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豪宅项目,对义乌意义非凡? 成都远洋太古里进入第七年,依旧“未完待续”

入行以来,见到房地产营销领域被用得最多的两个术语,一个是“豪宅”;另一个就是“核芯”。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很多项目都被称为豪宅,这种泛滥,一来是豪宅的定义相对宽泛,二来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和建筑缺少对这座城市历史和人文的敬畏。


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个项目,我用了豪宅的定义,并且认为可能未来很少会有一个项目会像这样的了。先和大家聊聊这个项目,确实很多做得与众不同,再和大家说说为什么意义非凡。


项目的名字叫绿地·朝阳门。


为什么这个豪宅项目,对义乌意义非凡?

△项目效果图


为什么这个豪宅项目,对义乌意义非凡?

对于义乌人来说,提起朝阳门是不需要参照与什么标的物的距离来体现它核心地段价值的。


这里是义乌传统的上流聚居地,这里有纯粹成熟的商圈环绕,同时这里也是这座城市上层人士的身份象征。


独享全义乌优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人文底蕴以及繁华的商业,毕竟,朝阳门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地段,更需要文化和底蕴的呈现。


为什么这个豪宅项目,对义乌意义非凡?

△绿地朝阳门鸟瞰图


究竟什么样的项目才能配得上一处城市古迹名来命名?绿地朝阳门的出现,告诉了我答案。


就是一个项目高成本的投入确实是一方面,但一个项目的品位和细节,来自对这座城市历史的理解和吸纳。


接下来要和大家说的,都是实景交付的示范区场景。给大家看一张A4地块东侧主入口的图。


△绿地朝阳门东侧主入口效果图


从整个感官上来可以感受到,整个建筑的立面风格应该是偏现代的古典主义,运用了大量的线条,材质不用多想应该是干挂石材加金属的组合。


不知道大家看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运用了大量的竖形线条,有没有感觉整体的仪式感比较强,或者建筑的气场比较强。


建筑的仪式感怎么出来的,就是竖向的线条和横向的线条交叉在一起的时候,互相之间没有任何的干扰,泾渭分明。这就是一个豪宅该有的态度,做到了豪宅的感性感觉。


但你想要抵达这个充满仪式感的主入口,还需要走过一座融合了曲檐元素的“水桥”,桥两侧榉树青荫庇护,桥下面有涌泉喷出的水雾,营造出“青荫画桥”的画面感和如踏云端的情景。


△绿地朝阳门示范区实景图


穿过水桥,抵达小区的入口空间,可以看到四周的立面设计像是山墙围绕,顶部露天,形成一个类似院落的空间,身下则以大面积的水景为主,而在门厅迂回的地方,则设计了“滴水穿石”的主题景点。


这个设计灵感是源自苏溪的滴水岩,四周墙面上金色的穿孔铝板构成的成山水画面,并使用线性的灯光来模拟水流,把面主景石穿透,光束从裂开的石头里倾泻出来,让人感受到在时间的沉淀下自然雕琢的力量。


△绿地朝阳门示范区实景图


绕过这里,进入了的是极具震撼感的“迎宾大厅”空间,挑高达到夸张的7.5米,足有三层楼高。


这种挑高尺度在义乌还没有哪个小区拥有,不是尺度上,功能上也参照了星级酒店划分了接待区、等候区和艺术展示区。另外,大厅周边选用了可转动的落地格栅,这个格栅元素是取自“黄山八面厅”的特色十字雕花纹样。


△绿地朝阳门示范区实景图


所有这些设计的背后都是极其严密的理性规划,邀请的是日清、UA、奥雅、集艾、Oval、邱德光等全球大师团队。


大家可以看到绿地朝阳门对于这个项目的态度。这种融合了义乌城市人文气息的设计似乎在反复诉说着一件事情:这个项目我要把它做到极具内涵的。


所以面对这种态度的项目,我们可以有更大的耐心去看待他的每一个产品面。


这里着重点放在A4地块上,因为整个地块方正,所有产品都是大平层的板式楼,所以栋距比较能够拉起来,8栋建筑对称、均匀地排布在地块上,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绿地朝阳门效果图


内部核心的地块全部做了景观绿化,而整个预留出来的绿化区域,绿地朝阳门选择了最难做的一种景观设计:大面积运用水系场景,开放的示范区占地3396.8平米,其中水景面积753平米,占比达到22%。


