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凶名在外的古墓 国家宝藏全档案:乾陵入口竟然被意外发现!(图)
我们后人想要追溯历史,无疑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科学的挖掘古墓。不论修建得多么豪华,不论是否有金银珠宝,古墓掩藏了有关墓主人及其当年生活的各种引人入胜的秘密。
纵观世界考古史,十大古墓的发掘可以说最为传奇的发现,有的古墓一经发掘便震惊了全世界,像中国秦始皇兵马俑便是如此,有的古墓至今仍附有墓主人的神秘诅咒,如埃及的图坦卡蒙法老墓,还有的古墓至今仍隐藏着世人无法破解的玄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下,世界上最凶名赫赫的十大古墓:
1 | 图坦卡蒙法老墓
图坦卡蒙法老墓在1922年被发现时,是埃及帝王陵中规模最小但却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当时在墓中发现了3500多件文物。其棺椁共有七层,外面是四层木质棺椁,里面又有三层,分别为石棺、硬木人形棺和黄金人形棺。最内层的是黄金颜面肖像人形棺,前后均用3厘米厚的金板制成,长187.5厘米,宽51.3厘米,重134.3千克。黄金颜面肖像人形棺表面装饰豪华,工艺精湛,还用蓝宝石、玻璃等进行了装饰。棺内即为图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木乃伊的面部佩戴着黄金面具。
图坦卡蒙因以下两个原因使他闻名遐迩:一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座国王的墓;二是他的那些臭名昭彰的诅咒。墓本身小得出奇,以致不得不利用墓室边上的一个洞穴来存放陪葬的财宝。图坦卡蒙法老墓自挖掘以来,一些华丽的陪葬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与此同时,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盛传任何进入其墓地的人都将遭受厄运的诅咒,这种说法一直延续至今。
2 | 秦始皇兵马俑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驾崩之前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长城,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他当时唯一惧怕的是天帝的震怒。他为此下令修建一座庞大的陵墓,让8000名真人大小的彩绘武士守卫。
有人说,秦始皇陵的顶部是玉石制成的,墓室内有流淌的水银组成的河流。经过了70多万劳工和工匠30多年的劳作,陵墓才得以竣工。其中许多人还被活活封闭在陵墓内,以免他们泄露有关财宝和人口的秘密。尽管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但盗墓者在秦始皇死后一直在寻找陵墓的踪迹,但个个无果而终,直到1974年农民挖井时才发现了墓址。不过,陵墓本身一直未被打开。根据最近的磁测结果,皇陵中有一座小山似的金银财宝。
3 | 萨顿胡古墓
萨顿·胡古墓是七世纪皇家墓地。1939年考古发掘显示这个墓是一条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快速战船长27米宽4.2米中间为墓室。墓内装有很多珠宝据推断它们属于英格兰最早的一位国王东英吉利国王雷德沃尔德。据传说,这条船的遗骸长26米,是由38名划手,从河边拖了1公里左右的路程后才埋入地下的。
4 | 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又被称为泰姬玛哈陵,是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宫殿式陵园,现为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其位置在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区,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建立的陵墓。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历时22年于1653年完成。陵园占地17万平方米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为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泰姬陵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其体形雄浑高雅,轮廓简洁明丽,建筑风格集中了印度、中东及波斯的艺术特点,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价值,因此被人们誉为“完美建筑”、“印度的代名词”。2007年7月7日,被新七大奇迹基金会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5 | 奥茨冰人葬坑
