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概览 南岳衡山出游,15大景点最新最全攻略

南岳衡山概览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帝王巡狩的对象。且这里列举“四岳”,“南岳”是“四岳”之一。由“南巡……至于南岳,又西巡……至于西岳,又北巡……至于北岳”可知,此时的“四岳”是按“帝”所在国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所区分划定的。后期出现的“五岳”之说当是在这“东、南、西、北四岳”基础上加了一个中间的方位一一中岳。尽管后期有如“五色”、“五行”之说等诸多解释“五岳”之“五”的由来,这“五方”之说却可以认为是其肇始或主因。

“四岳”或“五岳”之岳”在古即岳”,其义在今人字典中释为“高峻的大山”,在古人词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岳:东仿、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此处“岳”特指“五岳”,除明确“五岳”之具体所指外,还告诉我们“岳”是王者“巡狩所至”,即巡狩的对象。在孔颖达的《春秋正义》中还可见:《释山》云:河南华、河东、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日:华西岳华山也;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释例土地名》云: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曲阳县西北恒山也。“郭扑注恒山名常山,辟汉文帝讳耳。

《尔雅》于《释山》发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诸书、史、传、纤讳皆以、衡、华、恒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古人之“岳”,即是“山”,且是有特指的、分布于国土之四方的名山。“岳”是古之帝王巡狩的位于国土之内东、南、西、北四方或是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与今人之“岳”释为“高峻的大山”同义。又有应邵《风俗通》云:“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白虎通》中见:“岳者何?桷也,桷考功德也。”又在《尚书正义》中见: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号称四岳,是与羲、和所掌其事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谓之岳者以其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云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是四方诸侯分属四岳也。由此可见,“岳”或可指掌四方之官,或可指在四方之岳对诸侯进行考核点涉之事,然都是由四方大山引申而来。

“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或是后之“五岳”之一,同其他三岳或四岳一起,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的范畴,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

开发历程

●古代

汉代以前,是南岳萌芽、产生并逐渐成长的阶段,仅具备“名山”的性质,尚未完全形成旅游地的功能和格局。当时,出现南岳最早的建筑。

周朝时在山顶建祝融庙,山下建“明堂”,秦代,祝融峰上有祝融君祠。至汉武帝,按当时国土疆域的四至范围重新规定“五岳”,引为衡山辽远,道隔江汉,于是封安徽霍山又称大柱山为南岳。江南衡山失去了岳名,被降为“镇”,官方文书中称作“衡镇”,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隋开皇九年(589年)沼定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自此,湖南的衡山名正言顺地成为正宗南岳。

魏晋时,南岳道教己是宫观林立。云龙峰上有栖真观,紫盖峰下有南岳观,赤帝峰前有华数观,紫霄峰前有衡岳观。南北朝中期,佛教逐渐进入南岳。此后,南岳佛道教共存共荣,宫观寺院竞相发展起来。为了培护环境,这些僧道及附近山民培育起了一片片森林。如宋太平兴国年间一年报慈东藏住持僧人省贤,号福严,率领寺僧在寺周围广种杉树,后来把植树范围扩展到附近十数里内的其他山上,日积月累,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共种植10万余株。

隋代,南岳衡山为朝庭所封,至唐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封南岳神为司天王,遣大臣或守吏祭祀南岳衡山。

唐以后,五、宋、元、明、清均因袭之。南岳衡山为帝王所封,受朝廷保,禁止樵牧及经济开发,森林得到较好保护,并继续兴建了大代护量寺庙宫观建筑,逐渐形成旅游地的格局和功能。

轶闻传说

火神祝融

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祝融用火攻战胜了蚩尤,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部队班师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像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像一杆秤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祝融在衡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衡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尊他为南岳圣帝,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南岳夫人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微县)人,生于魏嘉平三年(251年),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华存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衡山,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衡山夫人”。

