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北京60公里外中轴线风水调度,河北廊坊龙泉白塔寺与海眼传说 闹中取静一一白塔寺
在京城之外有一座与天安门、故宫、天坛同在一条中轴线上,为北京引风调水的千年古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而那时这里被称为白塔寺。它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是在明清时期,为了给紫禁城调风水,派来了两个和尚,一老一少,这里才闻名。

这座位于离北京60公里处的河北廊坊永清县大辛阁乡的龙泉白塔寺,有着北方仅存的两座辽代石塔之一,白塔坐落于北京的中轴线。似乎在离京城之外,为北京定住龙脉。据说白塔虽然四面看都是歪的,但屹立不倒,“破四旧”用钢绳拉引,都屹然不动。

秋冬时候去这里,会感到有些荒凉。在没有法会的时候,龙泉白塔寺显得格外的清静,仿佛远离了喧嚣和嘈杂,远离了世俗和凡尘。走在这空旷的寺庙中,广阔之中少人迹,只有自己与这些佛家的建筑,还有心中的信仰在此。这里之所以叫龙泉白塔寺,是来自于一个传说。

传说有年冬天非常的冷,老和尚在外面讲经,走之前和小和尚说,饿了就去化缘,冷了就生火,但不管如何都要不用庙前的枯木生火。小和尚记住了,和所有的故事一样,越提醒不要这么做,反而就会这么做。老和尚走后没多久,突然天气更冷了,小和尚找不到柴火,就去刨庙前的枯树。
这时,突然狂风大作,泉水从树被刨出的地方涌出,原来那是东海的海眼之一,与北京北新桥的海眼类似。水越来越大,把周围的村庄都给淹了,洪水直冲京城。老和尚此时正在泰山,突然觉得不对劲,身体的血液如洪水般涌动。
老和尚立刻用他的慧眼,也就是修佛之人独有观察万物之眼去查找原因,发现寺庙已经被淹没,而泉眼正源源不断的涌出滔滔洪水。他立刻手指泰山玉泉山上的一座白塔,念动咒语,白塔飞向寺中,镇住了泉眼。
当然,这种传说也是后人编造的,时间从北宋到明清都有。白塔是佛教建筑中非常常见的建筑,来自于古印度,用于供奉和收藏舍利,以及佛像、佛经等佛家用品。这类塔被称为宝塔,因为样式不同,又有了许多区别,白塔就是宝塔的一种。龙泉也是佛家寺庙中常见的名字,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龙泉寺。因此龙泉白塔寺其实只是个常见的名字而已。
如今的白塔寺是在2000年时进行了重修后对外开放。这里如今是由德高望重的慧能法师作为方丈。慧能法师与一些其它地方的方丈不同,他不仅打理着白塔寺,也收留这许多无人看管的破旧寺庙,将它们重新整理,不再荒废在历史中。
这里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经过了几次扩建后都显得格外的巍然壮观。虽然不是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也不是记录在旅游手册的名寺。这里主要面对的是那些真正的佛教信徒,让他们可以来此修行,参禅,悟道,学习佛法,修身养性。
这里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网站建设的也非常好,但终究因为地理位置,龙泉白塔寺很少有香客前来。除了法会和著名法师来访期间,这里安静的不同寻常,和那些香火鼎盛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那些真正的修佛之人却不在意,这正好可以让他们静心修行。在一片萧条中寻找自己,在一片荒芜中顿悟众生。
暂在西城居住,离白塔寺只有三站地,几乎每每蹓达都看到白塔,未曾进去过。前两年在修缮,未对外开放,所以一直远观,既然现己修缮一新,趁着天气不错,就去参加一下吧。
白塔寺被窄小、拥紧的胡同包围着,在老旧平房的顶端望见白塔,在短小的胡同尽头望见白塔,在行驶此地的车辆中望见白塔,这是一幅定格的画面。

白塔下的胡同

胡同里的白塔寺
白塔寺也是命运多舛,建于辽代,后毁于兵燹。元至元八年,怱必烈勘察选址,由尼泊尔工艺师阿尼哥设计建造藏式白塔,至元十六年,以白塔为中心兴建大圣寿万安寺,于89年后寺院毁于雷火,惟白塔独存。明代重建后改为"妙应寺"。于是,妙应寺白塔是北京城兴建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是元大都唯一完整的文化遗产。

此殿为白塔寺展览
七佛宝殿
白塔设计师
公园年票白塔寺是不能用的,票价20元。但老年证是通用的,北京老年人的福利呀。
在院落西侧
修缮碑文
宝殿左侧小亭
白塔寺受闹市区的影响,进门处略拥紧,在马路的下边。前两年一直在维修,今年初刚刚开放,走进院子,不大的院落由于白塔红庙格外亮眼,穿过展厅,穿过宝殿,就来到白塔下,仰望51米高的白塔,想起关于它的神秘传说。"白寺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围绕着白塔走几圈,感受一下岁月留下的痕迹;感受一下历史长河的记忆。
白塔寺进门处
有趣的是现在很火的宫门口馒头,是否缘于此处。白塔寺东西两侧的胡同,是宫门口东岔和宫门口西岔。总之如今的宫门口馒头是京城老幼皆知。
宫门口东岔胡同
宫门口西岔胡同
" 有人说:相比,拥挤的南锣,嘈杂喧闹的烟袋斜街。白塔寺更像是一片净土,它是老北京胡同最后的回忆。"吾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