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汕头-潮州自驾游 | 南澳岛真真真的太美了 细数汕头小吃老字号旧事

南澳-汕头-潮州自驾游 | 南澳岛真真真的太美了


“来到新的地方,体验不一样的吵闹与安静,

了解自己的喜恶,这就是旅游的意义吧。”


夏天是一个热烈又美好的季节,想出逃旅游的欲望每日只增不减。今天和大家浅浅分享一下今年3月份和董先生的一次出游,也是我们在一起后的第一次旅游。(多图预警,迟来的分享哈哈)

南澳-汕头-潮州自驾游 | 南澳岛真真真的太美了


出游目的地:南澳-汕头-潮州

出游方式:自驾

出游时间:2022年3月8日-3月12日

第一站:南澳岛

长山尾灯塔

我们下午1点左右从佛山出发,刚好傍晚6点到达南澳大桥,过了南澳大桥就可以在长山尾灯塔看日落啦。

南澳-汕头-潮州自驾游 | 南澳岛真真真的太美了






在这里吹着海风看日落,一来就被这里的美景惊艳了,待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


后花园

晚餐后,晚上大概9点到达后花园,肉眼可见的满天繁星。旁边的大风车发出转动的声响,星星们就在那里自顾自地闪烁着,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星星这么近,太壮观了。


3月的晚上还是蛮冷的,而且当时风很大,我们穿着单薄,蹲在那里用单反和手机都拍不出眼里看到的星空。(淡季晚上的后花园没什么人,只有我们两个)



做攻略的时候我们专门订了一间可以看日出的海景房,早上6点不到就爬起床静候日出了。日出和日落的美都是自带滤镜,原图直出就很美啦。









看完日出之后我们睡了回笼觉,在青澳岛吃了午餐正式开始“逛”南澳岛。路上看到的海整个很蓝很漂亮~



走马埔村

路上经过孤独的网红树,这里非常多情侣来拍照打卡,很好出片!(旺季人太多估计不太好拍)



我们在走马埔村鱼满仓这里体验了出海捕鱼,当时出海捕鱼的游客非常少,而且我们收获也不多(少量濑尿虾、一两只花蟹),纯粹体验了哈哈~




起云阁

体验完捕鱼之后,沿路在起云阁又看到了南澳岛的另一种日落。这里有一片草地,傍晚适合露营野餐,静静地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在海平面,那种感觉惬意又震撼。





偶遇一位爱摄影的爷爷,他热情地指导我们摆拍,还借用怀孕的狗狗给我们拍照,于是我和董先生在这里拍了很多剪影合照~







青澳湾

我们住宿的地方就在青澳湾,这里有可以游泳的沙滩,可以看到日出,可以坐摩托艇,之前还可以看到可以骑马,我和董先生甚至放起了风筝哈哈,北回归线标志建筑“自然之门”也在这里。



在沙滩上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放各种形状的烟花,还蛮有趣的。


我们还去了十里银滩、三囱崖灯塔、后宅镇、宋井、总兵府等景点。








第二站:汕头

在南澳岛待了三天三夜,3月11日大概一两点到达汕头,汕头的朋友带着我们吃吃吃,晚餐吃杏花吴记牛肉火锅(这里的牛肉的确好吃!),逛小公园继续吃各种小吃。




第三站:潮州

在汕头游玩之后晚上直接去潮州啦,第二天去了潮州西湖、广济桥、广济楼、泰佛殿~




晚上没有看潮州夜景,而是去了汕头澄海的好朋友家里吃心心念念的小吃~


这一趟旅游和好几年没见的大学舍友见了一面,也是难得!(也是带着董先生第一次见家人般的好朋友)每次去找她都是各种好吃好喝的款待着,值了值了哈哈~


3月份是南澳岛出游淡季,所以各个景点人不多,体验很棒。住宿建议在青澳湾或者后宅,吃喝玩乐比较方便,青澳湾看日出,后宅看日落,后宅周边网红打卡点比较多。

南澳岛有着完善的环岛公路,除了上山路基本都可以看到海,非常建议自驾出游,停停走走,方便又自由。也可以租电动车环岛,大概20元/小时,但是会非常晒。岛上什么总兵府、金银岛、宋井这些景点个人觉得非常一般,不是自驾不太建议去。

自驾的朋友可以提前熟悉南澳岛地图,很好计划路线,小红薯上也有很多清晰的分享:


南澳岛的沙滩很干净,看日出和日落的景点也比较多,待两三天感受不同景点的落日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岛上到处都是吃海鲜的餐馆,我们对网上追捧的网红店并不感冒,所以没有去探店,去吃过一家“鲜宴”的餐厅还不错,服务态度好,好吃的~



对了,3月份的时候岛上已经非常晒了,不喜欢防晒的董先生游玩回来直接黑了几个度,去游玩的话记得记得做好防晒哦~


疫情起伏不定,广东的朋友如果想要省内游,强烈推荐南澳岛,喜欢吃吃吃的,相信潮汕美食可以满足你。这期迟来的流水账先分享到这儿,也欢迎小伙伴们分享你去过的旅游景点,咱们下期见呀,笔芯~

细数汕头小吃老字号旧事




汕头作为一个商埠,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有从潮汕各地以及各省的人迁移到这里经商、定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由于不同习俗的人群聚合,带来了不同风味的食品,使得汕头的小吃自民国初年起就丰富多彩,并创出了许多至今名声响当当的潮汕小吃老字号

如今,走在汕头的街头巷尾,无论是大酒家还是小食店,都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的潮汕小吃。说起汕头小吃老字号,几乎每一家老字号背后都有不平凡的故事。

