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红色地标,新年缘何如此“红火”? 延安保卫战:阻敌7天7夜!5000勇士抗8万之敌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这些红色地标,新年缘何如此“红火”?

新华社记者周琳、程迪、姜辰蓉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修缮和新馆建设工地,100多名工人选择就地过节;四行仓库成为春节前几日上海十分红火的景点;不少游客来到“共和国摇篮”瑞金过新年,2021年1月这里实现旅游总收入23560万元,同比增长20.8%。

2021年的春节,在上海、在井冈山、在延安……众多红色地标迎来一批批初心寻访者。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去探访这些地标“红火”背后的历史密码。迎新打卡:一样的“红色”,不一样的“红火”

“那时候(中共一大召开时)上海人说话南腔北调,户籍管理非常松散,有匿名性和流动性,安全系数全国最高。如果过年不回家的话,建议大家都去渔阳里看看,体会一下当时干事业的不容易!”提起上海的红色地标,上海市民黄阿姨如数家珍。她专门定制了大年初一的“新、老渔阳里+长乐路”红色微游线路。“我是党员,两个孩子都是团员,大年初一我们一家想去渔阳里重温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筹备历程,过一个特别的春节。”

这些红色地标,新年缘何如此“红火”?

2月4日,上海市民林女士在修缮中的中共一大会址前为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拍照。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和家里人说好了,今年过年留在一大会址修缮工地上。”来自江西上饶的徐正堂做了40年油漆工,这是他头一回留在工地过年。“工程时间紧,能为建党百年做贡献,这是多难得的机会!家人也特别支持我。”

专门推出的多种新春红色旅游定制业务,让选择留在“第二故乡”的人们,都能感受这座红色城市曾经的惊雷之举,进而重温初心、传承历史。

这些红色地标,新年缘何如此“红火”?

这是正在修缮中的中共一大会址(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五百里井冈,一条崎岖小路徐徐伸展。神山村里,远处青山如黛;近处,主干道两旁的树上,村民家的房前屋后,早早挂好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

每家每户舂糍粑是村里的春节习俗,来自南昌的游客朱雨萌在一旁跃跃欲试,和村里人沟通以后,也有模有样地打起了糍粑,让同行朋友拍照留念。“井冈山是红色圣地,我们想来这里感受红色文化,体验打糍粑、品尝土特产的乐趣”。

这些红色地标,新年缘何如此“红火”?

游客在陕西延安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2019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宝塔山下,延河水边,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延安中国红色书店的《朗读者》活动里,一位中学生把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献给这座红色城市。

“我们希望书店成为延安的文化地标,把红色书籍传递到每个人的手中。”延安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总经理姚福明说,希望打造出红色书店这个具有鲜明红色文化特点,集阅读、朗读、休闲、儿童娱乐、文创产品展示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既能传递延安精神,又能引领人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喧嚣的都市建起清静的精神家园。”

宝塔山下延安城区夜景(2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数据显示,克服疫情影响,多个红色地标参观预约迅速恢复,成为新晋“网红”。延安中国红色书店2020年取得销售收入1500万元,基本与疫情前持平;在上海,2021年元旦以来,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入园超11万人次;2月初,中共一大会址修缮现场的脚手架拆除,百年石库门建筑引来许多人驻足凝望、拍照留念。创新表达:赓续信仰力量,奋进新时代

如今,红色故事的表达手段正“花式”翻新。

游客在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2019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有主打实景式、沉浸感的——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200多名演员现场演绎实景演出《浴血瑞京》,在由废弃矿山改造而成的演出场地上,生动再现苏区时期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回到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有创新青春化、二次元的——在上海,红色历史元素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团队开发下成为“又红又潮”的产品:“望志路106号”冰箱贴、“树德里”笔记本、放有“密函”的文创套盒……红色历史传播有了新载体。

观众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参观(2020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90后”讲解员李欣曈说:“我要当好‘翻译者’,把红色历史立体、有重点地呈现给观众。如果能让参观者在听了讲解后,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自己的感悟,这就是我无上的荣耀。”

有面向国际化、开放态的——在延安,连续推出的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黄河大合唱》、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等游客体验类节目,吸引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观看。

在红色地标中致敬历史,在精神谱系里接受洗礼,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当下迸发出更多精神的力量。

青少年代表参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2019年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些红色故事正在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密码。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神山村,昔日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已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开起了20多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神山村村支书彭展阳说,过去仅有30余名老弱妇孺留守的村庄,如今在外打工村民已不足30人。

神山村的蜕变并非个案。在位于延安城区以东22公里的康坪村,村民闲置的窑洞被打造成民宿,变成了“乡村致富宝”。“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独特,近几年越来越好,许多游客来了就希望能体验陕北的窑洞生活,我们就是瞄准这一商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延安德耀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建国说,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收入还有100多万元,更多村民能从中收益。焕新亮相:积淀红色气质,迎接高光时刻

2021年,红色地标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建党百年的特殊时刻——

在上海,“建筑可阅读”将进一步升级,进入到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时代,对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方式,长三角的“红色风景线”也将连点成线。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说,2021年将通过深入挖掘、利用好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和旅游精品,生动讲好红色故事,着力加强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创作生产,做优红色文化和旅游项目。

游客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2020年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行走在井冈山,“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标语随处可见。200多家红色培训机构在十余个乡镇找到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上红色培训的产业链“快车”,一堂课带富一个村,让更多群众分享红色培训带来的旅游红利……

