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 是什么把西安都市圈拉得更紧? 1100亿复建大明宫?72岁女商人冯桂娣的“盛世时代”

西安新闻网讯 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古城人民生活出行的重要“伴侣”,每一条线路的建设都牵动着市民的心。从2011年开通运营第一条地铁,到2021年8线联运259公里,再到2025年建成12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达到422公里的壮阔图景……今年,西安正迅速织就一张内畅外联、八方通达的轨道交通线网,在建7条地铁线路,达163公里运营里程。未来,在轨道交通的高效联通下,西安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将从近邻变成“紧邻”,从个体融成“一体”。大幕拉开,扬帆起航,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来了!

这些年 是什么把西安都市圈拉得更紧?

“北跨西融”轨道交通网络拉紧都市圈城市

《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西安将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适时启动第四期建设规划,以“棋盘+环+放射”地铁线网格局,打造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快速通勤网。

3月26日7时许,记者驾车从西安科技路出发,沿西兴高速赶往位于咸阳彩虹北路的地铁1号线三期珠泉路停车场施工现场,避开了高峰时段和易堵路段,33公里的双城穿行仍花费了1个小时,若搭乘公交车则需用时约2小时20分。待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后,从咸阳秦都区到西安西大门后卫寨用时将不超过30分钟。

“体温正常!请通过!”在项目工地入口处,记者与工友们一起排队测量体温,扫码并出示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穿过人脸识别闸机、爬坡走入珠泉路停车场施工的核心功能区——运用库,这里将是地铁电客车检修、保养及维护的地方。放眼望去,开阔的工地上大型钻机正在打桩、多辆挖机有序出土,工友们正在“深坑”中徒手绑扎钢筋……占地100多亩的停车场上,被划分出8个区域,有综合楼、运用库、牵引变电所、洗车库、区间跟随所、动态检测棚等。除了综合楼已初具雏形、正在进行封顶后的二次结构作业外,其余单体建筑正在进行土石方作业和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

这些年 是什么把西安都市圈拉得更紧?

结实的身子,黝黑的皮肤,粗犷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细腻的心,刚满30岁却比同龄人更成熟稳重,这是地铁1号线三期珠泉路停车场的普工侯英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今年是他参与西安地铁建设的第四个年头,受疫情影响从2021年11月至今,他都没能回渭南蒲城县探望家人。坚守建设一线,像侯英强一样的普工们,平日除了平整场地、开挖基坑与管沟、路基填筑外,还要为不同工种的大工打下手。

雨后泥土松软,跟随侯英强的脚步,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深2.5米,长58米,宽2.2米的电缆沟槽内,经过放线定位、打垫层等工序后,侯英强要在大工们搭好的一根根竖着的弯头钢筋上,每隔15公分用扎丝横着再固定一根较细的钢筋,以确保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移位。干起活来的侯英强一丝不苟,左手扶着两根钢筋的交点,右手用带扳口的小撬棍,一勾一转,五六秒钟就能绑好一个节点。由于该部分工艺需要“满扎”,在这条沟槽里侯英强要重复这样的动作1500余次。

“我们普工就是啥都要干、啥都要会,工地上大家都是难兄难弟,看见谁有活没干完都会互相帮一把,只要你想学手艺技术,熟练的老师傅们也都愿意教。我以前只会抹平混凝土出苦力,现在我能使用水准仪、能焊接钢筋,还能读懂钢筋绑扎的施工图纸……”侯师傅如数家珍般地说起自己在工地的成长。“在修地铁的过程中,我还想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从普工干成大工,学好技术多赚一些钱,改善两个孩子的生活条件”。

截至目前,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共设7座车站,已有5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2座车站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珠泉路停车场出入线区间已顺利贯通,二衬结构已完成90%,单体建筑进入结构施工阶段。与此同时,地铁三期建设规划的2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全面进入大干阶段,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加速“北跨西融”,未来“圈里人”往返于西安都市圈城市之间将更畅达便捷。

这些年 是什么把西安都市圈拉得更紧?

