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巢湖北岸的绿色织锦——滨湖湿地国家森林公园 不负好春光 赏花正当时!合肥周边最佳赏花地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城市之肺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坐拥风光秀丽的巢湖北岸,紧邻南淝河入湖口,距政务中心仅5公里。公园面积1072公顷,森林面积达799公顷,水域面积占263公顷,园区负氧离子含量达2500-3000个/立方厘米,达到国家最高标准6级疗养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之肾”和“城市之肺”,被誉为“安徽西溪”。

退耕还林
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合肥滨湖湿地公园还是中国首个退耕还林并经生态修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创了人工林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先河,是合肥深入推进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板,也是安徽省内唯一的万亩城市水网森林。多年来,这片森林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护与修复巢湖生态环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合肥曾经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城市。1949年,合肥仅有林地146公顷、零星树木1.3万棵。但合肥的“造绿”行动开始得很早,1951年建成了合肥市第一座公园“逍遥津”公园,同时开始在旧城墙基础上营造环城林带。1993年,合肥市明确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是当时继长春之后,全国第二个提出这一目标,并完成了“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的城市。此后,合肥分别获得“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试点城市”和“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市”。
如今已是合肥市民假日出行新地标之一的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在当时还只是紧邻巢湖北岸的一大片因水灾频发而被抛荒的乡野——大张圩。所谓“圩”,指的是我们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这里自古水草丰茂,林木丛生,从清朝开始,百姓筑圩防水、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日渐破坏。为了改善大张圩的生态环境,2002年合肥市开始在圩区实行退耕还林。
2003年·166.3公顷
生态建设,刻不容缓。2003年6月4日,是林业部门查验包河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张圩退耕还林连片建设的时间,当时通过卫星遥测仪计算,就已造林166.3公顷,植树约139692棵。通过合肥人随后几年的奋力打造,大张圩迅速形成了近万亩的人工速生的意杨林。
2010年后,合肥再次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2011年,安徽省区划调整,合肥市独拥巢湖,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拉开序幕。2012年,合肥设计了《合肥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打造“一湖一岭、两扇两翼、一核四区、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其中就提出要建设环巢湖生态恢复与景观风貌区,并以南淝河森林湿地公园、大张圩万亩林场、牛角大圩都市田园和巢湖滨湖岸带森林湿地景观为主体,以生态文化休闲、滨湖森林假日和巢湖湿地体验为核心,形成环湖大都市的绿色时尚商务区和生态田园文化基地。
2012年8月,合肥开始在大张圩林场基础上,启动滨湖森林公园的建设,为市民打造一个享受森林、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路让树·自然
建设过程中,合肥市始终坚持把生态修复理念摆在首要位置。
“路让树”是绿道建设的写真,以至于建成后的森林公园里时有这样的自然“景观”:一棵树,或是横亘于绿道之上,或是耸立于木栈道中。林场改造淘汰的杨树,去弯取直后用作驳岸的木桩。一些游步道上散落的树皮,却是收集树林间那些脱落树皮的生态利用。林间游步道上凋零的树叶不作清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成为森林公园内生态与景观的最美诠释。
水循环·生态
