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和尚——这幅作品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画像 南怀瑾谈人生:人到中年开悟最可怕!悟懂这6个字,早晚出人头地

 布袋和尚 五代时的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异著称,常杖荷一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语,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契此和尚——这幅作品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画像

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页

梁楷是南宋大画家、大书法家,宁宗年间曾担任画院待诏一职,皇帝赏识他的才华,赐给他金带,他却挂之而去,其洒脱不羁如是。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生活在佛教盛行的时代,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他各种题材都能兼善,但主要成就集中在人物画领域,其自创的减笔画对后世的徐渭、朱耷、原济、金农、李鱓以及齐白石等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布袋和尚行脚图》画布袋和尚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轻巧而来,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布袋和尚位列七福神,传说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一生逍遥放旷,无拘无束,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信仰也极盛。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除面目用细笔勾出神态外,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抒写,横涂竖扫,笔笔酣畅,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 该画还经清代书法家郑谷口和庄亲王赏鉴收藏,郑簠题签为:“梁凤子布袋和尚行脚图,乙卯春月郑簠书”,秀美严谨。作为清初八家可以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庄亲王共有亲王十一位:硕塞、博果铎、允禄、永献、绵课、奕镈、绵护、绵深、奕仁、载勋、载功,雅好书画者多矣,目前已不可知收藏此画的是哪一位,但时代交替,因缘往还,曾经大宅门里深藏的宝迹,也终于能为更多世人所赏鉴。

契此和尚——这幅作品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画像

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页

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犹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

《布袋和尚图》为梁楷所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用笔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有山石般的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若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却用细腻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

契此和尚——这幅作品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画像

梁楷 布袋和尚行脚图 立轴 绢本135×76cm

此外,梁楷还有一幅《布袋图》,亦颇有趣。布袋和尚胖大身躯,肩负布袋,一路走来,轻盈逍遥,大好河山一担装,万里锦绣纤弄巧,岂不快哉耳!绘画艺术往往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趣,这些表现布袋和尚的绘画作品,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

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 绢本设色 82×33.2cm 日本香雪美术馆藏

梁楷是南宋时期的画院待诏,颇得宁宗皇帝欣赏,赐其金带,相当于授爵位,以区别于普通画师和工匠。但梁楷不受,将金带挂于院内,整日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有资料显示,他曾与杭州的禅宗僧人过从甚密,画风也与当年盛行一时、后来流传日本的“禅画”类似。  

据《图绘宝鉴》记载,梁楷善画人物山水、释道鬼神。画院同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佩,但传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以现存梁楷的代表作为例,《李白行吟图》是典型的减笔画,概括力极强;《泼墨仙人图》的画法,却越出线条为主的樊篱。除面部和裸露的胸部用细笔略作勾勒外,宽大的衣裤皆用阔笔横扫,墨色淋漓。粗看上去,画面上只是一些浓淡的墨块。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一人,身披宽袖长袍,袒胸露腹,缩头耸肩,举步前行。人物的头颅特别宽大,五官挤在脸部下方很小的面积上,纠结到一起,垂眉细眼、扁鼻撇嘴,下巴上一圈淡淡的络腮胡子。外在形象有点滑稽、猥琐,内蕴神情却显得狂放不羁、目中无人。  

这幅画最早的著录,见于《石渠宝笈续编》,说明系乾隆年间入清宫收藏。此前未见任何文字记录,流传经过无从核查。画上除梁楷签名外,仅有乾隆的“御题”:“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  

乾隆和他的词臣并不清楚画中的人物是谁,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视作一位醉酒的仙人。梁楷的友人、禅师北涧居简曾有诗云:“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漓淋。”这恐怕是乾隆题诗中主要意象的出处。而乾隆的题诗,与这幅画被取名为“泼墨仙人”,也是互为因果。  

尽管此画的泼墨画法,与梁楷其他传世之作的减笔画法略有差别,但有研究者认为,画中人物的相貌,与梁楷所绘一些僧人的造型相近,如《普化和尚图》《布袋和尚图》等。的确,此画的原型不像是瑶台宴罢、衣袂飘飘、从天而降的道教仙人,而更像是相貌畸零、不修边幅、行事怪诞的佛教僧人,或许正是那位大腹便便的布袋和尚呢。至于画中人物的醉态,也不太明显。面部的表情,至多是似醉非醉。而其身形笃定,步履稳健,看不出半点酒后东倒西歪的样子。说他像一个醉醺醺的市井酒徒,似乎有些勉强。大概是受到画家嗜酒自乐、醉酒作画的行为影响,才产生这样的错觉吧。  

