌,风评如潮水直下。在这里作为一个在上海工作六年的人,客观说说我的上海印象。

上海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电视剧《上海滩》、留声机二三十年代关于上海滩的歌声开始的。带着儿时印象大学毕业后就直接来到上海找工作,上海给我的印象就是匆匆忙忙,地铁上嗖嗖的快速感。作为年轻人就喜欢这种心跳的感觉,让人有奋斗感觉。那个时候大环境还是努力拼搏的气氛。

记得同学和我聊天说过,上海的工作机会适合各种各样的人,只要你有能力,你要敢向企业要你想要的工资。不过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个没有经验,不是211/985平台,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又不是上海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想象找份正规点工作是有多么艰难,每天忙着参加各种校园招聘会,各种杳无音讯石沉大海。最后只能扩大自己眼界,在地图上寻找离上海近的苏州、杭州、无锡等城市参加各种校园招聘会,只要有企业约面试我就去参加,最后也是两手空空。那时候记得甚至连好一点的民营企业都是各种香甜,如果有机会都会屁颠屁颠地去面试,不过是为了毕业养活自己。那时候的我就像墙角的地菜一样,毫不起眼。在参加校园招聘会的同时,网络上找工作平台也同时各种投递,幸运的是上海金山的一个工业设备集成商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让我有了组织,有了奶。还给我买五险,16年那时候给了月薪7500,五天八小时,管住宿,公司伙食还不错,对于我甭提多香甜了,那时候是真的高兴,也是人生工作中难得记忆里的高兴。在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声音,最后还得是上海。那段时间是真的艰难,参加各种面试起码不下百场,虽然早已离开那个公司,至今不忘曾经给予的机会,让我在上海有了一片天空。

在上海每个人都是忙碌的,每个人都是不容易的,每个人都说要离开,最后又不得不留在这个城市,离开这个城市后,又能去哪里呢?不是每个人回到家里都有准备好的工作,不是哪个家乡都有这样的发展机会,恨着又爱着。爱他的交通便利,爱爱他相对的公平,爱他高效,爱得很多,最后爱都变成平淡,变成生活一部分,去哪里都喜欢拿上海去比较,最后还是觉得上海有那么一点好。

这里有大量大龄、不婚等形形色色的男女存在,这里没有异议,存在即合理,大家都心安理得,这里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和心灵共鸣的人。大多数人都遵守着活好自己,不去打扰别人的生活,互相之间有距离却又懂得去尊重别人的规矩。这里来了就会被传染,这么多年的上海工作小编也养成了不麻烦别人,说话不伤害别人,静静地独自安好等生活习惯。在这里工作虽然过不上人人羡慕的生活,但是只要你肯努力,不放弃,有理想,终究会有一份收获,起码不用外力就可以实现,就凭这一点,人生却是另外的难得。这也是一种资源,一份人生的财富。

上海是美丽的,同时对于平凡人是现实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里只是耗费你的青春和精力,而带来不了飞黄腾达。来到的人都是心怀梦想,就像上海本地人和我聊天说的一样,能来上海的人,不管是来自于哪里的人,都是有想法不平凡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想法就不会离家来到上海打拼。同时天涯奋斗人,说句实话上海本就不是容易给平凡人实现梦想的地方,能够留下来买房生儿育女的,要么有家庭背景的,要么有才华和高学历的人,要么就是有规划有执行能力,抓住机遇不蹉跎岁月的人,都是人中龙凤。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来到上海只是让他们开阔一下眼界,亲眼看看自己曾经的梦罢了,近在咫尺,却远在梦里,不要看不起城市几角旮旯的老破小,那是很多人奋斗一辈子的梦想。

和上海本地人的交谈过程中,看出轮廓展现对生活充满自信和傲娇,和他们相处不要以为你的热心会得到家乡那样的温度,他们永远都是冷静,客气和距离感的。他们看惯了人来人往,人情冷暖,生存法则。大家在一个空间里遵守社会公德和价值观就行了,不要以家乡的道德标准和风俗来谈上海,那会显得你格格不入。在这里你也会遇到好心的大爷,他会告诉你在上海怎么挑选对象,要找什么品行,什么样的对象对家庭是相互促进的,他们好像天生睿智,冷静,一针见血,笑谈风云,指点江山,让你感觉箴言啊,但是身体里总是感觉缺少了什么。

上海是一个开放多元化的城市,六年里早已习惯了这里人来人往,这次疫情,有很多的人会离开,在离开的同时,肯定还是会有很多人再次来到这个城市,就像韭菜一样割不完。这里是很多人伤心的地方,为了生活又是很多人需要的地方,两者交织在一起,柴米油盐终究会让很多人低下头,造就了前仆后继的一批批淘金者,这就是生活啊。