慧思和尚

慧思和尚得到岳神恩赐一块宝地后,就在这里兴建庙宇,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水。当时他们连喝水都要到现在寺下两里多路的水圳里去挑,挑一担水要个把时辰,加之山路很陡,极不方便。有些僧徒产生了动摇,慧思暗想,我相信这点小问题,佛祖会给我解决的。一天,他把全体僧徒集合在寺下面的山沟里,备了些酒菜香烛,一齐跪在地上,朝天祷告,口里念着“阿弥陀佛”,请求佛祖为弟子排忧解难,慧思举起锡杖,对着一堆松散的沙土用力刺去,抽出锡杖,一股清泉向上涌出。僧徒们看了,个个一齐跪下,齐念“阿弥陀佛,感谢佛祖开恩,给我们赐上清泉。”这股清泉取名“卓锡泉”,比原来挑水的地方近了一半,提水是上坡,大家感到仍然太辛苦了。一天下午,慧思带领几个僧徒,亲自去担水,体验一下担水的辛苦,刚出门,忽然从竹林中窜出一只猛虎,吓得大家魂不附体,躲闪也来不及了。慧思手拄锡杖,站着一动也不动,观察老虎的动态。这只老虎,慢慢向慧思走来,围着慧思转了一圈,然后衔着慧思的锡杖,引着他走到寺后山脚下的岩石旁就不走了,它伸出前爪,使劲攫岩,大啸三声,泉水就从岩石缝冒了出来。接着,猛虎又晃了晃脑袋,纵身一跳,跳到竹林里,不知去向。慧思如梦初醒,喜出望外地说:“这是佛祖派老虎前来帮助我们排忧解难的”。他随即组织僧徒修一水井,名曰:“虎跑泉”。现在的石壁上还有古代的石刻记载了这个故事。从此,徒弟们把楠竹剖开,刳去竹节,把水引向各地,历斋房、经厨轩。缭浴室,绕菜园,感到十分方便。这件事传开后,僧徒们更加崇拜慧思,远近的和尚纷纷前来投奔。慧思在这里传道,成为佛教天台宗二祖。

怀让磨镜

在掷钵峰下,有一块刻有“祖源”二字的巨石。流传着中国佛教史上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还是唐朝的时候,南岳福严寺有个著名的和尚,名叫怀让,这位高僧,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禅宗七祖。佛教传入中国后,已被一部分中国僧人改造为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到了唐代,禅宗又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主张“渐悟”成佛的观点,意思是要求通过打坐、念经、持戒的途径来达到成佛成祖的目的。南宗则主张“顿悟”成佛的观点,意思是前段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一刀两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有佛,我心即佛,不打坐、不念经、不持戒,否定“我心”之外的一切“外物”,完全可以成佛成祖。两宗认识分歧,互不卖帐,互相对立,水火水容。

唐开元年间,有一天,从四川来了一个和尚,名叫马道一,信仰北宗。说来有味,虽然在教义上与怀让誓不两立,但他是慕怀让的名来的。当时怀让在般若寺(今福严寺)观音台讲法,道一只隔三百米远的地方结芦为庵,专门打坐、念经,想来影响怀让,引他信仰北宗。怀让见他来势不凡,显然是对南宗一种公开挑衅,担他对此采取了一种别致的处理办法,即不动武,又不比法,他拿着一块青砖,在道一打坐的石头上磨来磨去,磨得沙、沙、沙作响,以响声来干扰他打坐。一天两天过去了,他仍然不理,到了第七天,道一坐不住了,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走近怀让问道:“大师,您磨砖干什么?”怀让答曰:“磨砖作镜也。”道一惊奇地接着说:“磨砖岂能成镜呢?”怀让反问道:“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呢?”道一问道:“如何才能成佛?”怀让作偈道:“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怀复何成。”道一听了,豁然领会禅机,大为敬服,立刻拜怀让为师,怀让说:“我打个比如,用牛架车,车如果不走了,是打车对,还是打牛?”意思是说,打坐如打车,是没有用的,怀让又接着讲了许多南宗的道义,道一越听越信服。从此,马道一皈依了南宗,拜怀让为师,跟随怀让十年,得了堂奥,密受心印。后来,马道一到江西康袭公山,建立禅林,聚徒传法。不久又带了一百三十九个法嗣(即徒弟)成了一方的宗主,被称为马祖。因为这里发生过怀让磨镜传法的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磨镜的地方取各为磨镜台。磨镜台的路口,有一座“最胜轮塔”,就是怀让和尚的墓。墓对面是马祖庵,又称“传法院”,是原来怀让传法的地方。怀让磨砖那块大石头,马道一刻了“祖源”二字,大概是马祖学佛是从这里起源的意思。在中国通史上,中国佛教史上,中国哲学简史上都记载了这个故事。

