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赏巩义美妙夜景 不抱怨的人生:向苏轼、杜甫学习乐观豁达,活出人生超凡境界

1000多年前,已为安史之乱惊扰的唐王朝仍不见取胜之势,漂泊的巩义人杜甫身在秦州,心在中原。眼见秋来木落,更觉家书万金。这年中秋前后,满怀家国忧思的唐诗双子星步步沉吟,慨然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00多年前,巩县洛水畔康家庄园里,一少年正在诵诗,“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旁边的长衫老者与女眷们频频点头,围观的孩童羡慕不已。夫子点评道:“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这诗算你背下了。”家人雅居在石案之后,上有皓月当空,下有过庭月色,中摆瓜果月饼,堪称中秋盛景。

今天,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70个中秋将到,五花八门的各式月饼陈列橱窗,四面八方的河洛儿女踏上归途。千年前杜甫曾赏的故园月,百年来康家共话的石案铭,都因“月明故乡”而再迎佳节。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观赏下巩义景区的奇妙夜景吧!

灰瓦红灯,皓月宇空。
昔日庄园,盛世腾空。
涓涓伊洛,人和政通。
北宋帝陵,疏草枯寞。
千年相对,月石默默。
王谢堂前,寻常巷陌。
月上枝头相望,
人约黄昏伴守。
长寿山上祈长寿,
风情古镇解风情。
月凉如水,山谷啁啾。
月华如盖,家人聚首。
月圆如盘,游人对眸。
佛山禅湖映清寒,
试看晴空护玉盘。
解释秋风无限意,
偃月城北话团圆。
昔说故乡月明
又诉家书难盼
万千历尽不作难
到底可叹是团圆
佳节思亲,中秋时节的登山赏月、饮酒赏月都是阖家团圆喜庆的表达。瓜果月饼间的馈送流淌着人情往来,沟通的是彼此感情。赏月夜话时的倾诉承载着祈愿祝福,包含的是美好向往。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石案铭》载文说:“留于子孙常拂拭,因之威仪自抑抑。砺得节操如此贞,瓜瓞绵绵远矜式”。每年中秋,康家人相聚院落,夜话赏月,以《石案铭》告诫子孙先祖创业艰难,产业来之不易,唯有惕励自我,始终自强精进,方能承家立业。佳节雅聚,借石喻人,传达连富法门,宣扬家风家训。流露出河洛大地上中秋佳节的别样意涵!
来源:灵秀巩义
不抱怨的人生:向苏轼、杜甫学习乐观豁达,活出人生超凡境界
这篇文章是前段时间写的 ,今天发出来。
写文那天,是我连续跑步的第54天,连续写作的第13天。
坚持双“日更”300天,断更发红包1000元。欢迎大家每天围观监督。
感谢关心关注。关注我的,不是粉丝,而是朋友。
1.不抱怨,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
这两天,宿舍频繁跳闸,就连给手机充电都成了问题。
上班时间是不允许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的。
所以为了给笔记本电脑及时充电,决定每天早起,利用早饭前的时间,到宿舍对面的办公楼里给电脑充电,顺便听课学习。
因此连续三天,凌晨五点半起床出门,得以见到了凌晨的月亮。
更因此加固了早起的习惯。