最后小编想说点在这六年的人生感想,不管是哪个城市,都有好有坏,就像家庭一样,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不管在哪里,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学习规则,保护好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力,一见方桌,不管大小,终有上席,实力代表一切。毕竟站得高,才能呼吸更新鲜的空气,站在舞台中央才能光明,而角落终究会有黑暗。

日本商业、小体量购物中心、存量改造

东京原宿是业内耳熟能详的日本大热商圈,原宿街区南向临近著名高奢品牌集合区域—表参道;东向连通ACG亚文化汇聚地竹下通。客群复杂、竞争激烈,多年来商圈内仅有原宿东急PLAZA一个综合商业设施。但在2020年6月、原宿终于迎来了一位新住户,由NTT都市開発主持建造、NTTアーバンバリューサポート负责营运的东京原宿 With Harajuku。

东京原宿With harajuku:看日本大热商圈小体量商业如何破局

JR原宿站外拍摄的WithHarajuku

With Harajuku占据了JR原宿站前一路之隔的得天独厚的选址优势,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可以保持日均15+万人的入店客流。建筑以半开放&多连通口为特点,使项目即可以克服区域内约8米的自然高低差,从而顺畅连通表参道与竹下通两个街区,又可以依靠室外景观绿植与空间环境汇聚客流、确保顾客在项目内的长时间停留。

东京原宿With harajuku:看日本大热商圈小体量商业如何破局

项目区位示意

东京原宿With harajuku:看日本大热商圈小体量商业如何破局

由竹下通方向拍摄的项目外立面

WithHarajuku与竹下通街区的连通路

项目以编织未来的“聚合场”为立意核心,以“文化与创造力向世界发信,成为东京新的展示场为”整体定位;面向所有立志于亚洲年轻与文化的创作者们,希望由此打造一个文化创造与交融的面向世界的综合商业设施。

80年代开始对亚洲时尚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宿文化

2010年之后更加变化与多元的原宿印象

With Harajuku是一个由商业、共享办公、Hall展厅、租赁公寓、城市公园等多个元素组成的多功能型设施。

业态与交通示意图

NTT营运团队在立项之初,就针对于本项目的顾客群体进行了非常形象的行为侧写:交通上便利联动表参道与竹下通两个商业街区;顾客即可以在项目内部进行购物与餐饮消费、也可以在屋外的空中花园散步、会友、小憩;更可以在项目中的会场参加活动,自由使用多目的型的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

多个Hall会场均可容纳300~400人

With Harajuku在环境设计方面因地制宜的结合了原宿区域著名的明治神宫与东京都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代代木公园的表现风格,入口挑空部分采用了神社的鸟居形状元素,在商业内部的公共空间中,统一使用了参天大树的设计印象;而在保持自然与绿意的同时,又在多处使用了LED屏幕设施,使项目的整体设计风格既有神社的静谧舒心之感,又有现代化国际都市与情报发信地的繁华朋克风。

项目入口

主要公共空间

餐饮空间

可以近眺原宿站的临窗席位

项目夜景与室外连通

项目内部因体量有限,采取了简洁动线与多核心店铺的规划方案。在入驻的品牌选择方面,以“可以将原宿再次作为时尚话题”为招商标准,品牌总数虽不到20个,但每一个入驻品牌都自带流量人气与话题讨论度。

●时隔八年回归原宿的优衣库旗舰店

B1~1F共1980㎡,不仅有优衣库的定番“设计师合作款”,更有APP可以给顾客提供全新的智能互动体验。

●资生堂首家酒廊餐厅

作为日本最大的化妆品集团,资生堂在本项目设置了全新的体验业态,1F资生堂Beauty square可以让顾客体验到最新的资生堂产品,享受美容护肤服与咨询服务。在8F设置资生堂CLUB SHISEIDO PARLOUR,让顾客可以一边享用精致美食的同时一边可以远眺原宿街区与明治神宫的惬意风景。

●都心型宜家

为了能让年轻消费者更加轻松在平日下班后也可以进行购买,宜家开设了日本首家市内型店铺,除了精选的家居杂货之外,同时也提供符合健康生活理念的北欧低卡食品。

●PEANUTS Cafe SUNNY SIDE kitchen

著名IP人物SNOOPY授权印象餐厅,不仅有精美的IP联动餐饮满足年轻客层的拍照社交需求,更有仅限原宿的限定周边。


●Snow Pea “限定” 日本集合店

以编辑日本各地区的代表时尚或潮流商品为核心理念而开设的最具特色的“土产”集合店。从服饰鞋帽、到周边杂货、更包括了限定咖啡等多个品类,让疫情中不能进行国内游的消费者们依旧可以体验到日本各地的时尚风情。

在疫情期间,尤其是2021年日本新开的商业综合体总数仅有20余家,但数量的减少并没有新开商业的整体完成度与营运团队的专业水平。在激烈竞争的原宿表参道复商圈的竞争中,With harajuku 不仅打破了既定的商业思维,也为众多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体量综合商业体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来源:赢商网 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