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开封必去大相国寺 河南开封最著名的寺庙,现在是4A景区,游客却觉得门票价格太高

□陈雨
记得那是一个农历年的三十晚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在这个千年古寺——开封大相国寺。
清晨,整个寺院被皑皑白雪笼罩。万籁俱寂,清静的小屋里走出一位长者,穿着灰布长衫,手里拿着扫帚打扫小路上的积雪,这便是我朝思暮想的开封大相国寺。
一位长者曾告诉我,无论你来自东西南北,还是天涯海角,没有500年的修行,难以走进佛教圣地,与佛结缘。
1988年深秋时节,因去开封出差,才有了我第一次走进八朝古都开封的机会。办完事后,行走在4000年的繁华古城,虽经千年风霜,仍不改昔日的魅力韵味。朋友想看一看古城的名胜古迹龙亭、铁塔,都不是我要去的地方,冥冥之中心里总想去相国寺,去亲眼看看只有在书中读到、在历史的典籍中存在的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院——大相国寺。
阅读相国寺,才知道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早在唐初,曾作为歙州司马郑景的住宅,唐朝长安元年(701年)慧云和尚广募银钱修建寺院。
唐朝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为纪念辅佐自己登上皇位的相王,赐“大相国寺”匾,后习惯称为相国寺。从此开始了她香火旺盛的历史岁月。到了昭宗年间被火所毁,后重修。
宋朝时期,尤其北宋年间,相国寺达到了鼎盛,皇家宗亲与寺院车来车往,同时引起了天下人朝拜的空前盛况。皇家的尊崇,天下信奉者的痴痴追求,使寺院多次扩建,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当年的相国寺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活动中心,京城最大的寺院。
相国寺历经风霜雪雨,加上地处黄河岸边,多年的战乱,多次的洪水,影响了寺院的发展。
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相国寺两次进行修缮,并被赐名“崇法寺”。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
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并复名相国寺。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殿宇古迹。历经沧桑,相国寺一路走来,成为万千人的向往。《东京梦华录》记载当年有“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之盛况。
如今的大相国寺,坐北朝南,建筑宏伟、气势轩昂、殿宇崇丽、高大宽敞、巍峨壮观,不愧为久负盛名的古寺宝刹。寺院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殿内有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高约7米,全身贴金,相传为一整株银杏树雕成,异常精美。钟楼内存高约4米的巨钟一口,重万余斤,有“相国霜钟”之美称,为开封八大景之一。
每年我都会去几次开封,大相国寺是必去的地方,是心灵涤荡的去处、是岁月记忆的时光。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古都,开封人文古迹众多,而其中,“大相国寺”肯定是游客来到开封必须打卡的一个地方。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原名“建国寺”,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555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

唐延和元年,即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大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成为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不过,“大相国寺”后来因为战乱水患而损毁,直至清康熙十年,即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人文古迹。
另外,据说我国古代名著《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同样也发生在这里,更是给这座寺庙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如今,布局严谨、巍峨壮观的“大相国寺”已经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成为开封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之一。如果没来过“大相国寺”,就感觉好像白来了开封一样。
在“大相国寺”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里,还供奉着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现在也是“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
大相国寺的“藏经楼”同样非常壮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的遗墨。
开封“大相国寺”现在还是河南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对于“大相国寺”现在需要收取40元门票这件事,依然有些游客表示不满,觉得票价过高,不太合理。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河南开封的“大相国寺”旅游?对“大相国寺”印象怎么样?对于“大相国寺”需要收取40元门票这件事,你觉得是不是太贵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