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演变:湖北襄阳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观察‖湖北省政府将襄阳宜昌列于武汉同等重要地位

春秋时期,襄阳属楚国周边小国。

古地名演变:湖北襄阳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战国时期,襄阳属楚国,地名邓。

古地名演变:湖北襄阳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秦代统一六国,全面设置郡县,襄阳属南郡与南阳郡。

古地名演变:湖北襄阳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西汉时增设州(刺史部),襄阳属荆州刺史部南郡与南阳郡。

东汉时,襄阳仍属荆州南阳郡与南郡。

三国时,襄阳属魏国荆州襄阳郡。

西晋时南北短暂统一,襄阳属荆州襄阳郡。

南朝齐时,襄阳属雍州襄阳郡。

隋代时再次完成统一,重设郡县两级行政,襄阳属襄阳郡。

唐代增设道级行政区,襄阳属山南东道襄州。

宋代改道为路,襄阳属京西南路襄州。

南宋时,襄阳为重要军事据点,属京西南路襄阳府。

元代设置行中书省,襄阳属河南江北行省襄阳路。

明代调整行省边界,襄阳属湖广行省襄阳府。

清代时分湖广为湖南、湖北,襄阳属湖北省襄阳府。

品读省策‖襄阳“+”宜昌等于一个大武汉

11月21日获悉,省政府从某种意义上,将襄阳宜昌两座城市列于武汉同等重要地位。依据在于《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两次使用“坚定不移”这个成语来表述,第一次单独用在武汉身上,第二次是襄阳宜昌共同“享用”这个词。

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原文写到:

坚定不移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坚定不移支持襄阳、宜昌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

观察‖湖北省政府将襄阳宜昌列于武汉同等重要地位

最关键的是,几乎相同的词汇出自《规划》正文的首要篇章,并在第二节基本原则中再次写到武汉、襄阳、宜昌三座城市,强调了襄宜与武汉同层次。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二节基本原则原文写到:

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面提升能级、增强功能,发挥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支持襄阳、宜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各类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功能……

这节的最后一句是时代趋势,赋予了武汉和襄宜推动我省三大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照此理解,武汉、襄宜要相得益彰,才能从根本上为全省贡献更大力量,形成强而有力的辐射网,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助推湖北建成中部地区中心省及全国支点。

观察‖湖北省政府将襄阳宜昌列于武汉同等重要地位

目前,襄宜人口占武汉约三分之二,但二市经济总量合起来距离武汉三分之二还有点远,存在不匹配。按照中远期目标,襄宜将与武汉的人口、经济相当,甚至超过武汉,成为湖北省具有实际辐射带动力的“三子星”。

结合现状来看,省里将襄宜与武汉放在同一重要位置符合长远大计,这是一条省时省力又准又快的捷径,能够真正地实现湖北全域繁荣昌盛。期待襄宜两市提前突破城区1000万人口和15000亿大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