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最出名的六大特色美食,鲜香无比,你都吃过哪一种呢? 济宁历史上著名的任城古八景
山东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之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城,从隋唐时期这里就是繁盛的水运码头,同样也汇聚了天南地北的美食。济宁人凭借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勤劳的双手,把济宁的美食推向了新的高度,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山东济宁最出名的六大特色美食,尤其第三种鲜香酥脆,过年必备!一起来看看吧。

一、济宁夹饼
济宁夹饼,山东省鲁西南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做法是在圆圆的烧饼中填入油炸食物,不是油炸的就是铁板煎炒的,或者鸭货卤味夹饼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再加入各种调制好的酱料和撒料,夹饼咸鲜香辣、重油重酱,十分符合北方人口味,并且价格便宜,是济宁人早上主要的一道早点。

二、甏肉干饭
甏肉(bèng ròu)干饭是山东济宁的特色小吃,甏肉是用卤汁卤过的红烧肉,一般用的都是精品五花,经过炖煮,甏肉的肥肉吃来已经是入口即化,很入味,除了五花肉还有肉卷,狮子头、香肠、豆筋、荷包蛋、海带等附配品,小编我是更喜欢米饭上浇上汤汁,甏肉,灌馅辣椒一上,层次分明,再扒一口大米饭,别提多爽了。

三、王家馓子
济宁特产油炸馓子,只加一点盐和鸡蛋做的,却又香又脆吃得停不住嘴! 它能夹饼和拌生菜等,当地人称它为—金条,颜色金黄,鲜香酥脆,到了大年三十每家都会吃,涮火锅吃,包饺子吃,卷煎饼吃……吃法很多,怎么吃都好吃!当然了,直接吃就是香香脆脆的炸物,来个馓子泡白粥,这是济宁的吃法,那叫一个美滋滋。
四、济宁热豆腐
济宁热豆腐亦称“托板热豆腐”或“托板豆腐”,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济宁路边会有卖热豆腐的手推车,给摊主阿姨一块钱五毛钱,她就熟练的用豆腐刀从冒着热蒸汽的豆腐上切下一板,铺上山椒酱,完全靠嘴吸着喝热豆腐,在当地买了我是边学边喝,最后喝得满脸都花了,你们吃过吗?
五、邹城川味面条
川味面条是由四川人在邹城创作出来的一种面条小吃,现在是济宁邹城的名吃之一,常见搭配有:肉酱拌鸡蛋、鸡蛋茶等。大家早餐就会来上一碗香喷喷的川味面条,配上调鸡蛋和鸡蛋茶,香味十足,由于本地人喜爱这个口味,川味面馆开遍了邹城市的各个街头,十分火爆。
六、济宁糁汤
糁汤起源于济宁,一般都是白糁汤,就是用白胡椒。当然,糁汤,不止于此,还有鸡蛋、牛骨羊骨猪骨或老母鸡等熬汤、喝的时候,再来一小撮香菜、虾米,淋上两滴香油、两三点醋,那味道就美了,鲜香无比,味道浓厚,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山东济宁最出名的六大特色美食,尤其第三种鲜香酥脆,过年必备!你都吃过吗?记得留言评论哦,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们下期再见!
《旧唐书》中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是山东人,父亲为任城尉,因此在山东任城安家定居。任城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市。和济宁相比,很多外地朋友可能对济宁下辖的曲阜市更为熟悉,但是济宁的历史也比较悠久,早在东周时期就出现了任国,秦朝统一全国后废任国,设立任城县、亢父县。以后任城又先后为国、郡、州,金朝时治所位于巨野的济州迁至任城,元朝和明朝初期济州升为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改府为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济宁州升为济宁直隶州,一直到民国二年才废除。

济宁古运河

济宁铁塔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济宁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比如太白楼、铁塔寺内的铁塔、声远楼、浣笔泉等,留下了著名的任城古八景。因为历史久远,任城古八景现在有些仍然存在,但是大部分都化为历史的尘埃,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如今再回首济宁历史上的任城古八景,这片古老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那些故事犹如一幅幅画面,向朋友们展现出来。

