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城东二十五里李庄村奶奶坟墓志铭 系列歌剧+红楼梦系列演出+200元代金券 陕西大剧院五周年节目单出炉
正面: 陈友谅允氏之墓
背面: 碑文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考证,此坟中的奶奶即为李庄村李氏家族始祖陈友谅的允氏夫人 (实为允妃)。
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凶狠暴戾,官员贪污腐败、欺压百姓,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群雄并起,反抗暴政。(前文描述也可替换为“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群雄并起,反抗暴政”)。始祖陈友谅(后文简称为“始祖”),沔阳(今湖北仙桃)人,渔民家庭出身,揭竿而起,率众参加著名的红巾军起义,经数年战斗,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抗元反蒙起义军领袖和农民英雄,于公元1360年建国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史称陈汉政权。其在位期间,实行仁政安抚百姓,治下湖广地区是当时出名的民心安定、经济富庶的乐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363年始祖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各率大军决战于鄱阳湖,历时40余天,史称“鄱阳湖大战”。始祖在指挥战斗时不幸身中流矢而亡,魂断鄱阳湖,汉军也随后战败。鄱阳湖大战后,朱元璋命人大肆搜捕并追杀始祖家人及其部下。为保全性命,存活下来的始祖家人及忠心耿耿的部下只好四散逃离,远走他乡。 其中有始祖允妃带年幼大儿陈洪(字景文)、二儿景辉、三儿景昭在两千多军兵的保护下逃至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的聊城莘县一带,沿卫河到一个三角处的大堤上扎营落居。因此处有一大片古树林,故名大树头村。
公元1370年,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带征北军从此处路过,因当时陈洪及其弟年岁尚幼且普通村庄不引人注意,得以免遭毒手。过后为防万一,其母允氏在部属的建议下改大树头村为村头村。
公元1383年,朱元璋的锦衣卫查到村头村人为陈友谅后人及其部众,且陈洪已长大成家,有称雄一方、挥手聚众的能力。
公元1384年,朱元璋疑怕陈洪(景文)联合部众造反,遂派徐达带官兵至村头村抄家,以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陈洪率二千家丁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看大势已去,陈洪的妻子李氏及一双儿女和一百多人过卫河西,往北逃10华里左右到一片荒无人烟之地安顿下来,不敢姓陈,以李氏的姓命名为李庄,家谱上始祖友谅亦不带陈姓。其母允氏和二子景辉、 三子景昭当时藏身于暗处才保住了性命。待徐达带兵走后,为避免再次被剿杀,从此村头村又改为屯头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385年,局势稳定后,虽有部分人员回屯头村居住,但允氏为帮大儿媳持家并照顾陈洪的子女(因陈洪已战死),搬到李庄居住。在允氏的教导下,李氏及其后人勤俭持家、诗书传后、修德养性、低调行事,李氏家族也得以人丁兴旺、安居乐业,并繁衍生息至今。
数年后,允氏千古,由其孙子滔接班主持李氏家族事务,并为允氏举行了既低调又隆重的奶奶坟葬礼,筑坟一座,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全族人员上香祭拜,以纪念允氏养育教诲之恩德。
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屯头村陈氏后人陈寿、陈福为避水灾带家眷迁移至邻儒家寨村居住,便于耕种田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咸丰年间,朝廷腐败,治国无方,南方有太平军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加之公元1857年(咸丰七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李庄村李氏后人李天民带着弟弟抱着躲避战乱、振兴家族的信念,从李庄迁入今广平县城西关村。
综上所述,屯头村的陈姓、李庄村的李姓、儒家寨的陈姓、广平城西关的李姓皆同祖同宗。
据屯头村老人所言:李庄人是头门(陈洪)后人,屯头村人为三门(陈景昭)后人。故屯头村的陈氏始祖是陈三老(陈景昭)。
据李庄村老人所述:在1937年七七事变以前,每年正月初三屯头村都有人来李庄东北地奶奶坟上香祭祖,后因战乱才中断此祭拜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语云:成王败寇,即对成功者(如朱元璋)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对失败者(如始祖友谅)则极力丑化、黑化、矮化,所谓的正史如《元史》、《明史》等也概莫能外。但历史不能掩盖的是,在元末众多起义军中,大多起义军首领曾被元统治者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经与元统治者暗通款曲,反观始祖陈友谅自始至终未曾接受招安,坚决反对元朝外族腐败统治,不屈不挠,敢作敢当,端的是一代英雄。
中国近代思想家、史学家梁启超说,“项羽、李密、陈友谅,时代不同,事业大致相同……这种失败的英雄可供我们凭吊的地方很多。”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曾说:“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元朝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他,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
同样,李氏家族后人在抗日战争中,继承先祖血性,为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先后涌现出数十位革命英雄烈士,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铸就群英庄之威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为奶奶坟著写碑文,既为正历史之视听,也为详述始祖陈友谅及允氏夫人之为民众谋福祉而勇于反抗暴政、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勤俭持家、诗书传后、修德养性的优良家风,供后人凭吊。
李氏家族后人 2022年 立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陕西大剧院外景。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记者从陕西大剧院获悉,为迎接陕西大剧院成立五周年,从2022年9月开始,陕西大剧院将推出“歌剧系列展演季”和“梦红楼·红楼梦系列演出季”为主的系列演出和活动,此外还面向观众发行200元的演出代金券,欢迎更多市民走进剧院,体验艺术生活。

红楼梦系列领衔,系列歌剧缤纷而来。
红楼梦系列领衔 系列歌剧缤纷而来
今年恰逢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上映35周年,2022年9月-2023年2月,陕西大剧院将推出梦红楼·红楼梦系列演出季:八七版《红楼梦》35周年纪念音乐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红楼梦》、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上海越剧院·经典越剧《红楼梦》、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此外,还将有名家讲座、美妆沙龙、红楼美食会、读书会等主题活动。
9月,陕西大剧院将举行“剧院爱好者大会”,剧院将向观众同步发售超值福袋等福利,精选市集、即兴演出、福利回馈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感谢观众的支持。11月,由国家大剧院制作,首次与陕西大剧院联合演出的歌剧歌剧《茶花女》率先登场。
2023年1月,由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联合制作《托斯卡》持续绽放,萨尔茨堡艺术节歌剧《茶花女》、布雷根茨音乐节歌剧《弄臣》、斯卡拉歌剧院歌剧《托斯卡》等经典作品都将以高清放映的形式与广大观众见面。

陕西大剧院5年演出超900场。
陕西大剧院5年演出超900场 西安大剧院和开元剧场明年投用
陕西大剧院从2017年开幕起,5年共累计上演演出超过900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邀请2万余位艺术家,惠及观众56余万人次,其中不乏中国国家话剧院《战马》、伦敦西区音乐剧《玛蒂尔达》、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吉赛尔》等重磅演出;此外,陕西大剧院还着力打造艺术聚合的多元空间,举办各类艺术普及活动及策划展览近百场。在艺术制作方面,陕西大剧院累计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卡门》《弄臣》等多部制作剧目。
记者从陕西大剧院获悉,其运营团队西安爱乐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同时运营的西安大剧院、开元剧场等正在建设中,即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
编辑:武佳乐
本文来自【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