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如仙境!临安天目山半月池、龙峰尖、开山老殿都在飘雪,下周雪景继续 一声入耳!尺八与临安天目山的故事,你知道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希林/文
通讯员 方苗苗 余仁华 何玉林/摄
一大早,杭州主城区飘起了雨;而相距70余公里的天目山景区,天目山多处景点已飘起了雪。
“今天半月池、龙峰尖、开山老殿都在飘雪,清晨我们在拍视频时,还能听到啄木鸟啄虫子的声音。”当地工作人员告诉小时新闻记者,这已经2022年天目山景区下的第二场雪。镜头下,树木银装素裹、半月池周边落雪静谧……仿佛仙境。
一起来看吧——

天目山龙峰尖。何玉林摄

天目山龙峰尖。何玉林摄

天目山龙峰尖。何玉林摄
天目山龙峰尖。何玉林摄
天目山龙峰尖。何玉林摄
天目山龙峰尖。何玉林摄
天目山半月池。余仁华摄
天目山半月池。余仁华摄
天目山开山老殿。余仁华摄
截至近9点,天目山景区的雪越下越大。
龙峰尖的雪子越来越大。何玉林摄
天目山景区的积雪。何玉林摄
据杭州气象台预报,下周一夜里到周二,受弱冷空气影响,杭州有一次弱雨(雪)天气过程;下周三四(12-13日)早晨,杭州最低气温又要到零下,平原地区0~-2℃有薄冰,山区-2~-4℃有冰冻,高山区-4~-8℃,有严重冰冻。届时,天目山雾凇、冰棱、雪景齐发,又可以晒一波美美的雪景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天目尺八似笛非笛、似箫非箫,但比笛、箫更沙哑、更粗犷、更厚重。
原来是天目山僧人用于修行吹禅的一种竹制乐器。唐宋时期,日本有很多僧人来天目山参禅。尺八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1979年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日中友协事务局次长木村美智子等一同访问西天目山,水中勉作游记《天目山行》,原文刊于日本《潮》并被收入《临安县志》。
文中一行人来到天目山,不仅为了寻访禅源寺旧址,也为了能在天目山了解关于虚竹与尺八的事迹。
01
流传——尺八与虚竹
据《西天目山志》载:“虚竹,华僧,西天目山无门慧开禅师的弟子”。
在西天目山佛教活动鼎盛时期,许多国外高僧纷纷前来参禅问法,其中日本为最,日本僧人视西天目山为祖庭和临济宗发祥之地。
《西天目山志》记载:“宋淳佑九年(1249),日僧心地觉心,入西天目莲华峰参拜无门慧开禅师”。

自此虚竹和觉心一起参禅学法,结伴而行,六年间云游东西天目山、径山、天台山、育王山等地;期间,虚竹边学日语边与觉心交流,日语水平提高很快。虚竹也代师向觉心传授佛理禅义,答疑解惑,成为其知交学长。
之后,觉心终获无门慧开禅师的真传,并于宋宝佑三年(1255)秋回国,虚竹带着尺八与四位吹箫居士一同前往,弘扬佛法,创办禅宗道场,使日本佛教禅宗兴盛起来。

觉心圆寂后,虚竹单身携带“尺八”,浪迹四方,到了日本京都后,兴建了“明暗寺”,成为日本普化宗的开山祖师。其普化之名是中国唐代高僧之名号,临济宗的杰出代表。
据记载:“在佛教鼎盛时期,日本国内竟有一百多座取名‘明暗寺’的寺院,而皈依‘普化宗’,并善吹‘尺八’的僧侣,甚至超过五百之数。”由此可见,虚竹对日本临济宗佛教影响之深之广。
虚竹是将中国竹尺八制作和吹奏技艺传到日本的鼻祖,日本吹奏艺人必修的古典乐曲《虚灵曲》《铃慕曲》也为虚竹所作,至今盛名不衰。
其圆寂后长眠在日本土地上(墓在京都宇治,建在“九江庵”的遗址上,还立了一块具有中国特色的竖在龟形基石上的墓碑)。
02
回归——尺八与塚本竹仙
尺八音乐在日本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流派,在当代主要以琴古流、都山流和明暗对山流三大流派为主。
明暗对山流派传人塚本竹仙,为寻求尺八连绵吹奏法,来到尺八发源地中国,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76岁高龄的“江南笛王”赵松庭老先生。教会了塚本循环呼吸法,还收他为关门弟子。
自觉心一直到塚本竹仙,普化尺八已经传承了四十代,前后跨越七百多年。
音乐无国界,尺八的流传,使得尺八吹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某网站《2020最美的夜》主题晚会上,演奏家方锦龙与现在乐队合作演奏的《火影忍者》主题曲《NARUTO theme》就是用尺八演奏的,在弹幕纷纷评论:“太好听了,请收下我的膝盖!”“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等等。
资料:临安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