如果大家用心观察,如今市面上的一手房景观水系的占比已经越来越少,就算有也只是拘泥于局部。


其实核心原因就是大面积、分布式的水系景观太难做了,对后期维护和园林底层构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开发商都觉得做了,客户也感受不明显,属于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绿地朝阳门效果图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看绿地朝阳门示范区内部有2个点值得一看,第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有水系,第二个就是立于示范区水面之上的“共享客厅”,顶名为“澜庭”。


“澜庭”的造型是传承自“黄山八面厅”的曲檐,顶部的梁柱是弯曲上扬的,屋顶是露天的,形成四方天井,上面的雨水可以沿着四方曲檐汇聚到中央,再经过天井和滴水铃铛,汇聚到下面的四方鼎。搭配大量金属格栅的竖形线条,营造出“四水归堂”的意境。


△绿地朝阳门示范区实景图


而在四方鼎的两侧是利用屏风做出的休闲区,供业主休息饮茶使用,摆放的中式家具也映刻着中式文化的传承。


我们再感受下整个社区内部的动线规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由不同的分支路线组成,步行的路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的,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和私密感。


△示意图


其实每条路的规划都有它自己的道理,每条路都可以让你轻松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整个示范区让你在里面逛得很舒服,私密性也有,但不会让你迷路,每条路走得都挺有趣,植被也没那么强的压迫感。包括对于回家路径的选择等等。

以上这些这种感性感觉的背后同样也是理性的梳理分析之后的结果。


市中心+大面积+小高层+精装修的组合,是目前义乌房产供应体系里面仅有的,一般开发商不敢轻易尝试。绿地朝阳门做了,也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为高端用户规划产品的思路。


坚持了用材品质,外立面全石材干挂加大面积玻璃幕墙,局部采用了铝板和古铜饰面。


△绿地朝阳门效果图


对于室内,其实很多东西都不需要多提,但是有几个细节想要和大家强调。


第一比较少见的,这是一个纯粹的大户型设计,主力面积是148平米以上的。当然大不是关键,核心还是在于操盘手对于定位的态度,所以室内几个维度标准定得都不低。


坚持进深1.3米的阳台,这种尺度的阳台如今在义乌楼市应该是独一份了;

装修标准上,更是采用柏丽、博世、高仪、三菱、威能、杜拉维特、日本高端品牌YKK的系统门窗、品牌定制的步入式衣帽间......


△示意图


同样, 义乌朝阳门是绿地集团在浙江唯一的一个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健康宅居住理念,实现了全域安全、全居智能、全屋净化和全区颐养的四全体系。


在智能科技运用上,在社区内部设置智能射频自动感应ID;设置刷卡电梯;耶鲁五合一智能密码锁;在居室内部,安装入户智能灯光感应等等。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直接去样板间现场看看。


写到这里我相信各位应该已经认可这个项目,应该配得上豪宅这样的称谓。


但是为什么我觉得这可能是义乌意义特殊的豪宅呢,那是因为这个项目综合了太多的因素。


我们从规划的择址观,被命名为朝阳门,到项目周边的A1、A3地块打造对标成都太古里的新一代街坊式商业综合体,以及正在打造的地下环路;整体设计中融入了大量义乌人文元素等等。


△绿地朝阳门商业效果图


所以绿地朝阳门,在一开始就为这个城市高端的客群来规划产品,没给自己留一点点的退路。


近期加推的6#楼是148/185㎡户型,而148平方米户型仅仅只有30套。


四房两厅两卫的户型图如下:


△绿地朝阳门建面约148㎡户型图


148㎡的4房户型,整体设计动静分区,南北通透。三开间朝南,7.3米面宽的阳台;厨房的U型设计,方便操作;卫生间内干湿分离,避免了安全隐患。主卧带有独立的衣帽间及卫生间,私密性与实用性更强。


185㎡的4房户型,在设计上与148㎡户型颇为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多了一间卫生间。


奢华的四房空间,彰显了项目的高性能居住价值。同时,餐厅厨房独立一处,超大的空间使用率,连窗台也得以很好的利用。


主卧和南向次卧各带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动静分区合理,在生活上更为方便。约10米的超大南向开间,增加了采光和日照时间,同时,市区内的繁华景观尽收眼底。


参观完整个示范区,其实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房企以为的匠心和难度,并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愿做。而像绿地朝阳门这样去做了,并且做成义乌独一份的,说明只要愿意投入时间了解这座城市都可以实现。


