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51年老军舰搁浅在中国南海,中国海警船附近等着贴罚单 永兴岛纪行|怎么去三沙,我们实地亲测,纯硬核!
【军武次位面】:神话喵喵

乱停乱放,会被拖走的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菲律宾军方护卫舰 “德尔毕拉尔号”于本周三晚(29日晚)在中国南海的半月礁附近搁浅。当时该护卫舰正在夜间巡航,却没想到发生这样的意外。

▲搁浅的菲律宾护卫舰
该护卫舰搁浅时载有100多名船员,经船员检查,该舰螺旋桨遭到损坏,卡在岛礁上动弹不得。菲律宾武装部队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诺埃尔·德托亚托上校称,已派出所有能用的水上舰只协助该船所有人员撤离。同时已经开始解决该舰的搁浅问题,并将其安全送回本国,
半月礁是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渔业资源丰富。该礁有常年出露的礁石,是很好的锚地和天然避风港湾,我国渔民常到此捕捞。

▲中国半月礁离菲律宾
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公里
触礁是指船舶触碰礁石致损,或船舶驶上海岸、礁石及其他坚硬物件并搁置在上面,失去进退自由的情况。军舰触礁的新闻还是很常见的,2017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导弹巡洋舰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近海因螺旋桨断裂触礁,导致部分船体受损。
▲《太阳的后裔》姜暮烟与柳时镇在触礁的船上
这个景是在希腊取的
2012年,中国海军一艘053H护卫舰在半月礁附近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时意外搁浅,舰艇艏部轻度受损,不过该舰最终脱险并自行返航。
▲美海军扫雷舰因用了错误的海图
撞进了礁石区
一般来说,军舰触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舰船所用的电子海图有误区,或海图压根没记录这块海域的信息。海图和我们用的地图一样,对生产和国防的意义重大。构件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只有大国才能做到。老美的间谍船为啥没事就在各大洋上跑,就是奔着这些海洋信息去的,为日后打仗做准备。
第二个原因是舰艇未开主动声呐,探测海底地形。在执行任务时,舰艇一般会使用被动声呐接收海洋讯息,尽量减少主动声呐的开启频率。因为主动声呐能够精确探测地形、鱼雷及敌方潜艇的方位,但同时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
主动声呐就像是用嘴喊出声音,然后通过耳朵听到回声,判断目标的方位。但是对方也可能通过你的喊声判断你的方位;而被动声呐就像一只耳朵,只被动的听各种的声音,从而判断对方的方位。
菲律宾护卫舰此次搁浅在中国半月礁上,原因很复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应该是个意外,毕竟这艘军舰是菲律宾海军目前战斗力最强的军舰,也是吨位最大的军舰。
▲ “德尔毕拉尔号”护卫舰
“德尔毕拉尔号”护卫舰是菲律宾2011年从美国购买的二手“汉密尔顿”巡逻艇改装而来的。该舰是菲律宾唯一一艘装备了反舰导弹的军舰,被菲律宾海军视若珍宝,相当于舰队旗舰。尽管该舰的舰体是1943年的老壳子。
目前很多网民担心菲律宾是故意将这艘军舰坐沉在半月礁上,以宣示对该礁的主权,其实这个担心也有道理,毕竟菲律宾干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了。
1999年菲律宾以军舰(老式坦克登陆舰)搁浅为由在仁爱礁长期坐滩,霸占我国岛礁。随后,菲律宾在该登陆舰上长期驻守士兵,妄图用这种方式形成对此礁的实际控制。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海警和海军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执法船和军舰也在加强对仁爱礁附近海域的巡逻,这使得菲律宾向坐沉军舰运送补给都成了问题,enmmm,真担心上面士兵不小心饿死了
▲菲律宾士兵在仁爱礁的烂船升旗
此外,还有一个菲律宾不敢再用这种方式霸占岛礁的有趣原因很少有人知道。
2015年,一艘菲律宾渔业运输船偷偷进入菲律宾非法占领的费信岛和马欢岛,结果被中国舰艇发现并拦截。然后,这艘运输船欲开进暗礁潜伏躲避,结果在我国五方礁搁浅,最终船主只能弃船。
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怎么能看着这艘船卡在礁石上破坏海洋环境呢。于是,中国救助打捞局派出打捞船直接将这艘触礁的渔船拖走了....这件事情当时在菲律宾国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警示意味十足。
而本次菲律宾军舰搁浅,虽然可能不是故意的,但预计菲律宾的救援能力有限,中国海警船已经到达事故现场与菲方商议救援事宜,中国的专业海上搜救船“南海救115”目前也在附近海域。
平时开车不能乱停乱放。同理,在中国的岛礁上乱停乱放乌七八糟的东西,也要小心被贴罚单直接拖走。
2018军迷的大型线下聚会“军武嘉年华”将于9月22日在北京举行!我们为你还原二战军营真实场景,并打造国内首场军事音乐节。活动详情及购票方式,请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军武优选”即可获取。
年前,我们不远千里去了祖国最南端的三沙市永兴岛。这可不是一座“随意”可以到达的海岛。有没有很好奇?我们是怎么去的?又看到了什么?
别着急,“永兴岛纪行”来了,今天先来个第一季,重点了解一下三沙市的“生命之舟”——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最年轻的海岛城市——三沙市,成立将满7周年,而三沙市政府所在地就在永兴岛。
说到三沙市,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主要因为她是我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2012年才设立为市。而且,这里地处祖国南疆,远离大陆,陆地面积小,居住人口少,到过这里的人,也并不是很多,也为三沙市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在三沙市的永兴岛上,矗立着一个醒目的地理坐标:距北京2680公里,距海口452公里,距三亚339公里……

