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区首个公园内大型游乐园~狮舞乐园喊你来打卡啦 我要建设最美的沧州坊……
由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和生态)设计总施工的沧州百狮园和运河公园优化提升项目五一开门迎客,很多市民利用假期有序前来游园。近日,位于百狮园内的狮舞乐园也建成开放。五彩斑斓的颜色、丰富多样的设施,吸引了众多孩子前来玩耍。这一融入了狮子文化元素的游乐园,是沧州市区首个公园内大型游乐园,可满足孩子们各种游乐需求。

乐园鸟瞰实景
百狮园位于沧州大运河“几”字河道怀抱内,通过101尊形态各异的石狮雕塑,串起“狮子与史”、“狮子与运河”、“狮子与仕”、“狮子与石”、“狮子与市”五大文化空间,体现沧州“狮城”特色。
狮舞乐园设计呼应全园百狮文化,突出狮子与“市”主题,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县狮舞为切入点,提取沧县狮舞中的云纹、汉鼓、绣球、采青、高塔、杂技等文化元素,结合多样的趣味体验设施,打造沧州独有的舞狮文化主题乐园。乐园总面积约4885平方米,主要面向3-12岁儿童并辐射覆盖全龄家庭客群,共分为“云纹入口(全年龄)”、“汉鼓舞狮(9-12岁)”、“绣球迷宫(6-9岁)”、“云端狮舞(3-9岁)”四大主题板块,集合文化科普、互动游乐、益智探索、体能拓展等多元趣味体验。
云纹入口
乐园入口,代表祥瑞的一条条如意云纹组成红黄蓝绿交织的彩色地面,营造出喜庆吉祥的乐园气氛。

设计动感的曲线,环保无味的塑胶材料
一面互动式景墙,通过趣味翻转,激活场地活力,科普狮子文化。

互动式景墙
汉鼓舞狮
巨型的狮头、长长的狮身、摇曳的小尾巴……模拟趴地舞狮形态的趣味攀爬地形,营造出滑梯、爬网、迷阵、爬绳、钻环、沙坑等变化多样的玩法。
萌萌的卡通狮子滑梯
旁边则是威武雄壮的汉鼓,融入舞狮活动的高潮元素——高塔采青,以一组大型汉鼓及高塔形态的攀爬设施,让小朋友们感受冒险的刺激与欢乐。
汉鼓及高塔形态的攀爬设施
绣球迷宫
古语言“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滚绣球作为舞狮表演的重要节目,有吉祥喜庆、好事连连的寓意。该区域提取绣球纹样和舞狮元素,结合益智类及音乐类游戏设备,打造集合角色扮演、益智探索和科普互动的绣球迷宫玩法。
集合多样玩法的绣球迷宫
云端狮武
沧县狮舞分为文狮与武狮两类,武狮由文狮发展而来,在表演中糅合走钢丝、爬杆、高台翻滚、巧走立绳等武术杂技类动作,形成了火爆热烈、勇猛惊险、刚柔相济的特色。该区域以沧县狮舞中的“武狮”为主题,以障碍冒险类设施为主,采用意象化的古建屋顶设计,营造云端舞狮的障碍地形,并为不同年龄儿童划分出两种难度等级。
云端狮武
一组面向3-6岁的低龄儿童,结合地面蹦床、地形迷阵、梅花迷桩、竞技滑竿、攀爬斜网、多人秋千、滑梯组合、多人跷板等,锻炼小朋友的肢体平衡和五感发育。
地面蹦床
攀爬斜网
多人秋千
另一组面向6-9岁儿童,结合地形滑索、攀爬横条、极速滑梯、地形攀岩等,锻炼小朋友的互动合作和体能拓展,一个个飞跃其上的小朋友仿佛是青春热血的“舞狮少年”。
地形滑索
极速滑梯
正和生态产业运营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及自然环境的理解与积累转化为润物无声的语言,将文化科普、自然探索、互动体验、体能拓展及亲子游乐深度融合,为少年儿童带来可持续的欢乐教育,以“公园+”模式为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赋能。每一个主题乐园都将成为孩子们深度体验、锻炼、学习、感悟的场域,让孩子们在乐园里,感受七彩世界的童年乐趣。