上世纪20年代起小吃陆续登陆汕头

众所周知的老妈宫粽球,始创于1920年。创始人为张强德,他原在升平路头老妈宫附近摆摊卖粽球。民国时期,汕头埠行船、出洋的人很多,起锚前都要来到老妈宫祭拜妈祖,于是便会在宫前买粽球作供品。祭拜后,粽球便作为路上的点心。张强德对粽球制作十分严谨,用料考究,烹制精工,因此生意日渐兴隆。后来,子承父业,儿子张良杰在老妈宫对面的新关街开设“顺德号”粽球店,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好,市民便依据其店址在老妈宫前,直呼为“老妈宫粽球”。汕头有句俗语叫“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就是对老妈宫粽球的褒奖,记得过去店里还曾悬挂一块写着“食定正知”的横匾作为店招。此外,在小公园经营的“蔡七记粽球”也毫不逊色。该蔡姓师傅独辟蹊径,精心制作出味道与众不同的粽球,专门销给在小公园一带开行铺的“头家”。因其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因而深受当时有钱人家的青睐,被誉为“头家粽”或“富人粽”。

蚝烙是潮汕传统食品,具有外酥内嫩,香脆鲜美的特点。汕头蚝烙最早出名是民国初期的“老会馆蚝烙”,其蚝烙小吃店就在安平路漳潮会馆左旁,因制作精工,故受食客追捧。1930年前后,杨二在升平路西天巷口设摊卖蚝烙,后来又有胡锦兴、姚老四等人相继在附近开档经营。由于同行竞争,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提高烹制技术和质量,形成了驰名海内外的“西天巷蚝烙”。

“老徐炒”的创始人是潮州人徐春松,刚起步时,他是挑着一副担子,一头炉鼎,一头原配料,走街串巷叫卖。后来有了些名气,便在新兴街开间店铺固定下来,取名“茂成号”,专营炒糕,号称“老徐炒”。后来的新兴餐室是由“茂成号”易名而来的,“老徐炒” 也成为新兴餐室一道招牌莱。

牛肉丸是潮汕最为大众化的小吃。在汕头埠,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挑着小担在市区挨街串巷叫卖。到了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便有“船仔”在船头挂一盏油灯,穿梭于停驳在江面上的客家货船之间,专卖牛肉丸汤。而最早出名的牛肉丸老字号,应属于“一香二章”。“一香” 指位于外马路市府旁的陈香记牛肉店,创始人为陈添来。“二章” 指位于新兴街的罗锦章牛肉丸店。罗锦章的牛肉丸选料考究,制作精工,操作程序讲究,肉丸鲜美香脆,口嚼有余香。后来又出现了“镇邦街牛肉丸”。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以福合埕煤铺脚陈氏的牛肉丸店为代表的“福合埕牛肉丸”异军突起,远近闻名。

同一时期,在太阳观旁的银珠街口,有一间店铺,原为钱庄,关闭后改行专卖月劳炸,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食品。炸成后,拇指大的二块粘在一起叫一条,每条一分钱,入口即化,香味独特,老人无牙也能吃,一般上午9时后就收摊。该月劳炸还有一绝:早上买来的月劳炸,放到晚上,吃起来依然松脆。

春饼,也叫春卷,是以薄饼皮包咸料或甜料,用油炸的一种小吃。民国时期在汕头经营春饼的店家有好多处,但较有名的是永泰街头老会馆的“醉记”和安平路的“品香”。

上世纪60年代的汕头名小吃

解放后,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汕头地方小吃又有了创新和发展。在小公园行街,原开设于上世纪40年代的“潮成号”小吃店,迎合市民的口味,在小吃品种上力求创新。它经营的水晶球、壳桃、蝦米笋等小吃颇受市民青睐。

怡茂鱼粥在永和街正对面的行街街口,专卖鱼粥和月劳粕粥、猪肉粥。鱼粥用料是各种淡水鱼、海鱼,全部原味原汁。所经营的品种,其价格有5分钱一碗的月劳粕粥,也有3角钱一大海碗的石斑鱼粥,任顾客选择。

至于现在较有名气、专营潮汕传统名小吃的国平路“飘香”小吃店,那是在1956年,经汕头市政府倡议,市饮服公司召集当时汕头市著名的小吃制作师傅,包括“潮成号”,小吃店始创栗只桃的林剑秋、杨潮贤,“西天巷蚝烙” 的姚老四(姚和义),制作虾米桃的林木坤,“蔡七记粽球” 的蔡加棋、陈意琴等人而组建起来的。经营的小吃有蚝烙、桃、鲎、粽球等20多个品种。

其时,当地政府为了弘扬潮汕饮食文化,恢复汕头传统饮食,在1958年出版的《汕头旅游指南》一书中,就着重介绍过汕头的名小吃。据一位“老汕头”回忆,当时推出的汕头的名小吃,除了上述的品种外,还有五福路五福餐室的五福鱼头炉、永平路永安街口的老肥李鹅肉、镇邦路与海墘内街交界的朱进记红焖猪脚、德兴路棉安街口的进裕鱼丸、德兴路与永平路之间的老蟆鱼粥、外马路与公园路交界的香山沙茶牛肉、广州街口的桂香园鸭母稔等等。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之后,有关单位曾联合评选出“潮汕十大名产小吃”,分别为老妈宫粽球、罗锦章牛肉丸、西天巷蚝烙、老徐炒、老肥李肥鹅、高尚浮狗肉、朱进记红焖猪脚、行街白桃和笋、高边甜、蔡七记粽球。

时至今日,这些昔日的老字号有些己被湮没于历史的尘埃,连店址都难觅其踪。所幸的是,前人创制的传统小吃,经过后人的发掘和改进,己经又重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1-01-07
作 者: 陈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