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都修建关帝庙 此地坚决不修还供奉关羽的死对头 运城关帝庙招财、消灾、去病还送子
三国名将关羽,在中国是神一般的存在,人称“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自清朝以后,在朝廷的大力提倡下,全国各地都修建了规格不一的关帝庙,更让关羽的名字家喻户晓。
除了中国,在华人足迹所到之处的国外,也能寻到关帝庙的踪迹。美国纽约、旧金山等地,日本神户、横滨、长崎、函馆等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关帝庙,供游人凭吊。
不过,在江苏丹阳一个地方,是没有关帝庙的。
屯兵筑城
这个地方叫吕城,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吕城虽然只是一个镇,但经济发达,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之一、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示范镇、镇江市文明镇和镇江市新型示范城镇。
当然,吕城最出名的还是走出了一名孙吴大将吕蒙。翻查史料,吕蒙并非吕城人,他老家是安徽阜南吕家岗。1000多年前,吕蒙曾经作为周瑜帐下大将,在吕城屯兵筑城,抵御曹魏军队。那时候,吕城想必还是一片荒凉之地。吕蒙在这里开荒拓土、筚路蓝缕,垒砌出来一座坚固的城池。
在垒砌城池的同时,吕蒙部下士兵与当地原住民进行通婚,繁衍后代。当地民众自然会对吕蒙产生极大的敬意。
217年,吕蒙取代鲁肃为汉昌太守。他走马上任后,表面上向镇守荆州的关羽百般示好,暗中却对荆州的地形和军事设施反复了解,为夺回荆州做好准备。
白衣渡江
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率领主力部队北伐,攻击曹魏军队据守的樊城。曹操令于禁增援樊城。没料到关羽开了挂一般,水淹七军,俘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就在这时,吕蒙看出关羽后方空虚的弱点,率一支精锐部队从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出发,溯长江而上。吕蒙命士兵身着白布衣衫,化装成商人,将战船伪装成商船。沿途凡遇到驻守江防的蜀汉士兵,一律捆绑起来,使他们无法向关羽报警。很快,吕蒙就连克公安、江陵,夺回了被蜀汉长期占据的荆州。这就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战例“白衣渡江”。
关羽闻讯大惊,被迫撤军回守,又中了吕蒙的埋伏。由于逃回益州的道路已被孙吴大军截断,关羽只好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当年12月,当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时,被孙吴军队擒获。关羽父子宁死不降,遭到孙权杀害,关羽享年60岁。
在那以后,关羽和吕蒙就成了生死冤家。
修庙之争
清朝时,全国各地都在大张旗鼓地修建关帝庙,只有吕城没有修建。据清朝诗人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每次吕城启动修建关帝庙时,夜里必听到激烈的干戈角斗之声。吕城民众便奔走相告,告诫不能在吕城修建关帝庙。当然,这种说法或许是“美丽的谎言”,因为可能当地人根本就不想建关帝庙。
的确,对于吕城民众来说,他们更愿意为关羽的死对头吕蒙修建庙宇。于是,吕城将吕蒙供奉为土地神。如今在吕城,街道有吕蒙街,商店有吕蒙商店,菜市场有吕蒙菜场——唯独没有关帝庙。
【参考资料:《三国志》《丹阳县志》等】
在中国有一个人跟佛祖观音一样神通广大,他能消灾、除病、招财、送子。他还本土真实。所以中国人曾经非常尊敬他,为他建的祠堂遍布九州。他是谁?他是关羽、关云长、关二爷、美髯公。

一说他的名字,大家一想还真是这样,至少现在还有很多人供他招财啊!除去个人私自供的关公小像,多人供奉气势恢宏的关帝庙也是遍布各地,连长城尽头嘉峪关、西陲伊犁、南疆昆明、东南沿海这些边境都有关帝庙,而且关帝庙还走向了世界,光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一千多座关帝庙。

这么多家关帝庙,哪家最强呢?当然是位于山西运城的解(hài)州关帝庙了。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关羽可以头枕洛阳,可以身卧当阳,可以衣留成都,但一定要魂归故里。所以全国可以有很多关帝庙,但规模最大,名气最盛,称关庙之祖的必须是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千年间经过声势浩荡的扩建重修,受过抽筋剔骨的摧残毁坏,最终形成占地22万平方米,房舍200多间的浩荡规模。关帝庙被东西向街道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区是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等建筑组成。北区是正庙仿宫殿式布局,主轴线上依次是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等。
关帝庙景区太大,半天虽能逛完,但还是很考验体力的。如果非要做个取舍,那就先逛北区正庙,不能说来关帝庙,不进庙求个财吧。不能谈钱,忒俗了。
正庙主要看崇宁殿和春秋楼。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殿,殿前26根盘龙石柱守卫,殿后关老爷亲自坐镇。这架势让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万世人极”,连慈禧都要提笔“威灵震叠”。
春秋楼则取自关羽夜读《春秋》的故事。想想武圣可不好当,既要上马击狂胡又要下马草军书。南区结义园,水榭楼台有种江南园之感。
说实话来关帝庙听导游讲解不如听段袁成阔评书《三国演义》,关二爷义薄云天、英勇善战的形象,此情此景立马浮于脑海。解州关帝庙说来生活气息还是蛮浓的,景区门外就是市民公园,红霞满天,树影摇曳,大爷下着棋,大妈跳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