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还有哪几个乡有望率先实现“撤乡建镇”?今年“两会”透露 砀山县官庄坝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民风淳朴就是世外桃源
2019年泌阳县要加强乡村有效治理,积极推进象河、付庄、盘古乡撤乡建镇工作,不断提高城镇化率。
据悉,这几个乡也正在积极筹备撤乡建镇的相关工作,相信不久就会有好的消息传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随着2018年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下文同意撤销泌阳县高邑乡设立高邑镇,至此,全县已经有赊湾镇、官庄镇、马谷田镇、羊册镇、春水镇、郭集镇、泰山庙镇、王店镇、杨家集镇、高店镇、高邑镇等11个镇实现了撤乡建镇目标。

撤乡设镇的意义
(一)撤乡设镇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撤乡设镇可有效促进企业和人群向集镇集中,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城镇格局,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经济运行更加发达。
(二)撤乡设镇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三)撤乡设镇有利于资金项目的争取。撤乡设镇后,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撤乡设镇后,各级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将会进一步增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四)撤乡设镇有利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象河、付庄、盘古乡是您家乡吗?
他们都有啥亮点?
赶快了解一下。。。
付 庄 乡
付庄乡位于泌阳县东北部,板桥水库上游,白云山北麓,东距驻马店64公里,西南距县城31公里。全乡辖14个行政村,180个自然村,24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8平方公里。2018年总人口3.91万人,该乡因自然植被丰厚,生态环境优美,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付庄乡烟叶种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了以刘庄、梅林、龙王庙、崔庄、李岗等村为主的“金铜山优质烟基地”,每年烟叶种植稳定在1000亩左右,实现产值500万元。充分发挥省级优质黄金梨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优势,2018新发展黄金梨2000亩,板栗园1000亩,形成了李岗、龙王庙等林果业示范村。2018年全乡林果业产值完成1.2亿元。
境内白云山、梅林寺、竹林晚照、竹林红叶、九龙瀑等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该乡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对开元路、文化路街道进行了升级改造,铺设柏油路、安装路灯,进行了道路两绿化等。付庄乡人民政府与南阳天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天顺·万福世家新型农村社区,占地140亩,建设住宅房600套,中间占地75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广场正在建设中,届时将成为付庄乡人民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
如今的付庄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各行各业繁荣昌盛。有大型超市3个,小超市10余个,流动摊位100多个,个体经商户400余家,经商人员4000多人,集贸交易辐射周边五、六个乡镇,日交易额达100万元以上。并连续多年获得“平安乡镇”荣誉称号。
盘 古 乡
盘古乡位于泌阳县南部,距县城7.5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是中国盘古文化的发源地,地处南阳盆地东南沿,大别山余脉横亘在境内东南部,淮河与汉水两大水系相分流,属典型的浅山丘陵区。
南部盘古山主峰459米,传说为盘古开天辟地居住之地,受到世人朝觐。盘古乡毗邻县城,地缘相连,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系泌阳的南大门。交通便捷,沪陕高速横穿全境。
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共239个自然村,总人口39879人,305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7.53万亩,山林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林业年产值1.1亿元。
境内有卫生院、信用社、派出所、工商所、电管站、土管所、畜牧站、供销社、粮管所、等企事业单位。全乡共有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9所。建有集市,逢阴历一、三、五、七、九为集。盘古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抓示范、特色旅游抓开发、烟叶种植抓规模、努力创建县域特色产业强乡” 的工作思路,根据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团结和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使全乡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盘古乡先2017年被省爱卫办评为“卫生乡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工作 “先进集体”,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先进单位,并获得 2017年度金融扶贫工作先进乡镇。
象 河 乡
象河乡位于泌阳县东北部,地处舞钢,方城,泌阳三县【市】的交界处,省道平桐路及焦桐高速公路南北穿境而过,方城至驻马店的公路东西穿境而过(正在修筑),距离驻(驻马店)南(南阳)公路14公里,距泌阳县城50公里,距驻马店市区70公里,北距舞钢市区30公里。象河乡属浅山丘陵地区,全乡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249亩,荒山林地面积13万亩。全乡辖11个行政村,144个自然村。
象河古称象禾,也叫缯关、泻关、象河关、白马关,在春秋时属楚国,北与韩国交界,曾隶属于舞阴,毗阳。明清两代均在此设置巡检司,民国和解放初时设象河【大】乡。新中国成立后象河原属南阳专区管辖,1965年归驻马店专区,属春水人民公社,1975年年底增设为象河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为象河乡人民政府。
悠久的历史给象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楚长城遗址(据河南省楚长城考察队在象河近两个月的考察结果认定:象河楚长城遗址是目前我国保存状况最好、预警配套设施最完善、宽度最宽、残存长度最长的楚土筑长城),战国烽火台,远古石刻岩画七处,隋唐时期的关山摩崖石刻,元代石桥,始建于唐代的清真寺,古(象禾)关城(关衙)遗址,小马庄新石器遗址;光石脑山寨、老寨、刘寨、歪头山寨、跑马岭山寨、茶山寨等10多处古山寨遗址;张老院、迎福禅寺、黑石寺、万寺、观音堂、禅音寺等10多处古庙遗址;还有‘中原第一树’陈平白果树,张老院三棵近千年的白果树等。
象河有被探险者称为‘中原张家界,天中太行山’的五峰山,千古名山关山,龙王掌,韭菜皮,大寨山,西大坡等峻秀山峰,还有石塔沟,大罗沟,小罗沟,油路沟,五里沟,乱柴窝等清幽山谷。
象河境内有霍庄水库,上曹水库,岗王水库,徐庄水库,李木林水库等10多座中小型水库,有象河,界牌河,上曹河,陈平河,范河等几十条河流。
象河乡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钾矿,铁矿,大理石,花岗岩,矿泉水,页岩,玄武岩等矿产资源;还有五峰山、石盆剑瀑布等旅游资源。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新风,是一个乡村的气质。村庄美了,文明更要跟上。近年来砀山县官庄坝镇通过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学讲话、亮身份、树形象、做标兵”活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合力共筑美好家园。

