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好风景 甘肃天祝小水库助力生态移民实现脱贫奔小康 莲峰镇:秉持资源优势 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水光山色好风景 甘肃天祝小水库助力生态移民实现脱贫奔小康

图为甘肃省天祝县二道墩水库风光

中国西藏网讯 “如果秋天来到我们天祝县二道墩水库,远眺高山含雪,雄鹰飞翔,山下有白色的风力发电,近看有万亩绿草场,分布着独特的航架式喷灌机,脚下是蓝色净水,水光山色和现代建筑工程融为一体……想象一下,是不是特别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彦成指着面前的二道墩水库笑着说。

据悉,天祝县二道墩水库是南阳山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的调蓄工程,也是南阳山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水库主要有水库大坝坝体、进水建筑物和出水建筑物三部分构成,最大坝高12.5米,坝顶高程2723米,正常蓄水位2721米。

“这个水库是甘肃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之一,坐落在松山草原上,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各级单位的关怀支持下开工早、建成早、发挥效益早。”张彦成介绍道,“二道墩水库工程于2015年4月由甘肃省发改委立项批复,当年开工,2016年10月建成,2017年9月全面完工试水,水库主体工程、大坝蓄水安全鉴定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工作,计划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张彦成说:“二道墩水库工程总库容为146万方,跟三峡水库相比,也不过一小碗水的量,但是它在天祝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水光山色好风景 甘肃天祝小水库助力生态移民实现脱贫奔小康

图为水库堤坝

据报道,甘肃省委常委会曾召开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的新部署新要求,确保临夏、甘南和天祝“两州一县”如期脱贫。而且,一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都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近年来更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张彦成说:“虽然水库修建的时候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是在党和国家大力帮扶藏区发展建设政策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的决心非常坚定,水库如期建成。”

水光山色好风景 甘肃天祝小水库助力生态移民实现脱贫奔小康

图为距离水库不远的自来水厂

“虽然是小水库,但是建成运行后,将新增灌溉面积8.3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灌溉面积2.68万亩,饲草地灌溉面积5.7万亩。水库辐射人饮、灌管道300多公里,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多亩。有效解决3万生态移民和项目区原有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为计划沿线新建的藜麦产业园区提供用水保障。”张彦成说,“天祝西有石门水库,北有龙潭河水库,东有鞍子山水库,经管线和二道墩水库‘四库连通’,保障了水库的正常使用。”

据悉,该工程的建设为天祝县贯彻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石羊河流城源头综合治理,构筑兰州北部生态绿色屏障,推动主体生产模式,实现生态移民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目标,促进天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近年来,莲峰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新莲峰的发展思路,以传承德源文化为主导、以建设红色沃土为己任、以推动生态旅游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动全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莲峰镇:秉持资源优势 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全镇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莲峰镇位于渭源县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距连霍高速渭源延伸段出口18公里、兰海高速渭武段莲峰出口1.5公里、兰渝铁路渭源站25公里,交通极其便利。年平均气温6.2度,夏季日平均气温21度。平均海拔1980米,无霜期166天,降雨量410毫米。镇区地势平坦,地域开阔,水肥条件充足,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及高原草甸,林草种类达1000多种,森林覆盖度达90%以上。镇区与首阳双冢、莲峰揽翠、天井幽谷、石门夜月、渭河源头等景区相毗邻,有空山氤(因)氲(运)、山峦起伏、叠嶂如莲的莲峰山;以伯夷叔齐抱节守志、万世可风的德源文化;悬崖峭壁、幽静神奇的十五里长谷天井峡;以莲峰山圆明寺石窟为代表的古寺建筑和石窟文化;以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为依托的红色文化;以汪世显为始祖的民族融合发展的汪氏文化以及平湖秋月、泽被渭陇的石门水库等,境内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理想的康养度假之地。


当前文旅产业现状

一是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坡儿红色主题广场和红军烈士纪念馆,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主阵地作用。

二是投入资金380万元,对景区周边下大力气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提升了首阳山景区风貌。

三是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在古迹坪村打造采摘园、垂钓中心、观光农业、民俗体验等农文旅融合的文旅特色项目,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了新思路。


莲峰镇:秉持资源优势 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先后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在老庄、团结、元明等村建成了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千亩鲜切花种植基地,带动周边10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缓解了农村空心留守现象,为“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提供了实现途径。

五是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首阳山文化艺术节”“全民运动会”等各类文化盛会,充分激发农民主体作用,自办农民春晚、秧歌社火、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有力传承和弘扬了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国文化自信提供了生动的群众实践。


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及打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就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是产业致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莲峰镇将继续秉持资源优势,坚持把生态旅游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群众增收的有力举措,立足本地生态及人文历史资源富集,以及特色种植、交通便利的优势,通过项目投资、招商引资等途径,探索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新路,实现文、旅、农、工、商融合化、规模化发展,实现“文旅活镇”以带动镇域经济和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莲峰镇:秉持资源优势 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着力打造渭源县特色种植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莲峰镇地势平坦,地域开阔,水肥条件良好,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种植的自然条件,近几年中药材及鲜切花、食用菌、高原夏菜、万寿菊等优势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下一步,将结合现有产业规模,大力促进中医药康养、农事体验等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努力锻造和拉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为实现“生活富裕”目标,多渠道拓展增收措施。

二是着力打造渭河源大景区之首阳山景区、天井峡景区生态旅游著名品牌。结合渭河源大景区旅游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氧吧、康养民宿等产业,努力把莲峰镇打造为集餐饮娱乐、商务洽谈、农家体验、土特产购销、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商务接待中心。努力拓展镇域经济,增加镇区辐射带动和吸附功能,以缓解农村空心、留守现象,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三是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旅游小镇。结合坡儿村红色元素,与本地的美丽山川绿色相结合,进一步发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业。利用现有的鱼塘、乌龙头、香菇、羊肚菌等特色农业,发展垂钓、采摘等休闲农业;引导鼓励居住条件好、厨艺好的农户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服务,鼓励能人发展刺绣编织等手工庭院经济和垂钓采摘等休闲农业。

莲峰镇党委、政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市县党代会精神,全力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龙头牵引,按照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思路,突出精品景区打造、服务能力提升、旅游品牌培育三个重点,构建莲峰镇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