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第一山-盘山攻略 提醒!去蓟州踏青出游,这些一定要了解

京东第一山-盘山攻略

盘山景色四季各异,每当春夏之交,则是山花烂熳,桃杏争妍。夏天雨后,层峦碧染,万壑堆青。秋尽冬初,百果飘香,红叶遍山。严冬腊月,白雪皑皑,苍松点翠。就乾隆自己就来了32次

盘山是国务院批准的五A景区,是自然山水与盘山云雾名胜古迹并著

目前盘山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的石刻有224处,其中题字102处,题文22处,题诗120处。

文人气息随处可见

京东第一山-盘山攻略

京东第一山-盘山攻略

1994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级景区

京东第一山

第一站:吃住

找一个农家院 离得近还经济实惠。

蓟县盘山后宏农家院位于天津蓟县盘山景区内的官庄镇莲花岭村。到了蓟县盘山景区的检票口,农家院外景也就到了后宏农家院。因为农家院就位于检票口的南侧10米远,是距离盘山检票口最近的农家院。

特色菜:盘山乱炖、柴鸡炖蘑菇、山鸡、野兔、各种山野菜

第二站:玩

三盘雨幕

三盘暮雨。盘山分“三盘”,以松取胜的上盘,以石取胜的中盘,以水取胜的下盘晨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雨雨"之象。盘山的这景观被文人墨客称为"三盘暮雨"

罗汉园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所以我们看着都是洋僧

位于盘山天成寺至神牛福之间,单体、群体雕塑共35组108尊

独具匠心的割开石蛋,雕刻出高雅精致的佛像,令人称奇

石蛋地貌

球形风化形成

盘山风景区最主要的地质景观是“石蛋地貌”

石生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直接在岩石层上生长的树木,生命力顽强

石塔林

石塔林,僧人尚墓塔,由九十九座历代高僧的墓塔组成

盘山塔林中,塔林中唯一的一座古塔,便是太平禅师塔。石塔林的其他石塔均为新造,塔身没有铭文

挂月峰

挂月峰为盘山绝顶,是游人最喜欢登攀的地方。“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登上峰顶,你才能真正领略盘山那雄浑巍峨的气势,纵览大好风光。

定光塔,位于盘山顶峰挂月峰,海拔864米

云雾之中的定光塔。塔内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

第三站:行

点击图片跳转导航

导航

蓝色格子背景标题

景点地址:天津市蓟县官庄镇莲花岭村

自驾车:

(1)北京游客:机场高速-京平高速-盘山出口-盘山风景名胜区。

(2)天津游客:津蓟高速-盘山出口-盘山风景名胜区。

公共交通:

北京方向,从北京四惠长途客运站乘中巴车,在蓟县新汽车站下车,转乘至盘山公交车或小出租,直达盘山景区。

汽车: 天津市河北客运站乘车(早6点起,7142次7:36—10:29每19分钟一次)直达蓟县县城,转乘旅游出租车到达盘山景区

景区开放时间

1月1日-4月30日 周一至周日 08:00-16:30;5月1日-10月15日 周一至周五 06:30-17:00,周六至周日 06:30-18:00;10月16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08:00-16:30;盘山索道17:00停止运行;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森林防火期只开放到半山腰。

旅途费用

大门票:130元

观光车上行通票:100元(含挂月索道上行)

云松索道下行:60元

农家院:一般1天含吃饭200元

祝君旅途愉快


提醒!去蓟州踏青出游,这些一定要了解

4月5日开始,蓟州区景区恢复正常开放,盘山、长城、九山顶、梨木台、独乐寺、车神架等景区迎来大批游客踏青赏春。为了保障游客健康安全,各景区在限量、预约、错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并提示游客在前往景区前,先了解景区相关防疫政策。


蓟州区各大景区对游客进行了严格检查,戴口罩、测体温、查看健康码、行程码、扫描场所码、实名登记等防控措施,并严格观光车管理制度,做到一次一消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蓟州区各景区还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各项措施,对进入景区的游客实施收缴火种,对每名游客进行安全检查。


据了解,为保障游客身体健康安全,方便出行,盘山景区公布了咨询电话:022-29821824 、022-29821235、022-29828186、022-29821814,游客在前往景区之前可咨询景区当前相关防疫政策。而入住蓟州区农家院(民宿)、宾馆、酒店等经营性场所,须持48小时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随着天气转暖,蓟州区将逐渐迎来大批游客,今年,蓟州区不断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升级完善智慧旅游数据平台系统,及时分析客流量、景区承载力、网评检测,控制游客峰值,保障景区秩序,并加快“云尚蓟州”游客服务平台建设,让游客扫码即可享受蓟州全域优质旅游资源。


目前,蓟州区已经与浪潮公司合作,做好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对接,累计接入视频2945路,基本实现景区、公园、宾馆全覆盖。在旅游项目建设方面,总投资22.9亿元的玥燕山全季运动生态公园、总投资1.58亿元的郭家沟4A级景区创建等大项目相继开工,全区新建精品民宿50家,总数达到214家。



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