“交通破界”线网延伸让双城生活从容切换

从西安到咸阳,到底有多远?晚唐诗人李商隐曾给出答案“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如今,这两座近邻城市的时空距离,随着西安地铁1号线不断向西延伸,而被一次次地拉近……东起纺织城站,一路向西驶出后卫寨站,沿着世纪大道前进,直至沣河森林公园站。未来,这条“地下铁龙”还将贯通西安与咸阳的中心区,让这两座城市加速融合。

3月25日清晨天蒙蒙亮,家住在咸阳的张文斌被闹铃叫醒,穿衣、简单洗漱完毕,距离出门上班的时间还有富余,他不慌不忙地准备起一家人的早点。2019年9月26日,西安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开通后,张文斌的“双城生活”终于慢了下来。

在此之前,他都活在一张标准的出行时刻表里,一分钟都不能耽搁。工作日6:20出门,先从世纪大道搭59路公交车至后卫寨,再换乘地铁至高铁新城上班。运气好的话,单程通勤时间能控制在1个半小时内。“早高峰从咸阳去西安的人不少,别看我住的地方离后卫寨只要3站路,但途经这里的公交车都是越往终点站开人越满,经常等到车了,却坐不上。”张文斌告诉记者,地铁1号线二期开通后,从家至单位仅需1个小时左右,没有了通勤的压力,他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同样是“双城生活”,周征的通勤路,相对没有那么紧迫。1991年出生的他,是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5+2”是他日常生活的模式,周内五天在学校做科研,周末两天返回咸阳与妻儿团聚。“本科期间,从咸阳到学校只能坐公交车或大巴车,现在选择丰富多了,可以从沣河森林公园坐1号线,也可以从翱翔小镇坐5号线,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让‘双城生活’的通勤族,感受到了西安和咸阳‘零距离’的亲近感。”周征说道,我家就住在中华西路站附近,盼望着地铁1号线三期早日开到“家门口”。

此外,西安地铁9号线开通也拉近了临潼副中心与西安主城区之间的距离。申涵,是西安欧亚学院的一名体育教师,相对于城市生活的喧闹与嘈杂,临潼的风景更令他惬意。“2015年,我就定居在临潼了,那会儿每周回趟家特别不方便,没有地铁,我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坐公交车回去,手里不拿东西都挤得够呛。”申涵回忆道,随着地铁9号线开通,将他原本2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了一半还多。今年3月,9号线首班车时间提前至6:00,让临潼区通勤一族出行更加方便。

2018年,申涵利用寒暑假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他前行的脚步又多了一个坐标——西安创新港。“乘坐学校大巴从兴庆校区开到创新港就要花费大半天时间,因此我和导师交流的时间减少了很多,这个情况在地铁5号线开通后得到了改变。”申涵说,再也不担心住得远了,不论是上下班还是外出学习、购物,有了地铁去哪儿都方便。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延伸,城市承载力也在不断提升,轨道上的“朋友圈”将不断扩充,在西咸一体化、西渭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 “咸阳⇌西安⇌渭河两岸(高陵)”的居民流动也将越来越频繁。每天,他们搭乘地铁频繁穿越城市边界,在“双城生活”的从容节奏中,追逐着梦想与希望。

“智慧出行”立体枢纽无缝换乘出行更畅达

智慧安检、智能照明、一键开关站、人脸识别乘车、智能客服中心、客流监测预警系统……随着西安地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推进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在西安轨道交通上的应用和实践,让智慧型地铁走入市民的生活,西安“智慧交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更“聪明”的地铁,也更有“人情味”。在西安地铁6号线郭杜西站,有一位特殊的站务员“青青”。作为智能云站务员,“青青”结合了人工智能与虚拟真人形象,兼具触摸屏幕操作和语音交流操作模式。对于乘客提出的问题,智能云站务员会自动判断语义,并定位到对应的业务界面,为市民答疑解惑;国内首条全线智慧城轨项目——地铁14号线,车站采用了全电子导向系统、电客车装有电子屏蔽门显示屏,它们展示了每列车厢拥挤度,电扶梯、卫生间与换乘楼梯所在位置,使导乘、导览直观明了……地铁出行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给乘客提供更丰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据市轨道集团副总工程师康佐介绍,地铁三期规划建设将全面推广云平台、智慧车站应用,广泛使用智能运维系统等,其中全自动运行系统作为先进的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将提高核心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解决了运营负荷巨大、运行安全和运营成本等各种问题,是近年来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的地铁8、15、16等线路,将采取全自动运行技术,推动我市智慧型地铁跨越式发展。

