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徒步走山,从呼马山到双龙,感受昆明城东的绿意葱茏 吴三桂和陈圆圆葬于何地?其建造的金殿位居“中国四大金殿”之首

夏日炎炎、徒步走山,从呼马山到双龙,感受昆明城东的绿意葱茏

今年昆明的天气似乎有些反常,进入5月、已是初夏时节,天气却不见炎热,反而天气阴冷、降雨不断;很多人开玩笑说,要被冻死在昆明的夏天里了。

好像是专门要为我们的周末活动准备一个好天气,前几天持续的降雨终于在今日暂停了,群里组织走昆明城区东边的呼马山,我们从东三环边的呼马山森林公园开始走起,过平顶山、走东大森林公园,到达双龙乡政府结束活动。

夏日炎炎、徒步走山,从呼马山到双龙,感受昆明城东的绿意葱茏

夏日炎炎、徒步走山,从呼马山到双龙,感受昆明城东的绿意葱茏

70余位伙伴参加活动,跟随凌翼天翔快乐走山。上午9点,我们在东三环锦大车市旁的长地埂村公交车站集合,从人行天桥过街,穿过东三环,进入呼马山森林公园。

在公园里集合、清点人数、领队强调户外走山纪律之后出发,一路向东,下午15点就到达了徒步终点双龙乡政府,手机软件记录行走距离为16公里,徒步时间为4.5小时左右。

虽然阳光灿烂、天气炎热、给我们带来了些许考验,但是总体来说是一次相对轻松的活动。

“东骧神骏”金马山之呼马山森林公园,是昆明城东一处爬山的好去处。

在著名的《大观楼长联》中有一句“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指的是昆明城不同方向的四座山,即“东骧神骏”之金马山,“西翥灵仪”之碧鸡山(即西山),“北走蜿蜒”之长虫山,“南翔缟素”之白鹤山。

昆明最有名的标志之金马坊、碧鸡坊的命名,就是来源于城东的金马山、城西的碧鸡山。我们对碧鸡山(西山)很熟悉,去西山的机会已不计其数,而对于金马山,大部分人却不知何处了。

经过本次走山,我们知道,在昆明城东有一座呼马山森林公园,它应该是金马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史载,昆明城东有一山,名曰金马山,这座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在民间也俗称呼马山。史书记载中金马山的范围很大,北起凤鸣山,南至归化寺等城东近郊的山统称金马山。

史书中所说的地名有的已不存在,现在昆明人说起“东骧神骏”大多会想起一个小区的名字,却很少知道还有一个“呼马山森林公园”,我们也是这样,第一次走进位于昆明东三环的这个公园。

伴随着城市发展、市区扩大,东三环已变成昆明城一条热闹的道路,周边单位、小区云集,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穿过东三环靠东一侧的围栏,经过一片覆盖着彩色地膜的步行道,我们就看到“呼马山森林公园”的方形石碑了,目测它已有些年头了,灰突突的显得有几分陈旧。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块巨大的人造岩石,上面书写的大字仍然是“呼马山森林公园”,周围已被绿色植物和红色的叶子花包围了。

粗壮的桉树、松树笔直高大,分布在三、四米宽的水泥道路两旁,树荫浓密、藤蔓缠绕,乔木、灌木相间,阳光从密密的树叶间洒落下来,在地面上打出一道道好看的光斑......密实的树林让我们既享受着阳光灿烂的惬意,又避免了毒辣日头的暴晒,舒适怡然。

公园里游人不多,显得很空旷。除了我们长长的队伍之外,偶尔遇上几位跑步者,看他们矫健的步伐,就知道是常常锻炼的人。我们一面钦佩他们强健的身体、自律的行为,一面羡慕这里良好的环境、适宜的跑步条件......休闲散步、锻炼健身、亲近自然,呼马山森林公园都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从呼马山穿越到双龙,我们感受了昆明城东的群山连绵、绿意葱茏。

穿过呼马山森林公园,我们在森林小道中穿行。这一片区位于昆明城东部,属盘龙区辖区。这里是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一路经过的地方都有着非常好的植被,笔直高大的松树林已有了年代不短的树龄了。