不仅如此,连走廊和卫生间的灯也都坏掉了。
晚上去洗袜子,一片漆黑看不见。
不抱怨,不气闷。打开手电筒就解决问题了呀。
当时正和媳妇视频聊天,
在手电的微光下,脸部皮肤满脸的痘印都不见了,镜头里的我显得肤白貌美眼睛大。
心情美美哒,于是赶紧截图留念(图就不放了,等将来把皮肤保养的再好点再放吧)。
不管是宿舍没电,还是摸黑洗袜子,都能从中找到积极的一面。
宿舍没电,我正好早起,我爱这早起的感觉;洗手间漆黑一片,但收获了一份好心情。
突然发现,我的性情不知不觉中已然大变。从以前的急躁、抱怨,逐渐变得接纳、平静、客观、积极。
不抱怨,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
以平常心对待各类问题,因为这本来就是生活的常态。
以宽容心对待他人,因为谁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思想一转天地宽,不与自己较劲,不因他人生气。把有限的时间用到该用的地方去,把全部精力聚焦到重要的事情上。
一年时间,变得太多太多。
这一年来,发生了太多的事。
我的人生,像是被人施了诅咒。
无管如何挣扎,似乎越陷越深。
不管别人如何看我,还好,现在,我很喜欢自己。
不光是今天感知到的“不再抱怨”的人生态度,还包括昨天文章里写到的,这一年来,养成的16个好习惯。链接附上,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时间,全新蜕变,养成16个好习惯
后续,我会继续补充,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自己骄傲的好习惯。这是一个暂时处于谷底、仍有些许梦想、内心充满力量、积极探索成长的普通人的成长故事,希望朋友们见证。
2.聊聊苏东坡
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苏东坡》。

剧情快忘了,只记得观后感觉大为震撼,强烈推荐。这部剧让我对苏东坡的了解更加立体丰满,最重要的是感受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些感受,可能不觉中早已化为我的一部门,得以让我应对今日之挫折。感谢过去的我,我们的每一步都不白走,每一本书都不白看。
苏东坡的一生,年少成名、大起大落、跌跌撞撞、起起伏伏,实在是太刺激了。但他用惊人的乐观拯救了自己和之后无数同样苦闷的中国人,把霉运化作食欲,把日子过成了段子。
苏轼官运起伏得离奇,他这一生共在 14 个州县担任过职务,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因乌台诗案,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而不死,结果却被从市长位置贬为一个偏远县城的保安队的副队长。
1094年,因新党执政,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在这岭南蛮荒之地,最喜爱的侍妾朝云也在此病逝。1097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又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极荒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家属留在惠州,只身携带幼子过海,全家痛哭决别。
这官运,可真够心惊肉跳、跌宕起伏的。
可是在他曾经呆过的每一个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各种关于他的美名和传说,尤其是他化悲愤为食欲的故事。更别提他那些在人生至暗时刻中写下的,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深情入髓的彪炳史册的诗句了。
杭州是苏轼任职过两次的地方,累计住过五年。他在那里修建了苏堤,留下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名句。
东坡肉、东坡羮、东坡豆腐、羊蝎子、烤生蚝、东坡蜜酒使苏轼在中华的美食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文明从未真正断绝的文明古国,生长于斯的历代士人们,大概都会被滋养出一个朴素而伟大的梦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当士人遭受坎坷之时,苏轼的这种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指导人们通向既坚持操守又修身养性的人生境界。
苏轼,天才如斯,人生际遇也让人唏嘘。
3.再谈谈杜甫
又想起去年看的另一本书,《杜甫传》。
杜甫,人称“诗圣”,他的诗歌流传千古,成为传世经典。
以今天眼光看,杜甫当时也绝对算是巨星中的巨星了。
杜甫前半生,正处繁华盛唐,居于京师,进出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靠着王公贵族名仕粉丝的接济赞赏,倒也活的滋润。甚至还能时不时接济其他的穷文人朋友。
虽才华出众,但命途多舛,一直未能考取功名。一直到四十三岁这年,所作文章诗篇受到皇帝赏识。初以为时来运转,结果不过是给安排了一个看管军械库的小芝麻官。
后来经历安史之乱,看尽人间疾苦。小儿子更是在茅草屋中活活饿死。
回望杜甫这一生,出身官二代,少小便成名,半生不得志,尝尽人间苦,郁郁寡欢终。
这样才华横溢的千古名人,命运尚且如此坎坷,何况普通人。
4.乐观豁达,活出人生非凡境界
我们无法选择人生际遇,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态。
想想身边人,确实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道路都不会是笔直平坦的,这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成功的道路更是如此,必然是充满荆棘泥泞坎坷。如果道路普普通通,那么所有人都将随随便便成功。面对困难,抱怨,不会丝毫改变事物运行的规律,只会使我们失去追梦路上的乐趣。
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外坦然接纳、不要抱怨,对内积极探索、不必纠结,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活出人生的非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