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惠民欢乐游”惠民卡之沽源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 张家口的明湖畔有这些“打卡地”



点击可进入 智游张家口
市委、市政府和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向群众发放2022年文化旅游惠民卡活动,项目采取“实惠便捷+服务周到”的模式,以切实行动与优惠政策丰富张家口市民的文化旅游生活。
惠民卡现有一日游如意卡100/张和迎宾卡299/张两种,主要包括四项服务内容。一是游览景区,A级景区不低于30家,含首道门票,不限次数游览(详见景区表)。二是赠送免费乘坐旅游直通车一次或赠送市场价50元的张家口特色主题文创商品(二选一)。三是推出迎宾卡,享受食宿普惠两日游。四是享受其它文旅增值服务。
现开展张家口文旅惠民景区推荐,对各县区的文旅惠民景区进行推广展示。
2022年张家口文化旅游惠民工程旅游惠民卡正式发行
点击上图,即刻选购
沽源 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
惠民政策
持卡游客:游客购买惠民卡后,无需再次购买首道门票,不限次数游览景区。
非持卡游客:门票价40元/人。
景区概况
•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沽源县城北3公里的葫芦河湿地公园范围内。景区占地面积25.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75米,属天然淡水湖。景区利用沽源独特的自然资源,天然草原、湿地、湖泊、花海、美丽的蓝天白云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重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挖掘和开发蒙元文化、契丹文人,打造成为夏季休闲避暑度假、冬季玩冰戏雪,一年四季旅游适宜的终极旅游目的地。
走进
库伦淖尔的夏天
景区夏季有综合服务区,草原风情体验区,原始花海区,水上娱乐区,山地休闲运动区,度假区内9.6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形成了独特的坝上湖泊风光。
万亩湿地草原中,生长有狼毒花、金莲花、黄花、地榆、雪绒花等170余种坝上特色野生花卉,形成了花草交织的湿地花海草原;
人工打造的右岸花田种植有油菜花、万寿菊、薰衣草、波斯菊等特种花卉,其中穿插风车长廊、网红秋千、网红相框等一系列网红打卡设施。4层观光塔矗立草原之中,空中一览无余,灯塔深入湖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山顶观光,俯瞰整个度假区,迎日出,观日落,美不胜收!
综合服务区主要提供交通枢纽、餐饮住宿、儿童游乐场、篝火晚会等服务,综合服务区依托库伦湖建设有20公里环湖公路,配备了150余辆共享自行车,10辆休闲电瓶车,4辆环湖小火车,4辆轨道火车,10辆环湖休闲大马车等交通休闲工具,建有儿童乐园,配备海盗船、轨道滑车、卡丁车、碰碰车等娱乐项目。滑翔机、丛林穿越、采摘大棚、自驾房车营地、帐蓬营地等满足不同客户群对于娱乐消遣的不同需求。
山地休闲运动区建有滑草、越野车赛道等。
草原风情体验区有骑马、射箭、 飞镖、访牧人之家、忽必烈象撵、敖包祭祀等。
原始花海区从每年六月份到九月份不同时期不同野花次第开放。花海最美季节七八月份,七月份是金莲花盛开之时,一眼望去满山遍野一片金黄…
水上娱乐区有游船、快艇、水上摩托车、水上飞人等娱乐项目
原始花海在保护的基础上修建了观景台,高15米,4层观景平台,建筑面积300平 米。修建花海木栈道900米 配套有休息厅、科普长廊、 特产超市和生态卫生间。建筑全部采用木结构,采用打桩架空的方式,原生态的建筑风格更好的融入大自然。
•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每年从6月中旬-9月不定期举办露营大会。夏季避暑、扎帐露营、观云海日出、晚霞星晨,带着夏的清凉,伴着草原的繁星,燃起篝火,有烧烤和啤酒,更有嗨爆的音乐,乐醉逍遥,忘尘忘忧。
温
馨
提
示
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游客的健康安全,请大家及时关注全国疫情形势,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的出行频次,及时了解公共场馆、景区景点开放信息和相关活动防控要求,自觉遵守各场所、景点的疫情防控制度,到景区前在乐游冀提前预约、错峰到达、接受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下载使用幸福张家口APP、扫描场所码、分时限流、保持间距等要求,对于出行出游时,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产生的排队等待等不便给予充分理解。同时常态化做到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等防控要求。
具体开放时间请咨询景区热线电话。
景区联系方式:0313-5817722
惠民卡详细咨询:4000313667
图文:文旅张家口、相关县区文旅局与景区公众号
排版:文旅张家口
备注: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可进入
智游张家口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

锁定城郊融合 新区建设与乡村振兴“双线并进”
“我镇既有部分村庄在城市规划圈内又有部分村庄属于镇域规划,姚家房镇是新区发展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经开区新区办二级主办、姚家房镇党委书记孙柏林指着办公室里悬挂的 “乡村振兴作战图”,向记者讲述着未来的发展规划:按照全区 “城市化+城郊融合+聚焦提升” 的乡村振兴要求, 结合城市推进实际情况,姚家房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的美丽乡村。

姚家房镇总面积47.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6万人,下辖14个行政村,其中脱贫村1个。根据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姚家房镇明确打造中心村1个,为王安房村;打造示范片区2个,第3片区辐射联动周边行政村5个,第4片区辐射联动周边行政村5个。
