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之旅 | 缅甸的“国际监狱”到底是啥样的 一见·从3首老歌说起,“听懂”习近平主席香港之行
耀真在缅甸的一年,有幸体验了“国际监狱”的生活,据说缅甸的“国际监狱”世界闻名,各国前来体验的人是络绎不绝。
大概去过缅甸的人就知道耀真说的“国际监狱”是哪里了。对,就是闻名世界的国际禅修中心。为什么耀真要说这里是“国际监狱”呢?就以耀真熟知的马哈希禅法著名的班迪达、恰密和雪吴敏三所国际禅修中心为例与您一一道来吧。
缅甸“国际监狱”特色一:不能上网
对大部分习惯现代生活的人来说,每天刷刷微信,发发朋友圈已经成为了日常。可是如果让您几个月不能上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初到缅甸的“国际监狱”,首先要做好的准备,就是要彻底地与世隔绝了。
当然也有小小的例外,不过也是有代价的。我去过的“国际监狱”,只有雪吴敏中心是有地方蹭网的,这是对我们“国际囚犯”公开的“秘密”,呵呵。因德加尼亚禅师慈悲,考虑到”国际囚犯”远在他乡,偶尔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方便。
缅甸高昂的电话费,让跨国通话变得望尘莫及,所以在缅甸和家人朋友联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网吧打skype网络电话了。当然现在有了微信,也是大大地方便了跨国联络。当初用微信,就是在尝试了所有的通信工具后,对比出的最经济实惠的选择。这个要感谢微信之父“张小龙”啊,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便捷的通信技术,连“国际囚徒”也享受到了福利,哈哈!
但也只有在这个特殊的“国际监狱”,有着禅师的慈悲“默许”下才有可能使用。缅甸传统的“国际监狱”,如班迪达中心、恰密中心这些地方,基本是不太可能有机会蹭到网的。即便是在雪吴敏中心,也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地呆在禅师的接待室里蹭网。
我们通常需要在禅师的住所徘徊良久寻找到想对稳定的信号,再寻个犄角旮旯,边喂蚊子边蹭网,所以每次都是速战速决。在这里说明一点,缅甸的“国际监狱”本着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原则,对“囚徒”是实行园区内放养的,如有生活需要,还可申请短暂外出,不过有护照押在人家手上,估计你也跑不了多远。
说说耀真的辛酸史:2015年以前缅甸的通讯十分不发达,耀真就是不知原委,曾经花了100多美金办了一张缅甸电话卡,原先以为这些是可以做话费用的,后来才知道只是买卡的费用,于是肠子都悔青了。在中国呆了几十年都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我们最早用手机的时候,也没有这么贵的手机卡啊!但在缅甸,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以虽然手机不算贵,遍地都是咱们的国产手机,华为啊,中兴啊什么的,有的卖的比国内还便宜。但是手机卡可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话费也相当不便宜,更不用说什么包月流量了。
在缅甸,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可能还不到100美金,花100美金去买张电话卡的事,估计没几个人能舍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每年会有一些抽签的名额,可以花1500缅币办到一张电话卡,大概合人民币不到10块,但机会比较少。有些人得到这种廉价电话卡会转到市场上加价出售,所以能在缅甸有一张电话卡,可是土豪的待遇。而耀真不小心就做了这个“土豪”,可是心里却拔凉拔凉的,这一张电话卡能换回多少顿美味的缅甸小火锅啊~
当然现在缅甸开放了,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通信成本也在大幅度的降低,以前那种吓死人的垄断价格,估计是一去不复返了。说不定以后缅甸的“国际监狱”里,也是WiFi遍地呢。
不过请各位想好了,你是去争取好好改造、早日解脱,还是想在“监狱”里虚度终生呢?想早日断除烦恼的话,就摒弃一切外缘吧,什么淘宝、微信、朋友圈……,统统扔回中国老家。
很多人问,禅修能得到什么?能解脱吗?能证果吗?其实,禅修就是“断舍离”,有失才有得。失去的都是人生的多余物品,比如烦恼、财富、名望……。得到的呢,大家自己体会吧,嘿嘿!
