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做饮料,农夫山泉为什么要跨界做酸奶? 年轻人热衷“阳台种菜”化身“城市农夫”归田园

作者 | 孙明
来源 | 营销报(ID:iyingxiaobao)
一直埋头在饮料行业的农夫山泉,有点耐不住寂寞了。
近期,农夫山泉宣布推出植物酸奶,这是它第一次推出酸奶产品,也是国内主流饮料品牌首次推出植物蛋白酸奶。

这款产品特别在哪里呢?
❶
植物蛋白为原料
主打酸奶健康牌
农夫山泉这款新品名字很直接,就是「植物酸奶」。区别于用牛奶发酵的传统酸奶,植物酸奶是以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选用了非转基因大豆作为蛋白来源。
如果要打个比方,这款植物酸奶就相当于「酸奶界的素食沙拉」。
在农夫山泉的产品推广中,强调了「零胆固醇、低饱和脂肪」的特点,打出了一张亮丽的「健康牌」。
在口味方面,农夫山泉对这款新品下了许多功夫。口味是植物基酸奶研发中的难点,植物酸奶往往带有较为强烈的淀粉感、豆腥味或苦味,会影响饮用体验。
因此,公司在3年间尝试了1000多个配方,做了超过4000人的口味测试及产品功能实验,才选定了上市的三种口味——巴旦木、椰子、核桃。

