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重现渭南抗战之潼关保卫战(组图)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金庸笔下山西的“江湖”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在中国十大名关中排名仅次于山海关位居第二位。其南障秦岭,北阻黄河,西拱华岳,东扼函谷,形势险要。古人更有“关门高锁处,飞鸟不能过”的感叹。因为潼关是这样一个地理要冲、交通咽喉,所以便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日寇进犯华北,北平、天津等地先后沦陷,继而太原失守,敌人南犯,至晋南风陵渡,与潼关隔河相望,敌企图进而越过潼关,占领陕西,进军西北。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发生的战事多不胜数;潼关还是日军轰炸重庆、西安、汉中等地的必经之路,这不仅说明了守卫潼关的重要性,也让潼关遭受了日寇更多的炮火袭击。
日寇隔河从山西的风陵渡对古老的潼关城狂轰滥炸,昔日繁华的县城遭到重创,满目疮痍。在八年抗战中,潼关县人口经历了一次大变动,抗战前县城有居民2.6万人,1938年全县总人口为6.08万人,抗日战争中迁出约三分之二以后,据陕西档案馆珍藏《陇海沿线经济调查》资料叙述,潼关时有各业机构七八百家,后城内仅存有酱园数家,城南苏家村的小摊小贩三五十家,居民人口仅6658人,到1941年,全县人口减至4.59万人,比抗战前减少了1.49万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潼关的局势相对稳定,到1945年,全县总人口仍保持为4.58万人。
1938年,日本鬼子盘踞风陵渡,城镇遭敌炮炸弹袭扰,大商号纷纷西迁,安徽人程祝三等投资一万元在县城西关开设的棉花机器打包厂,每年代客轧花1万包左右。受日寇威胁,也迁往外地;另有百余户迁往西安、华阴、兰州等地,迁城南苏家村的有粮行、中西药店,诊疗所,杂货铺等。自此潼关人民颠沛流离,市面萧条,手工业行业也日渐衰退,有的迁往外地,有的停产,散居农村开业的有五六十户,不到百人。
商民、市民除了迁往外地的,有的就迁往原上和潼洛川一带,贫困居民穴居苏家村至南刘村的8条沟岔,在两旁的土崖上凿洞穴居,躲避日寇的轰炸,时称“难民沟”。时至今日,一些老人仍称这些沟为第×沟、第×沟。城镇驻军和少数商民还在麒麟山、象山及城墙下挖防空洞,地道、堑壕。
潼关老县城在八年抗战当中饱受袭扰,日本鬼子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守军借修工事,拆毁建筑物,西城门楼箭楼被焚。
1938年阴历二月初六,继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轰炸后,日军再次轰炸潼关,董钊率第28师紧急驻防潼关。在随后的日子里,轮番守关的中国军队在潼关百姓的帮助下,在县城北的黄河沿岸修筑了钢筋水泥防御工事。刚开始,大炮炸弹真是让潼关人害怕,但过了一段时间,轰炸在潼关人看来就是家常便饭,老百姓冒着炮火抢修工事,有的木料要从南山运,老百姓也按时按任务送到,经常是男女老少运沙石、砸石子,铁锨把用秃了一把又一把,没有人退缩。尽管敌人多次偷渡、汉奸“卖渡”,都被我军民一次次击退,看着敌船在河里转圈圈,“下饺子”,大家不知有多高兴。
在保卫潼关时,中国军民并没有坐守雄关,而是经常夜间主动出击到黄河对岸的风陵渡、赵村等地,袭击日寇。从1938年7月到1940年10月间,中国军队东渡黄河,挺进中条山,与守卫潼关的军民遥相呼应,共同阻击日寇西犯陕西。在坚守中条山的日子里,粉碎日寇的11次“扫荡”,毙伤日军两万多人。可以说,中条山抗战有力的支援了潼关守军,减轻了潼关承受的重压,若中条山失守,敌人过黄河进入陕西,潼关的侧翼势必受到威胁,守关将变得无比艰难;反过来,如果潼关落入敌手,中条山守军也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
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以一组1941年美国火线记者卡尔和雪莱夫妇前往潼关抗战前线采访拍摄遗留下来的珍贵图片,真实再现当时西北军民浴血抗战保卫潼关,以及社会人文历史风貌,以此铭记历史、缅怀先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937年,日寇进犯华北,北平、天津等地先后沦陷,继而太原失守,敌人南犯,至晋南风陵渡,与潼关隔河相望,日寇企图进而越过潼关,占领陕西,进军西北。 图为:30年代的老潼关渡口。
守住了潼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1941年潼关我军军营。
就在太原失守的前一天,即1937年11月7日,潼关遭到日寇的第一次轰炸,从此,潼关就陷入了日寇长达七年多的轰炸当中。日寇到底朝潼关打了多少炮弹?据文献记载,潼关当时有敲钟报警者,1938年钟被炸坏后,敌人每打一发炮弹或扔一颗炸弹,打钟人就朝盆里扔一粒豆子,抗战胜利后,一数豆子,竟然有14800多粒!