缅甸国际“监狱”特色二:止语
什么是止语?就是不能讲话。监狱还有不让讲话的?太侵犯人权了吧!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国际监狱”,却还常常人满为患呢,就连缅甸人,都争先恐后地要来。
当然在雪吴敏中心这样的特殊“监狱”,是不会严格禁止讲话的。所以很多缅甸人认为这样的地方容易放逸,更愿意去看管森严的地方。不过看似管理松散的雪吴敏中心,禅师的眼睛可是雪亮雪亮的,如果你不认真改造,又讲话太多,在小参(禅修者向禅师汇报实修体验)的时候可是会警告你的。这又是德加尼亚禅师的慈悲之处,对于已经能够严格自律的老“囚徒”们,可以不做规范,但是那些刚进来的新人,就得先学会遵守“江湖规矩”,等够资格了再给予宽大。
回过来说缅甸那些传统的“国际监狱”,还是会把止语明确作为一条铁纪律的。这一点,我所知道的“国际监狱”里,大概班迪达中心是最严格的,除了要求“囚犯”要严格遵守中心制定的一天10小时左右行禅和坐禅交替的作息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保持警觉和止语。如果实在有生活上的困难,可以写纸条求助或者在小参时和禅师提出。
也是借着这样的止语的机会,在比较严格的恰密中心,我和我的“狱友”们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真切体会到了“地下工作者”们的艰辛。后来这些“情报”一直被我留着,带回了国。看到和我的同室“狱友”,一位北京来的阿姨,每每为了节省纸张,在卫生纸上书写的一封封“又臭又长”的情报,真是哭笑不得。但每每回想起来,也是感激涕零,如果没有她们“雪中送炭”,我也很难克服那些生活上的羁绊吧。
但是也不要以为用“写纸条”这种方式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交流了,在“国际监狱”,虽然还没有电子眼,估计是成本太高,不过“监狱”里的便衣可随处皆是,这些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举动,最后都会汇总到住持和禅师那里。“人在做,天在看”,不用天知道,“监狱”对你是了如指掌的。所以我们递纸条的时候也是尽量避免碰面的,总要找一些大家容易发现的地方,比方说“禅堂”的坐垫下面啦,“宿舍”门口的石子底下啦,总会有一些“惊喜”。而且放的时候也要先四下环视一番,趁人不备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迅速安置“情报”。再见到彼此的时候,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视而不见。这种功夫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也是逐步“改造”的功夫~
缅甸“国际监狱”特色三:要命的“四害”
缅甸的“监狱”里,基本上除了小强还没有见到,蚊子、蚂蚁、臭虫,可是常客。没有小强据说是因为蚂蚁把小强的卵都吃掉了,所以小强没法传宗接代,听起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那么你就知道在缅甸,蚂蚁是多么的厉害了吧。大凡是食物,只要没有完全密封起来的,都会有蚂蚁的身影。有一个“狱友”,晚上睡觉把一杯糖水放在桌上,半夜口渴起来喝水,没有开灯,结果一口下去觉得不对劲,开灯一看,杯子里已经密密麻麻都是蚂蚁。所以啊,想在“监狱”里屯粮可是要跟小蚂蚁们斗智斗勇的。
那么蚂蚁还只是吃你的食物,偶尔会好奇在你的床上或者坐垫上咬你几口,而真正对你虎视眈眈的可是缅甸特有的大蚊子和总是跟你捉迷藏的臭虫们。对于它们,总是防不胜防的,尤其是对外国“囚犯”,它们总是分外热情,不仅吸了你的血,还会将浓烈的毒素注入你的新鲜血液中,如果你忍不住抓了又挠,最后可能会在你身上留下永久的吻痕。
更有甚者,在雨季它们尤其猖狂,还会携带一些传染病,比如登革热,症状就是高烧数日,浑身疼痛,深入骨髓。为此在雪吴敏“监狱”的时候,雨季过后,半数外国禅修者都病倒了,耀真更是半个月都起不来床,浑身无力,只好修习禅师教导的“卧禅”,也因此尝到了“甜头”。更有甚者,听说一位美国比丘因此吃了不当的西药而引起内出血,差点要了命。你说缅甸的“监狱”有没有危险?一只蚊子也能要了你的命。
你问耀真,那可怎么办呢?要我说,你能做的,就是盼着下一个小鲜肉来,好让它们换换口味。不过喂养它们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一来增强抵抗力,以毒攻毒,还可以磨练你的坚忍意志,借此增长智慧也说不定。
那么,这样的地方,为啥还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想去“体验”呢? 那就不得不说说它的“诱人之处”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伙食好!
缅甸因为长年的闭关锁国,普通人民生活水平并不高,但是在缅甸“监狱”里改造出来的人,是相当受人尊敬的。很多人即便不是很富裕,还是愿意拿出钱来提供“监狱”里的人们吃穿住用,基本不用靠国家。所以“监狱”里的伙食,也是相当丰富的,缅甸菜的做法和中餐差不多,偏酸辣口,水果和甜点是缅甸人最爱。有次耀真禁不住诱惑,吃芒果吃到严重腹泻,体力透支,中了贪吃的毒。
只不过根据缅甸“监狱”的传统,一般都是过午不食,中午12点后就不再进餐,只可以喝一些果汁充饥。这样应该有助于减肥吧,还能节约粮食,一举两得!