目前,「植物酸奶」已经在上海、杭州和电商平台上铺货,下一步会推至广深等一线城市。
❷
为什么农夫山泉要跨界植物酸奶?
作为饮料界的网红,农夫山泉近几年名声越来越大,市场份额也依然牢固。然而,这位饮料王者却跨界植物酸奶,原因何在呢?
其一,传统市场逐渐饱和。
农夫山泉推出酸奶,和其传统业务的经营状况不无关系。
根据行业数据,农夫山泉2017年营收为163亿元,同比增长8.3%,而2015-2016年营收增幅分别为20%和19%,近三年营收增速逐渐减缓。可以看出,农夫山泉在传统业务上有趋于饱和的迹象。那么,自然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
酸奶正是一个合适的选项。酸奶品类的门槛相对来说不算太高,入局较为容易。而且,酸奶与饮料分属同一消费品类,农夫山泉可以利用现有渠道推广新品。
其二,植物酸奶是一片蓝海。
植物酸奶诞生于近年在全球范围兴起的「植物基食品浪潮」。数据显示,植物性食品全球需求量在2013-2017年间增长了62%。
在美国,植物酸奶已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尼尔森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市场植物酸奶的增长率是普通酸奶的10倍,截止2018年8月,植物酸奶市场规模达到1.74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的植物酸奶市场完全是一片蓝海,前景更为广阔。
植物酸奶之所以受到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其健康属性。
由于心理和生理压力,现代人身体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三高等问题日渐突出。而植物酸奶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特点,正好适合这些人群。而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喝植物酸奶也能避免腹泻等困扰。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发酵工艺技术的进步,使得植物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可以比肩动物酸奶。这就解决了人们对植物酸奶营养不足的担忧。因此,植物酸奶的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其三,尝试拓展品类。
对于食品饮料品牌,横向扩展品类是维持增长的重要策略。比如雀巢,目前已经涵盖了咖啡、巧克力、雪糕、糖果、奶粉等等品类,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零食品类。
农夫山泉在原来的纯净水之外,也曾推出了农夫果园、农夫茶园、水溶C100、东方树叶、尖叫系列等多种饮品。也就是说,农夫山泉一直在拓宽品类,但仅限于饮料的领域。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夫山泉的确有必要跨出饮料行业,到其他领域谋求发展。而基于和饮料在品类、渠道上的相似性,酸奶就是一个合适的试水品种。
❸
独辟蹊径?
植物酸奶竞争无可避免
推出植物酸奶,可以算是农夫山泉的一次「独辟蹊径」。
在供应链方面,选择植物酸奶意味着不需要大规模投资上游供应链,而如果是牛乳酸奶,则会因为重资产属性而需要大笔投入上游供应链。原料方面,植物酸奶的优势是原料成本较低,植物酸奶的原料成本大约是普通牛乳酸奶的30-50%。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定位了「植物酸奶」,农夫山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其他老牌乳企正面交锋。
简而言之,酸奶新品体现了农夫山泉「错位竞争」的策略。
然而,错位竞争不代表没有竞争。由于植物酸奶在本质上与牛乳酸奶区别不大,这将造成在目标消费者上的重叠,农夫山泉与其他乳企的竞争还是不可避免。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说的:「与豆本豆豆奶对标牛奶饮品类似,植物酸奶实际上也是牛乳酸奶的对标产品,还是会与其他品牌产生竞争。」
实际上,针对植物酸奶所属的低温酸奶市场,各大巨头早已有所布局。2017年开始,伊利与蒙牛就分别推出以「帕瑞缇芝士乳酪」和「特仑苏酸奶」为代表的低温酸奶产品。此外,身处二三梯队的君乐宝、完达山、天润等品牌也相继推出袋装、桶装的低温酸奶产品。
总的来说,虽然农夫山泉选择了一条人少的赛道,但依然有无可避免的竞争压力。
在多品牌混战的酸奶市场,农夫山泉想要分掉其他「前辈」的一杯羹,可能还需要花费不少力气。
❹
结 语
对于植物酸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问题。在口感方面,植物酸奶毕竟不同于牛乳酸奶,人们对这种新品的认可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基于更为环保和健康的特点,植物酸奶依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看回农夫山泉,过去在饮料界大杀四方,赢得了骄人的战绩。如今跨入植物酸奶,未来的表现也让人十分期待。
新品牌研究所品牌库
熊猫精酿| 台虎精酿 | 海澜优选 | Eataly
ShakeShack | Boba Guys | Beyond Meat
达衣岩 | 谷小酒 | OMD Food | 单身粮|AKOKO
SONOMA | 瑞幸咖啡 | 名创优品 | 喜茶
三顿半 | 奈雪的茶 | OATLY | 元気森林 |3G资本
黄太吉 | Nando's | 吉祥馄饨 | 汉口二厂
熊猫星厨 | 网易严选 | 江小白 | 小米有品
蛙来哒 | 一条 | 堕落虾 | 千味央厨
猛男的炒饭 | 阿芙精油 | 呷哺呷哺 |言几又
小罐茶 | 艾格吃饱了 | 钟薛高 | sou-sou | 吃个汤
幸福西饼 | 中川政七 | 马路边边 | 五条人
JINS眼镜 | 茶颜悦色 | Smeal | 福寿园|吐司马
熊猫不走 | 初衣食午 | YOOZ | 连咖啡
新品牌研究所行业分类
白酒 | 食品创业 | 茶饮行业| 冰淇淋
单身经济 | 眼镜行业 |云南小粒咖啡 | 网红
文化空间 | 电子烟 | 淘宝直播 | 民宿客栈
小龙虾 | 方便面 | 生鲜混战 | 包装食品
网红餐饮 | 日料 | 食品小品类 | 挂耳咖啡
日本家居品牌 | 文创生活馆 | 雪糕 | 路边摊
精酿啤酒 | 中国红酒 | 国货潮牌 | 食品饮料
潮牌 | 吐司店 | 自动贩卖机|旅游商业
宠物经济 | 巧克力 | IP联名 | 零食生意
网红餐饮 | 沙拉 |共享厨房 | 二手市场
中国年轻人热衷“阳台种菜”化身“城市农夫”归田园
中新社重庆5月20日电 (记者钟旖)入夏以来,重庆“95后”陈珊珊家的阳台一片绿意盎然,香菜、韭菜郁郁葱葱,朝天椒已挂果。20日,看着西瓜苗结出首个果实,她忙着在社交媒体上求助:“第一个瓜没有养分是不是该摘除?”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阳台种菜在中国年轻人中悄然流行。沉迷其中的网友调侃,“热衷种菜就像老年人痴迷广场舞”“居家的尽头是种菜”“一入种菜深似海”。
中国知名电商平台发布的《2022阳台种菜报告》显示,网售的果蔬类种子目前已超3000种,今年一季度各类蔬菜种子销量同比暴涨,购买人数连续三年增幅超100%;香菜、韭菜、西瓜、辣椒、小葱等入围2022年春季热销种子排行榜前十;上海、东莞、北京、苏州、广州等城市的阳台“菜化率”(指阳台用于种菜的比例)居前五,人群以“85后”至“95后”为主。
“有句话叫‘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总是会想办法种点地’。形式虽然在变,但骨子里似乎都有个种菜情结。”在城市长大的陈珊珊将阳台种菜比作“在水泥森林中实现田园梦”。她不在乎是否能实现蔬菜自由,更在意劳作带来的精神感受,“从购买种子、播种,到培育、收成,这是一个充满期待的过程”。
天津人王小鑫是农学院的毕业生,今年4月看到家里有闲置的土,“种菜DNA”随即觉醒。“小番茄惊喜爆花”“打侧枝有点心疼”,王小鑫发现,将种菜动态分享在朋友圈后,小伙伴们都来点评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作为一名“宝妈”,“自然+劳动”教育是种菜衍生的“附加值”。王小鑫说,她每天都会带着小朋友观察作物长势,开了多少花、果子有没有变大、下雨了蜗牛会到来……她计划着,不断增加蔬果种植种类,让孩子在家里就能感受一年四季。
“番茄洗了吃、香葱拌油茶、辣椒做味碟。”家住广西的“90后”毛丹丹告诉记者,她“入坑”蔬果种植快10年,自己种菜除了实惠方便、健康无污染外,“今天菜不用买”的成就感也令人愉悦。近年来,她借着社交媒体联结起天南海北的种植爱好者分享养护经验,见证了“城市农夫”群体的日益壮大,以其中较为小众的无花果为例,上限500人的群已组建10个。
据相关统计,中国内地围绕“阳台种菜”产业的市场规模可达百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产业链覆盖蔬菜全培育成长周期,包括果蔬种子、花盆、营养土、肥料、园艺工具、设备等细分行业。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看到,针对种菜这一“兴趣经济”市场,各大商家正使出“浑身解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少卖家开发出新手套装,20元左右就可购买一套易上手的种菜装备,有的卖家还开通直播教学答疑解惑,场均观看人数在两三万人。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主任潘宇分析,阳台种菜其实是现代家庭园艺生活的一部分,因都市化进程,由过去的自家庭院种菜演变而来。阳台种植蔬菜不仅兼顾观赏、食用、净化室内空气等多重作用,从园艺疗法功效来看,还可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她认为,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大家在快节奏中放下电子设备,在家中就可回归自然、放松心情,以享受耕种缓解压力,不失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