当年轰炸的见证者沈钧海说:“潼关人可怜,中国8年抗战,这其中,潼关挨炮弹就挨了7年多。图为被日寇飞机轰炸后的居民房。
1941年日寇飞机轰炸潼关后,军民自救。
守住了潼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潼关附近渭河岸边群众为抗战运送战争物资。
潼关附近渭河岸边群众为抗战运送战争物资。
据潼关当地的老人讲,潼关最初只有两架高射炮,在东山等制高点打,击中的敌机不少,被打伤的敌机不断降低,冒着黑烟往回逃窜。
后在城南的段铭村,设了炮兵阵地,晚上准备射击前,总在阵地上泼水,因为不泼水,发炮激起的灰尘很容易暴露炮兵阵地的目标。
有一次,我军将一发炮弹直接打到敌人的炮筒里,当时就把敌人的炮给炸了,敌人的阵地因此烧了三天三夜,当地人叫做“一炮定乾坤”,敌人的大炮就再也不嚣张了。
敌人轰炸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来往在陇海线上的火车。为了安全通过,火车司机跟敌人斗智,每当火车开到洞口或东关后沟,就轰隆长鸣或放气,敌人一听见就放炮,待敌人的炮响后,火车便急速闯过潼关,潼关人称之为“闯关车”。当时闯关的客车车厢上都加固了铁板或枕木,以保障乘客的安全。为了保障运输不受影响。
老百姓冒着炮火运木料、沙石、砸石子,帮助轮番守关的中国军队在县城北的黄河沿岸修筑了钢筋水泥防御工事。
尽管敌人多次偷渡、汉奸“卖渡”,都被我军民一次次击退。从1938年7月到1940年10月间,中国军队东渡黄河,挺进中条山,与守卫潼关的军民遥相呼应,共同阻击日寇西犯陕西。
尽管敌人多次偷渡、汉奸“卖渡”,都被我军民一次次击退。从1938年7月到1940年10月间,中国军队东渡黄河,挺进中条山,与守卫潼关的军民遥相呼应,共同阻击日寇西犯陕西。
图为1941年潼关抗战部队在训练。
图为1941年潼关抗战部队战士学习生活。
图为1941年潼关抗战部队学习生活。
蒋鼎文,陕西省政府主席。曾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941年在潼关抗战军队生活照。
1941年,潼关城内现状。
1941年潼关抗战部队学习生活。
1941年,防守潼关的军队在训练拼刺刀。
兵营就是前线。
抗战官兵誓言,与潼关共存亡。
潼关顶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是因为军民有了齐心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1年,潼关抗战前线女兵。
守住了潼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
文字整理/景明军 图文整理/华山网 王长江 来源:网络
关于.About
订阅与联系
1、回文章顶部,点“渭南青年门户网”进行订阅(推荐)
2、搜索微信公众号wnqnw2120031__-或搜公众号“渭南青年网”
关注渭南青年网(www.wnyouth.cn)渭南青年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wnqnw2013@163.com
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惟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横扫华人世界。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他的小说,以及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承包了无数中国人的回忆。香港媒体30日报道称,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金庸这次真的退出江湖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仿佛一瞬间就痛失了。

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
刀光剑影朝武林,一支玉笔引江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小说。而金庸小说中的传奇故事有许多就构思设计在山西这片土地上。
恒山
恒山是《笑傲江湖》中五岳剑派之一的恒山派居住地,见性峰为恒山派总部所在。


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悬空寺
悬空寺是恒山最为奇妙的建筑,《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就是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
寺内共有殿宇楼阁40间。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由低向高三层叠起,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三面环廊国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架栈道相连,高低错落,木制楼梯沟通,迁回曲折,构思布局妙不可言、整个寺面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能让你体会到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体会不到的奇险感。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
风陵渡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古人”。在《神雕侠侣》里,风陵渡是郭襄(郭靖的小女儿)与杨过邂逅的地方。
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 风陵渡正处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三河交汇(黄河、渭河、洛河)、三省交界(山西、陕西、河南)、三路共通(铁路、公路、水路)、三桥飞架(铁路桥、公路桥、高架桥),是山西省的南大门。
黑龙潭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在山西南部的黑龙潭捉九尾灵狐,九尾灵狐的主人瑛姑就隐居黑龙潭。书中描写黑龙潭时,说“方圆七八里内草木不生。黑龙潭本是一座大湖,后因水源干枯,逐年淤塞,成为一片污泥堆积的大沼泽”。
而晋南今运城地区,确有“大泥沼”,即著名的盐池。
雁门关
在《天龙八部》中,乔峰的父母在雁门关血杀中去世,当时尚为婴儿的乔峰被父亲从雁门关悬崖中抛上去得以幸存。乔峰的人生悲剧由此开始。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古称勾注山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
娘子关
娘子关出现在《鹿鼎记》第三十八回《纵横野马群飞路,跋扈风筝一线天》中。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
五台山
《鹿鼎记》中,老皇爷顺治(康熙的父亲)在清凉寺剃度,韦小宝去五台山护驾救主。
《鹿鼎记》中,从韦小宝所遇的海大富始,两朝皇帝、真假太后、前明公主、江湖豪客、少林方丈、西藏活佛、御前侍卫、贩夫走卒都出现在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写在后面
金庸作品里散发的巨大魅力,早已超越时代。斯人去,江湖远。桃花岛 ,峨眉山。大漠与江南,再无绮幻。愿我们将对金庸先生最深的怀念与敬意藏在心里,江湖路远,传说永存。正如《神雕侠侣》里写的那样,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