只是对耀真这个北方人来说,最大的困难还不是过午不食,而是吃不到面食,缅甸所有的主食都是米做的,米饭、米线、米粉、米饼……无奈之下,一切和面有关的食物,都成了耀真的最爱,面包、蛋糕、饼干……虽不能果腹,好歹也算安抚一下这个北方的胃。
除了美食,还有,豪华孤邸。
这个大概可以和西方的高档监狱媲美了,在条件好点的缅甸“国际监狱”,对于外国“囚犯”,你可以拥有一个花园式别墅,独立套房、阳台、卫生间,一应俱全,窗外鸟语花香、还可以远眺山景。当然这些“监狱”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人烟稀少。
一度耀真享受过监狱里唯一外国“囚犯”的待遇,一个人的盛宴、一个人的别墅、一个人的禅堂,不能上网,连可以递纸条的人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幸福。人终归还是群居动物,即便不能够与人交流,也很难独享寂寞。
所以,相比奢华的生活,我更喜欢多一些“人味”的地方,一起吃饭、一起禅坐、一起作息,即便很少交流,但有丝丝的安心。
最后一点致命诱惑就是,除了好吃好住,你在“监狱”里不用做任何工作,而且费用都是按自己的能力随喜供养。
缅甸这样一个并不发达的国家,提供给外国禅修者如此优厚的生活条件,乃是希望你在有生之年,能够安心办道,造福后人。你能做的最好的回报,就是精进、再精进,活在当下、如实观照。
萨度萨度萨度~
说了这么多,你心动了吗?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这种特别的“监狱”生活?
如果你对缅甸的“国际监狱”还有其他想了解的事情,也欢迎留言回复。
耀真
2013年-2014年 在缅甸恰密禅修中心和雪吴敏禅修中心学习四念处内观禅修及慈心禅
2015年 修习禅宗净慧长老提出的“生活禅”
曾在国内、欧洲和东南亚多国行走、游学、禅修,做过外企职员、对外汉语教师、旅行专栏记者。
30岁前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东跑西颠,喜欢尝试不同的生活;
30岁后喜静,致力于内在的探索,了解自己,回归本我。
订阅号:瓶子33

香港,习近平主席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牵挂——
2017年6月29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在香港国际机场,习近平主席说:“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
2022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高铁香港西九龙站,再次视察香港的习近平主席说:“这5年,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始终关心着香港发展和香港同胞福祉,始终牵挂着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不断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引领香港书写出同祖国一道走向伟大复兴的宏阔篇章。
在习近平主席视察期间,那些广为传唱的爱国爱港经典旋律,在维港上空回荡。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国旗飘扬,国歌嘹亮。
回顾历史,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着华夏先民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抚今追昔,一瞬浓缩百年;家国记忆,涓滴汇成巨澜。
180年前,“康华丽号”船舱里签下一纸条约。从此游子漂泊,浮沉无依。
25年前,“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游子回归母亲怀抱,中华民族洗刷百年耻辱。
1997年—2022年,历史又向前行进了四分之一世纪。
时间见证前行:香港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香港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各项民生事业大幅改善……
在庆祝大会上,回顾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不平凡的历程,充满自豪——“回归祖国后,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
展望香港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自信——“中央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
如今,香港再次站上新的起点上。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一定能实现更好发展。
坚守初心 行稳致远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不知不觉,这首《东方之珠》已传唱了30余年。
6月30日15时10分许,习近平主席乘坐的“复兴号”高铁专列缓缓驶入西九龙站。大厅里,红色横幅“‘东方之珠’浪漫依然,活力之都更胜往昔”引人关注。
东方之珠璀璨夺目,靠的是“一国两制”下的发展。习主席多次深刻指出,对于香港而言,“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
“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成绩有目共睹——
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一国两制”下,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依托祖国、面向世界、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排名第一、人才竞争力位列亚洲第一。粤港澳大湾区由蓝图变为现实,港珠澳大桥顺利开通,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陆续建立并持续完善……
一项项喜人的成绩,折射出“中国香港”四个字的含金量,更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深邃宽广的眼光洞察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对“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一国两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夯实香港发展新基础,引领“一国两制”新实践,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迈上新台阶。
“今天,我要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习近平主席在庆祝大会上鲜明指出。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相信自己 相信香港 相信国家
“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对人民的厚爱,凝聚成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厚望。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视察期间,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期许与重托——“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
从清晰明确的方向,到细致入微的关切,始终不变的是为香港同胞好的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繁忙的行程中,习近平主席专程来到香港科学园。
“国际上的竞争比的是科技,国家的强盛根本也靠科技。”习近平主席深刻指明创科之于香港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求,“除了传统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既有基础也有潜力,只有这样,香港的发展才能更强、更高、更有内涵。”
“对你们已经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你们的未来抱有极大的期待。”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7月1日,西九龙站内,《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回荡。前来欢送习主席的香港各界人士,表达满腔热爱和美好的心愿:“我们的心也和习主席的心、祖国的心在一起。”
喜悦与难舍,奔涌在人们心间。
祝福祖国、祝福香港!
统筹:王方杰
撰文:李翔
策划:杜尚泽
编辑:安博文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姚大伟、谢环驰、刘彬,视觉:赖向东、毕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