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里”——绍兴访傲骨 年产值超10亿元“中国香榧之乡”带动5万农户致富

“鲁迅故里”——绍兴访傲骨

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大都读过不少,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及各种课外书籍中,鲁迅笔下的许多人物也深深印在头脑中,如“祥林嫂”、“阿Q”。当然那时候读鲁迅的作品真是不明就理的。正如有人说的“年少不懂周树人,读懂已不再少年”,感觉这话很有道理。这些年来社会上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林林总总许多,褒贬不一。本人一介草民,思想又很愚钝,缺乏深邃洞察和评判能力,所以是不敢在此评价先生的,但也还是认为:先生的思想放在时下仍有其现实意义且依然是领先于时代的。因此,到了绍兴最想去了解和感受的还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历史。

“鲁迅故里”——绍兴访傲骨

“鲁迅故里”——绍兴访傲骨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具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

百草园,是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北临东咸欢河,东邻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园,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大草深而显得有些荒凉。

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小园在北,占地较小,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有门通向东咸欢河,河沿筑有河埠,积肥农船便可在此靠岸,运走周家草灰和粪肥。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其位置就在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据介绍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整个鲁迅纪念馆把鲁迅生平事迹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谢谢朋友们光临点评指导,敬请关注!

年产值超10亿元“中国香榧之乡”带动5万农户致富

农户采摘香榧 应杭峰 供图

农户采摘香榧 应杭峰 供图

中新网绍兴9月2日电(项菁)“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9月2日,“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核心区、被誉为“中国香榧之乡”的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正式进入香榧青果采摘期。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江透露,“2020年嵊州香榧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了5万多户榧农增收致富。”

香榧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目前,嵊州地区种植香榧面积达13万亩,百年树龄以上香榧古树近3万株,千年树龄以上香榧古树1000多株,古香榧群落上百个。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嵊州香榧”区域品牌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近年来,嵊州投入财政专项资金超1亿元发展香榧产业,包括组建了香榧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创新并推广榧茶套种、榧稻套种、榧草套种等‘一亩山万元钱’高效生态模式;建立香榧浙江省级森林公园和香榧文化博物馆,推进香榧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实施香榧品牌建设,举办香榧炒制大赛、香榧生籽比赛等。”李江说道。

当天,2021中国·嵊州香榧节暨嵊州香榧开摘启动仪式在嵊州市谷来镇榆树村举行。香榧农户代表,榆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袁乐勇宣读《2021嵊州香榧优质优果承诺书》,他提及,香榧农户们要坚持完熟采摘、加强后熟管理、规范炒制加工、严守质量标准、坚持按质论价等,把嵊州香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年产值超10亿元“中国香榧之乡”带动5万农户致富

农户种植的香榧迎来丰收 应杭峰 供图

据了解,香榧青果需人工采摘,农户喜迎丰收的同时也需注意安全隐患。“香榧千万颗,安全第一课。”仪式现场,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副会长、嵊州市香榧产业协会会长黄庆烈发出倡议,倡议内容包括“利用采收网采收,谨记雨天不上树,系好安全带方可采摘”等。

作为经济树种,香榧正带动着一方民众增收致富。数据显示,2020年嵊州市香榧干果产量达6000吨,香榧产业带动了5万多户榧农增收,当地还涌现出一批人均香榧年收入超万元的专业村。

榆树村是香榧树苗培育专业村。该村香榧农户黄袁江培育了一批老香榧树,是“金果子”的受益者。他坦言,今年的香榧产量比往年略有减少,但质量普遍比往年高。

“今年香榧品质较往年有很大的提升,主要原因是雨水充沛,有利于香榧的成长成熟。同时临近采摘的这段时间,天气比较晴朗,有利于香榧的成型。”谷来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楼泽钜如是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