生态立镇,铺就乡村振兴发展底色
“菜地离公路近,地里的玉米秸不烧了,烟大污染环境。挖红薯带出来的泥巴、藤叶把路边弄得脏兮兮,等活忙完了我把这路上扫干净再走。”在官庄坝镇龙潭村,在地里忙活的农户陈雪珍说道。

近年来,官庄坝镇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不断加强村域人居环境、水域河道、大气污染等问题的综合整治。同时,各村利用村规民约和“星级文明户”评定,大力宣传发动,确保环保整治理念入脑入心;以“河长管河、河长巡河、护河员护河”模式,层层夯实责任,加强全镇境内6条主河道的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巡河护河常态化;加大农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按照网格化管理,对秸秆焚烧、扬尘污染、垃圾乱堆乱放等进行“三单”整治,并建立销号台账,干群积极参与监督,合力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引导群众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意识。官庄坝镇按照“抓基础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抓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抓统筹规划,提升整体形象”的发展思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推动移风易俗和促进公众传统价值观的转型。
民约立村,共商共建提升村域颜值
“这是绿化带,不是种葱种蒜的地方。这些树枝也不要找借口堆两天,今天天气好,一鼓作气把它垛好,放在后院去。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村哪家都是一个标准。”在吴集村,村干部吴和平,从庄头开始,每家每户进行卫生检查、宣传。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乱堆乱放”现象,官庄坝镇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道路环境、农业废弃物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启动镇域生态环境治理统一行动。结合“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党员干部带头、网格员跟进,志愿者助力落实,发动在家群众针对自家房前屋后、门前绿化带、公路两侧等区域积存的垃圾进行义务清扫,公共区域将组织公益性岗位、志愿者等进行清扫打理。同时,网格员加强巡逻,发挥监督作用,发现乱倒乱堆的现象,按照“村规民约”全村通报。“乱堆乱倒、焚烧秸秆等现象,群众举报是有‘积分’奖励的,也是‘红黑榜’人员晾晒的依据,这在村规民约上是明确指出的。”岳庄坝村村党总支书记丁志领说道。积极推进“一约四会”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召集村民代表参与议事,共商共建,群策群力,为人居环境整治出谋划策,形成“一把尺子量全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公序良俗。

现在的官庄坝镇绿树环绕,干净整洁,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群众一致点赞和支持。新时代文明新风落地见效,呈现出政风清廉、民风淳朴、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百姓幸福、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人居环境美了,群众心情好了,浓浓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中安在线宿州频道)
【来源:宿州文明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