奥茨是一个生活在5000年前的铜器时代的男子。1991年,德国旅行者在靠近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厄茨河谷的一处冰川发现了这具携带工具的冰冻干尸。研究表明他死时的年龄在40到50岁,身高1.6米,他吃的最后一顿饭是羚羊肉和鹿肉,还有谷物和水果。他的肩部肉内有一个箭头,身上还留有另外四个人的血迹,他手上的伤口和伤痕表明奥茨冰人是被人杀害的。
自1991年以来,八名与这具冰冻干尸有关联的人先后死去——这引起了有关者将遭受厄运的诅咒的谣传。但是世界著名奥茨冰人研究专家、考古学家康拉德·斯平德勒驳斥了这种说法,说“这纯属媒体的渲染,下一次你们该说我将是下一个要死的人了”。斯平德勒说过这话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6 | 长沙马王堆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1972年发掘1号墓,1973-1974年发掘了2号和3号墓。这几座墓的发掘为研究汉初的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移入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内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分为墓葬出土文物陈列和墓坑遗址陈列两大部分。1972年马王堆女尸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肌肉有弹性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古代湿尸。
7 | 奈费尔塔里王后陵
奈费尔塔里王后陵(埃及王陵谷,1904年),奈费尔塔里一词的意思是“最美丽的人”,无怪乎她是拉美西斯二世国王最宠爱的妃子。她去世时,这位伟大的法老开始在王陵谷修建规模堪称最大、最为豪华的陵墓。三个墓室的墙上都贴着描绘着奈费尔塔里王后在“天堂”的生活。其中许多画保存完好,仿佛是昨天才刚刚画就的。可是,盗墓者盗走了奈费尔塔里王后的木乃伊及其佩戴的许多珠宝。
8 | 吉萨大金字塔
吉萨大金字塔是在吉萨陵墓区三座金字塔中最古老及最高的一座,现位于开罗市市郊。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及残存至今的建筑物,用了超过20年时间兴建约在西元前2560年完成。它作为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希腊语为, Cheops)的陵寝,也称“胡夫金字塔”。因其为仅存的世界七大奇迹,2007年7月7日吉萨大金字塔被新世界七大奇迹协会列为世界荣誉奇迹。
9 | 庞贝城
当公元79年爆发的维苏威火山将罗马古城庞贝埋葬于地下时,它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墓地。庞贝在地下隐藏了1600年,直至1599年,一名建筑师在挖沟渠(以使河水改道)时再次发现了它。150年后,考古学家开始陆续挖掘其遗址。19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名叫朱塞佩菲奥雷利的考古学家意识到,灰烬中的洞眼是已腐烂的尸体留下的空间。他将石膏注入洞眼内,由此得到的石膏模型呈现了人与动物在试图逃跑时被冻结的瞬间画面。
10 |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陵寝的选址虽然花费了大量心思,也考虑了诸多因素,却漏掉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明清以后,都是平地起陵!平地上建造醒目的陵寝,恰恰成了清东陵被盗的致命伤。1928年7月4日,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率部迅速占领了守护形同虚设的东陵,他的盗陵部队直奔乾隆皇帝的裕陵。经过七天七夜的挖掘,军阀孙殿英带领军队掘地三尺,开棺盗宝,盗得的珍宝装满30多辆大车扬长而去。孙殿英从乾隆地宫盗得了多少珍宝,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将为
节选自《国家宝藏全档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我们分析了乾陵藏有多少宝藏,让乾陵地宫重见天日,就可以为世界展现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进入乾陵内,那么它的入口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是自乾陵修建完工唐高宗和武则天埋入乾陵后,就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史书中却没有任何记载,在乾陵陵区,也没有任何明显或特有的标志提示入口所在地。
乾陵意外现身
1.历代盗掘
除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组织考古人员对乾陵的墓道口以及它的陪葬墓进行过发掘外,在历史上,乾陵还曾被盗墓贼光顾过。据史料记载,早在五代时,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便“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显然,因为天气恶劣,温韬无法派兵前往盗掘,而使乾陵逃过一难。
