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宝光寺之火化篇 法无定法的境界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此寺相传建于东汉,因史料不足,难以断论。同时在北京通州和黑龙江同样有寺庙命名为宝光寺。同时宝光寺也是属于成都十景之一。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解放后,宝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一九五六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宝光寺作为全国重点寺庙和著名旅游点,必将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由清道光末年住持妙胜禅师主持修建。该建筑平面呈“田”字形,有4个天井。道光三十年(1850年),妙胜禅师聘请民间艺人黎广修塑佛、菩萨、祖师、罗汉像577尊于内,其中罗汉500 尊,佛、菩萨、祖师77尊。中堂另塑千手千眼观音。塑像每躯高约2米,全身彩绘贴金,或立或坐,姿态各异。有的瘦削长颈,有的佝楼龙钟,或笑容可掬,或横眉怒目,或文静端庄,或和善慈祥,或憨厚滑稽,喜、怒、哀、乐,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衣折条纹,清晰分明,无一雷同。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各显其技的产物,是四川现存较完整的清代塑像群。俗称”八百罗汉”。
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应该说火葬的原因是受原始信仰和佛教影响的结果。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死后,其弟子火化其尸,各取骨灰保存起来,称之为舍利。
僧人焚化之所!相当于火葬场!高僧焚化之后,可能会有舍利子!如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古化身窑 ,在西天目山禅源寺后西北半里许,有一座化身窑,这是目前我国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僧人焚化之所。许多年来,人们把这里看作是转咒往生、生死轮回的地方,一块神秘的领地,而且给它涂上了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果你对佛教火葬习俗有些了解,就不难知道,其实这只是寺庙里一个普通的焚尸炉。是中国火葬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火葬(梵语荼毗)是佛教的传统。在漫长封建社会里,在寺院举行遗体火化,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一直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和仪轨,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僧人、居士火化后出现的舍利子、舍利花等,作为修行精苦的证验之一,历来被佛教信众奉为圣物。佛教徒自愿在寺院举行火化,寄托了佛教徒的宗教感情,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佛教活动内容之一,是受到中国历代王朝认可、尊重和保护的。
封龛火化,此龛又名维摩龛。这是寺院里的僧人去世以后,装入龛中,至化身窑,举行荼毗仪式,封龛入化身窑火化,是僧人去世后的火葬法。
寺内现今仍举行火葬仪式。在后园有火葬法场,举行时众僧诵经之声不绝,为寺内重大仪式。
古代佛教僧众非常重视火葬的时间,一般均在七天后举行。人死以后为什么要七天以后火化呢?因为人死以后,他的神识离体大雨要在六天以内才能全部出去的。往生之人下葬的时间也要等七天以后下葬最合时宜。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佛教四众弟子亡故后要求在寺院火化,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宗教活动。解放以后,经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佛教寺院火化这一传统规制从来没有被人民政府当作宗教不合理习俗而被明令禁止或废除过,而是公民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历届人民政府的认可、尊重和保护。
佛教四众弟子(僧、尼、男居士、女居士)亡故以后,有的要求在寺院焚化,将骨灰安放在寺院专设的普同塔内,并举行相应的佛事活动,这是中国佛教徒(包括亡者本人和他们的亲属)近二千年来形成的宗教习俗,是宗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仪式与宗教信仰、宗教感情的综合体现和基本要求。
佛教乃智慧的缩影,用火葬来教育人们,你每天守候的身体终将还原于尘土,你日日依靠的这个我身无非是来源于大地归还于大地,所谓的我也无非是从生到死的一个无常过程而已(是不可长久依赖的)可悲的是人们把无限的希望寄予无常的身体还妄想永无止境,这种愚昧的执着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痛苦(无论富贵贫穷)。火葬,正是告诫人们:人生匆匆几十年,追求荣华无安闲,纵到晚年的富贵,病魔缠身赴黄泉。(人身无非是把泥土而已,一切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为短短的一生而忙碌——不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必删。
四川成都新都区有一座千年古刹叫宝光寺,其中有一幅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不了了之就是从这里来的,画画写字何方不是呢?今天看看古人的执笔方式,每人个不相同,更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只要是舒服并且适合你的书写习惯那就对了。

很多的规则都是人们慢慢制定出来的,甚至有些在业内成为了一套潜在的规则,影响了前进的脚步,艺术本来就是自由的需要的是更多的空间,伟人说过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