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席哭泣小说《东京塔》:一场被母子关系拯救的悲凉人生 东京的地标建筑是如何建成的?

日本作家利利·弗兰克的《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被评为日本哭泣小说首席代表、日本书店店员最想卖的小说。

《新京报》对它的评价是:日本最经典的小说,长期占据排行榜榜首,它的出现让整个文学榜单显得更有分量。

日本首席哭泣小说《东京塔》:一场被母子关系拯救的悲凉人生

书中讲述了,独自抚养孩子的妈妈和儿子雅也的故事。

在主人公雅也四岁的时候,老妈带着他离开丈夫,独立抚养孩子长大。

无论一个人抚养孩子多么不容易,老妈都要让两个人的家充满温暖。无论生活怎样忙碌,老妈都会带着笑容。

直到生命的最后,老妈还因为怕给儿子雅也增加负担,预先为自己的葬礼分期付款。

这平凡又不凡的故事,触动无数人心底的柔软,让这本书成了日本哭泣小说的首席代表。

本文将从雅也、母亲的主题三个角度,分析母子关系如何改变了人生的悲凉。

日本首席哭泣小说《东京塔》:一场被母子关系拯救的悲凉人生

一、母亲荣子:用一生成就了生命最好的角色——母亲

母亲荣子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而这个悲剧的开始,就是婚姻

荣子和雅也父亲的婚姻开始之前,生活是幸运的。她的父亲非常疼爱她,家里的姐姐妹妹和弟弟们,也都相处的非常好。她还有一个读医科的男朋友。

在一次聚会中,荣子认识了雅也的父亲,和平时周围认识的男生不同,雅也的父亲商量也没商量,就直接去荣子家提亲了。这样的的胆量,一下子得到了少女荣子的心,于是也当即决定嫁给他。

荣子和每个爱幻想的少女一样,以为雅也父亲这不管不顾的行为,是因为爱。而真正嫁入婆家,才知道这不过就是他处事的态度。

日本首席哭泣小说《东京塔》:一场被母子关系拯救的悲凉人生

图片来自同名电影《东京塔》

雅也的父亲根本就是一个不顾正业的人。他上过很多学校,然后不停的退学。游手好闲、酗酒、行窃,什么都干,甚至还染上过性病。最后雅也的爷爷去世前,把他叫回小仓,并帮他在报社安排了工作。

荣子怕丈夫在单位吃不到暖和的饭,就每天快中午的时候,做好饭菜乘公车给丈夫送去。可在丈夫眼里,这是一件让他丢脸的事。当然,这份工作也没能坚持多久,就被雅也爸爸辞掉了。之后,他又开始了四处闲逛的日子。

除了不争气的丈夫,母亲荣子要面对的还有刁钻的婆婆。荣子的婆婆是个和谁都相处不好的人,她因为迷信某个年份不能生女孩,就让荣子把怀了几个月的女孩打掉。

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在家里举办婚礼,就让荣子这个嫂子,去做这个坏人,说这件事。让自己的女儿一直记恨着荣子。

在孩子三岁前,荣子婚姻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情景是:婆婆穿着鞋子,在走廊里声嘶力竭的尖叫着,荣子冲过奶奶面前,酒后的丈夫追赶逃跑的荣子。

雅也三岁的时候,因为婆婆实在不喜欢自己,荣子向丈夫提出搬出去住。可丈夫却说:“要搬出去,你就自己搬出去。”于是荣子带着雅也离开了。

开始她一定是以为丈夫会来找自己,所以和雅也住进小姑子婆家的一间小房子里。可显然,雅也的父亲根本没有来找她的打算。于是半年后,她带着雅也,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小镇。

和丈夫分居七年,荣子本来还有可能再拥有一段婚姻,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可是为了能让雅也健康成长,她的一生都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母亲。

