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净月潭公园游览攻略:吉林八景之一,拥有亚洲最大人工森林 清净了,干净了,安全了!长春净月潭昨日起全面禁止机动车入园
2019年7月,我们一家三口游览了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这也是继伪满皇宫和吉林东北虎园之后,我们在长春领略的第三个知名景点。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简称“净月潭”)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南部的净月经济开发区,景区面积为96.3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净月潭因形似弯月状而得名,与台湾日月潭互为姊妹潭,是"吉林八景"之一,被誉为"净月神秀"。
净月潭始建于1934年,是第一座为长春城区供水的水源地,景区内的森林也是人工建造,有“亚洲最大人工森林”之美誉。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每年举办瓦萨国际滑雪节等多项大型赛事和活动,主要景点有女神广场、荷花垂柳园、碧松净月塔楼、水库大坝、森林浴场等。景区门票为30元。
净月潭很大,一天都转不完。而且当天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大雨,对游览带来一定影响,不过女神广场、北普陀寺、荷花垂柳园、水库大坝这几个景点都去了,后来还租电动车绕着净月潭开了一大圈,这也算是一次非常独特的体验。以下请看详细攻略。

上午,我们从长春市区乘坐公交车直达净月潭。图为景区游客中心,离公交车站很近。

景区成人门票30元,儿童半价。

这是服务中心大厅内的景区全景图,值得提前参考。图上标示的主要景点有20多个,我们只去了一小部分,其他大多只是路过。
检票后进入景区。
穿过一片有各种卡通雕塑的小树林,孩子们喜欢这些。
女神广场,我们正好赶上了音乐喷泉,很壮观。
喷泉中心的净月女神雕像。净月女神是净月潭标志性迎宾景观,由国内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先生精雕细琢创作而成,于2012年8月7日正式落成。净月女神高8.2米,月亮直径6米,底座高2.28米。女神侧卧在弦月之上,二者有机融合为一体,体现了美丽、圣洁、向上、大爱的生命主题。
沿着圆形女神广场旁宽阔的大路向前走。
景区的指示牌做得很精致且详细,不仅有全景导览图和景点指示,也有当前景点的中文、英文和日文简介。
指示牌左边的这条路通往北普陀寺。
大路边的小石板路,我们没有去体验。
每隔一段,都能看到指示牌。这里是荷花垂柳园,往左走就能游览,我们仍一直往前,后面会路过。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妨去看看。
路右边的大型戏水设施,好像没有开放。
期间还路过一家宾馆,有大巴车载着学生开进去。正值暑期,在这里举办各种夏令营或主题活动也是不错的。
往前走不远,就到北普陀寺了。
寺名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正门关着,右侧的门可以进出。
我们进去简单参观了一下,游客很少。
从北普陀寺出来,继续前行,快到水库大坝了,简介如下。
来到大坝上远观净月潭,下图就是简介上所说的“放水塔”。
大坝很长,有500多米,远处的小山上就是碧松净月塔楼。
大坝的另一侧植被茂密。
换个角度,满眼郁郁葱葱。
离净月塔楼越来越近了,能看到潭边的游船码头。
往回拍一张。游客并不多,天越来越暗,要下雨了。
来到游船码头,我们没有停留,往碧松净月塔楼方向走。
提示牌上写着塔楼暂停开放,但仍能看到有游客从台阶上走下来。这时已开始下雨,我们当然不会上去了。
走到大路上,雨突然下大了。我们没有带伞,往回走也没地方避雨。
正好旁边有一座宾馆模样的建筑,沿着背面的台阶走上去,有几位游客已在走廊下避雨,我们赶紧上前,和他们一起躲避。此时雨越下越大,伴着隆隆雷声,足足下了半个多小时。