人文历史

文明奥区

南岳衡山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奥区”,是因为它有着远古而悠久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说游栖于此的祝融因最早发现保存和使用火种方法,使这里的黎民百姓率先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熟食和照明推动了衡山的原始文明。作为“火正官”的祝融,他的最大责任,就是观测天象以利农时。古时,南岳为华夏观象制历中心,黄帝、颛顼、尧、舜均制历于南岳,然后入主中原,夏禹制“夏历”也在南岳。有众多学者推测,南岳山上的禹碑,即是大禹运用天文气象指导农耕和水利建设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南岳及其附近地区发掘了上千座古墓葬,出土了一大批先秦时代的文物,发现了74处殷商和周代的文化遗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南岳彭家岭遗址,见证了当时的文明。如果以南岳衡山100千米为半径,在耒阳发现了耕种工具耒耜,在嘉禾发现了改良稻种,在衡阳发现了嫘祖墓(嫘祖是黄帝妃子,相传正是她发明了养蚕和纺织),至于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则更是锦上添花了。南岳悠久的山岳文化、祭祀文化、农耕文化为湖湘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沃土。

最早将南岳衡山称为“文明奥区”的是明代湖广提学副使管大勋。现“南岳衡山”牌楼为1988年重建,正面“南岳衡山”为刘海粟书,背面“文明奥区”为吴作人书。

南岳衡山概览

陆俨少 1986年作 南岳衡山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进入南岳比道家约迟200多年,最早到达南岳的惠海、希遁,是在梁天监年(502~519年)间,随后慧思则于陈光·大二年(568)来岳。慧思传弟子智,以后传至章安灌顶,法华天宫,荆溪湛然,形成天台宗(亦名法华宗)。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为四祖。此宗学说,远传日本,流布甚广。南禅六祖惠能,则于广东曹溪传法,衍为来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惠能传法两支:一称南岳;一称青原。南岳代表人物为南禅七祖怀让,住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开宗受徒,传马祖道一后再先后传承,开成沩仰、监济两宗。青原代表行思,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希迁住南岳南台寺,辗转传法药山、云岩、洞山、曹山而成曹洞宗。另传文偃、文益,则分别形成云门、法眼宗。南岳怀让两宗(沩仰、临济),青原行思(石头之师)三宗(曹洞、云门、法眼)合为五宗,佛教史上称之为“一花五叶”。以后,监济六世孙石霜园禅师,又分杨歧、黄龙,故亦称“五叶七宗”。以南岳为中心,禅宗传承弟子遍天下,远至日本、朝鲜。禅宗文化实为南岳佛教文化文体。其后净土宗承远、日晤、法照,律宗惠开,华严宗惟劲等陆续南来,佛法更宏,佛家文化更盛。王夫之《南岳赋》有“其蠖伏而鸾举也,盖不给于更数。光参帝网,威震毒鼓。位栋君臣,更兼宾主。俨华藏之庄严,尚何论于双树。”就是写的南岳佛家发展的盛况。僧徒中不少人隐居(“蠖伏”)南岳,一旦法动帝王,贵为国师(鸾举),位极公卿,影响天下。自南北朝至唐代,南岳惠海、慧思、智、大善、法照、惠成、大明(惠开)等18僧人,被誉为南岳18高僧。他辈如慧思、智法照诸僧,先后分别当上了梁、隋、唐几代帝王的国师,备受崇信。不少僧人,受帝王封谥:如慧思谥园慧妙胜禅师;怀让谥大慧禅师、观音大师;道一谥大寂禅师;希迁谥无际禅师;唯劲谥宝闻大师等。朝廷大吏,墨客诗人,与南岳僧人交往,赋诗论道,历代不绝,唐朝尤盛。

