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世界最安全的国家——蒙古,到底是怎么样的境况? 蒙古国十大景区:看遍草原三千年历史,不花一分门票钱
蒙古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一小部分国家经常会被我们提及和关注到以外,其余还有很多国家平时较少被大众注意,例如我们中国的北邻蒙古国。

蒙古国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毕竟它的国土被一南一北两个大国所环绕,谁要想侵犯他,至少得先过其中一关,实属鞭长莫及、力不从心。该国还有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段子,那就是郭德纲相声中关于海军司令的梗了。而最近一次蒙古国走进大众视野,应该是在疫情期间捐赠给我们中国三万只羊的事情了。除以上外,可能我们对该国的了解并不算太多。

首先通过地图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古国的地理情况。蒙古国简称蒙古,位于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该国的全境被中俄两国包围,北面为俄罗斯,东、西、南三面与我们中国相接。其国土总面积为一百五十六点六五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该国的首都也是其最大的城市为乌兰巴托,全国将近一半的人口都聚集在此。

蒙古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为一千五百八十米。山地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多,大约百分之五十,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戈壁沙漠占到百分之二十五,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湖泊面积约占百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相对来说,该国可适用于耕地的面积较少,约有百分之三十的人从事畜牧业。蒙古大部分的区域属于大陆温带草原气候,体现为冬季长大风雪天气较为常见,夏季短,昼夜温差比较大。
蒙古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该国总面积大约是中国的六分之一,人口却只有约三百二十万,平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二点一人,可以理解为其面积比我国的新疆小一些,但是人口还不如北京朝阳区多。该国第三大城市达尔汉,人口才八点三万,是真正的地广人稀。该国主要信奉的宗教为藏传佛教,同时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以年平均零下一点五度的气温被称为全球最冷的首都,就连听上去就很冷的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都比不上它。
经济方面,该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分别为采矿业和畜牧业。蒙古是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国度,已经发现的矿产种类有八十多种,其中铜矿储量二十多亿吨,黄金储量达三千四百吨,煤矿储量达三千亿吨,石油储量达八十亿桶,铁矿储量二十亿吨等。当地建设了八百多个矿区,八千多个采矿点,采矿产业约占该国GDP的百分之三十,占到出口总额约百分之九十,可以说是一个地下布满金钱的国家。蒙古人均拥有牲畜数量为二十二头左右,排名世界前列。按理来说,作为一个人少资源多的国家,应该十分富裕才对。但根据二零一八年的数据,该国的GDP仅为我们中国内蒙古的二十分之一左右。无论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人均GDP,在世界范围内蒙古都排一百名之后。这主要是由于该国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对自然资源出口太过依赖。而传统的畜牧养殖因为气候原因,加之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另外该国的种植业、制造业、物业等产业都相对比较落后,该国的种植业从业人口只有六万左右,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土豆等。该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低,缺乏制造型企业,除了牲畜相关的制品以外,其他的诸如汽车及日常用品基本都依靠进口。最夸张的是,据称蒙古的货币都是由国外的公司来印制的。该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很多景区都属于未开发状态,景点相隔都比较遥远和分散,交通不便,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这些原因也十分制约该产业的发展。总体来说,蒙古经济对外的依赖性比较强。据称,蒙古官方曾经评估,该国拥有的矿产资源能让国民不工作就可以生活二百八十八年。如若这种想法深植进大众的心里,那么前景更是不容乐观。毕竟一个国家如果不力求发展,很可能就会陷入坐吃山空的境地。
社会民生方面。如果你在网上查看有关蒙古国的游记就会发现,有人会把蒙古描绘得比较繁华,而有的人则会说他们还停留在远古时代。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其实可以说明当地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有钱人可以在首都乌兰巴托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而还有不少人在比较偏远的草原上,或者没有网络、没有社交软件、没有固定居所的游牧生活。虽然说远离喧嚣,挺清静,但是衣食住行都十分不便。就连首都乌兰巴托周围也有着数量不小的人群居住在蒙古包或者简易房屋里,水电不通,缺乏生活所需的一些设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作是贫民窟。最为可悲的是,由于这类房屋没有办法集中供暖,无奈居民只能烧煤取暖。据统计,乌兰巴托至少有五十万个烧煤的火炉往天空排着废气,而又因为首都四面环山,所以很难消散,致使乌兰巴托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超过国际标准的七倍以上,曾有国外媒体称之为世界上最糟糕的空气,很显然,这会对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要想在城里讨生活,就得忍受被污染的空气,要想远离污染,就要习惯偏远地区的不便,这实在是一个难解的矛盾。
该国的医疗条件一般,并且首都和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蒙古的交通状况是问题繁多。或许你会认为在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开车应该会如入无人之境一般,但在其首都,现实与此恰恰相反,因为当地汽车数量上升很快,而道路规划却跟不上,加上行驶的大多都是旧的二手车,很容易在半道出现毛病,所以造成拥堵也是常事。而首都之外的地区由于居住分散、荒野较多,缺少现代化的公路和桥梁,可以说出行更加不便。
蒙古的教育水平相对比较出色,该国非常看重对教育的投资,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根据数据显示,蒙古十五岁以上的人口中,平均识字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左右,这一数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高于男性,乌兰巴托人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上学,其公民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在亚洲排名前列。该国的饮食主要是以牛羊肉和奶类的食品为主,蔬菜以土豆、洋葱之类的较多,至于其他需要进口的蔬菜、水果,价格就相对偏贵一些,可谓是肉食者的天堂。
总得来说,蒙古国是一个有着多面性的国家,它看起来略显封闭,但在某些方面又十分开放。它尽管有着现代化所产生的问题,却也存在着自然和谐的风貌。
说到蒙古国,多数人想到的是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但真正值得推荐的蒙古十大景点区却都不在首都,且不花一分钱门票即可看遍草原三千年历史。