雨渐渐地小了,我们和其他游客先后离开。沿着大路走到了荷花垂柳园旁边。
这里有一个小集市,但只有几个商家还开业。我们有点饿了,找了一个摊位泡上了方便面,还买了点小吃,避雨的同时也能暖和点儿。
指示牌显示,这里正是荷花垂柳园,下图为园内一角。
我们一直往前走,又快到女神广场了。地图显示,至此,只是沿着水库大坝走了一小圈,公园的大部分地方还没到达。
心有不甘啊。快到出口时,发现有电动车可以租。问了一下,需要出示驾照。我虽然没带驾照,但手机里幸好存着驾照的照片可以证明。于是,填好表格交完押金,经过工作人员的简单指导,我们就开着电动车上路了。
电动车不难开,只是当时还一直下着雨,车不是封闭的,开起来有点冷。一开始还是挺兴奋的,沿着大路,看到不错的景色就靠边停下来拍一张。
这是在黑森林景点附近拍摄的水面,远远能看到净月塔楼。
来到了湿地公园。
雨天无法下车游览,如果天气晴好,这里也值得转一转。
从湿地公园我们就开始返回了,没有一直往前开。如果继续前行,绕净月潭一圈后也能到达租车的地方,但我们一看当时已开了半个小时的车,也不知道往前开还有多远,就决定立即按原路返回,毕竟租车是按时间计费的。上图是高尔夫练习场,远看还是有人在打球的。
经过净月潭索道和滑道,当时估计也没开放。
公路沿湖而建,随时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壮丽的湖景。
我们前一天刚去过的东北虎园,也是净月潭景区的一部分。
到这里又能远远地看到净月塔楼了。
路上偶尔会有汽车驶过。
在一小时之内,我们返回租车处,这是陪我们绕湖半圈的电动车全貌。
我们就是在这里租的车,及时交费并取回押金。
雨渐渐停了,我们往游客中心走,又遇到了一开始看见的那些卡通雕塑。
走出净月潭景区出口时,已接近下午5点了。此次净月潭之行,用了大半天时间,中途还赶上了大雨,虽然不是很尽兴,但对景区印象还不错。长春净月潭,有机会我们还会来的。
10月14日零时起,长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式禁止机动车入园。“机动车禁入令”一经发布,引起了长春市民的强烈关注。净月潭不让进车了,车辆停放在哪里?能做到机动车辆全面禁入吗?净月潭那么大,带着全家老少去游玩,走不动了可咋整……面对“机动车禁入令”,市民一方面叫好,一方面又有几多顾虑。14日当天,记者带着市民关注的诸多话题来到净月潭一探究竟。

公园正门外新修建好的立体停车场。(马贺摄)

因为是工作日,开车来游园的人并不多,地上停车场足够使用,立体停车场便没有开启。(马贺摄)

地上停车场很宽敞。(马贺摄)
镜头一:停车位足够多
上午10点,净月潭公园游客中心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游客吴女士按照路面标识停车入位,她告诉记者,每次来净月潭都会开车进园观赏,虽然想到哪个景点都比较便利,但由于园内车辆很多,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公园的柏油路上一侧停满了车,另一侧游玩的车辆一辆挨着一辆行驶,过往的行人很多,还有骑自行车的游客,所以开车入园有时也会遇上堵车停车,人多时也不好找停车位。“那时候觉得开车进园游玩既不方便他人,自己也不尽兴。今天起净月潭禁止私家车入内了,我特意今天来园里走走逛逛,没了车水马龙,好好欣赏净月潭里的秋色。”
长春净月潭景区市场营销部部长岳鹏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游客停车,净月潭景区在正门北侧、西侧和西门共设置了3处立体停车库。其中正门地下机械立体停车场采用的是全地下立体智能停车模式,保证车辆冬暖夏凉。同时净月潭正门不远处还新修建了地下过街通道,从轻轨下来的市民可以从地下通过,到达正门,保证行人的安全。他说:“正门立体停车场共设有1375个停车泊位,来自净月大街双向的车辆可以通过景区正门前可进入停车场。车库设有10个寻车机,有自主搜寻车辆功能,游客能很快找到自己的车。正门地下机械立体停车场位于净月潭景区正门入口处西侧,有1806辆三层停车库,为平面移动类立体停车设备,实现机械停车刷卡一卡通功能。西门公共立体停车场正在建设中,采用垂直升降类机械立体停车设备,总车位769个。三大停车场预计总停车数量约在4000台以上。”