保持公园原有水系形态,因循水域自然形态,辅以生态修复,形成林水相间的绿色廊道。对功能退化的河流、沟塘、滩涂、湿地集中连片治理,实现区域内水系循环。保护原生植物,尽量减少施工面积和人工雕琢痕迹,对原有灌溉渠等人工设施采用木桩护坡、去直成弯等“去人工化”措施,恢复自然河流形态。
配套建成南淝河多级人工水质净化系统,每天为公园内的焦姥河等河道注入1万-2万吨经过净化后的地表四类水,结合公园内已有的沟渠、池塘系统构建出多级人工湿地,园区整体水质得到净化和提升。
动植物·多样
实施林下植物群落和水生植物群落改造及生态多样化工程。设置野生动物救护站和补饲点,恢复动物栖息地,保护迁徙通道。每年公园对河沟投放上万条鱼苗和其他水生、野生动物。
生态公厕全部配套污水处理系统,林区内服务驿站全部建成生态木屋,游步道采用生态路面和木栈道,大型配套、餐饮、停车服务等项目全部布局在林区之外。公园内禁行机动车。
2014年·1072公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4年,国家林业局经审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认为合肥滨湖的风景资源质量等级基本达到一级标准,森林风景资源权属清楚,管理机构健全且符合全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规划,正式批复成立1072公顷的合肥滨湖国家级森林公园。
从2012年10月公园一期开园到2014年2月正式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创造了“两个之最”,一是最有创意,将一片退耕还林的人工林通过生态修复打造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二是公园从启动建设到申报成功国家森林公园,历时最短,仅用17个月的时间。
合肥人民在生态保护的征程上并没有停歇脚步。2017年6月4日,合肥市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启动仪式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合肥市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后,又在全省率先推出“林长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林长制项目也随即揭牌。自此合肥先后在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国有林场、江淮分水岭区域、主要山脉、大型水源地周边、生态廊道、城市大型绿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确保全市林业园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
- 来源:档案观止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梅花来得早。刚刚过去的春节是个暖意融融的假期,包括梅花、茶梅等在内的花卉也次第开放,并已进入盛花期。那么,合肥周边有哪些赏花的好去处,且听本报记者为您一一道来。

五大公园 踏青赏花新去处
合肥市近年来一直在着力推进“十大公园”建设。截至目前,“十大公园”中的新站区学林公园、包河区淝河智慧公园、瑶海区新安江公园、庐阳区大房郢公园、包河区劳动公园(其余公园仍在建设中)已完工并对外开放,这个春天市民们不妨去尝尝鲜。
据介绍,新安江公园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范围为土山路至和县路附近。该公园主要以花灌木、小乔木为主,营造缤纷花坡、绿森婆娑、彩林炫姿等三个分区,分别凸显春季、夏季、秋季的植物景观风貌。同时设置了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活动空间、健身广场等设施。
大房郢公园位于大房郢水库南侧堤坝与防汛路之间,建设面积约20万平方米。该公园主要以观赏草为主题特色,同时营造出春夏观叶、秋季赏色彩、冬季观花絮的郊野氛围。园内设有篮球场、木平台、栈道、廊架等设施,并新添了儿童活动与体育活动设施。
学林公园位于高教基地核心区域,东至梦溪路,西至相山路,北至学林路,南至泗水路及其下游河道,项目占地约1400亩。
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紧邻龙川路,西起北京路,东至上海路,设有两公里长的绿廊,被称为市民家门口的“有氧森林”。该公园以智慧为轴(智慧轴主要包括宇宙奥秘、头脑风暴雕塑、脑洞乐园、DNA景观桥、智慧风能雕塑群、智慧公园系统等),并结合周边环境,将场地分为“城市阳台”“都会休闲”“森林漫步”“活力生活”及“湿地生态”等五大功能分区,分别营造出商业氛围+休闲空间、立体式休闲步道、零距离自然等不同主题空间。

劳动公园位于金寨路与水阳江路东北交口,西至金寨路,北至上派路,南至水阳江路,东至昭潭路,占地约3.97公顷。该公园原是安徽丝绸厂、江淮化肥厂、江淮煤球场厂址(代表着合肥乃至安徽的旧工业时期的工业水平),通过借(保护和利用)、补(补充和完善)、创(创造和创意)的设计原则,打造了一处集绿色生态、情感记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社区邻里公园,设有休闲运动区、植物造景区、文化沉淀区、中心草坪区等特色区域。
