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绥中各个乡镇名字的由来,绥中人你知道吗? 锦州笔架山“天桥”

绥中建县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绥”即安抚绥靖,“中”即县设在中后所,“绥中”是永远安宁的中后所之意

绥中镇(中后所) 中后所系今绥中镇地。明宣德三年(1428),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请准于古林堡筑城设千户所,名为中后所。城高10米,周围2037.8米,城池深3.27米,宽6.54米。设门4座,东为润和,西为说泽,甫为歌薰,北为宁澜。所城东南又建有厢城,东南西三面周长1194.8米,设小门两座:东名威远门,南名镇朔门。中后所初属广宁前屯卫统辖,后改归辽东都司治下的前屯卫统辖,崇祯十六乍(1427),清兵攻陷中后所。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于中后所地置绥中县,所名废止。

葫芦岛绥中各个乡镇名字的由来,绥中人你知道吗?


东戴河新区 2012年初,辽宁省政府将“绥中滨海经济区”正式更名为“辽宁东戴河新区”。新区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的新区,被定位为国际滨海文化旅游休闲圣地。2014年,东戴河新区从最开始规划的100平方公里,之后将万家镇、西甸子镇、前所镇、高岭镇、王宝镇、前卫镇、网户乡、李家堡乡、永安堡乡共9个乡镇整体划归东戴河新区管辖,进一步扩大东戴河新区的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调整后,东戴河新区总面积达960平方公里。

葫芦岛绥中各个乡镇名字的由来,绥中人你知道吗?


城郊 因为所辖是绥中县城郊区,故名城郊乡。

宽邦 宽邦镇人民政府驻地。名称始于清代顺治元年(1644),当时该地是一片荒草甸子,两边靠近山丘,中间地势宽阔平坦,得名"宽邦甸子",后简称宽邦。

西平坡 西平坡乡人民政府驻地。明朝中叶,有范姓从河南商丘迁来落户,住在黑水河西岸坡地上,曾名范家屯。清同治六年 (1B67),黑水河水患冲毁范家屯,村民们希望平安,取名西平坡。

葛家屯 明末清初,有葛姓人家从河北马路岭迁此落户,故名。葛家乡人民政府驻地上坎子。

葫芦岛绥中各个乡镇名字的由来,绥中人你知道吗?


高台堡 高台堡乡人民政府驻地。地名始于明代。因地处高地,明代于此修筑边堡,故名高台堡。

高甸子 高甸子乡人民政府驻地。历史上曾是一片荒草甸子,地势又较高。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1),有田姓由山东迁来定居,得名田高甸子,后简称高甸子。

大王庙 大王庙镇人民政府驻地。清初时,这里就有人居住,但直到康熙五十九年(1720),建起大王庙后,才以庙名做村名。


范家屯 范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清乾隆年间有范姓人家由山东蓬莱迁来定居,逐渐传名范家屯。


明水 明水乡人民政府驻地。该地笔架山上流下三股水,直泻入水塘中,淙淙鸣声。清代柳条边修经此处,设边门1座,名为鸣水塘边门,"鸣"水逐渐谐音称明水。

秋子沟 秋子沟乡人民政府驻地。该地山沟错综,自古多生楸子树,故名楸子沟,后简化为秋子沟。


加碑岩 清道光十三年 (1833),当地百姓为保护桑林,发展桑蚕,把约定的赏罚条款刻在石碑上,立于村北小路旁的岩石边,加碑岩地名由此而得。


永安堡 永安堡原为村名。明代辽东长城在此处建城堡,取名永安堡。乡人民政府驻地大甸子,原是一片荒草甸子,浦康熙五十年 (1711)开发后取名大甸子。


李家堡 李家堡乡人民政府驻地。明代于此处修筑城堡,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李姓人家由山东大槐树迁来落户,因此取名李家堡。


万家 明天顺八年 (1464),有宛姓首居此地,遂名宛家屯,后谐音万家屯。万家镇人民政府驻地王家庄。


西甸子 西甸子乡人民政府驻地。清初建屯,当时是一片荒草甸子,又在中前所以西,故名。

高岭 高岭镇人民政府驻地。该地北部山岭较高,明代在此建驿站,取名高岭站,现名高岭。


王宝 王宝乡人民政府驻地。清康熙初年,有山东刘王二姓来此落户,刘姓善编蒲草墩子,初名刘蒲墩子屯。后人传说王姓家后小山中有宝,就改名王宝山子屯。现简称王宝。

网户 网户乡人民政府驻她。该地位于狗河西岸,清乾隆初年有黄李二姓由山东迁来居住,常年以织网、捕鱼为业,初名网铺,后称网户。

荒地 荒地镇人民政府驻地。该地地势洼平,历史上是一片荒草甸子。明崇祯末年有山东刘姓来此开荒种地,故名。叶家 明正德六年 (1511),镇国将军叶广葬于此,名叶家坟,后简称叶家。

沙河站 沙河站乡人民政府驻地。该地有一条南北流向小河,名沙河。清顺治二年(1645),在此处设驿站,故名沙河站。

塔山屯 塔山屯镇人民政府驻地。最初有马钟两姓来此落户,屯中建有古塔一座,仿于万宝山脚下,故名。

小庄子 小庄子乡人民政府驻地。清康熙十二年(1673),叶姓人家由山东迁来落户,因屯子较小皆叶姓,初名叶家小庄子,后简称小庄子。

前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门照),都指挥曹毅在原瑞州旧址建筑前屯卫城。周围2291米,高11.13米。城里驻扎军队,小部分屯田,大部分驻防。前屯卫初属广宁卫(今北镇县),后归辽东都司管辖。明正统年间(1436—1497),前屯卫城经备御毕恭等先后修缮,池深3.27米,宽6.56米。设城门3座。东门称崇礼,南门称迎恩,四门称武宁。全卫户口12193人,神没有备御公署、按察兵备分司、镇抚司等军事机构。明崇祯十六年(1643),前屯卫被清兵攻陷。该地在民国期间开始简称前卫。


前所 明宣德三年(1428),指挥叶兴置千户所于此,建城墙周长1778.6米,池深3.27米,宽6.54米,设城门3座,东门定远,西门永望,南门广定。北墙正中镶有石匾,刻:“中前所”三字。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攻陷中前所。该地于民国年间开始


辽宁锦州海上有座山,形似笔架而取名笔架山。

锦州笔架山“天桥”

北海岸到笔架山有1.8公里

锦州笔架山“天桥”


锦州笔架山“天桥”






通往笔架山有一条路,人称“天桥”。这座“天桥”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堪称天下一绝。每当潮落时,海水便慢慢地向两边退去,“天桥”通道便象一条蜿蜒的蛟龙浮现在海中;潮水落退,“天桥”便完全显露出来,直通大笔架山。人们便可沿着此段沙石路登岛上山。每当涨潮,海水又从两边向天桥涌来,“天桥”在海中渐渐变窄,直至完全隐去,又还回了一片汪洋大海。

人们不知“天桥”是怎么形成的,便有了天女造桥之传说。

笔架山自然风光迷人,山峰奇秀。自然风景有马鞍桥、一线天、神龟出海…



笔架山有众多文物古迹:吕祖亭、大阳殿、三清阁等,都是用石头建筑雕刻而成。佛像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最主要的是三清阁,高26米,雕刻精美,里面供有43尊石像,为道教、儒家、佛教三教合一。






锦州笔架山值得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