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丨纳卡,失控的“火药桶” 中国的两个邻居打起来了!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边境发生交火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9月底以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又一次爆发战火。
冲突的焦点是两国存在争议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作为盛产石油的高加索地区长期以来的“火药桶”,纳卡的局势引人关注。
冲突持续11天 从互相指责到志愿参战
10月7日,纳卡冲突持续第11天,纳卡地区首府斯捷潘纳克特再次遭到炮击。建筑物上冒着浓烟,街道满是弹坑。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一组攻击型无人机当天在市内投掷炸弹,斯捷潘纳克特因此启动了防空警报。
大批民众不得不躲进掩体中避难。两名法国《世界报》记者在冲突中受伤,被紧急送医救治。
冲突始于9月27日。当天在纳卡地区接触线,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军队发生了交火,亚美尼亚国防部称,击中了阿塞拜疆的两架武装直升机、三架无人机和三辆坦克。阿塞拜疆国防部称,摧毁了亚美尼亚的12个防空导弹系统。
双方都指责对方违反相关停火协议,率先发动军事进攻。

亚美尼亚总理 帕希尼扬:纳卡地区从清晨开始一直受到来自阿塞拜疆武装力量的攻击。
阿塞拜疆总统 阿利耶夫:今天早晨亚美尼亚武装部队使用重型大炮等各种武器,从多个方向对我们的定居点和军事阵地开火。

当晚,俄罗斯总统普京紧急致电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呼吁两国停火,通过谈判途径解决争端。
但到了9月28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已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双方动用了重炮、坦克、导弹、战斗机、军用无人飞机等武器装备,冲突规模持续升级。
10月6日,亚美尼亚国防部称,阿塞拜疆方面当天投入预备队,在纳卡地区南部接触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阿塞拜疆国防部6日发布的视频则显示,阿方军队当天沿前线推进,缴获了多辆坦克。
同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亚美尼亚特种兵越过阿塞拜疆军队封锁的纳卡地区前线,潜入到阿军队后方,摧毁了一套非常昂贵的LORA导弹系统。
LORA是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发的一款精确打击弹道导弹系统,整个系统由1枚弹道导弹、1具发射装置、1套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1套地面系统组成。
早在2号,亚美尼亚国防部就曾指控阿塞拜疆使用地对地导弹攻击纳卡地区民用设施。当地媒体称,被炸毁的是亚军方前往纳卡地区需要经过的一座桥梁。亚方当时推测这一导弹就是LORA导弹。
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在社交媒体发帖,号召一年以内退伍的士兵们重新参军。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总统阿利耶夫亲自慰问了负伤的士兵。街头募兵处,不少年轻人志愿奔赴战场。
据路透社报道,截至目前,冲突已造成至少400人死亡。
“飞地”到底归谁?数十年纠缠不休
回望纳卡冲突的历史经纬,会看到亚阿两国深深的历史积怨与现实纠葛。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是位于外高加索的邻国,曾经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过去几十年里,它们一直在为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纠缠不休。
纳卡,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处于多民族、多文化交汇处,群山环抱、地势险要。
纳卡原属亚美尼亚,地区总人口约80%为亚美尼亚人。但在苏联时期,它被划归阿塞拜疆,并成立纳卡自治州。然而在许多亚美尼亚人心中,纳卡一直是亚美尼亚在阿塞拜疆境内的一块“飞地”。
1988年,纳卡要求并入亚美尼亚,引发当地亚美尼亚族和阿塞拜疆族之间的激烈冲突。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为争夺纳卡地区的控制权爆发战争,亚美尼亚最终占领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冲突中,两国共有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直到1994年,在付出数万人死亡的惨重代价后,两国才在各方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但就纳卡归属问题的争论至今无果。
阿塞拜疆丧失了纳卡及其附近7个地区的控制权,一再试图收复失地。2014年和2016年,两国曾在纳卡爆发严重冲突。
今年7月,两国又在距纳卡数百公里处的边境地区发生流血冲突,造成至少16人死亡。随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者要求重新夺回纳卡地区。
巴库居民:2002年我的弟弟战死在前线,现在他的儿子又去了前线,我们要保卫祖国。
与1994年签订停火协议时相比,如今阿塞拜疆的实力发生了很大变化。