合肥植物园 玉兰花接棒梅花
说到省城赏花的最佳地,合肥植物园首当其冲。今年春节期间,梅花刚露脸,该园就出现了客流爆满的情况。据悉,合肥市第二十届梅花节目前正在该园举办,大约有150多个品种、近万株梅花竞相开放。
作为省内梅花种源收集展示最佳观赏地,合肥植物园每年的花期从2月下旬持续至3月中旬。不过,今年天气较暖和,梅花比往年开放得要早,且早中晚花期同时绽放,本周已进入盛花末期,预计3月初花期结束,想赏梅的游客要抓紧时间了。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合肥植物园的玉兰花、樱花、李花、杏花、桃花、郁金香等也将陆续迎来花期(详见本报2月17日合肥植物园赏花攻略)。
大蜀山森林公园 赏花健身两不误
合肥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是市民最爱的健身打卡地,其西侧的西扩景区也是不容错过的赏花地。
据介绍,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扩景区梅花山和桃花岛及大蜀山北侧上山路两侧分布有大量梅花,主要包括宫粉系列、朱砂系列、玉蝶系列。西扩景区樱花路南侧、环山路两侧等地分布了大量海棠(主要品种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樱花(主要品种为日本晚樱)。进入5月后,西扩景区的月季园将闪亮登场,各色月季将持续开放到11月。
另外,游客朋友近期登山时,在大蜀山北侧上山路两侧还能看到迎春花和杜鹃花,大蜀山东面半山腰服务点对面火山瀑附近的紫藤很快也要开花了。

匡河公园 “网红”赏梅打卡地
作为近些年的“新晋网红”赏梅打卡地,合肥政务区匡河公园的梅林人气相当旺。“开往春天的高铁”从梅林边呼啸而过,已经成为游客打卡的必选动作。据介绍,习友路桥南面的匡河梅林大约种植了近千株红梅、粉梅,还有部分绿梅点缀其中。
南艳湖公园 六区花卉组团迎春
据介绍,南艳湖公园内鲜花主要分布在六个区域。其中,梅花谷主要种植梅花,共有红梅、朱砂梅、宫粉梅、照水梅等近10个种类,共计5000余棵。中堤春晓区域主要有早樱、晚樱、西府海棠、桂花等花卉。
桃柳林荫道、紫薇林荫道、芬芳月季园等区域,主要种植桃花、桂花、樱花、紫薇、月季等鲜花。此外,公园内还有木槿、琼花、丁香、荷花等花冠木以及银杏、合欢、栾树、枫树等炫丽乔木。
金斗公园 几千株梅花集中绽放
早在2016年,位于合肥滨湖新区的金斗公园就种植了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梅林(位于广西路和烟墩路交口附近),包括绿萼梅、玉蝶梅、朱砂梅、宫粉梅、红梅、美人梅等8个品种,约几千株梅花。
罍街公园 高压走廊下的花园
据介绍,罍街公园位于南二环路北侧,马鞍山路与徽州大道之间,紧邻罍街四期。该公园是包河区“老城复兴”南二环高压走廊景观改造重点项目之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和生态基地,同时运用景观营造手段,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独具创意的、现代感十足的绿色栖息地。公园设有核心艺术体验区、花林漫步游览区、栖息乐活休闲区等。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园设有三人制街头篮球场、标准趣味篮球场、儿童乐园、综合健身三人制球场等场地。其中,儿童乐园里有体能魔方、太空站、多种滑梯、玩沙组合、秋千、跷跷板、摇摇乐、爬网、旋转球等好玩的游乐项目。
合肥野生动物园 边游园边赏花
虽然赏花不是合肥野生动物园的主打项目,但能和小动物们一起追寻春天的足迹也不失为一桩乐事。据悉,该园在不同区域种植了杜鹃、海棠、樱花、牡丹、紫藤、芍药等花卉,赏花季从3月持续至6月。
天鹅湖公园 红叶李已经绽放
随着气温升高,天鹅湖北岸红叶李已经盛开,后期樱花、海棠等花卉将陆续盛开。另外,天鹅湖大酒店北侧还藏了一片种植较密集的垂丝海棠,也是近年来赏花的网红地;而到了秋天,这个区域则变身网红银杏林的打卡地。
【其它区域赏花品种】
●包公园:梅花、海棠、樱花、含笑、紫荆、黄鑫、棣棠、蔷薇、红叶李等
●翡翠湖公园:梅花、玉兰、樱花、红叶李、海棠、紫荆、迎春等
●莲花公园:梅花、玉兰、樱花、碧桃、红叶李、紫荆等
●牛角大圩:春梅、海棠、红花玉兰、樱花、天竺葵、孔雀草等
●四季花海:梅花、樱花、海棠花、蔷薇、宿根类花卉、草本类花卉等
●望湖公园:梅花、樱花、海棠等
●庐州公园:梅花、海棠、日本晚樱等
●杏花公园:白玉兰、杏花、迎春、樱花、垂丝海棠等
●祥源农场:染井吉野、八重红大岛、郁金、白妙、一叶、牡丹樱等
●蜀景生态园:桃花、梨花、樱桃花、美人梅花、紫薇花等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日本晚樱、台湾阿里山原生种樱花
●天乐公园:红叶李、碧桃等
●蜀峰湾公园:梨花、月季、樱花等
●塘西河公园:紫薇、日本晚樱等
●方兴湖公园:樱花等
●环城公园:槐花等
●三国遗址公园:牡丹(包括洛阳红、胡红、银红巧对、乌龙捧盛等)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通讯员 卢梦云/文 刘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