宋 梁楷 六祖截竹图

梁楷虽为宫廷画家,但其行为不受礼法约束,自由任性;其画风不守传统规范,大胆创新。将画中这位特立独行之人,视为画家自我精神的写照,从欣赏或接受的角度看,庶几近之。乾隆的题画诗,却塑造出一个判若云泥的形象。“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这位不知姓名的人,被比作高阳酒徒。汉初,郦其食求见刘邦,遭拒绝,瞋目按剑曰:“吾高阳酒徒也,非儒生也。”遂获召见。“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承接“酒”字生发,再点出“仙”字。乾隆笔下的这位角色,渴求君王召见,出入豪门盛宴,丝毫不见将皇帝授予的金带留下、毅然离去的“梁风子”的影子。  

无论这首诗是乾隆自己的创作,还是御用文人的代笔,其中皇家的意识与品位,昭然若揭。将一位棱角分明的离经叛道者,改造成暧昧模糊的门下食客,题诗对画作的误读,耐人寻味。

人这一辈子,掌控不了怎么生,但是却可以掌控怎么活。或许你不是富二代,没有高起点,但是只要肯思考,肯拼搏,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生活中白手起家的富豪比比皆是,纵观他们身上的特质,会发现,他们最值得炫耀的并非是运气,而是会为人处事。

南怀瑾谈人生:人到中年开悟最可怕!悟懂这6个字,早晚出人头地

国学大师 南怀瑾

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南怀瑾总结的为人处事纲要——《六字箴言》,读懂《六字箴言》,人生将就此开悟。

六字箴言:静、缓、忍、让、淡、平

静(少说话,多倾听)

善言不必多,言多必有失”,说太多,难免会惹出是非。静下心,沉下气,不冲动也不感情用事。

待人处事时,多倾听他人的看法,集结众谋,同时也保留内心的想法,静下心来全面思考,才能周全的解决问题。

南怀瑾谈人生:人到中年开悟最可怕!悟懂这6个字,早晚出人头地

缓(稳重做事,不急不躁)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唯有保持淡定、从容,有条不紊地做事,才可减少错误率。凡事最忌讳手忙脚乱、冒冒失失。

想要从容稳定、戒骄戒躁,须学会提前早做准备,变被动为主动方可稳如泰山。

忍(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忍让是智慧)

生活不是体育比赛,没有绝对的公平。若是我们事事都据理力争,一点小亏都不肯吃,一点委屈都不肯忍受,人生将在注定是成不了大器!

一个人的脾气、心胸和不理解、受冤枉、吃闷亏有关系。经历的(冤枉、闷亏)越多,你的脾气会越小,心胸越大! ——马云

南怀瑾谈人生:人到中年开悟最可怕!悟懂这6个字,早晚出人头地

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非圣贤孰能过?别得理不饶人,生活中为别人留一点余地, 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当然,“忍”和“让”并非意味着毫无底线,一旦触犯了原则规范、道德底线, 一定要勇敢去维护自身!

淡(一切都看淡些,很多事情随着时间会变成云烟)

唯有看淡外界的是是非非,我们才可以专注于自身。看到旁人成功了,莫心急,看到旁人失败了,也莫心慌。摒弃嘈杂,一心一意才可有收获。

淡,还是平常心之意,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平常心看待得失,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轻松和自在。

平(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

唯有敢于平凡,保持中庸之道,人生之路才可走的更加踏实、长远。

“平”要求我们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事事别锋芒毕露,太出风头并不是好事。

静、缓、忍、让、淡、平

《六字箴言》可谓是南怀瑾老师智慧精华,字字如金,没钱没人脉的时候,保持好心态,好好体会一下这6个字,让你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书法名家 彧白老师 手写真迹 《六字箴言》

案头铭 手写书法 南怀瑾六字箴言
¥138
购买

若想赚钱,首先要让自己值钱,做好这6点,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人。

——编辑 芊苑

书法名家 彧白老师 手写真迹 《六字箴言》

书法手写真迹 彧白 南怀瑾六字箴言
¥55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