济宁东大寺
济宁人民公园
行宫春树
宫云杳霭出城东,远树迷离野望通。
不是六龙曾驻辇,闾阎哪得醉春风?
在济宁古城东有一个叫八里铺的地方,如今更名为皇营村,位于洸府河西岸,这里在清朝时期曾经建有一座皇帝行宫,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途中路过济宁,都会驻跸于任城行宫。行宫内楼阁参差,曲栏回廊,种植有许多奇花异草,建有许多园林宫殿建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当乾隆再次驻跸于此时,留下了行宫八咏的题诗与“山川增色”的匾额。每至春暖花开之时,这里百鸟和鸣,花木争艳,一派赏心悦目的瑰丽风光,令人陶醉,因此有了行宫春树的美景。
峄岫晴云
棱角城堙对远山,川原缭绕画图间。
晴云就是偏多事,朝看飞来暮又还。
凫峄楼又名五魁楼,位于济宁古城城墙的东南角,它和城墙西北角的耀金楼、西南角的凝翠楼、东北角的洸泗楼,以及南城墙上的太白楼成为了济宁古城的五座名楼。登上凫峄楼向东南远眺,远远可以看到峄山上面的浮云以及缭绕在山间的云雾,形成了一幅峄岫晴云的壮美画卷。如今的凫峄楼早已废圮,不过在济宁人民公园内的土山上还有凫峄楼的遗迹。
南池荷净
菱熟蒲荒不记秋,丛祠香散藕花幽。
竹深荷净依然在,争似当年丈八沟。
济宁城南的南池公园原名古南池,始建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古南池有王母阁,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王母阁周围皆水,一阜屹然中立。取西望瑶池,东降王母之意,遂以名阁。”唐代时期,诗人李白、杜甫、贺知章等人都到过古南池游览,每当夏天荷花盛开时,南池清香袭人,令人心旷神怡,于是就有了南池荷净的风景。如今当地政府以古南池为基础开辟了南池公园,不但新建了王母阁,还修建了少陵祠、古南池牌楼、晚凉亭、南池荷净、碑廊、古南池桥、爱情博物馆等,成为当地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南池公园
南池公园
南池公园
西苇渔歌
浅水平堤鸭鸭浮,柳村三五画家秋。
橹声咿呀月初上,短蓫芦根何处舟。
济宁州城西十里有马场湖,周约44里,水域540顷,湖水来自蜀山湖,因位于州城西面,人们也称马场湖为济宁西湖。人们在此植苇栽蒲,养鱼喂鸡。每当微风吹起,湖水荡起阵阵涟漪,湖中芦苇随风摇摆。夕阳西下时分,烟波浩渺,渔歌阵阵,于是就有了西苇渔歌的美景。
济宁马场湖
济宁马场湖
白楼晚眺
金龟换酒足风流,谁识当年此劝酬。
我欲楼头凭寄讯,青天月照几时秋。
位于济宁古运河北岸的太白楼不但是济宁最有名气的一座楼,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文化名楼。太白楼原为唐代贺兰氏经营的一座酒楼,原址位于古任城东门里,即现在的小闸口附近。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偕同妻女移家至此后,就居住在酒楼之前,经常与文友在酒楼中饮酒赋诗,后来人们便称此楼为太白酒楼。
济宁太白楼
济宁太白楼
济宁太白楼
明洪武二十四年(15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依照原楼样式重建太白楼,移迁于州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即现在的太白楼位置。我们现在看到的太白楼是解放初期在原址上再次重建的一座建筑。古人登上太白楼,四望远山近水,城乡村郭尽收眼底,每当夕阳斜照时,楼前大运河中的湖光帆影与夕阳彩霞相辉映,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白楼远眺图。
墨华泉碧
史编遗恨轶长庚,独向荒祠识旧名。
去不掉头元太晚,出山何似在山清。
在济宁城墙的马驿桥南府河东岸有一处泉水名叫浣笔泉,据说李白曾在这里浣笔,因而得名。现在的浣笔泉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七十多年后的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建。掘泉筑池,四周砌石环绕,池旁构筑方亭,名“墨华亭”。清代重建浣笔泉时修建了后堂楼,里面有李白、杜甫和贺知章的塑像。浣笔泉一年四季泉水不息,泉水颜色呈墨绿色,犹如墨花沉浮其中,故名“墨华泉碧”。浣笔泉由于历代不断修筑扩建,形成了一组楼堂、泉池、亭榭和花木掩映融为一体的幽静古朴园林建筑。每至春秋佳日,这里游人如织,多来览胜怀古,赋诗抒怀。如今大部分园林建筑都已废圮,但是浣笔泉仍然保留有遗迹。
浣笔泉
浣笔泉
浣笔泉
凤台夕照
突兀高台水一方,夕阳无限好渔庄。
百年误作风花主,旧事何人说凤凰。
在济宁的西湖马场湖内有一座高台,相传古代曾有凤凰在此栖息,所以人们称之为凤凰台。据《济宁县志》记载:凤凰台周长一百四十步,台三层,高六丈许,上锐下宽。济安台在其东,凤凰台峙于西,东南里许有麒麟桥,西北里许有鹤栖岗。每逢清明、白露节日夕时,日影照北城,芒种、小暑节日夕时,日影照南城。每当夕阳西照时,凤凰台上金碧辉煌的庙宇建筑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凤台夕照的优美画面。
凤凰台
凤凰台遗址
麟渡秋帆
计程千里赴幽燕,一片征帆带远天。
枫叶芦花秋色里,舟人指点获麟川。
史书记载,鲁哀公十四年,鲁哀公西狩获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狩获麟故事。至于西狩获麟的地方说法不一,一说在菏泽市巨野县巨野县麒麟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处的获麟集,一说在嘉祥城西二十五里的获麟堆,因此巨野和嘉祥的古八景中都有和西狩获麟有关的景观,巨野叫“麟渡古流”,嘉祥叫“麟冢幽径”,济宁任城八景中的“麟渡秋帆”和巨野八景之一的“麟渡古流”以及嘉祥八景之一的“麟冢幽径”有关。据《济宁县志》记载,在西周时期的西狩获麟处有一渡口,因为毗邻获麟处,人们称之为麟渡,每当深秋时节,人们在渡口可以看到一幅孤帆远影、芦花枫叶的画面。
获麟台
麒麟冢
麒麟台简介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