由于不知道公园已经开始实行禁车制度,一位市民载着外地亲朋来游玩,在入口处被拦下。(马贺摄)
正门出入口处,好几辆私家车都被拦在外面。(马贺摄)
目前只有工程车可以进园。(马贺摄)
镜头二:带车入园被拒,游客表示理解
在公园正门出入口,近半个小时里,带着黄袖标的工作人员共拦下五辆原本打算进园的私家车。
一位游客表示,不知道今天开始实行禁车制度,她载着外地亲朋来净月潭公园在入口处被拦下。“我不知道今天公园里面不让进车,到门口给我拦住了,工作人员和我说今天开始车辆不允许进,车可以停到停车场里。我感觉这样挺好的,公园里面的车少了,对游客来说也安全了,在路边拍照的时候也不用总担心来往的车辆。我们把车停在停车场里也挺安全的,我刚才看了,停车场里面足够宽敞,我对这项规定还挺理解的。”
记者看到,在景区门口陆续有很多车辆被拦下来,工作人员一一向不了解情况的游客解释,游客们在了解后都很自觉地把车开往停车场。
入口不远就是观光车停靠站,它们正在排队等待游客的到来。(马贺摄)
环潭公路上,一辆观光中巴拉着不少游客游园。(陈美彤摄)
不少市民选择乘坐观光车游玩。(陈美彤摄)
镜头三:观光车很多,私家车不见
进入净月潭公园正门,一派美景尽收眼底。十月的净月潭,已是一番如诗画般的秋景。鲜艳的红叶、灿烂的黄叶、笔直的松林、幽静的小径、静美的湖水……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不少游客纵情其中,或玩乐,或漫步,或留影。
在正门不远处的观光车站点,不少敞篷观光车和环保中巴车停靠在那里。一位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因为机动车辆禁止入园,所以园里新配备了不少观光车,方便游人乘车观赏。
记者发现,在园内原有的停车场内,只有两辆施工车停放在此处。在公园里大坝旁边售卖小食品的店主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来大坝上游玩的游客为了方便,都会把车停靠在这里。现在开始不让机动车进园了,这里一辆车都没有了。
公园内新安的路灯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陈美彤摄)
在净月潭公园记者看到,园区内多了不少新安装的路灯,而且每个路灯上都配备了广播和摄像头。园里偶有观光巴士驶过,里面乘坐的游客不多,但私家车不见踪影。
据悉,为了保障净月潭景区全面禁车后游客乘车需求,净月潭景区从去年开始招标和征集设计方案,现已建设观光车停靠站点18处,购置电动观光车100辆,其中观光游览车50辆,租赁观光车40辆,清洁能源中巴10台。同时,景区在18公里的环潭公路上安装了636个造型优美的路灯,路灯实现照明、监控、WIFI及广播等功能,服务于游客。
游客中心里,一些游客正在购票。(陈美彤摄)
镜头四:机动车禁入,游客纷纷点赞
“我就觉着最好不让进,没私家车的话挺好的,能少了不少污染呢。”在公园里拍照的两位大姐告诉记者,以前净月潭里的私家车特别多,每过车道的时候都得特别小心,生怕一时大意让过往的私家车给撞着。“现在安全多了,我们可以随意在景区内拍照游玩,别提多自在了。”
“这项规定吧有合适也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于有车的人来说会有部分困扰,他们可能会觉得现在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像我们这腿脚慢的中老年人就觉得还可以,公园就是一个观赏游览的地方,你说进车我们还得躲着,多费心啊,观光区里就不应该让进车,现在的马路可比以前宽敞多了,我可以在这公园里慢悠悠地瞎溜达,是件好事。”在景区里溜达的王大爷对这项规定很满意。
“我是从网上了解到净月潭景区禁车这事,以前进的车多,汽车尾气还比较严重的;现在实施禁车后,我感觉挺好的,减少了汽车排放污染,不仅可以保护生态、守护绿水青山,也可以减少许多安全隐患。”在净月潭徒步的史大爷向记者说道,以前净月潭内小汽车泛滥成灾,凡是能见着的停车场塞着都满满的车,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游客们所担心的问题。“现在好了,我可以放心在净月潭内观赏了!。”
