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5座大高峰,浙江有名的高山,处处好风景 地图说之“闻鸡起舞”天目山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主要有天目山脉、仙霞岭山脉、洞宫山脉、括苍山脉等,那么,浙江最高的山峰是哪个呢?浙江15大高峰是哪几座?本文整理了浙江最高峰:黄茅尖、百山祖雾林山、清凉峰、仙霞岭九龙山、上山头、白马山、乌岩岭白云尖、白云山尖、香炉尖、安吉龙王山等为浙江十大最高峰,其中,黄茅尖1929米为浙江第一高峰。一起来看看吧。

1、黄茅尖(1929米)

浙江15座大高峰,浙江有名的高山,处处好风景

黄茅尖为浙江第一高峰,也是长三角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是丽水龙泉山的主峰,与百山祖两峰隔谷相望,常年积雪。随着高度的不断变化,沿途你可以感受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高山矮曲林、山地灌丛等立体植物景观带的原始森林风貌。这里是观云海、看日出、赏佛光的最佳景点。黄茅尖所在龙泉山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

浙江15座大高峰,浙江有名的高山,处处好风景

黄茅尖即浙江峰,山巅周围地势较为开阔平坦,是一片莽莽苍苍的茅草地,一些低矮灌木丛杂生其间,春天到来是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煞是好看。当代著名书法家姜东舒题写的"江浙第一高峰"石碑矗立在峰顶。站在这里观日出云海,绚丽壮观,有"一览众山小"之感。难怪有一说:"不登浙江峰,枉作浙江人!"

2、百山祖雾林山(1856.7米)

浙江15座大高峰,浙江有名的高山,处处好风景

百山祖又称万里林山,属武夷山系洞宫山脉,主峰雾林山海拔1856.7米,被誉为“百山之祖”,是浙江省第二高峰。雾林山为核心的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AAAA景区,以百山祖冷杉,以及各种野生菌类闻名。

百山祖山高雾多,有云海日出可观。保护区的风景自然优美,环境清幽,年均温度为12.8℃,是夏日游览避暑之胜地。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已知种子植物2005种,蕨类植物236种,苔藓327种,大型森林真菌256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约40余种。

景区分布森林景观等主要景点十余处,包括生态旅游中心茶木淤度假村、百山祖大树王国三堆村古树群等。区内保存有自然原生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著名的是"百山祖冷杉",适合探询浙南风情,山上能观赏云海日出,冬季能看到冰瀑。

3、清凉峰(1787.4米)

清凉峰位于杭州临安市,海拔达1787.4米,是杭州的最高峰,同样也是浙西的最高峰,是天目山的主峰。清凉峰经国家批准,1979年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境内层峦叠嶂,群峰争奇,沟谷纵横,树林茂密,人迹罕至,生态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4、仙霞岭九龙山(1724.4米 )

遂昌九龙山位于丽水遂昌西南部,是仙霞岭山脉最高峰,主峰海拔1724.4米,为浙江省第四高峰,海拔千米以上有近万亩原始状态的天然林,具备中亚热带阔叶林植被的典型特征。保持着原始状态,绿树华盖,古森参天。主峰周围簇拥着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28座,1000m以上的山峰25座。198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内有四洲兰、龙井、十八罗汉、饭蒸坛、八仙钓台、大岩、石门等景点。

5、上山头(1689.1米)

上山头位于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属洞宫山脉右支主峰,山上有两座山峰,一座为驮尖海拔1689.1米,一座为细尖海拔1549米,两峰巍峨高峻,为该县境内最高峰,故名。上山头北面有千亩云锦杜鹃林,面积1100亩,是浙江境内海拔高、规模大、景色迷人的野生杜鹃林,上山头主峰周边一带山高谷幽,森林茂密。

千亩云锦杜鹃林,位于上山头北面每年春天花开之际,一树千花,景色秀丽迷人,是登山赏花的理想胜地。杜鹃林随着山势起伏,郁郁葱葱,生长极旺盛,高度相近,排列整齐,连绵数千米。这里是登山、远足、野营、摄影和旅游胜地。

6、白马山(1621.4米)

白马山位于浙江省的遂昌县城西,山上峰峦接踵,山势巍茂,云雾缭绕。相传昔有丁公骑白马到此山升仙,白马化为山峰,故名白马山。白马山是仙霞岭山脉的分支,主峰海拔达1621.4米。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这里不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而且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平殿、小平殿两块高山台地。白马山为国家2A景区,后在此建立森林公园。

7、乌岩岭白云尖(1611.3米)