李泌隐居南岳时,因食懒残煨芋而位至宰相的神话传说至今。宰相齐映、赵憬,尚书曹王皋、裴胃,侍郎令狐垣等均与大明和尚为师友。柳宗元则为大明和尚、弥陀和尚、般舟和尚、法证和尚及希操和尚等人作碑铭。而唐代诗人温庭筠、刘禹锡、吕温、裴说、刘昭禹、任华、刘长卿,宋代黄庭坚、陶谷、张孝祥、赵逢、许仲宣,明代罗洪先、顾、谭元春均有诗赠南岳僧或寺。宋代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王阳明、罗洗先、邹东廊诸家的理学,亦在不少地方融合了玄学与佛学宗旨及其经论。湛甘泉的《心性图说》与《息存箴》,尤为明显。南岳禅宗主张“顿悟”,所谓“心即是佛。”而摒弃苦行潜修与经院式烦琐哲学的作法。所以禅宗的主张极容易为人所接受、修持,而使整个宗派得以发扬光大,教徒遍天下。监济、曹洞两宗且有所谓“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之称。清末

日本僧人梅晓曾向南台寺赠《大藏经》一部,梅晓即系曹洞42世宗徒。《南岳赋》所谓“金碧璀璨,安堵穹崇。比岫联香,接宇闻钟。花雨成蹊,白云在封。”可以想到历史上南岳僧寺建筑的那种崇楼叠阁,富丽堂皇。而它们的建筑艺术与绮丽的山川相结合,也同样熔入南岳所特有的文化里。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历代僧寺约有150座,比道观有五、六倍,可见其盛。几经战乱,南岳寺庙至今尚存12处,对外开放的有祝圣、福严、南台、上封、藏经殿等5处,且曾先后举行开光法会和传戒盛会、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活动频繁。

道教文化

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人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

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的所谓“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而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的巫贶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至今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更无论信士满民间了。唐初,因司马承祯言,遂于五岳各建真君祠,南岳神则封为司天王,遣官奉祀。这就是道家的神通。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道观,自晋初即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红墙碧瓦,绿树浓荫,名山小筑,风物极佳。道观多,道徒也多。

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优诏频颁,大吏踵至,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唐时已达到了顶点。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此时,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旧志载,唐守诗人、

名士与道家有交往,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的人,亦纷纷著书立说,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即著有《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的专著。

福寿文化

衡山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衡山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衡山故名寿岳。宋徽宗在衡山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衡山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衡山庙碑记》首句即为:衡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再度御定衡山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历代衡山。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所谓”寿比南山“,原来是出自于《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那样久,”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汉之《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度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故说明南山即南岳衡山。“寿比南山”即为“寿比南岳衡山”。自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更著称于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御制重修南岳庙碑记》第一句便是:“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变名寿岳。至灵长于禄位,锦福祚于子孙,载在星位,由来尚己”。雍正十年(1723年)上谕“南岳为皇上主寿之山”。唐代诗仙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即寿星。

南岳衡山寿文化历史灿烂,氛围浓郁。用“寿”字或化用的“寿”字命名的比比皆是,如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寿涧溪、百寿亭、延寿亭、延寿村、寿佛殿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南岳大庙是集南岳寿文化之成的建筑,显眼处满目是“寿”字,屋檐上、横条柱上,装饰架上到处都能看到“寿”字,而御碑亭的楹枋上更是写有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故又名“百寿亭”。南岳之所以称为寿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南岳衡山拥有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自然条件。