“我们过来之前还不了解这个情况,是到这来之后才知道现在景区不让进车这事,原本打算开车上这里边到处逛逛的,结果现在只能靠双脚溜达了。也是事前没做好准备,早知道不让进车的话就不上这来了。”几个在景区内游玩的小青年向记者抱怨道。在走访中,一些年轻人表示,虽然不能开车进来心里有点不满,但他们也能理解政府部门和景区做出的这个决定,开车虽然方便,能快速去到各个景点,但还是得顾全大局,为整个景区内的安全及美化问题着想。“我们年轻人就是想图个方便,自己上净月潭里搭帐篷、郊游什么的开车比较方便,可以自己带着东西进来,现在想要带东西的话,就必须得坐景区内的观光车或者租个小车,一小时就得150块钱,有点贵,还是自己家的车坐着舒服。”
由政府部门建设的轻轨站和公园之间的地下过街通道已经投入使用。(马贺摄)
镜头五:继续加大投入,让“禁入令”后的净月潭更适合游客玩赏
为更好地保护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提高景区品质,遵照《长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自2019年10月14日起,对长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封闭管理区域实行禁车。除抢险、救灾、救护和执法等车辆执行任务外,禁止机动车、畜力车进入。
净月潭森林公园为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在禁止私家车入园方面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从去年开始重点重修彩色环谭公路,把公路喷涂两色,黑色车道可供观光车通行,靠边红色人行通道可供游客参观通行。
园内新建成的观光车停靠站采取了开放式比赛,面向社会公众和高校征集装修设计图纸,最终建成的停靠站美观大方、各具特色,不仅可以作为净月潭独特的景点供游客拍照留念,也可给游客提供贴心服务的休息场所。
园区内,木栈道等地面措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了彩灯,方便游客夜间游玩。路灯数量逐渐增多,路灯同时安有摄像头和广播,更加保障游客的夜行安全、人身安全。
“广播可放音乐,而且WIFI全景区覆盖可供游客手机联网使用,但我觉得出来玩可以少看手机。”市场营销部部长岳鹏笑着说。
记者看到,净月潭公园为了禁车做全准备,使今日的禁车做到令行禁止,有条不紊。园内原本占据人行道、观光区的私家车已基本看不见了,园内停车场原本挤满了车,现在只有几辆施工车辆停在那里。
岳鹏说,为弥补因禁止私家车入园内而给部分游客带来的不便,净月潭公园将持续投入,依情况而定如何开放立体停车场,并逐渐添置新的基础设施,如冬天可坐的新能源环保中巴、封闭式的滑雪节观光车等,及后期可能使用的地下通道、移动厕所等,为游客提供便利。“我们现在按市政府的规定执行禁车,为了广而告之,不仅在多家媒体公布信息,还将在制作大型广告板贴在各个售票窗口和游客中心等显眼的地方,让市民们了解到净月潭景区内禁止机动车入园这一消息,尽快将这一行动落到实处。” 岳鹏说,从2015年开始,长春市人大立法通过了《长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之后,净月潭禁车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当时相关配套设施并不齐全。“如今,景区终于完善了园区内外的基础配套工程,现在已经完全达到了向社会禁车的条件,未来我们将还给游客一个绿色清新的净月潭。”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茗 马贺 实习生 郭书宏 杨霞 陈美彤
编辑:马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