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柳荫公园第十二届柳文化节来啦 | 可以祓禊、编柳 12岁以下不让上路,公园不让进车,孩子们哪里可以畅享骑行?
柳荫
·柳文化节


柳荫公园第十二届柳文化节定于2022年4月3日至5日在园内举办,此次柳文化节的主题为“双奥之城 折柳寄情”,游客朋友们来到公园,感受“柳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场参观柳文化科普展、清明文化科普展、文明游园宣传,参与戴柳、写柳、画柳、祓禊仪式等环节,在春日中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智慧结晶。
线下活动
1
祓禊、编柳、写柳、画柳
活动主题:祓禊仪式再现、编柳、写柳、画柳
主要内容:活动现场参与祓禊仪式再现、编柳、写柳
活动时间:
2022年4月3日-5日 9:00-16:00
活动地点:柳荫公园东门文化广场
参与对象:游人

2
文明游园主题活动
活动主题:“温暖一平方”文明游园主题活动
主要内容:全民参与文明游园,文明游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平方开始。
活动时间:
2022年4月3日-5日 9:00-16:00
活动地点:柳荫公园东门文化广场
参与对象:游人
3
柳知识问答
活动主题:知识问答
主要内容:为了更好普及柳文化和传统国学知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节期间春景园设置柳文化科普展,欢迎广大游人参观游览后,参与柳文化相关的趣味问答活动。回答下方十道问答题(在公众号内留言回答或活动现场科普宣传台回答),十道题目全部答对者可活动现场科普宣传展台领取活动纪念品。
活动时间:
2022年4月3日-5日 9:00-16:00
活动地点:柳荫公园东门文化广场
参与对象:游人
柳文化问答题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 )
A.陆游B.白居易C.李商隐 D.杜牧
2. 五柳先生是指( )
A.陶渊明B.柳宗元 C.贺知章 D.白居易
3.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表示挽留之意。请问“柳”与“送别”有关系,最早出现在( )中。
A.《诗经·小雅·采薇》 B. 《离骚》
C. 《乐府诗集》 D.唐诗《折杨柳》
4.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A.杨柳依依 B. 有菀者柳
C. 绝胜烟柳 D. 春风杨柳
5.( ),春风不度玉门关
A.吹面不寒杨柳风 B. 羌笛何须怨杨柳
C.杨柳青青江水平 D. 忽见陌头杨柳色
6. 颜筋柳骨中的“柳”指的是( )
A.柳公权 B.柳宗元 C.柳永 D.柳下惠
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 )A.《咏柳》王之涣 B.《杨柳枝》白居易
C.《咏柳》贺知章 D. 《杨柳枝》王勃
8. 沾衣欲湿杏花雨,( )。
A.吹面不寒杨柳风 B. 羌笛何须怨杨
C.杨柳青青江水平 D. 忽见陌头杨柳色
9. 渭城朝雨邑轻尘,( )。
A. 杨柳青青江水平 B. 寒食东风御柳斜
C. 吹面不寒杨柳风 D. 客舍青青柳色新
10.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清明节 D. 七夕节
柳荫
线上活动
1
云游柳荫线上直播
时间:
第一场:4月4日 10:00
第二场:4月4日14:00
活动内容:
春意盎然,有细雨也有阳光,为了拨开疫情的阴霾,带着大家感受春天的柳荫公园,开启云游柳荫线上直播活动,跟着镜头寻找公园里的早春植物、昆虫。
请准时进入抖音直播间观看课程
2
自然生态科普线上活动
敬请期待更多自然生态科普活动
温馨提示:
1、请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游园,持健康宝绿码参与活动;
2、活动中遇问题请向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寻求帮助。
3、提倡低碳绿色出行。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柳荫公园管理处)
京城秋季,正是适合骑行的好时候,但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让孩子享受骑行的快乐。根据我国交规规定,12周岁以下孩子不允许骑车上路。但其他地方也不好找,公园出于环境和安全考虑不让进;小区呢,没那么大场地;专业骑行公园吧,门槛高、收费贵。
这让不少爱骑行的家长犯了难:12岁以下孩子想骑车,能去哪儿?
探访
三山五园绿道:不断被机动车道“打断”
每逢周末来临,家长们就开始四处寻觅“遛娃宝地”。而对于爱骑车的娃来说,想找个能自由骑行的大公园可不容易。
考虑到园内游人的安全,大部分公园并不允许自行车进入,即使是孩子的小号自行车也被列入了禁止入园的名单中。于是,家长们便将目光瞄准了只允许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禁止机动车、电动车通行的“绿道”。
截至2020年底,本市已建成绿道1218公里,特别是在东小口森林公园等距离活动人群较远的位置试点研究单独设置自行车道,联通绿道网络,为骑行人群提供良好的骑行环境。
周末,记者来到串联起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颐和园等13处公园绿地的“三山五园绿道”进行实地探访。
从位于船营公园南门外的一处绿道入口骑车进入,记者发现入口公示牌上写有“禁止自行车快速行驶”的告示,并未看到12岁以下儿童禁入的相关提示。约有一辆机动车宽的绿道,从树林和草坪间穿过,一路延伸向远方。不时有孩子骑着小型儿童自行车从入口处上了绿道,骑着共享单车的家长则紧紧跟随在孩子身后,欢声笑语一路远去。