书院文化

衡山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

宋代胡安国父子在南岳书院讲学,后张受业于胡氏父子,发扬程、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学派”,推崇爱国主义和“经世致用”哲学,故南岳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到明代王阳明、邹守益、湛甘泉、蒋信、尹台、王宗沐等又先后在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于是宋、明“理学”、“心学”在这里得到较大发展。明末王夫之则集其大成,批判朱、王两种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学),高举朴素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影响后世,极其深远,所以清末谭嗣同赞誉其为“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抗战文化

此处省略1000字。

主要景点

●祝融峰

南岳衡山概览

衡山祝融峰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中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即南岳庙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紫盖峰

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会仙桥

南岳衡山会仙桥 ,俗名试心桥,又叫仙人桥,景点为南岳衡山“八绝”之一,位于衡山主峰 祝融峰巅侧下的青玉坛,坛基是一片平坦的大岩石,可容数十人。岩下有大小两石,小石仅大石半,中有石桥可通,桥极险窄,仅可容步,人多不敢过,故又名试心桥。据道家言,青玉坛是乌青云所创,为第二十四福地,乃群仙聚会之所而名。站在会仙桥,还可望见祝融峰侧一巨石,宛如乌龟,人称“金龟朝圣”,登临此处,如入仙境。据悉衡山籍著名画家 曹金华有感于此处为南岳衡山最绝美处,称其平生最钟爱之所,因而在此取号“南岳山人”以表达对南岳衡山的眷恋。会仙岩下还有一古道通往山下的报信岭入口,古道始建于唐末宋初,为衡山北山上主峰祝融峰的朝圣古道,晚清名臣、湘军领袖 曾国藩在光绪年间又为母亲重修此路成青石板路,连绵七公里,俗称“曾国藩古道”,又名“北山朝圣古道” 。

●藏经殿

藏经殿在祥光峰下,是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年)慧思禅师所建。由于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称为“藏经殿”。以后又相继改为祥光寺、普光寺,后来仍叫藏经殿,现在的建筑是1933年所重建。

●方广寺

方广寺,在南岳区莲花峰下。寺名方广,取佛说十方广布之意。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历经各朝代修葺。寺中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

●万寿大鼎

万寿大鼎,全称“中华万寿大鼎”,是被世界吉尼斯确认的“世界第一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中华万寿坛景区的中心景点,位于南岳衡山的驾鹤峰上。

●水帘洞

水帘洞位于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千米,古名朱陵洞,传说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水帘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

●大善寺

大善寺是佛教天台宗祖师、南岳佛教开山宗师——慧思大师的“唱道之地”,位于南岳大庙西侧祝融路。大善寺背倚北支街,正面西侧与南岳衡山登山主干道祝融路相望,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东西两翼有禅堂、道德堂。

●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在南岳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后有赤帝峰,前有寿涧水,庙址呈长方形,总面积达98500平方米,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物。正门叫棂星门,牌楼式建筑,由花岗石砌成。左右各有东西便门。

著名人物

古代,有官至枢密使的曹仕泰、赵葵,官至兵部尚书的曹承辉、茹瑺,官至的工部尚书廖刚,官至刑部尚书赵方,近代,被孙中山誉为“巾帼英雄”、被康克清颂为“一代女魂”的唐群英,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和中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的聂云台,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名文字学家的符定一,湖南农运第一面大旗的岳北农工会领袖刘东轩、谢怀德,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李实行,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

欧阳彬(894年-951年),五代十国衡州衡山县(今衡阳市衡山县)人。后蜀词人,累官尚书左丞相,出为宁江军节度使、夔州节度使。

曹承辉(958年-1043年),大唐光禄大夫曹启宗三世孙,字耀衡,湖南衡山人,北宋四朝元老,宋仁宗时任兵部尚书,赠银青光禄大夫,妻一品夫人,子给事选驸马。

曹仕泰,北宋末年生(约1110年),大唐光禄大夫曹启宗九世孙,字安伯,湖南衡山人,任枢密使。

赵葵(1186年-1266年),南宋儒将,宋宗室,著名画家。历任中大夫、左骁骑将军、华文殿直学士、淮东安抚制置使、湖南安抚使、资政殿学士、福建安抚使、枢密使兼参知政事、丞相兼枢密使等。咸淳二年逝世,追赠太傅,谥忠靖。传世作品有《杜甫诗意图》。