作为母亲,荣子是孩子们都羡慕的那种。她是无论多忙碌,都会带着笑容的妈妈。是雅也无论成绩多烂,都不会责怪的妈妈。

荣子虽然自己舍不得买什么,可是却什么好的都想给买给儿子雅也。哪怕住在只有六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子,给雅也买了双开门的大书架,还用浅驼色的毛线织了坐垫,坐垫儿中央还亲自画了,不太好看的铁臂阿童木。努力为孩子营造家的温暖。

在教育方面,荣子有自己的想法,她看到儿子被其他男孩子打,就好像没看见一样的走过去,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冲突。发现青春期的儿子抽烟,就要他大大方方的抽,不要因为偷着抽烟,酿成火灾。

儿子长大,身边的朋友,甚至女朋友,都成了荣子的好朋友。大家都喜欢这个爱笑,爱做饭给大家吃的荣子阿姨。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她都在践行着自己对母亲的理解:

所谓母亲,是没有欲求的。

我的孩子将如何伟大,会多么富有,都不重要。

心底深深希望的是,他每天能健康快乐。

就算有再昂贵的礼物,也不及我的孩子可以心地善良,幸福美满的度过一生。

二、儿子雅也:因为母亲,生命的底色才有了温情

雅也三岁前,对父亲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喝醉了酒,踹开了门,拿着一只冰冷的烧鸡,带着钳子,就往自己嘴里塞。

小时候的雅也是个哭鼻虫,每次一哭,就停不下来。雅也的父亲很讨厌这样的那男孩,看到他在哭,就会怒吼着把他拎起来,从茶室扔出去。

所以幼年的雅也是个极没安全感的人。尤其是换了新环境之后,他一刻也离不开妈妈。那时候,因为去幼儿园,雅也总是哭着。就是被妈妈送到幼儿园的班车上,等一下车就会一面哭,一面往家跑。

妈妈没办法,只好陪他一起到幼儿园,等到雅也玩游戏的时候,偷偷回家。可看到妈妈不见了,雅也总是马上大哭着往家跑。于是妈妈每次看到镇上的小孩儿,都会拜托他们:“要和雅也一起玩呀。”在妈妈的努力下,雅也真的渐渐开朗起来。

一年级的时候,雅也得了一种传染病——赤痢。

这事甚至还登上了报纸:福冈县发现一例小学生一年级的赤痢患者,打破了赤痢患者的最小年纪记录。

雅也被送到深山里的医院隔离。妈妈担心雅也,于是也跟着一起去被隔离了。在那种连深呼吸一下,都让人感到紧张隔离病房里,雅也妈妈却理所应当的,毫无顾忌的,用健康人的身份去了。

很多年后,雅也再想到这件事觉得:“这种爱和勇气,可能恋人和夫妻之间都不会有吧,如果那时只有我一个人被隔离在那里,可能我现在会更缺少温情。”

妈妈就是这样,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善待和爱,想他长大之后,即使没有妈妈守在身边,也愿意善待这个世界,并被世界善待。

爸爸不在身边七年了。对雅也来说,他只需要适应每一天的生活。他从没想过妈妈以后,要过怎样的人生?

妈妈那个时候可能是40左右岁,在附近还挺受叔叔们的欢迎。有一次,一个不认识的叔叔,带着雅也和妈妈,一起去了稍微远一点儿镇子上的休养中心。

雅也发现,妈妈和那个时候叔叔说话,一直很客气。那个叔叔还帮雅也,往游戏机里塞硬币,给他买果汁,陪他玩。

雅也心神不安,玩游戏的时候也很不开心。他们到底谈了什么呢?叔叔是什么人?妈妈为什么会对那个讨厌的叔叔亲切?

