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这十二处古迹,你去过哪些地方? 细说益阳十景:甘垒夜月

【了解更多株洲及湖南旅游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并订阅《三湘旅游》头条号;如有喜欢的内容,欢迎收藏并分享给您的亲友】

益阳资江边的三国遗迹、桃江的屈原足迹、大通湖的十里荷塘、安化的千年古镇……那些传说你都知道吗?那些遗迹,你都涉足过吗?那些美景,你都去过吗?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去哪旅游为好?大美益阳这12处人物古迹,值得去看看。

益阳城区

NO1、三国遗迹。千年之前,鲁肃和关羽曾在益阳资江边斗智斗勇,留下了很多古迹和传说。

益阳这十二处古迹,你去过哪些地方?(鲁肃堤)

益阳这十二处古迹,你去过哪些地方?(关羽单刀赴会)

NO2、会龙山栖霞寺。在益阳市区资江南岸,周围诸山蝉联,如群龙会合,所以名会龙山。山上原有一古刹,名宝泉寺,东晋孝武帝时建。后明建文帝避祸为僧,曾驻该寺,因有帝栖之说,更名为栖霞寺。

益阳这十二处古迹,你去过哪些地方?

NO3、白鹿钟晚。相传唐代裴休讲道于此,有白鹿衔花出来聆听。唐元和年间,僧人广惠在这里建白鹿寺,寺里还有一座1200多斤的古铜大钟,傍晚时钟声响彻整个益阳城,就有了白鹿钟晚之名。

沅江县

NO4、胭脂湖,西施范蠡泛舟归隐的传奇。

NO5、樟抱腊。赤山岛上的樟抱腊,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南县

NO6、宝塔湖边的宝塔。“古往今来,有几许文章入化;天高地阔,看此处烟景无边”这是刻在宝塔上的一副对联,真的非常应景!

NO7、洪山禅寺。南县洪山禅寺,原名洪沾古寺,因庙内祀奉的主神为“柳毅传书”中的洞庭王柳毅,所以又名洞庭水神庙。

桃江市

NO8、浮丘山。浮丘山是益阳的道教圣地,人称“小南岳”。山岭起伏,峰峦突起,浮邱山有48面峰,常年云遮雾绕,远望若浮,近看似邱,因此而得名。

安化县

NO9、风雨桥。安化多山也多水,俗话说,桥为水而生。多山多水的地方,桥自然也多,在乡野、城镇架起的座座桥梁,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成为安化一道独特风景线。

NO10、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位于安化县境内,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名,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和峡谷风光。

NO11、洞市老街。这是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从老街走进旁边的古村落,青石板路、青墙灰瓦、老屋、祠堂,仿佛置身于怀旧电影的镜头里。

NO12、唐家观古镇。唐家观也许不如凤凰、丽江这些耳熟能详的古镇出名,但胜在没有刻意古板的改造,没有浓厚的商业化气息。

益阳很大很美,等着你去旅游,去挖掘,去体验!

撰稿:周婷 盛启瑛 李茂春)

发布:三湘旅游/头条号)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和转发;欢迎订阅“三湘旅游/头条号”;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甘垒夜月是益阳十景之九。甘,即甘宁,三国时期吴国水师提督,当年坐镇益阳与关羽抗衡的名将;垒,即用砖石堆垒起来的防御工事,甘垒即甘宁堆垒的防御工事,其地点就在资江南岸碧津晓渡之下游的铁铺岭上。

关于这一军事遗迹,《水经注》和《益阳志》均有记载。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一防御工事在明嘉靖年间还在,倘不在,将它定为一景便绝对少个味。经历了1300多年的风雨洗刷,而遗迹尚存,说明它不是泥筑的工事,是花岗岩堆砌起来的也没准。或也可说,这一战争遗址受到了益阳人的保护和珍爱,不然,一处防御工事,即使建材再精良,也是难以保存这么久,还被视为益阳一景。

对一处战争遗址,又是保护又是珍爱的,是老汉的脑袋灌了水,还是益阳的先人灌了水?

