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精锐竟被百余人击溃,西班牙殖民者凭什么征服了印加帝国? 当“野兽”遇上“钢铁”:阿兹特克帝国的覆灭之路
公元十六世纪初,印加帝国依然傲立于美洲大地,尽管它早已外强中干。此前,西方殖民者已经开始在美洲渗透,并且逐渐站稳了脚跟。不过,要想彻底吞下印加帝国这块蛋糕,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它尚有近十万军队,即便用人海战术,也足以将殖民者们践踏地尸骨无存。
不过,在1526年时,让早已觊觎这片土地的西班牙殖民者,看到了一丝希望。当时印加皇帝患天花去世,帝国内部为争夺皇位,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内战,使印加陷入了一片混乱。此时,西班牙派出佛朗西斯科·皮萨罗率人来“劝降”印加帝国。
1532年11月,皮萨罗率领着168人来到了印加帝国的卡哈马卡广场,并派出使节去与当时的印加皇帝阿塔卡尔帕交涉。后果可想而知,由于双方军力悬殊,印加帝国没有给西班牙殖民者想要的“礼遇”。最终,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皮萨罗征服印加
从双方军力来看,印加帝国当时握有八万步兵,西班牙殖民者仅有169人,除了皮萨罗,还包括106名步兵和62名骑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皮萨罗都无异于自寻死路,因为如果印加的数万大军涌向这支一百余人的队伍,绝对会顷刻间将其碾成肉酱。
然而,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当皮萨罗等人胆颤心惊地冲向印加军队时,这支古老帝国的庞大军队,竟然望风而逃!在逃散过程中,士卒相互践踏,又导致死伤无数。紧接着,皮萨罗等人率领骑兵进击,俘获了印加皇帝阿塔卡尔帕。
在皮萨罗获胜的同时,开始从其他殖民地调来援军,以防范印加军队报复,并准备征服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接下来的几次战斗中,皮萨罗常常依靠百余人的队伍击溃数以万计的印加士兵。最终,这个古老的帝国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皮萨罗征服印加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呢?原因大概有三:
首先,虽然印加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毕竟长期与世隔绝,各方面已经严重落后。与西班牙殖民者的近代化军队相比,手持长矛的印加步兵,如同原始人一般落后,往往未及冲到敌军面前,便已被火枪击倒在地;
其次,从兵种配置上来看,印加军队几乎都是步兵,当他们眼见骑着高头大马的西班牙士兵奔涌而来时,在心理上便已忌惮,尤其是眼见身边人被火枪击倒后,更想着赶紧逃命,压根就不敢再冲锋陷阵;
最后,由于印加帝国长期内战,士兵们也厌倦了征战,更渴望和平。而且,由于统治者横征暴敛,早已失去了军心和民心,民众根本不愿意为印加皇帝卖命。
基于以上原因,尽管当时印加皇帝手握八万精锐,却难以同一百余名西班牙殖民者对抗。而这一悲剧,在世界近代史上也绝非孤立。在西方殖民者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常常会挑拨当地各方势力内讧,然而借机领兵侵略,他们借助先进的火器,与手持大刀长矛的步兵交战,自然显得“索性披靡”。

印加古城遗址
当然,许多古老文明遭受毁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他们既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再领导民众与殖民者抗衡。而这,便是造成了许多类似印加帝国的悲剧不断上演。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大陆,曾经存在过一个辉煌的文明——阿兹特克帝国,后来,犹如它的兴起一样,它也在极短的时间里灰飞烟灭。这场悲剧背后有着种种原因,最根本的,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文明差距。
不同于亚欧板块的紧密相连,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被广阔的海洋隔断,美洲人无法与先进文明顺利交流,只能闭门造车,当他们还过着自给自足的原始部落生活时,大西洋彼端的欧洲已经进入文艺复兴。这种平静之下,隐藏着危险:一旦亚欧板块的高级文明发现了自己,必然会带来毁灭性的降维打击。

一、阿兹特克帝国的发迹
在奥尔梅克文明发祥之前,美洲大陆还是一片荒蛮,公元前1200年左右,奥尔梅克人定居在墨西哥湾沿岸,并在那里建立了金字塔、巨石雕像、大型宫殿等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之后到公元前400年,这个美洲文明的发起者便莫名其妙地消失于历史中。