不过,它的幸运并没有持续下去,在唐末时,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召集起了大批农民。然而起义军成员的增加,除了增加了他的实力外,还为他带来了军资匮乏的问题。为了补充军费,黄巢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当时他所派的人已经在乾陵内挖出了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找到乾陵的墓道口。本来黄巢还想继续挖掘,可是官军很快追剿到了,面对强于他的官军,黄巢不得不放弃挖掘乾陵的打算,从乾陵中退了出去。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国民党各军官为了敛取大量财富,四处盗掘古墓。面对乾陵这样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两位帝王同葬陵墓,国民党将领孙连仲自然不会放过。然而毕竟乾陵几曾被盗,都安然无恙,自有它的原因,如果他只派小股人员,在短时间内未必能将乾陵内的宝藏挖掘出来,可是盗墓在明面上毕竟还是违法的,所以他只能换个名目掩盖他的盗墓行为了。就这样,孙连仲借口保护乾陵,带领部下驻扎在梁山下,以演习为名,用真枪真炮的轰击声掩护一个师的兵力对乾陵进行盗掘。然而孙连仲的士兵们用炸药炸了乾陵的很多地方,却仍没能找到墓道的入口。无奈之下,孙连仲只能命士兵四处乱挖,可是就在他们盲目挖掘时,雷雨大作,一连数日,都不停歇,看到这种异象,士兵们议论纷纷,认为孙连仲盗挖乾陵招来了武则天皇帝的警告。因为天气不允许,加上士兵人心涣散,孙连仲无奈只得放弃盗掘乾陵的行动,率部离开乾陵。
从古到今,多少盗墓者想盗掘乾陵,然而都失败于找不到乾陵地宫墓道入口上。虽然那么多人刻意寻找都没有发现乾陵地宫墓道入口,在新中国成立后,却有人在无意中发现了乾陵的墓道入口。
2.意外发现
在1958年冬季,国家召集农民修复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因为石料不够,当地人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在11月27日下午,贺社社与同伴们在距无字碑向北1000米处的梁山北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没有任何异常,但是第三炮炸响后,几块石条飞了出来。贺社社和同伴们本来想收取这些石头,可是他们突然发现,这些石头不像是自然炸出来的,而像是人工凿的,而且在这些石头上,还有一些文字,有的石头上面甚至还连着像钢筋一样的东西。
当地人一直将武则天称为姑婆,贺社社和同伴们看到这些石条后,便想到莫非自己把姑婆陵炸开了?想到这儿,他们知道出大事了,就跑到乾县政府办公室,向一位姓杨的干部报告了情况。这位姓杨的干部听了他们的话后,也很吃惊,知道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件事就不是他能决定的,所以立刻向县委书记、县长作了报告。县委书记、县长听了他们的报告后,一开始并不相信,毕竟他们都知道,在民国时期,孙连仲派出一个师的兵力,连轰带炸都没有找到乾陵,这几个农民用土炸药怎么可能就炸到乾陵了呢?
虽然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很怀疑农民用土炸药炸出乾陵的说法,不过,他们也没反对杨姓干部和那些农民再去现场观察一下。因为当时交通不方便,加上从乾县政府到梁山墓道口有15里的崎岖山路,杨姓干部和农民们到炸出石条的地方时,已经是傍晚了,杨姓干部看了看现场的石头,发现的确有带字的石条。为防万一,杨姓干部让那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然后告诉那些农民,不准再在这里炸石头了,而且也不准他们向外传炸出有刻字的石条的事。听了杨姓干部的话,贺社社和同伴们就收拾工具回家了。
杨姓干部回去后,没有放松,而是连夜向县委书记和县长汇报了他前去现场观察到的情况。县委书记和县长听了他的汇报后,经过商量,决定让他放下手里的其他工作,专门管这件事,同时县委书记和县长也不敢怠慢,立即向省城相关主管上级作了汇报。
于是在当年12月4日,相关考古专家便来到了梁山下,其中就有杨正兴、雒仲儒等人。他们到达乾陵后,立刻对农民炸出有刻字的石条的地方进行仔细勘查。惊喜出现了,这的确是乾陵的墓道入口,当这一消息确定后,陕西省主管部门便组织考古专家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正式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
当5月12日,乾陵地宫墓道的砌石全部被他们发掘清理出来后,考古专家们发现,乾陵地宫墓道的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完全相同。他们据此推测,这里就应该是真正的乾陵地宫墓道入口,尤其是当他们在此处入口的周围,并没有发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他们认为,乾陵的确如传闻所说,虽然数次被盗墓贼惦记,但是却一直没有被盗墓贼得手。受技术限制,乾陵地宫入口虽然被发掘,国家仍决定暂不对乾陵继续发掘,而是等待技术更成熟之后,在适当时候再对其进行完善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