最后雅也再也坐不住了,跑在游廊去找妈妈。雅也在游戏场里发现了妈妈,于是像弹簧一样飞奔到妈妈面前,抱住她。

妈妈轻轻地抚摸着雅也的脑袋,对他说:“我们回去吧。”

雅也最后也没问出,那些让自己不安的问题。可妈妈却看出了他所有的担心,并用一生的承诺,安慰了那幼小的心。

高中毕业,雅也又考到东京的美术大学。他有了同龄的朋友,还交了女朋友。各种各样的关系填满了他的世界,雅也打给老妈的电话越来越少,甚至连老妈出了车祸都没有回去。

直到雅也被同屋的朋友传染了风疹。他发着高烧躺在床上,却没有一个朋友愿意接近他。他想吃点儿东西,就是水果也行。于是打电话到对面公寓的朋友,让他给我弄点儿吃的。

电话里的朋友似乎很不情愿,几分钟之后门打开了,“我就放这儿了。”朋友把食物放到门口,直接回去了。

到了夜里实在受不了了,雅也打电话给妈妈。

妈妈平静的说:“没事儿的,明天一早我就过去,你等着我。”

第二天中午,雅也醒来的时候,发上发现头上放着毛巾,妈妈就坐在床边。

和六岁那次一样,雅也患了赤痢,妈妈跟他一起被隔离起来。那个时候妈妈一直住在雅也的隔离房间里,好像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就是妈妈给雅也的爱,它们总是这样绵柔的,不激烈,也不澎湃。

它更像一双手,哪怕平时无法触碰在你周围,但当你被巨浪席卷和裹挟时,它都会义无反顾地托起你、支撑你。

母爱从来不只是一个崇高的符号,它更是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

因为有老妈在身边,像雅也一样的孩子们,就会在心里慢慢生长出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与笃定。

三、母子相伴——爱是悲凉人生中的因果

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未来,哪一个先到。就在雅也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妈妈得了癌症。手术还算顺利,可之后不久房东回来了,妈妈没有地方住了。

雅也妈妈肯定没有想到这一切:50年后,垂垂老矣的自己,孤身一个人生活在镇子上,疾病缠身,拼死拼活的工作不安,无助的度日。

“你来东京吧。你来东京跟我一起住吧。”雅也打电话给妈妈。

东京的站台上,妈妈站在那里,表情像一个无助的孩子。妈妈对于这个城市不抱有任何目的和感情,因为若不是雅也在这里,她根本没有理由来到东京。

有了妈妈,租来的房子,也变成了家。

热气腾腾的洗澡水,叠放好的衣物,清理过的房间,厨房里总是洋溢着食物的香味。有妈妈在身边,雅也的工作也越来越好了。

妈妈会给雅也的朋友们做饭,于是家里总是热热闹闹,挤满了年轻人。

雅也学了驾照,开车带妈妈围着银座、六本木、青山、原宿、新宿,不停的转,向妈妈介绍东京。

雅也还带妈妈和朋友们一起去吃寿司、去吃中餐、去吃烤肉……到了贵的店里,妈妈总想知道价格,不过告诉妈妈以后,妈妈又向无法消化吃下的东西,要长吁短叹,于是雅也就再也不告诉她。

也许对妈妈来说,东京也好,乡下的小镇也罢,哪里都一样,只是与谁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妈妈的癌症,还是转移了。

她身体越来越差,可无论多么痛,多么苦,她都始终咬紧牙关积极面对。

医生宣告了生命垂危的那天,妈妈拼命想要睁开眼睛,又因为疼痛,一边抽搐一边挣扎着。

她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嘴唇只能轻轻的动,却发不出声。她的呼吸若有若无,然而目光与表情,还有微动的嘴唇却并没有放弃。

“我知道,我都知道,妈妈想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不要担心,已经可以不用为我担心了。”雅也看着妈妈,妈妈都已经要走了,还是只为别人担心,一点儿都不想着自己。

“我知道的,我都知道的,既然那么辛苦就不要说好了。妈妈,不用担心了,妈妈。”