细说益阳十景:甘垒夜月

都没灌。大伙想想,当年为了荆州的借与还,吴国和蜀国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可是靠着甘宁的这道工事,靠着关羽的单刀赴会,这里的黎明始终静悄悄。你说,益阳的老百姓怎能不在感谢关公的同时,也感谢甘宁,感谢他的有备无患,感谢他的审时度势与宽宏大量。要知,在荆州的问题上,蜀军雀占鸠巢,是刘备不义呢!所以,我们的先人对甘宁留下的这道故垒,怎不保护,怎不珍爱有加?

可以想见,刘激和蒋道临在将碧津晓渡定为益阳十景后,几乎没有犹豫,便将这道保存尚好的故垒也列了进来。

不过,这里还顺便说一句:在一般人的想象里,甘垒所要对付的是从武陵郡过来的蜀军,按说应像后来的鲁肃堤一样,建在古城的北面,可是这工事却建在了资江南岸,这不是新版的南辕北辙吗?

这里,我们要做两个考虑:一是作破城的打算,不管武陵(常德)的刘备也好,还是北面的曹操也好,资水对他们都是天然屏障。二是作无城的安排,三国时的益阳古城尚不在资水北面,或至少衙署等首脑机关设在南岸。

对于第二点,老汉并非信口雌黄。

因为,根据上世纪益阳考古队对铁铺岭多次试掘,此地曾发现了一批东周贵族墓葬和乙级一等青铜器及大型板瓦筒瓦等。2013年,在铁铺岭东北部的兔子山,又于十数口古井中发掘了一万余枚简牍,山的北端,尚有高10余米的壁立土崖和残存壕沟。由此可以推测,甘宁故垒边的这个铁铺岭,应是楚秦至唐宋时期益阳最早的故城,或县衙和官宦世家的所在地。所以,甘宁将防御工事设在南岸,是有道理的。至于县城北移,形成现在这局面,当是明以后“高筑墙”的事了。

像碧津晓渡的落脚点不在碧津而在“晓渡”一样,刘激和蒋道临对甘垒夜月的重点,也不在甘宁故垒,而是在“夜月”二字上。

细说益阳十景:甘垒夜月

作为一道景观,首先,应选择景游的点。这河的对岸,后来“高筑墙”的地方,当是看月的最佳点了:遥望南岸,兔子山、铁铺岭一带山岚起伏,云雾迷蒙,突然,一盘月亮从东边的云层里露出脸来……当然,赏月须选在八月秋凉的时候,这也是“海内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最佳赏月日子。

还有,如果你是在代替我们的先人赏月,不妨可制造一点小浪漫,或摇一扁舟,或租一画舫,在静谧无波的江面上边游边赏,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这时,你会发现,你的携友泛舟与当年苏东坡的赤壁夜游,何其相似乃尔: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兴,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你听任小船飘流,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不仅月景相似,连感悟也相同:向西望是关濑,向南看是甘垒,山川环绕,郁郁苍苍,这不是关羽和甘宁当年对阵的地方吗?据说他们手下各有精兵五万,如果是乘战船来到资江,那不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二位大将在江面上不也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赋诗以抒发豪情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关羽和甘宁,你们本来都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

当然,对更多的古城居民来说,他们也可能没有那多三国情结,夏夜的晚上,就在城墙上支一张凉板,或摆一铺竹床,摇的摇扇,喝的喝茶,将一身疲惫交付给一河的月色就行。但见月亮从东边升起,照耀着千年故垒,连同寂静的群山,还有这座古城,一同沉影在静静的江水里。千年定居于此的老益阳居民,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他们顺天适地,生生不息,伴着故垒,浴着月色,是那般知足,那般安逸……

益阳十景之九,一处战争遗迹,带给后人的竟然是情丝绵绵,意境幽幽。


来源:益阳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