作为新区建设的主阵地,姚家房镇按照 “服务新区发展,提升乡村振兴,一起向未来,同心创新业”的工作思路,聚焦文旅、康养、教育、医疗等产业坚持以点带面和串点连线扩面相结合抓推进,坚持 “有特色、树亮点、强产业”,打造一批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美丽村庄。其中,第3示范片区区域内推进王安房村农村面貌整体改造提升项目和张家口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利用地处城郊、 交通便利和毗邻清水河———明湖风景带优势,重点发展休闲康养旅游度假和餐饮娱乐等产业,构建集观光、 休闲、 旅游、 民宿为一体的田园小镇为着力点,实现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气象;第4示范片区发挥属于洋河新区核心发展区的特点,一方面逐步推动村庄向居民小区改造;另一方面利用新区落地项目,发展张家口学院新校区、附属医院南院区周边经济,提升村集体和居民收入。 同时通过中心村和示范片区的辐射效应,带动镇域其他行政村的发展。
围绕洋河新区谋划,姚家房镇将全面促进 “产城教”融合发展。工业上,依托龙头企业北方铸业,引进优质企业,逐步形成精密铸造上下游产业链;农业上,依托滨河餐饮业,发展庭院经济、特色采摘、花卉种植、游园观光等富农项目; “三产”服务上,依托王安房村众康生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业逐步培育养老培小康养基地,在鹄突地村、清水河村,依托张家口学院南校区高质量发展学校周边经济。
“今年是经开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的关键年,对于姚家房镇来说,新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是机遇也是挑战。”正视现状论发展,孙柏林说,依托发展空间优势,姚家房镇将用心谋产业,大力上项目,努力成为新区建设、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打造田园小镇 党建引领文旅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6月14日,在清水河畔刘家坑村,全国核雕工艺大师李学鲲老师亲自执笔开画,该村的 “画境奇园·童话小镇”乡村振兴项目进入建设阶段,墙体绘画全面展开。
6月16日至17日,新区办二级主办、姚家房镇党委书记孙柏林率领由驻村工作队、村 “两委”干部组成的乡村振兴考察团前往怀来县考察学习,玉米芯环保燃料、葡萄海棠产业、石斛种植、特色农业示范园、林麝基地……大家实地参观虚心请教,胸中产业发展棋局愈发清晰。
6月20日, 翟家庄村村南的田地里,欢快的音乐、 红色的背景、 喜悦的人群,在村民们期待的注视下,乡村振兴综合体“鱼菜共生”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翟家庄村的振兴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开春以来,姚家房镇成立了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制定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清单和工作计划。 镇党委、 各村党组织、各驻村工作队和派出单位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率先垂范作用,巧借山水,盘活资源,因地制宜制定了 “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产业规划,突出发展文旅康养和绿色农业,开启 “美丽乡村”向 “洋气小镇”的升级篇章。
夯实地基、测量放线、铺设上下水管道,这几日,翟家庄村 “鱼菜共生”综合体项目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属于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由大商之道有限公司引资注入,一期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 流转村民土地20亩。项目选址采用 “变废为宝”经营理念,除占用一般农田24亩作为立体式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外,还将利用村南耕地东侧的4亩垃圾坑建成室内垂钓、恒温库等项目附属设施, 改善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闲置土地利用效益。
“之所以谋划这个项目,是基于 ‘大城市小农业’的定位,在城郊建一个集休闲垂钓、游园观光、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新模式。”区市场监管局驻翟家庄村工作队队长郭鑫介绍,3月28日, “鱼菜共生”项目签约,签约后,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等镇里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协调解决问题,工作队也是跑前跑后争取政策和各项支持,全镇合力推进项目进度。项目由翟家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企业联建运营,一期年底建成投产后预计为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可带动30余人就业。另外,翟家庄村还与大商之道有限公司研究规划了整体未来五年规划,乡村振兴愿景指日可待。
在现代农业方面,雒家房村 “树莓种植”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总占地12亩的姚家房村农贸市场项目也落成并进入招商阶段。
一只小象在两只大象的保护下, 迈着稳健从容的步伐缓缓走来,长鼻子摇摆着,大耳朵扇动着,模样甚是呆萌———沿着机耕路驶入刘家坑村,进入视野的便是一幅逼真的墙体绘画。 “这是第一幅样画,由我们的振兴团队中全国核雕工艺大师李学鲲所画。”区税务局驻刘家坑村队长范素娟告诉记者,刘家坑村小且规整,挨近市区但僻静幽远,结合村情谋划了 “画境奇园·童话小镇”项目,由各路文学艺术界仁人志士组建了振兴团队,通过艺术墙体绘对全村进行美化,五大街区六个主题,创建画境;立足农家院,打造 “一户一品”的奇园;借助线上线下、引入艺术名流资源等方式, 精心打造清水河畔 “网红打卡地”。
“第一次专题汇报想法后,孙书记现场肯定,并派专人全程跟踪,允诺以全镇的资源全力支持我们!”范素娟回想起来,语气中难掩激动之情,她说,是书记的支持给了工作队底气和鼓舞,一定要把童话小镇项目做好。
“让石头会说话,让老物件述说历史”文化是魂,旅游是载体。该镇计划在东房子村, 利用首家石头民俗文博馆的资源,建设一个集雕石、农耕农具、古建筑榫卯框架、 蔚县剪纸等展览为一体的博物馆,打造张家口地方文化品牌。