程立辉在沧州坊建设现场忙碌着
空中响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吊车忙碌地转动、切割机切割木材碎末横飞、几个工人正喊着“一二”将石材通过小运输车运到目的地。
这是5月9日的沧州园博园沧州坊的建设现场。
现场的倒计时器上,显示着83天。
48岁的程立辉正在一锹一锹将土铲到小车上。
时间紧、任务重,他和其他700多名在沧州坊施工的普通工作人员一样,正在加班加点地忙碌。
“沧州冬天太冷了”
程立辉是中铁八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四川人。
7个月前,随着一声令下,程立辉和几名工友从遥远的四川,开车来沧州建设园博园。
为了能尽快到沧州,几个人倒着班开车,整整开了两天。
来到工地上的工棚时,眼前是一片荒地,他和工友的任务是用几个月的时间,在这片荒地上,建起园博园沧州坊。
程立辉常年在外施工,自嘲是个粗人,皮糙肉厚,适应能力强。
可到沧州的第一天,他们就被沧州冬季的冷“震”住了。
刚来几天,他脸就被冻得生疼,手上裂出口子,耳朵也冻得十分难受。
程立辉和很多工友都是南方人,虽然从事的是施工、建筑工作,但多年来的工作地点是在云贵川等地,来北方的次数很少。
除了天冷,程立辉说,还有一个让他们需要适应的,是饮食差异。
程立辉他们刚到工地的时候,住宿的工棚刚刚搭建起来,还没有食堂,吃饭只能订本地的快餐。
四川人爱吃辣。尽管点了当地比较辣的快餐,但他们吃起来仍然觉得没味道。
为此,他们买了很多“老干妈”辣酱,配着快餐一块吃。
坚持了一段时间,食堂建好了,他们才算慢慢地适应起来。
给地基“盖被”
尽管刚开始时在一些方面不太适应,但程立辉他们一点也没耽误干活。
到工地的第二天,他们就开始了在荒地上的测量。
沧州坊是大运河集团承建的园博园项目重要区域之一,占地面积近70亩,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内有明清风格的戏楼、四合院等仿古建筑。
测量工作完成后,工人们就得开挖、打地基。
在沧州园博园打地基,也让程立辉印象深刻。
施工的时候正是冬天,最低气温-10℃。为了达到混凝土浇筑的合适温度,程立辉他们着实费了劲。
程立辉说,在他们经常施工的云贵川地区,冬天的最低温度也在5℃以上,不用做特殊的防护。
在沧州的冬天,保温工作必须得做好,因为一旦保温做不好,混凝土浇筑达不到理想状态,就会直接影响以后的施工。
于是,薄膜、草帘子、棉被、土工布都被利用起来了,整整4层保护。
不仅仅如此,在搬运钢筋的过程中,程立辉还体验到钢筋瞬间粘在手上的感觉,因为太冷了。
还算幸运,他的手没有被冻住的钢筋扯掉皮。
程立辉的一位工友在搬运钢筋的过程中,手和冻住的钢筋粘在一块,在放下钢筋的时候,手心硬生生被扯掉一层皮。
大冬天里,要想正常施工,除了保温,还要化冻。
沧州坊浇筑基础砼的时候,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程立辉他们想到了用热水冲的办法。也因此他们的衣服也一次次地被打湿。
水是热的,可到了身上,就变成了冷的。程立辉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寒冷刺骨。
学习古建筑知识
沧州坊商业街为地上2到3层仿古建筑,共22个单体建筑,其中包括2座四合院、1座戏楼、1座牌楼、1座城关以及其他仿古建筑。
虽然沧州坊的设计有专业的仿古建筑专家,但作为一线施工人员,仿古建筑的知识也要学习。
程立辉说,以前在南方施工的时候,会建一些凉亭等小的仿古建筑,结构比较简单,施工也比较容易。
但沧州坊不一样,规模大,整体结构也复杂。
如果对仿古建筑的知识一窍不通,只是单纯机械地施工,不结合现实中的复杂因素,可能建出来的建筑就会有不太和谐的地方。
程立辉说,沧州坊四合院的廊檐比较多,走廊又要串起多个房子。怕廊檐伸出来比较长会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他要咨询专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微的调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程立辉白天在工地工作,回到宿舍的时候,常常就已经到晚上11点多了。
想到仿古建筑,他会在半夜里找出资料,针对白天可能遇到的问题,再一点点儿学习。
有的时候学着学着会忘了时间。程立辉说,有几次他和工友陈自明都是到凌晨3点多才睡觉。
尽管这样,他第二天早上6点钟还得起床,再去工地工作。
“辛苦归辛苦,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程立辉说,沧州坊对于他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想到工地外看看
2022年4月20日,是程立辉来到沧州后最激动的一天。
这一天,园博园沧州坊18号楼封顶。
站在封顶的仿古建筑上,程立辉说,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
放眼望去,曾经的一片荒地,已经呈现出园博园的初步模样。程立辉说,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园博园,也看到了古香古韵的沧州坊仿古建筑一条街。
也是在那一刻,他觉得,刚来沧州时所有的不适应、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辛苦,都值了。
如今,沧州坊的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沧州坊也成了程立辉的“心头好”,他拍了很多照片,把这些照片都发给了家人,很骄傲地跟他们说:“这些都是我们建的,漂亮不?”
他也会激励家里正在上学的孩子:“好好学习,等考上好学校,到时候爸爸带你们来看看。”
程立辉说,说归说,但几千里地的距离,来一趟哪有那么容易。
程立辉说,等园博园竣工的那一刻,他和工友们一定会在园博园里好好转一转、细细看一看的。这里记录着他们这几个月时间的点点滴滴,他们也早把这些古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程立辉来沧州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待在工地上,他想着有空了,也去工地外转一转。
他听说,沧州的大运河沿岸,有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他想沿着沧州的大运河河畔走一走,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记住这个自己曾经参与建设的地方……
(记者 张 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