乌岩岭属洞宫山脉,在泰顺与景宁的交界,主峰为白云尖,海拔1611.3米,是浙南第一高峰,浙江省第七高峰。白云尖由于山体宏大,终年被飞云白雾所笼罩,很难露出自己的面目,像一朵飘荡的白云,故得名。白云尖所在的乌岩岭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高峰林立,以白云尖为最,尖顶经常处于云雾之中,站上尖顶,云海茫茫,令人遐思翩翩,晴天登高远眺,风光无限。

8、白云山尖(1601米)

白云山尖地处浙江省景宁县景南乡景区 ,为浙江省内第8高峰,海拔1601米,属于洞宫山脉。白云山尖风景如画,奇峰险竣,苍翠秀丽、花木繁茂。春季山花烂漫,两千余亩红白杜鹃相映成趣。夏季凉风习习,各种什木绿叶生油,生机盎然。秋季野果酸、甜、苦、涩应有尽有源头之水清凉甘畅,冬季山顶白雪似棉,山腰十月阳春依旧。

登瞭望台,可雄视浙闽两省四县。白云山尖,山高林茂,气候怡人,空气纯净。春季山花烂漫,两千余亩红白杜鹃相映成趣。夏季凉风习习,各种什木绿叶生油,生机盎然。秋季野果酸、甜、苦、涩应有尽有源头之水清凉甘畅,冬季山顶白雪似棉,山腰十月阳春依旧。

9、安吉龙王山(1587.4米)

安吉龙王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章村镇南境,主峰1587.4米,为浙北第一高峰。龙王山属天目山脉的主要山峰之一,比西天目山主峰高80米,在龙潭石崖上刻有汪道涵先生的石刻“黄浦江源”。源头一片上万亩的天目杜鹃林,美不胜收。在海拔1350米的山脊上有一块罕见的高山沼泽地,堪称地质地理上的一个奇迹。近代,世界艺术大师吴昌硕曾游龙王山,在西泠印社写下"天帷地载、山高水长"的佳句。

10、牛头山(1560.2米 )

武义牛头山相传为老子坐骑青牛所化,海拔1560米,是金华八婺第一峰,国家在此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属高山地貌,峰峦叠嶂,高耸云霄,千米以上山峰林立,后评为国家4a景区。

牛头山森林公园人迹罕至的天然森林,耐人寻味的奇树异木,雄奇绝险的峡谷断崖,美不胜收的溪水瀑潭与 一尘不染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幅幅意趣横生的优美画卷,具有“雄、奇、险、秀、幽”的特色。

11、西天目山(1506米)

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西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

西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天然植物园”、"清凉世界"盛名。 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被评为国家4A景区。

12、括苍山(大洋山1500.6米)

括苍山,地处浙东中南部,其脉由浙南洞宫山向东北延伸而来,自仙居县西南端劫贼岩岗逶迤入境,沿西南市界蜿蜒向东折北,在临海市与仙居县交界处蟠结成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为浙东第一高峰 。

大洋山,在缙云县东南,是括苍山脉中段的山名,山体雄峻,奇峰突兀,主峰海拔1500.6米,是括苍山最高峰,也是浙江东南沿海的第一高峰。

13、大明山(1489.9米)

临安大明山为国家4a景区,以大明山为主体,共有32峰、13涧、8瀑。大明山最高峰大明顶海拔1489.9米,山高谷深,层峦叠嶂,群峰耸立,气势十分壮观,山色黟然若黛,宛如国画中的泼墨山水,奇松、怪石、云海、峰林层出不穷,称之“浙江小黄山”。大明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级地质公园,是秋季赏红叶、冬季滑雪的好去处。

14、东天目山(1479米)

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东天目山,主峰大仙峰海拔1479米,东天目山峡谷瀑布众多,有的高达数百米,分级而下,瀑瀑相连;东西两瀑蔚为壮观,可与庐山飞瀑媲美。东天目山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主要景点有东瀑大峡谷、昭明大禅院、冲天树等。

15、药王山(1452.6米)

衢州药王山主峰海拔1452.6米,属于衢州仙霞岭山脉,相传炎帝在此采药,留有“神农谷”、“神农炼丹”古迹;后有扁鹊、华陀、李时珍等相继在此采药、居住、留有“药王居”遗迹,故得名“药王山”。药王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4A景区,集山林、瀑布、溪泉、峡谷、有雄、奇、险、灵、秀、美、幽七字特色,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度假胜地。

浙江还有其它值得游玩的山峰,有青翠秀气的,有云雾缭绕的,有机会我会去的。

地图说之“闻鸡起舞”天目山地图说之“闻鸡起舞”天目山地图说之“闻鸡起舞”天目山

□全媒体记者 柳杨 文/图

如果你把这篇文章理解为立雄心壮志而“闻鸡起舞”的心灵“鸡汤”,那就南辕北辙了。我只不过要讲讲“闻鸡起舞”与天目山的渊源和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焚香弹琴,演了一出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妇孺皆知。可是,这终究是小说演义。