“企业是镇里的龙头企业,董事长一直有反哺当地的心愿。这回北铸成为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后,直接捐资1500万元帮助振兴康养产业。” 据镇党委副书记程玮介绍,在姚家房村,包联单位北方铸业公司计划捐建一所可提供150张床位的现代化高标准养老院,可为当地增加上百个就业岗位,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依托毗邻清水河———明湖风景带优势,该镇进一步扩大康养产业规模。
为了推进产业项目落地, 姚家房镇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包联责任人、一组工作人员、一个实施方案的 “四个一”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项目工作责任体系。 同时,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产业、 技术、 税收、人才等, 拿出更多灵活多样、 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的产业发展政策举措。构建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的新格局,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造力、竞争力,以产业项目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 党建引领是关键。该镇注重激发驻村工作队和派出单位内生动力,在推进产业项目工作中,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次擂台赛、晾晒前两名与后两名的方式,营造 “你争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
目前, “书记带头,干部带头, 党员带头”的工作法已在该镇乡村振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文旅产业项目百花齐放。
创新志愿服务 乡风文明在泥土里生根开花
在刘家坑村,为了助力童话小镇项目建设再提速,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分队和村级志愿服务分队的志愿者们,拿着铁锹、垃圾钳,开着三轮车,分组对主干道、房前屋后等区域的杂物堆放、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周边村民看到后也加入其中,两天时间,小村庄更干净整洁了。
“河”我一起、保护清水河,每到周末,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分组分段在清水河岸边捡拾塑料袋、废纸、包装盒等垃圾,并劝导游人文明观景,从小事做起引导人人参与共建绿色家园的行动中。
购买食材、打扫卫生、烹饪佳肴,志愿者们定时开展“我为孤寡老人做顿饭”活动,将温暖送进老人家中,在全镇营造 “尊老、爱老、敬老、护老”的浓厚氛围。
在姚家房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以党风带民风促乡风,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正蔚然成风。
该镇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志愿汇等多种渠道招募331名志愿者,成立“姚家房镇向未来志愿服务队”,下设镇级、村级、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4支分队,22支小队;并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面向全镇村民提供多样化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在志愿汇注册志愿者3342人,实现志愿服务体系全面覆盖。
为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该镇创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制定了管理办法,确定了志愿队名称、口号、队旗、服装、誓词等,并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实施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每季度评选4名优秀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时将综合考评志愿服务时长与质量;对生活困难、遭受重大意外的志愿者,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给予相应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扶,并鼓励志愿者所在村因地制宜提出激励措施。动员商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邀请16个“爱心商家”入驻志愿汇,对志愿者提供益币兑换优惠券服务,同时每个“爱心商家”每年为优秀志愿者提供4次免费服务。
同时,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以“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为主题,在每周五、六、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启志愿服务“点单”模式,志愿者可带动家人、朋友共同报名参加感兴趣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绿色生活,该镇还常态化开展“捡塑料袋换鸡蛋”活动,累计兑换鸡蛋500余斤。 截至目前,全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10期,累计1500余人次参与,投入志愿服务时长1700余小时。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经之路,经济发展有赖于此,百姓幸福期望于此。当前,各个产业项目成果初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集中全镇资源,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成见效,真正让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展望姚家房镇的未来,孙柏林信心满满。
记者 邵俊琴 通讯员 鲁瑶 程玮 摄影 武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