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县----地名源于郡名,周瑜故里,温泉之乡 十周年探讨庐江发展轨迹: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北上靠拢合肥?

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总人口119万人。
一、历史沿革
1、西汉置舒县,为庐江郡治,故治在今县西南。南朝梁天监末置庐江县,治今城关镇。
2、隋属庐州。唐景龙二年(708年)县治迁今址。宋属无为军。元属无为州。明、清属庐州府。
3、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8年改属六安专区。1965年复属巢湖专区,1971年属巢湖地区,1999年属巢湖市。
4、2011年8月,庐江县因撤销巢湖市被划属合肥市。
二、地名由来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西汉初,置庐江郡,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
三、风景名胜

1、周瑜墓。位于庐江县城东侧。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庐江奎星楼,江淮名楼,用以昭示本地文风之盛与为民祈福之宏愿,经历过“三毁四建”。新建成的奎星楼位于庐江县城东公园,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3、武壮公祠。位于庐江县城城中东路,是一栋坐南朝北的徽派建筑。淮军名将吴长庆有着传奇的一生,他一生驻守多地,病逝后,清廷准允他立功的地方各建一座武壮公祠。
4、汤池温泉度假区。位于汤池镇境内,有数处温泉。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
5、百花寨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境内,占地面积约2800亩。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不仅亚热带次生阔叶林植被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有仓神庙、老虎洞、滴水岩、飞来石、一线天、阴阳谷、天仙岩、三叠瀑、百花寨古城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四、历史名人
1、周瑜(175年—210年)东吴将领。
2、吴长庆(1833年—1884年)淮军将领。
3、丁汝昌(1836年—1895年)北洋水师提督。
4、刘秉璋(1826年—1905年 )四川总督。
5、孙立人(1900年—1990年) 陆军二级上将,总统府参军长。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庐江区位图
地理位置上的“缺陷”,杭埠河岸上遥望合肥。
打开地图,大家发现庐江的陆路条件不占优势。相对于合肥市区,庐江处于皖中南部,中间间隔大半个肥西县和舒城县杭埠镇,而且庐江北部同大镇与三河镇界线仅有约11公里,极大限制合肥至庐江交通路线规划。当地最繁忙的一条线就只有合铜公路,坏了修,修了坏,经常发生拥堵。

三河旅游规划
三河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巢湖生态旅游目的地,这就意味着无论合肥南下或庐江北上都要经过一大片“绿化带”。有“绿化带”就会控制人口规模,加上舒城县重点发展杭埠镇,考虑同大镇工业基础薄弱,圩区多,生态环境脆弱,庐江单独开发成本太大。
所以庐江没有办法像长丰一样,可以努力地向合肥靠拢,使双墩镇、双凤有了“合肥北城”荣誉称号。
先天条件不具备,那我们来看看庐江自身条件。我概括成一句话“三分巢湖并没有给庐江留下“遗产””。这句话听起来特别的严肃,什么意思呢?在小马拉大车的年代(小马指巢湖市,大车指无为、庐江、含山、和县),庐江发展并不突出。

第一,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庐江还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底子主要在经开区。为此,我特地查阅庐江历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庐江GDP初步核算138.37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7∶38.4∶36.9。“十二五”末(2015年),庐江GDP实现翻一翻目标,达到221.14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0.8∶45.6∶33.6。“十三五”末(2020年),庐江GDP达到481.4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33.8∶54.2。
第二,税收和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庐南。2011年,庐江县第一大工业产量是铁矿石原矿,工业支柱靠卖矿产资源,这种资源消耗型产业严重依赖产地。庐江大部分的矿产资源都分布在庐南,比如泥河镇和龙桥镇。泥河镇后来因为矿产开发,经济和人口都上来了,成为了全国重点乡镇。
第三,申请撤县立市,推行“大庐城镇”战略。2016年,在庐江总规划中确定了193.9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就近推进农村人口转移,规划人口在30万左右。庐江经济开发区也升级为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大批的热钱涌入庐城镇,各大开发商纷纷在庐江拿地,医院和学校分拆新建,如火如荼。从整个“十三五”来看,庐城镇大张旗鼓地往城东和城西扩容,整个庐城镇扩大一倍以上。
权衡利弊,庐江确实不适合先行北上。
作者:庐州论剑
转载须注明出处,喜欢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