综合交通枢纽的落地,让西安火车站焕新启航。由西安市轨道集团负责建设的古都新会客厅——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于2021年5月31日部分开通。该枢纽分为地下五层,设有铁路、地铁、公交车、出租车与私家车的换乘接驳点,地面上部分则是面向市民开放的人行广场,在这里市民可实现进出站地下“无缝换乘”,有效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实现火车站旅客及大明宫游客的快速集散。

“接手丹凤门广场项目后,我们发挥技术优势,统筹谋划、科学组织,全力加快施工进度,组织公开纳谏,及时对交通接驳、导向标识、人行通道和地面慢行系统等配套设施进行优化改造,确保该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开通,并顺利完成了国庆大客流组织疏散及十四运火炬传递任务。”市轨道集团西安站发展公司郭紫荣说道。截至3月22日24时,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开通以来累计收发旅客1512.85万人次。

为缓解西安市内停车难、改善机动车停放秩序和环境,市轨道集团结合地铁路线周边实际,利用闲置用地,在地铁1号线洒金桥站、4号线大明宫站、5号线西北工业大学站等建设了13处“P+R”平面停车场(驻车换乘停车场),以及3号线广泰门站1处公共立体停车库,共打造848个停车位,含69个充电车位。“我的活动范围大多在浐灞,如果要进市中心办事,我会开车到浐灞中心站,再换乘地铁。”家住浐灞半岛碧水澜庭小区的市民王先生表示,每次开车到市里找停车位令他很苦恼,“P+R”停车场促成了私家车与地铁、公交出行的衔接,不仅让他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还能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线路和车站是地铁建设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延伸的城市轨道项目和周边片区开发,也引发了市民的期待与关注。作为一级开发主体,市轨道集团持续深化整合高铁东城片区项目设计方案,已于2月8日部分开工建设。其中,地铁5号线西安东站交通枢纽工程,位于西安高铁东城核心区及拓展区域,将与西安东站同步建成投用。届时,高铁东城片区将被打造成为西安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和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示范新区。

到2025年,西安将建成开通12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达到422公里,轨道交通对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60%。纵横交错、奔腾不息的轨道网线,将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拉紧都市圈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为市民勾勒了美好出行的新画卷,也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沛然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

来源:西安新闻网

1100亿复建大明宫?72岁女商人冯桂娣的“盛世时代”

“大明宫复建工程,是一项展示中国最强盛王朝繁荣的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复建工程之一,工程将模拟大唐帝国290年的风雨繁华和盛世长安的昔日盛景,以科学求实的理念和大国工匠的创意模拟去回溯古代盛唐时期的古建筑风格。”

以上信息来自于陕西网络媒体,据称,陕西盛唐时代“大明宫复建工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举行,总投资人民币1100亿元,落户渭南市大荔县。

对于外界热议的此事,大明宫所要“落地”的当地政府发声了。

11月12日,大荔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声明否认千亿“大明宫复建工程”项目落户一事,其表示,大荔县作为所谓项目“落户地”,现郑重声明,陕西盛唐时代“大明宫复建工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大荔县委、县政府既没有收到相关方面的邀请,也未委派任何单位及个人参加,对此事毫不知情。

大荔县方面称,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中商景天(西安)实业有限公司启动的“大明宫复建工程与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项目”从未在我县发改、土地等部门申报、备案。关于大明宫复建工程与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项目的任何募集资金及招募行为,均与大荔县无关。

大荔县方面还表示,就相关媒体发布的各项信息给我县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11月13日,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也在其官网发出郑重声明:该活动主办单位事先未与我会做任何沟通,我会完全不知此事。此签约仪式与我会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而发生的一切问题(包括募集资金)均与我会无关,一切法律责任应由该发布单位承担。

新京报记者发现,早在2018年,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就曾发布声明,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系唐大明宫遗址宫殿群保护项目,已于2010年10月盛大开园。目前尚未见任何有关单位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行复建的工程计划,亦无对外筹建公益基金项目。

那么,究竟是谁要复建大明宫?