地理坐标指示牌
想去三沙市,如何才能到达呢?
在飞机、高铁让出行快速、便捷的现在,这段距离也许并不遥远。然而,三沙市有节制的开放政策,将很多人“屏蔽”在了岛外。
前往永兴岛,目前主要有两种交通方式:一是在海口乘坐民航公务包机航班,二是在文昌市乘坐“琼沙3号”或“三沙1号”轮。
2019年1月25日(腊月二十),在新春佳节到来之前,我们来到了文昌市清澜港码头,这里距离永兴岛180海里,约330公里。此行,我们将乘坐“三沙1号”轮前往永兴岛。

清澜口岸

“三沙1号”停靠在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
“三沙1号”是一艘大型交通补给船,该船长122.3米,宽21米,排水量7800吨,航速每小时19海里,续航能力6000海里,可搭载旅客456人,装载20辆标准集装箱车。该船还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方便执行海上救援和岛礁巡查等任务。“三沙1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8级风情况下正常航行,甚至能在10级台风情况下保证船舶安全。
“三沙1号”被称为三沙市的生命之舟,至今年1月5日,已安全运行了4周年。该轮常年往返于文昌市与三沙市永兴岛之间,承担为永兴岛军民补给物资和人员往来的运输任务。每次往返,该船都会搭载送往岛上的货物补给,还会搭载岛上的常住居民、驻岛官兵、探亲家属,以及岛上轮岗的工作人员。
根据天气、岛上物资补给情况等因素,“三沙1号”每周往返永兴岛一次:一般是下午6点从文昌出发,经过一夜约14个小时的航行,于次日早7点左右到达永兴岛;再于当晚6点开始返回,次日一早抵达文昌。
夕阳下的“三沙1号”缓缓驶离永兴岛
目前,“三沙1号”与早前开通的“琼沙3号”交替运行,有效解决岛上居民“欲济无舟楫”之苦。进出永兴岛的乘客,需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批后,才可以拿到船票。
这是我们第二次目睹“三沙1号”轮的风采,但却是第一次经历晕船。此前一次航行,风平浪静,在船舱里仿佛摇篮一般,很舒适地一觉睡到船靠岸。在本次起航前,当得知当天风浪较大、海况较差、浪高约3米时,心中闪现了一丝兴奋——终于有机会体验一线海洋工作者最真实的出海感受、接受海洋人最基本的历练了。然而这样的喜悦,在起航后不久便成为了痛苦与无奈......
船上的国旗随风飘扬
下午6点左右,“三沙1号”缓慢驶离清澜港,向南进发。夜幕中的海面静谧而幽远,岸边的灯火逐渐远去,手机信号也慢慢消失。
海风越来越大,船身随着海浪拍打,晃动摇摆的幅度也越来越大。站在甲板上,想要保持身体稳定越来越难,头晕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我赶紧返回船舱,顾不上吃打包带上船的晚餐,便匆匆躺下。头部眩晕,胃里翻腾,身体仿佛灌了铅一般被沉沉地“钉”在床上,动弹不得。望着窗外的一片漆黑,想到14个小时的航行都要随船一起上下左右地不间断摇摆,内心的焦躁不安竟然变成心如止水。仅剩的理智告诉自己:尽快适应,努力入睡。
船舱内的大床、淋浴、卫生间和提示牌
早上8点,船慢慢停靠永兴岛码头,乘客们井然有序地排队下船。摇晃了14个小时,我们终于登上了永兴岛。重返陆地后的一段时间内,感受到了他们说的“晕船之后开始晕地”——感觉大地在摇晃,脚下的步伐有些轻飘,仿佛昨夜的波涛还在大脑中不停地拍打、冲刷。
漫长且不寻常的旅程让我体会到了这段距离的重要意义,岛上物资匮乏、运力紧张,“三沙1号”切实关系到岛上人们生产生活保障,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舟”。
再想到“三沙1号”上的全体船员、想到岛上轮岗的工作人员、驻岛官兵,这14个小时的航行,只是他们的日常通勤,是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克服各种困难,扎根海岛、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让我感动……
“永兴岛纪行”,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海洋报隋毅;编辑:郑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