但恰巧地产行业欠缺的就是时间的打磨,这一点在行业内确实不多,这也正是这个项目可贵的地方。


和操盘手聊天时,他们一直说,其实不是为了通过一篇文章带来多少客户,更多的是想要为项目留点文字的痕迹。


对于我来说,写这个项目,是因为它在各方面的难以复制。


△绿地朝阳门效果图


未来,依然会有批量项目定义自己是豪宅项目,但是不要忘了问问自己,什么样的产品才经得起历史与现实,空间与时间的沉淀,配得上这座城市的高端客群。


这是义乌一个标准的豪宅项目,我当然不希望它是最后一个。

成都远洋太古里进入第七年,依旧“未完待续”

早已习惯成都远洋太古里人来人往,哪个品牌又办快闪,哪个位置又开了新店,哪里又办了新的艺术展览,约会不晓得去哪里的时候,来这溜达,总归不会尴尬。

近日七周年庆,这里又做了一个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一起WE ARE TOGETHER》来庆祝。走到漫广场,我们直接愣住:他们居然在城市最繁华的中心,种了一片环形的稻田,还搭了一座大大的脚手架。


成都远洋太古里进入第七年,依旧“未完待续”

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一起WE ARE TOGETHER》 / 摄影:SimonZSDC


似乎有很多可凝视之物:散落稻田间的银色镜面方块、向上攀升的光线、屏幕里不断变换的万花筒图案、若隐若现于磨砂玻璃后的绿植、栖息于钢管之上的竹编鸽子。

但总会有种错觉,这些事物还在生长,下一秒、下一分钟、下个时辰,或者明天,就又会变得不一样。


成都远洋太古里进入第七年,依旧“未完待续”

《一起WE ARE TOGETHER》 / 摄影:SimonZSDC


这与整个脚手架的概念相映成趣,亦与整个成都远洋太古里的状态暗合:奇妙的介乎建设中和已完成的中间态,我们都是生长中的有机体。

「WE GROW TOGETHER」,成都远洋太古里进入第七年,依旧“未完待续”。



01

在这里,

品牌们都爱“搞点事情”


这是个特别奇妙的事儿,几乎所有品牌来了这,总是变得特别爱“搞事”,或者说,爱尝试新花样的品牌都爱来成都远洋太古里。

坐落此处的中国大陆第三家Louis Vuitton Maison路易威登之家,大概是最喜欢做大型艺术装置的门店。

还记得他们的虎年特别装置吗?实体版“藏龙卧虎”,一条虎尾庞大不见首,明晃晃“霸占”了整个店铺和部分街道。


路易威登之家的虎年艺术装置 / 摄影:SimonZSDC


穿过漫广场,预备开业的纽约超人气快餐品牌Shake Shack西南首店完全不输阵仗,运来2760根精细加工的真竹子,与当地非遗道明竹编新生代传承人杨隆梅合作,耗时数月打造了一个“成都竹堡”为自己的亮相打围。

突破平面设计、为店铺围挡专门打造一个巨型艺术装置,Shake Shack在中国是第一次。


Shake Shack成都远洋太古里店的围挡“成都竹堡” / 摄影:SimonZSDC


还没结束,我们再移步西北角,由时尚媒体集团仕道嘉人打造的MC HOUSE时室的活动又要开始了。

从上海到成都,创新性的策展式商业综合体MC HOUSE时室启幕近两个月,文化、设计、艺术主题论坛、手工坊、展览、放映,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稳定地以周为单位高频次发生。

“回到现代”艺术展、“为爱花生”限时气球花市、聚声行动合唱工作坊、pēnpēn椅DIY workshop……这个小角落在这段时间已经制造了太多惊喜事件。


“回到现代”艺术展、聚声行动合唱工作坊、“为爱花生”气球花市、pēnpēn椅DIY workshop / 图片来源MC HOUSE


这些艺术装置、展览、互动活动,构成人们来到这里的极大动力。

它们看起来实在太有趣,“原来还可以这么耍”,即便放眼全国,好像也没有哪里会比成都远洋太古里的“玩心”大。这里似乎特别能激发品牌和创作者的灵感,他们变着法子让人感到新鲜

花费如此巨大精力布展,像路易威登之家和Shake Shack,其目标显然已经不仅是奔着区域性的影响力而去,社交媒体病毒式的传播力之下,其舆论讨论度和品宣效果是辐射全国的。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七周年庆,街区上空悬挂着主视觉海报 / 摄影:SimonZSDC


品牌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找到了一个适合传达“我们还可以做到什么”的场所,这种劲头反过来也转变为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当我们与各种品牌接触,不难感受到全国乃至全球对成都消费市场的看好。品牌们在战略中都将成都纳入第一梯队城市,而选址标杆几乎无一例外,绕不过成都远洋太古里,特别是新涌现的生活方式品牌。