新京报记者获悉,此次被辟谣项目涉及的相关公司经营状况存疑,其背后有股东已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即老赖)名单。新京报记者实地走访涉事方陕西盛唐背后的股东公司北京盛世工商地址,大门紧闭。

11月14日午间,记者拨打北京盛世2015年挂牌情况说明中的联系电话,对方忙音;随后拨打北京盛世工商信息中2018年年报所留电话,对方已关机。记者向其邮箱发去采访邮件,暂未收到回复。

失信阴云

前述陕西媒体文章透露,大明宫复建工程与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项目是由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文化旅游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中商景天(西安)实业有限公司启动,工程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100亿元,项目落地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其中,除了已经发表声明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之外,中商景天(西安)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商景天”)工商信息显示,其成立于2018年6月,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商业运营管理、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等。

中商景天经股权穿透,背后的全资股东为事业法人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下称“商网中心”)。商网中心通过中商(西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商(西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中商景天。

新京报记者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获悉,中商(西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商资产”)已数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其中,中商资产”2018年12月6日的失信信息显示,其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依据文号(2017)藏民初11号民事判决书,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显示,中商资产”对中商华夏物产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债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拉萨金珠支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1100亿复建大明宫?72岁女商人冯桂娣的“盛世时代”

作为中商景天的最终股东,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下称“商网中心”)官网介绍显示,其是1993年10月11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司局级国家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据介绍,商网中心主要工作职能为: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指导解读,执行政策落地咨询与推动;对全国商业网点建设与开发进行规划设计,推动区域商业网点建设的优化与升级;对全国商业网点建设开发及商业设施进行服务、指导、协调;对商业流通及商业网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对新的商业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及趋势进行研发及推广;对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人才进行调剂与培训。

作为此次项目的另一主要参与方,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西盛唐”)工商信息显示,其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高达20亿元,然而,其却于今年6月27日被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1100亿复建大明宫?72岁女商人冯桂娣的“盛世时代”

工商资料显示,陕西盛唐的股东包括北京盛世时代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远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法人股东,以及张瑞等十九名自然人股东

其中,北京盛世时代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陕西盛唐51%股份,冯桂娣持股20%,刘变花持股20%。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盛世时代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名为“北京盛世时代网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盛世”),成立于2014年,股东为周莎莉和冯桂娣,冯桂娣为北京盛世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周莉莎为副董事长。此外,冯桂娣还为陕西盛唐董事,周莉莎为陕西盛唐经理。

自此,大明宫复建的关键利益方北京盛世和冯桂娣浮出水面。

关键人物冯桂娣

冯桂娣是中华时代网创始人。

环球网2015年12月发布的采访视频显示,冯桂娣获评2015年中国企业领袖与媒体领袖年会年度品牌创新人物,冯桂娣表示,自己为了民族品牌而成立中华时代网,“中华时代网未来和其他互联网不一样,我们首先提出低价位的广告,五年期只需要19800元”。

北京盛世官方微信号去年10月推送显示,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协作组开展的“听亲历者讲述国家变化与发展的故事”活动中,冯桂娣参加访谈自我介绍称,其于2004年来到北京后进入文化产业,成为广电总局主办的《电影杂志》运营总监,后在2014年注册成立北京盛世。