历史上用歌声打败敌人的真实事件并不多见,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四面楚歌”,项羽被韩信围于垓下,弹尽粮绝,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仅存的斗志瞬间溃败。

历史上还有一场对决,重演了“四面楚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或许鲜有人知,他就是东晋时的刘琨。

公元4世纪初,刘琨出任并州剌史,兵驻晋阳城。匈奴南下,当时的晋阳北邻匈奴,是抗敌的前哨。刘琨文武全才,也擅长吹胡笳。刘琨一面防守鏖战,一面修书求援。可好几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士气低落,刘琨十分焦急,怎么退兵?

这天,登上长城看着奔袭而来驻在城外的匈奴军队,刘琨忽然想起“四面楚歌”,于是下令会吹胡笳的军士组成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胡笳五弄》。半夜时分,月朗星稀,一阵阵哀伤、凄婉的乐曲,划破夜空,直传到匈奴的营帐。乐曲充满了惆怅,如泣如诉,仿佛家人遥远的呼唤。匈奴士兵们听得入了迷,产生共鸣,顿时营垒里哭声一片。首领单于正要制止,但一看此情景,这样的情绪,焉能打仗?他也深知士气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便下令趁着夜色,悄悄撤兵。士兵皆泣而回。

刘琨和“闻鸡起舞”有何关系?扯天目山何干?这里面有着历史的渊源。

刘琨与祖逖少即为好友。祖逖为东晋抗击匈奴的名将,时任司州主簿,屯兵天目山。刘琨与祖逖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又常互相勉励,苦练杀敌本领。一次,半夜里祖逖在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天目山的历史或许绝非只此。殷商时期,这里曾经是南伯侯姜文焕的封地,小金顶道观即为其祭祀庙。春秋时期,楚昭王被吴国打败,曾逃到此地避难。秦末,楚霸王项羽为了寻找楚王后裔,也曾到过此山。山上“霸王台”,据说就是为纪念霸王所建。唐初,大将尉迟恭也曾在此屯兵,相传,山麓的高大寺(原名慧照寺)即为他所监修。

这么多的故事,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深邃的历史,才能包裹起文化的厚重。登天目山,让我们瞬间有了“仪式感”。

讲天目山,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生态旅游线路,全长33公里的“翡翠画廊”或许知名度更高一些,它依薄山湖之水、天目山之秀而建。天目山位于驻马店、信阳、南阳的接合部,其主峰则在信阳市平桥区境内。

攀登天目山,按照叶辛卯(驻马店人,七旬登山达人,徒步精神领袖)的线路,从确山县任店镇“翡翠画廊”薄庄、刘庄处南行,一路翻山越岭,风景无限。

天目山植被葱郁,小金顶海拔近700米,孤峰突起。整个金顶北东南三面如刀削斧劈,侧立千尺,唯西面可容一人攀援而上。而峰顶平坦,道观虽已经没落,但依山势而建的宏伟气势尤为可见。

老远就能看到一个石条堆砌的寨门,寨门内一神态萧条的老道正坐在寨墙旁。老道似乎并不欢迎我们的到来,也不愿意我们给他拍照。

按照驴友们的讲述,老道以前不是这样,颇有仙风道骨。

老道年龄七十有余,早年跟过杂技班,已在道观几十年,生活主要靠政府救济。这座道观名为普音观,历史上香火盛旺。道观第一次遭到破坏起于灭神运动,被山下火烧庄(名字巧合?)的村民一把火烧毁。第二次被破坏则是因大炼钢铁,观内所有铜铁器全部进了熔炉。从此,道观落败。

据老道介绍,相传王莽新朝末年,汉景帝后裔刘秀,也就是后来的光武帝为躲避王莽的追杀和更始帝的排挤,从南阳取道桐柏山系,翻越天目山。刘秀因曾在此避难,便于后来修建了道观。道观经历代修缮,现存祖师殿、娘娘殿、药王殿、天爷殿、龙王殿、刘王殿等建筑,还有东西南北四座寨门。他还谈到,北门以前还藏有一颗定风珠,不过在1951年被人盗走,此后山上的风变得很大。

我们在道观内的巨石上发现了两个不同形状的石坑,道士告诉我们,圆的叫油罐,方的叫盐罐,相传每天放一定量的油和盐,两个石坑内每天自流油盐。道观的修建巧妙利用山中巨石,浑然天成,实属不易。

道观中仅存残碑,上有“乾隆三十一年字样”,并有不少刻有神秘符号的文字和几何图案的汉砖,询问了道士,他声称自己也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