从地图上看,我们一路向东、从东绕城高速公路穿过之后,行进方向改为向东北方向了。行走的道路大多为硬实的土路,间或有碎石路面、还有泥石流冲刷之后留下的沟沟壑壑,虽然升降海拔的力度不算很大,但是在大太阳之下不断在上坡、下坡之前来回切换,还是让我们很快就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了。

这一片区是昆明人周末喜欢去休闲、游玩的地方,群山连绵、空气清新。徒步、骑行、越野,喜欢运动的昆明人,大概率都会有去这一片游玩的经历。

因为有从金殿公园出发的公路与城区相连,人们习惯叫它“金殿后山”,其实,金殿后山包括的内容太多太多了,黄龙箐、东大村、哈马者、平顶山、圆宝山、方旺林场、双龙乡......

虽然群里多次组织去徒步,但是每次行走的路线都会有差异,遇见的风景也各有精彩。

经过前几日持续降雨的洗涤,林中万物变得格外清澈,这个季节最通透的翠绿,将视野里的景致定格在绿意葱茏之中。

掩映在林中的土质路面已被冲刷得硬硬实实,或覆盖了厚厚的落叶,或被雨水冲刷得泛起了阵阵松针组成的“涟漪”。红土与绿树的搭配,很是养眼。

粉色的碎米杜鹃花还未落幕,青绿的野生杨梅已挂满枝头,黄澄澄的锁梅让人直咽口水,如小灯笼一般的白色小花笑迎我们的到来......夏日炎炎、亲近自然,是一份不错的体验。

5月份最后一次周末徒步活动,我们从呼马山走到了双龙乡,感受昆明城东的群山连绵、绿意葱茏。虽然天气炎热、走得辛苦,我们却乐在其中。

想起我们开始徒步、刚走进呼马山公园时,看到一块被灌木丛遮掩了第一个字的石碑,走近细看才知道上面写的是“绿波引胜”;等我们走完全程,才发现这四个字写得真是贴切,“绿波引胜”,算得上是本次行程的最好写照了。

(2022年5月28日,星期六)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因发现绝代佳人陈圆圆墓、吴三桂之子吴应麒墓、吴三桂麾下大将马宝墓,而闻名全国。2010年,当地称又发现了吴三桂墓。

2008年清明节期间,吴家给陈圆圆重立新碑时,在陈圆圆墓地正后方20米处发现一座坟墓,墓碑与马家寨所有其他的墓碑形制完全不同,碑面正文有“受皇恩”几个大字。

吴三桂和陈圆圆葬于何地?其建造的金殿位居“中国四大金殿”之首

清史专家认定的陈圆圆墓

2010年9月1日下午,当地文史学者进驻马家寨,对神秘墓碑进行反复探测和考证。

当地学者发现的结果也引起了北京清史专家的高度关注。两位教授通过对该墓碑碑文的详细考察分析,查阅众多史料推断,最终确认其碑文正文为:“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

吴三桂和陈圆圆葬于何地?其建造的金殿位居“中国四大金殿”之首

专家认为,“受皇恩颐养”指的是“受皇天之恩眷顾,颐养天年”;“一次”指的是大周太祖高皇帝,暗指创业之主,因为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在云南昆明即位时,追认吴三桂为大周太祖高皇帝;“八十五岁”指的是吴三桂卒于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硕甫”为吴三桂的字。

但也有专家认为,认为吴三桂墓的认定还需进一步挖掘史料进行论证。

吴三桂和陈圆圆葬于何地?其建造的金殿位居“中国四大金殿”之首

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康熙元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朝廷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领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今湖南衡阳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在云南昆明的东北郊,有一座海拔400米的鸣凤山,山上有座太和宫“金殿”,它的建造者就是吴三桂。

金殿不是黄金铸就,而是用全铜铸成,明清时期,云南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于是成就了云南第一座金殿。金殿在昆明属于著名景点,“金殿朝晖”是昆明十六景之一。

清朝康熙十年,平西王吴三桂重铸太和宫金殿。据说吴三桂还效仿明朝皇帝,把金殿里的真武大帝塑像,雕刻成自己的模样。并把自己的一把七星宝剑悬挂在金殿之上。直到今天,这把七星宝剑依旧保存在这里。

有关资料显示:这座宏伟的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全部铸铜制造。根据史书记载,当年为了铸造这尊金殿,“范铜至五百余万之多”,总重量达250余吨。无论从重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位列“中国四大金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