奥尔梅克人的成就灌溉出了众多绚烂的美洲文明,于14世纪崛起的阿兹特克文明就是其中之一。阿兹特克族本是墨西哥高原上的一群“流浪汉”,后侵入了墨西哥谷地,征服了原有居民托尔特克人,成为霸主。
传说阿兹特克人是受到了他们信奉的神明威齐洛波契特里的指示:当他们看见一只叼着蛇的老鹰停在仙人掌上时,就应该在那个地方建城。他们到了墨西哥谷地,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于是他们就建起了特诺奇蒂特兰——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岛,位于墨西哥特斯科科湖。
阿兹特克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鼎盛时期,因为他们是擅于模仿的,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都给他们树立了好榜样。

二、以战争为荣的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
· 无休止的争战:源于阿兹特克人对“战神”的崇拜
阿兹特克人的先辈认为,自然很像人类,时而行善,时而作恶,于是他们就想当然地把自然人格化了,并把自然力看成男女诸神。他们觉得人类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能让诸神满意,从而帮助人类办事。于是血腥的祭祀、祈祷、各种仪式就应运而生。
阿兹特克人的命运主要取决于两位神明。一位是战神暨太阳神:威齐洛波契特里;另一位是掌管雨季和丰收的羽蛇神:魁札尔科亚特尔。
威齐洛波契特里是战神出身,传说他一出生就身着战装,后来他与鹰结合,成了太阳和白昼的象征。
这位神明特别嗜血,阿兹特克人为了得到他的庇护,必须要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的来源就是人的鲜血,所以阿兹特克人不得不常年四处征战,抓到活人来献祭。
一个刚呱呱坠地的阿兹特克男孩,就会被长者族人告知:“作战是你的职责,你应该把美酒与珍馐献给伟大的太阳!”不久后,这个小男孩就会得到象征他日后存在意义的小号盾牌和弓箭;10岁时,他就要向“战士”的称号迈进,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比斯巴达更加严酷的军事训练。

战神:威齐洛波契特里
· 雄鹰、猛虎样式的战服:属于阿兹特克帝国军队的精英阶层
手持木棒或嵌有燧石大刀的阿兹特克勇士们,作战后必须抓回完整的俘虏用以献祭。倘若带回第一个完整的战俘,他可以得到一件绣有蝎子或花卉图案的斗篷;若带回第二个,他可以得到镶红边的斗篷;若再抓到第三个,他可以得到市面上根本见不到的特制高档斗篷……
如果抓到了众多战俘,那就可以成功跻身精英队伍——雄鹰骑士和猛虎骑士了!
这两个称号是怎么来的?据遗留下来的图画显示,他们的军服和称号是相符的:“雄鹰骑士”身披鹰的羽毛,“猛虎骑士”身披虎皮,他们的面部从兽嘴中露出,身后还有野兽的尾巴。
这种战衣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对敌人起到一种气场上的威慑作用:敌人看到身着猛兽皮毛的战衣,就会在脑中自然唤醒猛兽噬人的恐怖记忆,从而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致使动作精准度下降,战斗力减弱。这种身披兽皮的战服在中国和欧洲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是早期原始人类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的一种表现。
· 新的战争发端:“一支芦苇之年”回归的“羽蛇神”
影响阿兹特克人的第二个大神是整个美洲普遍信奉的能带来雨季的“羽蛇神”。
相传与羽蛇神对立的黑暗之神特斯卡特利波使用了奸计,把羽蛇神在人间的化身魁札尔科亚特尔曾经缔造的黄金时代毁灭了,魁札尔科亚特尔因此乘着毒蛇缠绕的筏子驶向东方,并发誓会在“一支芦苇之年”(阿兹特克历法)回来重掌大权。一首阿兹特克诗歌哀悼这位君主离开故土:
“图拉城中,房屋肃立。这里的蛇柱依旧孑然耸立。远去了,魁札尔科亚特尔。我们的君主,为您哭泣!”
可能阿兹特克族由于自己卑微的身份和不择手段登上霸主地位的惶恐,这个传说带给了当时的阿兹特克君主,蒙特苏马二世很深的恐惧,他害怕那天的到来。
然而,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当一个传言越来越多地在街谈巷议中被人提及时,蒙特苏马二世大感不妙。据说在东方的大海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巨大“蛇筏”,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而更神奇的是船上的乘客,仿佛“神使”一般:他们有着白色的肌肤,蓝绿的眼睛,浓密的胡须,还穿着闪耀金属光泽的奇异服饰,骑着巨大而温顺的“不长角的鹿”,拿着能轰鸣喷火的神器……
这一切都和羽蛇神的预言不谋而合——在“一根芦苇之年”,羽蛇神的化身魁札尔科亚特尔终于乘着巨筏,从东方的大海中归来。难道阿兹特克真的气数已尽?!