妈妈看着雅也,眼神清澈,离开了这个世界。

妈妈曾对雅也说过,她一生的积蓄都用在,雅也的那张上了五年的大学毕业证上了,所以不肯花更多的钱治病。

可是当雅也打开妈妈留给他的箱子,里面有妈妈一直存着的古钱、十年前存下的50万、活期的20万、还有为雅也投的保险单……就连葬礼,她给自己订了最便宜的,每个月3000元交了好几年。

活着的时候替孩子考虑到了一切,死了之后还希望能继续守护孩子。妈妈,就是这样的人。

雅也:

很久以来谢谢你

在东京过得很开心

妈妈虽然婚姻失败

却有福得到心底善良的儿子

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妈妈的遗书上,这样写到。

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雅也说:“感谢大家到来,家母平时总是说所谓好的家庭,并不是什么漂亮的房子,而应该总是有客人来访的地方。家母虽然已经不在了,或许我也不能再款待各位什么,可是路过附近的时候,请到家里坐一坐。我会给大家做菜的,哪怕并不好吃。”

很久以后,雅也在妈妈的日记里,发现了一张剪纸,里面有母亲喜欢的诗的全部。

所谓的母亲,是没有欲求的。

我的孩子将如何伟大,会多么富有都不重要。

心底深深希望的是,他每天都能健康快乐。

就算有再昂贵的礼物,也不及我的孩子可以心地善良,幸福美满的度过一生。

所以母亲当真是没有任何欲求的,因此让母亲哭泣,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为的事情。

妈妈做到前面的,后面的留给了雅也,他守护了妈妈,他也做到了。

四、母亲,也不是生来就是母亲的

雅也曾看过妈妈年轻时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妈妈穿一条白色的连衣裙,上面有水珠图案。

妈妈的头上包裹着围巾,戴着一副太阳镜,她坐在一辆白色敞篷赛车的发动机上。

很时尚的样子。

其实母亲,也不是生来就是母亲的。

她们也同孩子一样,经历了无知懵懂的日子,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岁月,才最终成为母亲。

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本是高大、柔软、温暖的身体,让人感到渺小、粗糙、冰冷。

这并非母亲衰老了,也并非孩子长大了。

而是母亲为了这个孩子,持续不断地将爱倾吐而出,像气球泄光了空气。

而这,就是母亲的一生,爱的一生。哪怕人生的境遇如此悲凉,也因为母子相伴一场,让这人生的旅途上,写满了爱。

我是浅岛繁花,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微信公众号:知日(ID:zhi_japan)

东京的地标建筑是如何建成的?

本文节选自《知日・东京就是日本》

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入手

日建设计全称「株式会社日建设计」,1900 年由 29 名充满理想的设计师联合创立。现在发展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业务遍及全球 50 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之一。

东京的地标建筑是如何建成的?

△ 东京天空树

东京乃至全日本的地标性建筑中有很多都是出自日建的设计,办公大楼、商业设施、酒店、机场、学校、住宅、大型体育馆、交通设施,他们的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建筑类别。

东京的地标建筑是如何建成的?

△ 东京塔

东京巨蛋、东京塔、东京天空树……可以说,是他们设计了东京

日建在海外也是风头不二,以其简洁前卫的设计风格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前卫建筑之都的迪拜也有他们的项目,中国上海的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广州的新图书馆、韩国首尔的新世纪百货等也都是出自他们之手,其建筑作品在日本国内外获奖无数。

△ 东京巨蛋

这次《知日》拜访了日建在饭田桥的东京本社,采访了东京东京天空树和涩谷未来之光 Hikarie 的设计者——吉野繁。

对吉野先生的采访非常顺利,意料之中的是老师的博学多才和对建筑的热爱,意料之外的是老师的健谈和童心。

他和我们讲起自己学建筑设计是因为一部科幻电影,喜欢的漫画是《阿基拉》(Akira)。聊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格外生动,眼睛里有光。常常到中国考察的他,也提到一些趣事,相信他的这些中国项目,在不久之后也将成为城市的地标。

Interview 吉野繁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规规矩矩的设计,让我做那样的设计我反而做不到,我不擅长那些古板的东西。”



吉野繁



1961 年出生于三重县,日建设计资深设计董事,日本一级建筑师,作品多次获得世界级设计大奖。东京东京天空树、日本科学未来馆、涩谷未来之光Hikarie 的设计者。

他认为,建筑的寿命远远超过人的寿命,设计者应不受当代潮流的影响,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超越时代的作品。

知日:为什么会选择建筑行业?