比如位于中央省、离乌兰巴托60公里的成吉思汗雕像,仅底座部分就高10米、直径达36米,雕塑部分则由250吨钢铁片铸就,高整30米。在蒙古人眼中,手持金色马鞭朝着东方出生地的成吉思汗,时刻都在思念故土、留念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

距乌兰巴托96公里外的综合营,实际是座原地重建的仿古建筑,但其中却能了解到蒙古国在前后三千年中的变化、战斗史以及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有趣的是,所有进入综合营的游客都会被告知“禁止携带手机、电脑以及相机”,里面也没有电和电器,有的只是古代驿站、驿差;手工坊、古籍室、游牧族蒙古包以及如何作战、骑具等等,几乎每个外来游客都会被推荐前来感受最接近真实的古代蒙古国。

哈尔和林古都,位于乌兰巴托西部380公里外,曾经是蒙古帝国最鼎盛时期的首都与文化、经济中心。如今能看到的遗址仅存9世纪维古尔王朝期的额尔德尼召寺与部分宫殿遗址,也就是1220年后成吉思汗办公的地方。2009年与2004年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因远离市区又无工业污染,这里的空气、日照与草原都十分完美,荒凉又颇值得一去。
额尔德尼召寺是蒙古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寺门外有两座16世纪中期的蒙古墓,是阿布台塞恩可汗在位时就提前为他与儿子修建的坟墓,因极具蒙古艺术特色而被完整保存。但最著名的却是四方院墙上的108个白塔,400米边长上各有25个白塔,每个边角则有两个。据说僧侣在流放前把宝物都藏在白塔中,大量珍贵手稿、木板书籍、装饰品以及画作等文物才躲过一劫。
特日勒吉国家公园,前身是本地牧民安置游客的私人旅游景区,1994年才升级为自然保护区,属于蒙古唯一集山脉、森林、草原与河流为一体的旅行目的地。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蒙古民俗美食,能欣赏到最接地气的蒙古游牧民族生活,还有那毫无污染的原始景观、无边草原、野马等绝佳的塞外景致。
五万多公顷的呼斯台国家公园则距离乌兰巴托120公里处的峡谷形草原上,曾经是蒙古唯一幸存的汗血马聚居地,目前几近灭绝难见踪迹。为此,蒙古于1992年从荷兰与乌克兰动物园引进了20匹混血马,放养在呼斯台国家公园并拒绝任何人靠近,如今已繁衍至250匹。遗憾的是,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马群,反而野鹿野狼倒更为常见。
在很多人眼里,蒙古属于草原和荒漠的代名词,但现实中的蒙古却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比如蒙古第二大温泉臣赫尔温泉就是其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源自中生代时期(2.5亿年前)地震而来,水温常年保持在85摄氏度,水中富含硫磺以及白垩期的燧石份成分,对皮炎、疥疮、湿疹以及脚气均有特殊疗效。值得一提的是,下水泡温泉也就收费2美元,泡脚则免收费。
蒙古湿地保护区位于蒙古三大河之一的喀合尔河边,不仅是蒙古第一个成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蒙古自然生态系统最多样化、物种品类最多的地方。其中野生羊的数量就有数万头,极大程度的破坏了草原植被,所以,这里也是蒙古唯一一个允许持证捕杀野生羊的地方,每年准许捕杀的数量都在500-1500头之间,如今成为外国游客必去景点之一。
说到戈壁,难免会想到荒漠中黄沙漫天,但蒙古国的巴彦隔壁却融合沙漠与草原于一身,从巴特汗山一直衍生到南部呼根汗山脚下,从中被分为截然不同的沙漠与草原,却又偏偏融洽相处数十万年。根据《蒙古秘史》一书记载:成吉思汗在13世纪一统帝国前,就利用了巴彦戈壁的沙漠与草原地形,重挫彼时强大的奈曼部落。
蒙古最大的eco Ger徒步营地,位于乌兰巴托以东280公里处的鄂尔浑山谷中,往南徒步三天可到蒙古最大瀑布鄂尔浑呼尔赫雷,往北35公里则是奈曼火山湖,往西112公里是Shireet山口,往东则是仙鹤与野鸭集中的额吉湖,也是蒙古最大的钓鱼爱好者集中地。
以上十个景点在平时都不需要门票,仅在重大节假日期间才会象征性收取,真的是不要一分门票钱就能看遍草原上下三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