唐群英(1871年-1937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被孙中山先生赞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近代著名的女报人、女诗人、女教育家,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其列为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之一。她被尊称为“一代女魂”。

符定一 (1877年-1958年) ,字宇澄,号梅庵,湖南衡山人,著名文字学家,曾任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校长,解放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位馆长,以《联绵字典》传名于世。

文立征(1911年-1945年),革命烈士,《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的原型。

王治来(1930年-),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一届理事兼副秘书长,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南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南世界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

曹金华, 1974年生,湖南衡山人,字希远,号南岳山人,国画家、油画家,国家民族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油画学会会员,湖南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广东中国画学会会员。先后研读于中国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研班,作品二十余次参加国家级美术展览,并多次获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优秀奖。作品累计800余幅被首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等12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李银河(1952年-),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不少人和小编一样烦恼:

平时没得假,一有假就跟着人群跑

朋友圈看世界,宅在家里心情又不好

那么,有没有地方

既出行方便,又很多路线可选


可以有!


南岳水陆空样样可达

景区N条路线+周边网红乡村游

大家可以随心组合


小编还特别总结了大家最关心的

交通、景点、时间 三大问题

圈出最新最热15大景点

全部亲身体验,实用干货

希望对大家的出行有所帮助~


南岳衡山出游,15大景点最新最全攻略

衡山又称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南岳衡山出游,15大景点最新最全攻略

清人魏源在《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 (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游人在山上,忽然云雾升起,转眼之间,清晰可见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渐渐隐去身形,游人自己也感到象在腾云驾雾,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荡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未捉到。突然,一阵清风拂面而过。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南岳衡山出游,15大景点最新最全攻略

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祝融岳庙门票峰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

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登衡山必登祝融。古人说:“不登祝融,不足以知其高。”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这两句诗既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又写了衡山烟云的美妙。


1


抵达景区


高铁(衡山西高铁站)


快速通道开通后,开车车程时间为6分钟,大巴车12分钟。一般预留15分钟。节假日预留时间需增加。


直达南岳汽车站的大巴车,6元/人,的士平时40元左右(可拼车)。节假日可能有所调整。

火车(衡山火车站)


有班车直达南岳汽车站,8元/人,节假日、加班车价格有调整。


的士平日60元左右,车程30分钟(可拼车)。节假日堵车可能在1小时左右。

飞机(衡阳南岳机场)


坐机场大巴到汽车站,从汽车站乘班车或高速公交可直达景区。


乘坐的士或滴滴(具体行车方式和价格以现场询问为准)。

自驾(行车路线)