阿塞拜疆在古波斯语中的意思是“火焰之国”,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在西部城市纳夫塔兰,甚至有着全球独一无二的石油浴产业,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每次浸泡8-10分钟,据说有消炎止痛、扩张血管、促进新陈代谢等效果。
凭借石油资源带来的滚滚黑金,阿塞拜疆在国力上占据一定优势,近年来要求改变纳卡问题现状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大国博弈 土耳其全力挺阿
不仅如此,纳卡问题还长期被裹挟在大国的博弈之中,因而愈加复杂敏感。
10月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表示了对阿塞拜疆的支持。
土耳其总统 埃尔多安:我们看到阿塞拜疆在解放其领土方面的决心,土耳其全力支持阿塞拜疆为夺回其领土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从地缘上看,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的一块飞地接壤。土耳其境内生活着近百万阿塞拜疆族居民,由于文化和语言接近,阿族与土耳其人的融合度很高。
而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因为历史文化原因,有着深深的隔阂。
公元301年,亚美尼亚王梯利达特把基督教立为国教,也因此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当罗马教皇组织十字军东征时,亚美尼亚是参与方之一。
如今,约有95%的亚美尼亚人是基督教徒,更认同欧洲,特别是和俄罗斯东正教相接近的文化。
而阿塞拜疆的大多数民众都信仰伊斯兰教,属于什叶派。这种文化冲突在苏联时期被隐藏起来,但随着苏联解体,矛盾又凸显出来。
近年来,西方国家指责在1915年至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对自己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人进行过种族大屠杀,受害者多达150万,为土耳其加入欧盟设置障碍。土耳其政府则坚决否认,土亚两个邻国至今没有建交。
1993年,为了在纳卡冲突中声援阿塞拜疆,土耳其还曾一度关闭了与亚美尼亚的边界。
在亚美尼亚总理助理阿鲁秋尼扬看来,纳卡地区多次冲突,都与土耳其从中作梗有关。
而阿塞拜疆总统助理哈吉耶夫则认为,纳卡冲突应吸收地区重要国家参与调停。俄罗斯和土耳其可以在此发挥重要作用。
难舍盟友 俄罗斯充当“调解员”
1992年,在俄罗斯倡议下,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也就是欧安组织前身,成立由12国组成的明斯克小组,俄美法三国为共同主席国。自此,有关纳卡问题不同级别谈判在明斯克小组框架内陆续举行,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俄罗斯总统 普京:亚美尼亚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根据该条约,我们对亚美尼亚有一定的(安全)承诺。
对于俄罗斯来说,亚美尼亚是自己的战略盟友,俄在亚美尼亚境内设有驻扎着3000名军人的俄罗斯102号军事基地,基地位于纳卡地区以西大约200公里处,靠近亚美尼亚与土耳其边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曾将该基地形容为保障亚美尼亚安全的关键堡垒。
据外媒报道,本次纳卡冲突爆发后,亚军曾要求俄军电子战部队提供帮助,对付土耳其军队的无人机攻击。不过,截至目前俄并未卷入冲突。
10月8日,普京分别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举行电话会谈,呼吁两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并基于人道主义交换战俘和阵亡将士遗体。
一天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外长抵达莫斯科,在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共同举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会谈后,终于达成了在纳卡地区停火的协议。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正努力在冲突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调解员角色,竭力避免纳卡冲突滑向亚阿两国全面战争,避免影响其自身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利益。
而最近在纳卡地区出现了中东雇佣军的身影,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法国总统 马克龙:我们今天掌握的信息清楚表明,叙利亚极端组织武装人员,已经通过土耳其南部的加济安泰普进入到纳卡战场。
据一名接受CNN采访的叙利亚武装分子表示,土耳其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在叙利亚招募雇佣兵,用以帮助阿塞拜疆作战。雇佣兵的合同期为三个月,每月薪酬为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0元。但土耳其方面对此否认。
在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纳卡问题依然是高加索地区难以彻底解开的一个“死结”。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社会也在呼吁采取进一步行动防止冲突升级。纳卡局势急需降温,如何避免火药桶“爆炸”,需要相关各方的努力。