三、冲向钢铁的猛兽:阿兹特克帝国的迅速灭亡
上面那段传说充满唯心主义色彩,实际上,“一支芦苇之年”即1519年,“神使”和“蛇筏”是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和他的部队,所谓“不长角的鹿”就是马匹。
科尔特斯和他的部队一共四百人,他们登陆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阿兹特克人的眼中是“神使”,他们被美丽的、魔幻的墨西哥古城特诺奇蒂特兰深深吸引,那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
于是,人性的贪婪开始萌生,西班牙探险家们想要从这片富饶的土地中掠夺一些财物,接下来,不可避免的战争又将拉开帷幕。
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居然被区区几百人组成的西班牙入侵者打败,这在历史上是个传奇。但仔细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阿兹特克的覆灭,可以说是“一分天命,九分人祸”:
· 统治者的迷信
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以蒙特苏马二世为首的一群人就执着相信着“一支芦苇之年”的复仇传说。
西班牙人来了,被阿兹特克人看作“神使”对待,始终小心伺候着,并奉上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这更助长了西班牙人的贪欲,时刻筹划向阿兹特克发起了进攻。蒙特苏马二世在观察了“神使”与墨西哥高原上实力排名第二的特拉斯卡拉部落的著名的三日大战,并取得胜利后,居然放“神使”进入都城。
后世评论者大多都把阿兹特克的悲剧归罪于蒙特苏马二世的迷信与犹豫,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蒙特苏马二世不是一名拥有全权的君主,他必须得到各臣属国氏族首领的同意后,才能做决定。然而这些“猪队友”又没什么政治头脑,只看眼前利益。结果,西班牙人获得批准,大摇大摆地进了都城,并把蒙特苏马二世抓起来作人质,组织本就涣散的部落们群龙无首,彻底成了一滩散沙。
攫取大量黄金后的科尔特斯还收服了一批西班牙驻古巴总督组织的讨伐军,并带领他们回到特诺奇蒂特兰。不料他留下的军官大肆屠杀了当地人,整座阿兹特克的怒火被点燃。科尔特斯和他的部队不得不面对一场全民争战。
· 落后的军服和作战方式
阿兹特克武士决定不再被迷信蒙蔽,他们要奋起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家园。西班牙人开始出现颓势,在一连串的战争中损失了80余名士兵,几乎超过了之前战斗损失的总和。随后,著名的奥通巴战役打响,阿兹特克武士却没能如愿全歼西班牙士兵,他们落后的军服和作战方式,大大阻碍了他们。
首先,“雄鹰骑士”和“猛虎骑士”这种模仿猛兽的军服只能恐吓到比他们知识水平更低的其他部落,但对先进的西班牙军队来说,这种手段已经过时上千年了。
阿兹特克人的铠甲用浸过盐水的棉布缝制,主要为了防护当地弓箭,当面对西班牙的钢刀和铅弹时,他们的铠甲如同纸一样脆弱不堪一击。
再反观西班牙人的军服,尤其是骑兵和步兵的盔甲,基本代表了当时欧洲大陆冶金业和铠甲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这种铠甲以“冷锻”技法取代“热锻”,使铁分子间结合更紧密,铁质更加坚硬。加上盔甲上广泛锻打出棱条,可以大大增加防护性。当阿兹特克人嵌有黑曜石的木棒遇到西班牙人坚固的盔甲,就跟玩具似的没什么威胁。
再者,阿兹特克勇士采取的进攻方式是采取一窝蜂作战,这在训练有素、有组织有纪律的西班牙军队面前很难奏效,因为这种战术只能使一小部分人直接和敌人交战。
除此之外,阿兹特克首领的着装过于耀眼:军服华丽,背插由羽毛、宝石和金银装饰的军旗,初衷是作为部队集合点,在跟其他部落作战时,这种方式是屡试不爽。但面对已有多年作战经验,且文明程度远超的西班牙军队时,这反而成了致命的弱点。科尔特斯一声令下,专门攻击那些衣装华丽的首领!于是,阿兹特克全军很快陷入一片混乱,最终,极为惨烈地输掉了奥通巴战役。
尾声
西班牙人对阿兹特克人来说,可能真的符合“一支芦苇之年”的传说,科尔特斯就是那前来复仇的羽蛇神化身的魁札尔科亚特尔,他真的做到了重掌大权:
奥通巴战役后,双方都元气大伤,这时候所谓的“一分天命”降临,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传染给了毫无免疫力的阿兹特克人,造成了大量当地人的死亡,其中还包括新任的阿兹特克国王。战争天平渐渐倒向西班牙军队,最终,特诺奇蒂特兰沦陷,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盛极一时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
在整个殖民时期直到今天,人们都不太愿意到阿兹特克文明临终的那个地方去,仿佛那里仍徘徊着阿兹特克文明英勇的保卫者亡灵……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非常感谢!
参考资料:
王鹤:《服饰与战争》
乔治•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
备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