从岳临高速来岳车辆,从东湖出口下高速,转省道(S333)南马高速到南岳;或从白果出口下,转省道(S314)进出南岳。


从京港澳高速来岳车辆,经大源渡互通,经南岳高速(S51)进出南岳。


G107国道车流较多,请注意保持车距,谨慎驾驶。


关于南岳城区免费旅游巴士

站点和运营时间等细节

大家可以点击查看这条消息↓↓

建设南岳一体化交通体系,推进全域旅游新发展


2


山下景区景点


1、南岳衡山牌坊

进入南岳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牌坊。牌坊东侧就是南岳古镇·南街的入口。



一般从南岳汽车站下车的游客都会经由此处,路过时可以拍照留恋,此处有公交站点到大庙、游客中心,大家也可以选择从古镇步行到大庙正门哦,约10分钟。


2、南岳大庙

“江南第一庙”之称的南岳大庙始建于隋,九进四重,东八观西八寺,佛道教共存,可谓是我国寺庙中的一大奇观。



从南岳衡山牌坊乘坐免费公交或步行至南岳大庙。

公交站点:西街口(大庙正门入);游客中心(大庙后门入),门票淡季40元/人,旺季60元/人。

游览时间,半小时左右

*因寺庙历史悠久,推荐时间充裕的游客朋友们安排出1小时以上游览时间游览~


3、中华万寿大鼎

中华万寿大鼎为青铜铸造,高9.9米,56吨重,象征中华56个民族,是世界吉尼斯记录的“第一鼎”:世界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广场入口牌坊上“寿岳衡山”四字是2003年江泽民莅临南岳视察时所题。由万寿广场登198级台阶而上,可观大鼎和福寿寺。夜晚,还可以在广场上免费观看南岳3D主题灯光秀哦。



万寿大鼎坐落于驾鹤峰,乘坐免费公交,最后一站“万寿广场”下车(门票30元/人)。3D灯光秀晚上7点半左右开始。

游览时间,半小时左右,3D灯光秀观看时间,20-30分钟


4、月光下的村落水濂村

水濂村位于南岳东片区,村中绿道成荫,沿途有荷塘、田园景观,朱陵宫,坤道学院,水濂洞景区更是“南岳四绝”之一景区内流泉飞瀑,山水奇异,历代名人学士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



出大庙后门,有直达南岳水帘洞景区的旅游班车,6元/人,4公里,10分钟左右。水濂洞景区门票30元。

可以根据情况,安排2小时或半天的时间游览


5、红星特色骑行小镇

红星村位于南岳南片区,村中花海、河流、瓜田、菜园串联,网红打卡地星罗散布。


静谧的田园风光,让人心动的初秋景致,还有当地鲜果新蔬做成的农家美味,真心不能错过。

村中除了骑行,国庆还将新开启仿真“南岳红星号”小火车观光路线,游览形式多样,关键是“颜值”太美。

出大庙后门,有直达南岳天子山广场的旅游班车,下车步行,或自驾,10分钟左右。红星村无需门票。

可以根据情况,安排2小时或半天的时间游览


3

南岳中心景区


交通概览

环保车

从游客中心二楼买票,三楼乘车。从山下到半山亭只有环保车一种交通工具。在半山亭可换成缆车,也可继续乘车上山。

游客中心→忠烈祠→半山亭→南天门,全程约50分钟。



缆车

缆车票与环保车票一起,无需另外买票。乘车至半山亭换成。全程约7分钟,节假日期间排队人比较多,高峰期排队时间可能会长达1个多小时哦。


徒步

一般选择从康家陇陇门票处上山,游览的景点会比较集中。

节假日期间,上下环保车次频繁且车速快,为了人、车安全,建议尽量走游步道。


票价概览

环保车、缆车一体票价

78往返,44单程。

中心景区门票

淡季80元/人

旺季(5月1日~10月31日)120元/人。

(中心景区内所有景点无需再另外购买门票)

南天门至祝融峰人力轿

分段收费,价格按当天所标示为准。


6、梵音谷

徒步走康家垅门票处(即胜利坊)进山重点推荐徒步路线:梵音古道,由梵音湖、梵音亭、络丝潭、华严湖、下中上桎木潭等景点组成。沿途绿荫宛若石板台阶上的天然凉棚,接连不断的水流瀑布形态不一,让人流连惊叹。


从进山门票处至忠烈祠,全程3公里,徒步时间约为1~1.5小时。乘车游客可徒步进山,在忠烈祠站点乘车上山。


7、忠烈祠

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建筑庄严雄伟,祠宇中轴线上,按前低后高依次是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


游览时间半小时左右,乘车游客可在忠烈祠前门站点上下车。


8、穿岩诗林

徒步游客,从忠烈祠后门出来往上,会看到穿岩诗林的牌坊,景内洞穴怪石林立,石上多有字刻和诗词,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刻有"气象万千"、"松涛"、"钟灵敏秀"、"石浪"、"三清桥"、"鱼龙石"的石头。游客们可以安排个类似“寻宝”的游戏,看能不能把它们统统都找到。