据冯桂娣介绍,其公司经营和合作建设的项目包括【盛世时代】量子大米、唐大明宫复建工程及唐长安城缩建公益工程、广西巴马生命乐园养生文化公益工程(梦圆巴马项目)项目、根雕艺术博物馆等,各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据北京盛世情况说明书介绍,冯桂娣:女,1947年出生,大专学历,2009年2月-2014年3月任中华时代网的前期工作筹备,2014年4月至今任本公司总经理。

在公开媒体报道中,冯桂娣颇为活跃。

据报道,2017年8月,第十一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举行。北京盛世时代网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桂娣演讲称,中华盛世网创业于2015年春天,公司成立三年多以来已经连续获得了2015第九届,2016第十届中国品牌节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品牌,这是一个包含中国地级市,区县两千多个城市的主业,以及两百多个国家地区综合的电子门户网,以中华盛世网为龙头,互相依托,我们打造了一个互联网领域的联合舰队。

事实上,此次被大荔县政府辟谣的“大明宫复建工程”已非冯桂娣首次提出复建大明宫设想。

据媒体2016年9月报道,冯桂娣出席“第四届全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活动揭晓大会/第一届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大会暨首届陕西品牌节”时发表演讲宣布,将与西安当地“共同实践并去完成一件伟大的华夏遗产复兴工程:唐大明宫复建工程”。

冯桂娣在上述演讲中表示,大明宫一期工程为“含元殿”复建工程,因施工图纸选用中国工程院傅熹年先生的已定论蓝图,该施工计划拟于2019年启动;公元2029年10月,“唐•大明宫”将重建落成开放。

据冯桂娣介绍,2016年5月17日“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设立并授权“北京盛世时代网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盛唐时代古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主办运营机构;“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决定2016年10月展开在全国的募捐活动,在中国295个地级市的10万个商家公共场所,安置“大明宫复建公益基金募捐箱”10万个,平均每城市在339个商家公共场所设置。

那么,冯桂娣实力如何?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9月,冯桂娣旗下的北京盛世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挂牌。其时公布的基本情况说明书显示,北京盛世所处行业为IT业,细分行业属于互联网业,公司主要从事网站建设业务,主要产品为网络广告推广。

此外,公司曾在2015年4月获得由全国服务业公众满意度专项调研活动组委会授予的金典奖•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公众满意十佳典范品牌,在2015年5月成为亚洲品牌论坛副会长单位。

上述情况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6月20日,北京盛世共有18名员工,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办公设备等,公司没有无形资产。

除了冯桂娣之外,北京盛世还有两名高管,即周莎莉和杨淑侠。

其中,周莎莉,女,1979年出生,大专学历。2009年1月-2014年3月任中华时代网的前期工作筹备。2014年4月至今任北京盛世时代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淑侠:女,1941年出生,大专学历。2009年6月-2014年3月任中华时代网的前期工作筹备,2014年4月18日,2014年4月至今任该公司监事。

实地走访北京盛世工商地址未见其公司

11月14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赴北京盛世工商登记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5号楼16层1618实地探访,门口贴着对联,记者多次敲门无人应答。记者随后询问同层其他商户,均表示不清楚1618室是否有人。

新京报记者随后向该办公楼物业了解到,北京盛世未在此处登记, “我们这里有很多虚拟注册地址,类似孵化器之类的,只作为注册地址,不在这里办公”。物业工作人员表示,1618室的商户这一年多以来均是一家做字画生意的商家。

新京报记者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获悉,发布于11月7日的失信信息显示,一位名叫冯桂娣的人士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依据文号(2019)京0102民初28973号,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被告冯桂娣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李淑兰借款本金84.9万元及利息”等,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此外,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11月7日发布的(2019)京0102执19164号限制消费令显示,法院于2019年10月21日立案执行申请人李淑兰申请执行冯桂娣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一案,因冯桂娣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对冯桂娣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该失信人冯桂娣的身份证号码为“2102111947****1423”,但其为男性。然而,同样是由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出的同一案件的限制消费令显示,冯桂娣为女性,身份证号码也是“2102111947****1423”。

据北京盛世情况说明书介绍,冯桂娣1947年出生。

新京报记者 朱玥怡 赵毅波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