最近一段时间,原苏联最重要的两个加盟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打出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在中亚地区,也有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关系异常紧张,并于三月十日爆发了边境冲突。

据新华社报道,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当天对外公布,该国的边防部队在当天上午与塔吉克斯坦的边防巡逻队发生了摩擦。据吉方称,塔吉克斯坦的边防部队突然改变了原有的巡逻路线,进入了吉尔吉斯斯坦的领土,并要求吉方士兵离开岗位。吉方士兵拒绝了塔方士兵的挑衅,双方随即展开了交火。而在不久后,塔吉克斯坦的官方通讯社发出消息确认了双方部队交火的消息,但却称吉方部队越界在先,塔方士兵劝说吉方士兵返回本国边界却未得到理睬,这才导致了交火。目前双方都在互相指责对方军队越界在先、都指责对方开了第一枪,事件真相如何难以辨别。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个国家的边境冲突力度虽然远远小于俄乌冲突,但是绵延的时间却远长于俄乌冲突,可以说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两国的边境冲突就开始了。航天君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是苏联的加盟国,为了压制当地的分裂势力、巩固莫斯科对当地的统治,苏联领导人故意将这两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土划分的犬牙交错,在对方领土都拥有不少飞地,甚至部分地区干脆不划分明确的边界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么让两国的边境线横穿大型基础设施,要么就让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与使用地相分离,比如将吉尔吉斯斯坦需要的设施建设在塔吉克斯坦,反之亦然。苏联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两地之间的联系和对苏联中央的依赖,从而遏制当地的分离主义倾向。

客观地说,苏联的这套“分而治之”的地方治理模式是非常成功的,整个苏联时期,中亚地区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分裂主义事件。即使是最终苏联解体,中亚各国也是在八一九事件彻底失败、苏联解体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才不情不愿地宣布独立。在苏联时期,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虽然也因为行政区划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和基础设施使用问题而闹过一些矛盾,但是当时两国都在同一面国旗之下,而且也有苏联中央政府的调解,因此双方的矛盾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然而自苏联解体后,曾经的一家人成为了两个独立国家,物资分配和设施使用问题也没有任何有权威的机构来进行调解,因此漫长的冲突自然就不可避免了。两国边境线有九百七十公里长,但是两国共同认可划定的边境线只有约五百零四公里,剩余的近四百公里的边境线几乎全都存在领土纠纷,这使得每隔几个月,我们就可以看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爆发小规模边境冲突的新闻。此前一月份时,两国就曾发生过武装冲突。当时交火导致了双方17人受伤,至少1人死亡。而在更早之前,双方士兵不但使用步枪、机枪互相射击,还动用来迫击炮和榴弹炮。
针对近段时间来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目前有一些网民和媒体在猜测近期吉塔冲突很可能与外部势力干预有关,毕竟如今俄乌两国战况激烈,而吉尔吉斯斯坦曾经经历过“颜色革命”,美军还一度在该国存在驻军,因此有人猜测美国或许在煽动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发生冲突,从而吸引俄罗斯的注意力。
而且今年一月初发生在哈萨克斯坦的颜色革命在哈萨克政府和集安组织的合作镇压之下迅速失败,因此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美国不甘失败,再次搅乱中亚的阴谋。不过考虑到驻吉尔吉斯斯坦的美军早在2013年就全部撤出,并且吉尔吉斯斯坦还于近年拒绝了美军再次进驻的请求,由此可见该国成为美国傀儡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矛盾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出现,两国边境线上的擦枪走火三十年来几乎没有停止过。再加上此次军事摩擦规模较小,吉方称打死一名塔吉克斯坦士兵,而塔方则称双方均无伤亡。这种规模的冲突似乎也不足以转移俄罗斯的注意力。因此外部势力挑动两国边境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不久前航天君就撰文介绍过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漫长边境冲突和其他恩怨,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之后双方又擦枪走火,还疑似造成了人员伤亡。两国漫长的边境冲突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破坏了大量的财产,还导致不少人死于非命。两国的遭遇再次提醒我们,有一个强大且统一的国家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