游览时间,半小时左右。乘车的游客可选择在忠烈祠下车,登山步行至半山亭站,乘车(或缆车)上山。


9、麻姑仙境、磨镜台、何公馆

从半山亭往南台寺方向走,沿途绿意浓浓,是南岳夏日极好的避暑之处。

沿途景点有麻姑仙境,南宗“顿悟成佛”的故事发生地——磨镜台蒋介石四次主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场所——何公馆。何公馆一楼有会议室和卧室,卧室衣柜后面有条密道,值得一探。


从半山亭至和公馆1公里,游览时间0.5~1小时,乘车游客可在磨镜台下车。


10、南台寺

由何公馆沿道前行,便可到达南台寺。沿路古树高耸,青苔附石,同样美不胜收。

南台寺始建于南朝,寺旁有三生塔,寺后有金刚舍利塔,塔顶存有舍利。每月初一、十五对游客开放。无论是在山下还是山顶都能望见的高塔就是金刚舍利塔啦~


11、福严寺

从南台寺再往里走是福严寺,寺内千年银杏树为南岳开山祖师慧思大师手植,树围5米多,无论秋夏青黄,都值得一看。


从磨镜台至福严寺,2公里,游览时间约1小时。乘车游客可在南台寺站上车上山。


12、南天门

祖师殿、“南岳独秀”石头、南天门牌坊等标志景点都集中于此,也是乘车(缆车)游客能到达的最高点。从南天门往上,只有徒步和人工轿能抵达。

祖师殿观景台处可俯瞰南岳城区全貌,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哦~


游览时间15~20分钟。


13、会仙桥

在刻有“祝融峰”石块的附近,有条横向石板路可抵达会仙桥。去过的人都会对那儿开阔的视野、令人胆颤的石桥感叹不已。沿着山脊蜿蜒远去的曾国藩古道更是一览无遗。若是遇上水汽重的天气便是另一番景象,云翻雾涌让人如临仙境。



游览时间约35分钟。一般可选择先登顶祝融峰,返程时,根据情况安排游览时间。


14、祝融峰

祝融峰为“南岳四绝”之一,海拔1300.2米,上有祝融殿,登顶沿途有上封寺、观日台、会仙桥等景点。在山顶可看日出日落和云海,夜可观星……


传说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自燧人氏发明取火以后,即由祝融保存火种。峰上有祝融殿,是明代所建。祝融峰的西边有望月台,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别有一番美景。峰上还有观日台,是看日出奇景的好地方。


乘车(缆车)游客在南天门下车后,直接登顶祝融峰一般需40~60分钟(视个人体力)。无直达车,只有人力轿。


15、广济寺、藏经殿

景区东西方向各有一条游览路线,往东为广济寺,往西为藏经殿。

广济寺位于衡山第一高峰祝融峰和第二高峰紫盖峰之间的峡谷平地上,始建于唐朝。寺后有茶场,终年云雾缭绕,日出时常现彩虹。

山上寺庙很多,著名的有福严寺、南台寺、藏经殿、方广寺。福严寺规模很大,称为“南山第一古刹”,寺右有一株1400余年的银杏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南台寺建于六朝,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藏经殿因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于此关岳庙,故名藏经殿。其周围层峦叠翠,古木参天,景色秀丽,附近有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等奇树以及允春亭、梳妆台、钓鱼台等古迹。

“藏经殿之秀”是南岳四绝之一,藏经殿为南朝慧思所建,明太祖朱元璋赐大藏经,固有现名。附近不仅有连理枝、同根生两株古老的奇树,还有梳妆台、美人池等一系列传奇故事。

两处景点在祖师殿均有班车可达(有车票的游客无需另外购票),游客在工作人员安排下等待班车前往。两处路程均超过4公里,徒步单程需1个多小时。

藏经殿有徒步路可达磨镜台附近,路程徒步约2小时。广济寺有徒步路可达上封寺,路程徒步约1.5小时。



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由@歲仴靜好 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