但骑了没多远,绿道戛然而止,一条机动车道将绿道“拦腰截断”。家长们纷纷呼喊着让孩子们停下自行车,左右张望,确认安全后,才推着车,快速穿过机动车道,重新进入绿道。一路上,不断有纵横交错的机动车道将绿道“割裂”。“绿道不连贯,骑行起来不顺畅,有点儿扫兴。”一位骑行人表示。
凉水河畔绿道:机动车违规驶入
周末,位于亦庄凉水河畔的10.5公里骑行绿道,同样吸引了大批骑行爱好者。记者特别注意到,在凉水河骑行绿道上体验的,很多都是无法“上路”的12岁以下孩子。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开了30多公里车,就为了带孩子来这儿骑车。”
记者发现,尽管凉水河骑行绿道旁的交通标志牌上明确写有“禁止机动车及电动车进入”的警示语,但仍有机动车、老年代步车、摩托车甚至农用三轮车违规驶入骑行绿道,与正在骑行的年幼孩子擦肩而过。

“绿道的入口处其实都设了阻车桩,就是为了挡住这些机动车和电动车。但是一些人为了图方便,强行把阻车桩搬开,留出正好可以供一辆车通行的缺口。”一位家长不满地说,骑行绿道本来就不宽,再加上这些车速快的机动车、电动车抢占道路,实在太危险了。
自行车专用路:12岁以下儿童禁止骑行
2019年5月31日,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除了满足上班族的通勤骑行需求外,自行车专用路吸引了不少骑行爱好者特意前来“刷圈”锻炼身体,甚至引得一些12周岁以下的小小骑行爱好者跃跃欲试,也想在自行车专用路上“打卡”体验一番。
记者了解到,自行车专用路特别规划了5.46公里的全封闭路段,明确禁止行人、电动自行车及其他车辆进入。看起来相对安全很多的自行车专用路,能允许12周岁以下的孩子骑行吗?
在自行车专用路路口的指示牌上,记者看到,明确写有“禁止12岁以下儿童骑行”的警示语。不久前,一位网友在网上贴出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她带着两个12岁以下的孩子刚刚来到自行车专用路的路口,就被值守的保安拦下,以“孩子太小”为由,拒绝孩子进入专用路骑行。
看来,孩子也无法在自行车专用路上体验骑行的乐趣。
专业骑行公园:收费高 专业性强 不适合孩子“骑车玩”
记者发现,近年来,不少儿童骑行公园、单车俱乐部纷纷涌现。但不同于在普通平地上的自由骑行,这种骑行公园、单车俱乐部的骑行道,大多模仿山地的地形,设计出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泵道”,对车辆和骑行人的骑行技巧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专业的“山地形”儿童骑行公园,适合所有的孩子“骑车玩”吗?
“是骑行公园吗?小孩能去骑车玩玩吗?”面对记者的询问,飞鹰单车俱乐部工作人员立刻纠正了记者的说法:“我们这里是教技巧性动作的场地。”
工作人员解释说,单车俱乐部的场地不同于普通的平地,而是起伏的泵道,一些普通的儿童自行车,无法在这种专业赛道上骑行,“像那种带辅助轮的小儿童车,在我们这儿就骑不了”。除了对自行车有特定要求外,想来单车俱乐部骑行,还必须佩戴护膝、护肘、头盔等全套护具,否则不允许进场。
与免费的骑行绿道不同,专业的儿童骑行公园收费并不算太便宜。Velosolutions泵道儿童骑行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想自主骑行,可以买畅骑票,158元可以骑行90分钟。但如果是从来没接触过专业起伏泵道的孩子,最好还是先请个教练“一对一”指导,私教40分钟收费198元。“您最好先给我们发个孩子骑车的视频,我们让教练先看看孩子的情况。另外,我们的场地上下午都有培训课,如果是自己来骑车玩,不要影响正常上课,最好和上课的孩子错开道次。”
专业骑行场地的“高门槛”,一下子将普通只是想“骑车玩”的孩子挡在了门外。有家长表示,只是想找个开阔的场地让孩子自由骑车玩耍,“并不是想学习专业的骑行技巧性动作”。
建议:
滨河公园、郊野公园可设计专门骑行道
如何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安全骑行空间?汉嘉设计院景观所所长于波告诉记者,对于社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社区小广场、闲置空地等开敞空间,在空场外围,设计适合儿童的骑行道。“借鉴国内外经验,我们在通州果园地区,利用整治腾退后的空地,设计了一处全龄化体育休闲公园,公园外围规划了一圈近300米的塑胶跑道,既可以跑步,也可以供儿童骑行。”为了避免运动时感到枯燥,设计师还特意在步道两侧种植了玉兰、樱花、枫树、银杏等观花观叶植物,让人有移步换景之感。
但是对于年纪稍大一点儿的孩子,骑行的速度更快,需要的骑行距离也更长,几百米的社区骑行道,有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城市中设计线路更长的骑行道。于波表示,近年来,北京治理了不少河道,也新建了很多郊野公园。其实,可以依托滨河公园或郊野公园,依地势设计专门的骑行道。比如,可以在河道上架设一些连桥,在河道两岸形成“不走回头路”的闭环骑行道。“北京近年来做了很多非常好的尝试。比如在通州大运河岸边,就沿河设计了专门的骑行道,近年来非常受骑行爱好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