一个特别直观的表现,我们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近半年新入驻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几家门店:

走复古路线的美国奢侈品牌The World of Ralph Lauren拉夫劳伦之家,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引进了中国市场首家Double RL精品店,且3F的Ralph’s Bar餐酒吧还是亚太地区的首家。


The World of Ralph Lauren拉夫劳伦之家 / 摄影:SimonZSDC


英国知名葡萄酒APP品牌wineapp,西南首店选址成都远洋太古里,相当垂直、专业的定位迅速吸引了成都葡萄酒发烧友的关注。


wineapp西南首店 / 摄影:SimonZSDC


诞生于纽约的甜品品牌Chikalicious,其西南首店将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格栅元素与精致甜品碰撞,首次打造了与城市本土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全新概念店铺。


Chikalicious西南首店 / 摄影:SimonZSDC


Adidas Originals全球首家定制三叶草旗舰店,坐落于马家巷古禅院空间,而这是adidas Originals在中国首次选择一座充满中国文化底蕴的地标建筑作为定制旗舰店。


adidas Originals全球首家定制三叶草旗舰店 / 摄影:SimonZSDC


这或许是比首店经济更令人兴奋的现象:还处于生长态的新生活方式,无排异反应地扦插进了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土壤,而已经成熟的品牌,亦能在这里继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共生、共创。


02

在这里,

成都人拥有自己的艺术广场


为何品牌倾向于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门店进行大胆的新尝试,比如策展、打造艺术小品、设计颠覆以往形象的新空间,不可避免与成都远洋太古里本身的公共艺术文化社区氛围有关。

就从总在搭建大型艺术装置的漫广场说起吧。


从《一起WE ARE TOGETHER》往下看 / 摄影:SimonZSDC


从位置上来说,漫广场最基础的功能其实是整个商业体的聚散枢纽。地处中心,毗邻大慈寺,人们汇集于此,再往四面八方去寻找商店。

那我们在漫广场看到的场景是怎样的呢?


漫广场中央搭建的大型艺术装置《一起WE ARE TOGETHER》 / 摄影:SimonZSDC


游人举着手机寻找路人,帮他们与大慈寺南门照壁合影。三五好友,聚在广场旁餐厅的外摆,边聊天边观察议论着往来的人群。孩子奔跑着冲进广场中央的大型艺术装置玩乐,父母在身后,不紧不慢地跟着。亦有看起来笃定要过一段悠闲下午的人,坐在广场边充满设计感的座椅上,仿佛凝滞成艺术雕塑的一部分。


漫广场附近的艺术氛围 / 摄影:SimonZSDC


因为艺术品,人们在这里自然获得了聚集的话题。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前年那个短暂出现在漫广场上的“Please Be Seated请就坐”,还有去年的“声临其镜SOUNDSCAPE”的原因。


人们自如地躺在“Please Be Seated请就坐”艺术装置上 /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犹记这两个装置出现在漫广场时,成都人像回到了坝坝头一样自在。

诶,有这个好奇怪的大椅子在广场上,我们去坐坐聊聊!诶,这些圆镜子和灯塔是干啥的,怎么在这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声临其镜SOUNDSCAPE” / 图片来源成都远洋太古里


这样开放的公共空间和快耍慢活的生活方式,人们熟悉、喜爱,也需要,特别是在城市空间中显得弥足珍贵。

「一起WE ARE TOGETHER」展出的这些天,我也每天看到许多人兴致冲冲爬上装置顶层,楼梯吱呀吱呀不停,已经登顶的人兴奋指向远方,看大慈寺,看整个街区里的人来来往往。


《一起WE ARE TOGETHER》有三面,另外两面写着WE GROW TOGETHER和WE LOVE TOGETHER / 摄影:SimonZSDC


由广场弥散辐射开来,街区的其他小路、门店里也不断发生着新的艺术事件,艺术文化灵感源源不断注入这个商业街区。成都远洋太古里由此拥有了第二个维度:公共艺术空间属性


艺术灵感散落街区 / 摄影:SimonZSDC


此前,我们讨论过成都远洋太古里,搭建了“成都市中心的超级艺术文化社区”,7年间发生于此的公共艺术事件不胜枚举。(点击阅读一筑一事往期推文《没灵感时,就去这个成都市中心的超级艺术文化社区逛逛吧》)