游客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左秀发家体验手打糍粑(2020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让红色气质成为指导城市转型发展的“风向标”,为开拓未来提供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在上海,与中共一大会址一路之隔,就是上海黄浦区党建服务中心,丰厚的红色资源引流扩散;在延安,当地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先后投资1000多亿元,实施了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居民下山、延河治理等17项重大城市建设工程,为红色旅游发展“腾挪”空间,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好坚实基础。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东坡说,延安将坚持以红色教育为核心,强化红色基因传承效果,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致敬。(参与采写:郭敬丹、范帆)

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在加紧建设(2月4日摄)。新馆建设工地有100多名工人留在上海过春节。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是名为“辅德里”的老石库门建筑,也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所在地(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是1月18日拍摄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陕西延安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的一个窑洞民宿里,员工在打扫房间(2019年5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演员在表演《延安保育院》第一幕“回家”(2020年11月24日)。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月9日,读者在延安中国红色书店内参加朗诵活动。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一景(2020年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游客在江西省瑞金市的“红军村”华屋村参观(2019年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这是江西省瑞金市的“红军村”华屋村新貌(2019年5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来源:军报记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陈平

1947年3月13日

延安保卫战打响!

1947年3月初

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整编第1军、第29军

在董钊和刘戡的统率下

发动了向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

为了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延安居民安全撤离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及警备第3旅第7团

由旅长兼政委罗元发指挥

受命在延安以南临真镇、金盆湾

及牛武、茶坊一带负责防御

延安保卫战:阻敌7天7夜!5000勇士抗8万之敌

△延安军民举行保卫延安动员大会。

3月12日

国民党军空军出动飞机开始轰炸

13日晨,地面战斗打响了

敌整编第27师率先扑向临真镇

与我教导旅2团展开激战

敌整编第1师和整编第90师

则采取迂回包抄的方式

扑向南泥湾东侧和金盆湾

打得最激烈的要数金盆湾阻击战

以5000勇士抗8万之敌

实现了阻敌7天7夜的战略意图!

当时,国民党军第90师代师长陈武很想在这次进攻中露一手,他兵分两路,凶猛地向我教导旅1团防御阵地发起攻击。

我教导旅1团是支战功显赫的部队,面对强敌更激起他们的勇气。战斗一打响,团长罗少伟即来到阵地最前沿,见敌人呈集团队形蜂拥冲来,他命令炮兵连集中轰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同时又命令前沿战士将手榴弹捆在一起投向敌群,炸得敌人成片倒下。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均未能奏效。胡宗南见进攻受挫,严斥董钊和刘戡,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3天之内拿下延安。

3月14日,敌机一批又一批对教导旅阵地狂轰滥炸。罗元发在指挥所里用望远镜向外看,数十里战线的各个阵地上,翻腾着浓烟烈火。轰炸后,敌人像疯狗一样,又一次向我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这一天,国民党军改变了战术,向我教导旅1团和2团的结合部发动了猛攻。这个结合部,罗元发仅放了不到3个连的兵力。尽管3个连打得十分英勇,但毕竟寡不敌众,见阵地有可能被敌人从中间突破,罗元发立即命令旅直属特务营前去增援。特务营上去了,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我阵地前沿,敌尸堆积如山。过了不久,敌人又动用了约3个团的兵力,在督战队的威逼下,向我阵地压来。特务营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得差不多了,战士们就上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延安保卫战:阻敌7天7夜!5000勇士抗8万之敌

△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新华社发(资料图)

胡宗南3天攻占延安的美梦破灭了。16日下午,彭德怀打电话给罗元发:“罗元发,毛主席要我转告:你们打得很好,打得英勇顽强,给敌人很大的杀伤,掩护了中央和延安人民的转移。你要把毛主席的话传达到每个战士,坚决完成抗击敌人7天的任务!”

部队已连续苦战了5天5夜。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罗元发命令部队撤至松树岭一带第三道防线。这道防线,也是教导旅保卫延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敌突破,敌人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汹涌地向延安扑去。罗元发调整部署,除留预备队外,他命令旅部机关人员都下到各团充实连队,准备迎接更大的恶战到来。

胡宗南见“3天拿下延安”的大话吹破,直接调整部署,逼令各部组织敢死队,不惜一切代价攻到延安。17日,在威逼和重金收买下,国民党军敢死队打头阵,向我教导旅发起更疯狂的攻击。中午,松树岭以南的磨盘山阵地陷落了。这是1团防御阵地的支撑点,如果不能及时夺回,敌人就有可能断我侧背,对我进行迂回包围。更严重的是,他们可能畅通无阻地翻过山峁,沿着大道直逼延安。情况十分危急!

罗元发拿起电话要通1团:“罗团长吗?把你的预备队给我拉上去,不惜一切代价,把磨盘山给我夺回来!”1团预备队上去了,这是我军敢死队与敌军敢死队之间的殊死搏杀!枪打、刀刺、拳击……所有能使用的武器全都发挥到极致,磨盘山上枪声大作,刀光闪闪,血水迸射,嘶吼震天。国民党军的敢死队最终未能战胜解放军的敢死队,他们纷纷后逃,可刚刚回到自己的地盘上,督战队黑洞洞的枪口又喷吐出青烟,他们只得再度冲向磨盘山……数小时激战过后,最终屹立在磨盘山上的是我教导旅的勇士们。

18日,激战依旧残酷,在战斗最危急时刻,罗元发把旅直机关参谋、干事、警卫员凡是能上阵的都拉上了战场。18日黄昏,在教导旅指挥所里,罗元发向旅团以上干部宣布了彭总的命令:“中央机关及延安居民已安全疏散完毕,教导旅7天7夜的抗击任务已经完成,命令你们于今晚22时,将所有部队撤至青化砭以东隐蔽集结,待命歼敌。”至此,延安保卫战宣告结束。

(军报记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