吉野:我在进入大学之前,复读了一年,也上过补习班。就在那个时候看了《星球大战》(1977),被电影里那些充满超现实科技感的建筑吸引,特别喜欢死星(DS - 1)的简洁外观下蕴藏超强能量的设定。我就想着自己也要做那样帅气的建筑,所以选择了建筑设计。

知日:建筑不是单一的个体,它和周边环境必然相互影响,您是怎样理解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的?



△ 位于涩谷的未来之光 Hikarie

吉野:涩谷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繁华,各式各样的店铺、游戏厅比比皆是,还有很多坡道,给人一种起起落落的感觉,所以未来之光 Hikarie 的设计比较有层次感,像一摞层层叠叠的积木。

△ 未来之光Hikarie

东京天空树所在的地区比较古老,有很多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留下来的老街,道路比较狭窄,建筑也比较凌乱,所以我就想做一个比较简单、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

△ 东京天空树与周边环境

即使是只有 3 米宽的很窄的街道也可能就在一个拐角后,完整地看到出现在道路的另一端的细细长长的东京天空树,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边有很多街道是可以从头到脚完整看见东京天空树的。

知日:日本的建筑防震技术的先进性是被世界认可的。在福岛大地震的时候,东京也感受到非常强烈的震感,这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震想必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您在做设计的时候,这方面会怎样考量?

吉野:是的,就拿东京天空树来说,建筑的部分其实只占一半,其余的全是钢结构部分。设计钢结构部分的设计师想必对它的抗震性也下了不少功夫,做了不少技术尝试。我们也不能说它一定能对抗多大规模的地震,但最低的抗震标准是达到的,现在日本对高层建筑的要求一般都是里氏 8 级。

不同类型的建筑选择的抗震方式也有所不同,根据建筑类型区别对待,东京天空树这种细长型的建筑,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认为,相对直接承受地面震动的防震方式、缓慢移动的方式更适合它。

知日:现在东京天空树作为新地标,与东京塔一起成为代表东京的符号,在设计东京天空树的时候您有没有考虑和东京塔的契合度呢?

吉野:没怎么想过,不过东京塔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么早的建筑,现在还能这么坚固,着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



△ 左:东京天空树 右:东京塔

东京塔在设计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通透性,用最小的部件实现了最大承重的结构。最开始我也希望东京天空树能有透明感,有像东京塔一样的通透性,但是由于技术原因最终没能实现。

知日:现在东京和很多国际大都市一样,在向一个多核多心型城市发展,人们认为,东京以后会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城市,在未来有望崛起成为新区域中心的地方,您觉得还有哪些?

吉野:东京最初的城市构想是通过轨道交通,形成一个向外辐射的城市形态。实际结果却恰恰相反,周边的人口反而越来越向城市中心集中,导致城市中心的高层化发展迅速,同时也形成了多个大型公众区域。

接下来就是需要解决这些区域该如何串联的问题了,同时还要兼顾高层、多层化的平行发展,这些都是东京城市建设面临的课题。

涩谷、池袋都是未来十年会迅速发展的区域吧。东急对涩谷的建设已经发布了新的计划,池袋也到了差不多要翻新的时候了,东武可能还比较新,西武百货的建筑已经快到年限了。池袋在未来十年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吧。

建设新的大楼势必需要将现有的商业设施转移,设计更大规模的商业建筑,自然也会加强公众区域的规划,这样一来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