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标记,至今仍散落在街区的各处。


图片来源一筑一事


发生在漫广场以及街区各处的艺术装置,与门店内的小型展览互为呼应,艺术在这如呼吸一般发生。哪里还可以获得这样多的零距离的艺术体验呢?这一座广场,这一片街区,已经给这个城市带来太多公共话题

生活在成都的人们汇集于成都远洋太古里,大抵不只是期待今天要买点什么回家,大抵只是因为他们喜欢汇集于此,观看、体悟、谈论、享受。


聚集于漫广场的艺术装置旁 / 摄影:SimonZSDC


03

在这里,

造一片尺度合宜的肥沃土壤


确实很难再在国内找到这么一个地方了:崭新的现代商业形式,既与传统建筑和谐共融,又保持了街巷式的合宜尺度。这种不违和感,最是难以把握的。


新旧古今,不违和地共存着 / 摄影:SimonZSDC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建筑设计负责人、Oval partnership建筑师事务所董事合伙人郝琳,曾这样阐释整体建筑设计的思路:其街道密度和渗透性,要比其他街道来得密;采用小街廓的设计思路,能让人很自由地在巷子里穿梭。

因为这种街巷感,成都远洋太古里并没有与周边的街区割裂开。无论建筑整体高度的考虑,还是建筑的风格,成都远洋太古里都克制保持了适度的现代化。

“好的城市必须有一些好的特征,比如说,要有一种真实的感觉,与地方产生互动,要让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有归属感。”(郝琳)


现代感的艺术品、空间与古建共存 / 图片来源一筑一事


视角转回街区内,这种包容性也给到了各个爱“搞事”的品牌和建筑师们。新旧融合的街巷漫步感的大框架下,转弯遇到一座有点特别的建筑,也不算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吧

对关注建筑和空间的一筑一事来说,成都远洋太古里是能让我们始终兴奋的地方。

2019年初,独立家具品牌梵几与来自福州的设计工作室“东形西见”合作,以电影《新龙门客栈》为灵感,在成都远洋太古里门店,大胆使用了许多从四川各地收集的老旧木材作为装修材料,延续梵几一贯“现代侘寂”风的同时,通过材料的巧妙运用,为空间平添一份由岁月沉淀而来的质朴无华气息。


梵几成都远洋太古里门店 / 图片来源宅二三


2020年,隈研吾与爱马仕集团旗下中国奢侈品牌“上下”携手,运用竹元素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内打造了充满“川味”的写意空间,劈开的竹子以精雕细琢的“原始”姿态,撑起整个4米层高的空间,在室内打造出一片蜿蜒曲折的“城市竹林”。


隈研吾打造的“上下” / 摄影:小枝ICYWORKS


2021年,成都本土设计工作室HDC蜂鸟设计与餐饮品牌“十域”联手,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打造了一个“无问东西”的西餐空间FIELDS CONCORD 十域·至臻店,外墙全部由柚木构筑,欧式红墙与大慈寺的红墙彼此concord(和睦),呈现出古今、新旧、中外共存的奇妙场景。


FIELDS CONCORD 十域·至臻店 / 图片来源HDC蜂鸟设计


此处列举,仅是我们观察到的一小部分案例,在更多的角落,还有更多创意空间正在生长。

可以这么说,成都远洋太古里街区形态本身,即注定了它的包容性。随后发生的“软件”上的持续更新,业态的不断更迭,新生活方式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空间创意的层出不穷,皆建立于这样包容的街廓。

而因为是街廓、小巷,而不是商圈、商场,成都远洋太古里得以自然而然地与城市空间、街区历史、本地生活顺畅衔接,一些本地人熟悉的成都本土品牌也得以没有压力地嫁接进这片土壤。


醒食RAND成都远洋太古里门店 / 摄影:ICYICYWORKS


因为是土壤,生长不会停滞。如稻田,终会结出一季又一季的果实,如脚手架,终在搭建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社会的成果,“一起构建出无限生长、持续更新又多姿多彩的当今世界”。

长期关注我们的读者都知道,一筑一事始终在关注“环太古里”的生态。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核心,这片尺度合宜的肥沃土壤不仅培育了街区内持续生长的业态,也带动了其周边十分钟步行圈的街道更新,促进了整个区域的品质提升。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第七年,未完待续,而这种永远未完结的状态,已经在改变成都这座城市。


成都远洋太古里,未完待续 / 摄影:SimonZSDC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建国

撰稿:建国

图片:详见图注

校对:昨山

设计:龙龙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