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最好吃美食排行,不是羊肉粉也不是烙锅、第一名不服都不行 中国奇特的寨子之四——中洞苗寨,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六盘水人天生吃货值满满

因为六盘水美食向来出众!

六盘水最好吃美食排行,不是羊肉粉也不是烙锅、第一名不服都不行

但是什么是六盘水人最想吃的东西呢?

嘿嘿,小编统计了身边无数吃货的想法

终于得出了六盘水最想吃的食物TOP10!

一方饿了,八方支援!

今天,我们都是六盘水人!

想着下面的美食小编的口水已经..

"飞流直下三千尺"

小编已经等不及了赶快跟小编走吧

TOP.10

盘县糯米鸡

六盘水最好吃美食排行,不是羊肉粉也不是烙锅、第一名不服都不行

拆开荷叶时清香扑鼻,盘县荷叶糯米鸡的鲜味四溢,糯米润滑可口,鸡肉味完全渗透到糯米之中,荷叶的清香回味悠长,风味独特。是盘县传统小吃,久负盛名,也是宴会中的一道名菜。

TOP.9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荞饭鸡火锅

六盘水最好吃美食排行,不是羊肉粉也不是烙锅、第一名不服都不行

四色相映,味道鲜香,风味独特的荞饭与秘制的火锅底料。鸡肉的鲜香和汤汁的浓郁结合。在配上土豆、米线粉丝、井水豆腐,海带等一系列配菜。荞饭和鸡的韵味劲儿都得到了极致的绽放,是不可多得的高原美味儿。

TOP.8

六枝荞凉粉

“荞凉粉”其味香辣浓烈,极富刺激,红油(油制辣椒)和腐乳质量最为重要。或用铜质漏匙拉成细丝,改腐乳为香醋,称“醋丝丝”味较清淡。荞凉粉多作与午后小吃。

TOP.7

水城冰粉

冰凉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

当你走在街上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的时候,看见有冰粉卖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来一碗冰冰凉凉,吃到嘴里香甜滑爽的冰粉,一身的燥热马上就消除了,真是痛快无比。

TOP.6

凉拌折耳根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狗心草、狗点耳。有特异气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开胃理气等功用。

TOP.5

水城羊汤锅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可以经常食用的肉类,更是冬季防寒滋补的健身美味食物。汤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烹食方式,汤食它则具有其他饮食不可比拟的强身保健作用,而用羊肉炖制肉汤食用后最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羊肉汤是营养滋补的佳品,经常喝羊肉汤的人身体的抗寒,抗病能力最强。

TOP.4

苗家八块鸡

苗族人民的待客上品便是鸡肉。将鸡宰杀洗净入锅煮至半熟,用剪刀剪成八块:鸡头、鸡尾、两翅、两腿、两胸,继续煮熟,上桌后主人按客人身份、年龄、辈份分送客人。主客吃鸡头,次客吃鸡尾,鸡腿作礼品留给主客带走。客人不足八位,主人才可享用;超过八位则多杀鸡。吃时得到鸡头的客人若能把鸡脑髓完整无缺地取出来,足以表示对主人的一片真心实意。这时主人把鸡脑髓装在一只小盘里,这便是苗族“吃鸡头,还鸡崽”习俗的体现。受到尊重的主人高兴地夹两块肥肉送至主人碗中,表示回敬。

TOP.3

水城烙锅

现在,大家都习惯于散步时在路边摊或者店铺面去吃烙锅,并且是不分春夏秋冬地去吃。随着专业烙锅店的逐渐上台阶,原料丰富、设备齐全,并且还可以由自己动手或服务员操作的烙锅就餐形式已逐渐形成。这种家庭式的简单方式发展成了一种自助烹饪的方式,既有家的感觉,又不繁琐,很快便流行开来。

TOP.2

水城羊肉粉

整个贵州,水城羊肉粉和凯里的酸汤鱼一样,都成为很出名的食品。而羊肉粉价钱便宜,适合老百姓消费,所以,常常在不是水城的很多地方,如贵阳,安顺等,都会看到亦水城羊肉粉为招牌的店。虽然看是一碗简单的粉,但如果做得不好,导致的味道差异是很大的。水城羊肉粉是不放葱的,但在很多地方的水城羊肉粉都是放着葱的,这样,就算不上正宗。水城是个很寒冷的地方,被冠以“凉都”,所以羊肉粉的辣椒都是很多的,吃完这碗粉,要出汗了,要热了,才是吃到羊肉粉,并且,辣椒都是油辣椒。而在水城吃羊肉粉,常常会听到说某某家的辣椒不好吃,羊肉粉的关键,其实汤是一个,第二个就是这会抢味的辣椒。辣椒做得好了,相得益彰,做得不好,只能让人感觉要么太辣,要么无味,总之,这都是该避免的。

TOP.1

妈妈做的饭

没错!无论外面的东西有多好吃!

最最最好吃的永远是妈妈做的家常菜!

据不科学统计、

六盘水娃儿一辈子跟妈妈说过最多一句话

就是....妈、我饿了!!!

小时候、我似乎都记得这样的情景

每次放学回到家、

回家第一句就是、

"妈"今天吃哪样、饿死我了!

只要是妈妈做的菜、

再普通都是最美味的!!

你们说对不对~~

贵州逢山必有洞,在贵州紫云县水塘镇的绵延大山里,有一座笔架山,海拔2200米的山上天然形成了三个大洞,称为下洞、中洞、上洞。中洞苗寨就坐落在这个深230米,宽115米,高近50米的中洞中,这里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是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被冠以"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的名号。

中国奇特的寨子之四——中洞苗寨,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中国奇特的寨子之四——中洞苗寨,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随后湖南卫视06年播出《洞穴之光》和08年播出《变形记-爱在远山》之后,中洞苗寨慢慢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

中国奇特的寨子之四——中洞苗寨,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要到达中洞苗寨就必须爬山穿过下洞,这是一个布满化石的洞厅,经过两个多小时跋涉,穿过葱郁竹林,一个巨大洞穹便呈现出来,这便是中洞苗寨,在这个舞台上苗族人演绎了真实古朴的“山顶洞人”生活。

“中洞苗寨”住着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18户人家共73个苗族人。据说,在很久以前,战乱频发,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祸患,便举家迁入深山中,看到这个巨大的洞穴是个遮风躲雨的好去处,便在此定居下来,修建房屋,开垦荒地种植作物,饲养禽畜,过上了刀耕火种的生活,绝少与外界往来,正好比神秘的桃花源。

六十多年来洞内一直是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人家,在洞里大家就像一家人,从来不争不吵,相互帮忙,生活和睦。

穴居生活,听起来诗意,但其实有着异样的清贫。吃水就是头等难题,洞中并没有水源,最初吃水,全靠上天的恩赐——雨水,雨水匮乏,洞中人的口粮作物便以相对耐旱的玉米、南瓜为主。

洞里的媳妇多是从洞外按照周代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从外村接来的,也有洞内相互通婚的。洞中人过世时,有鬼师唱着苗族古歌送他东去回家。世世代代的“中洞”苗家人在此繁衍生息,过着外人很难理解的清贫却满足的生活。

“中洞苗寨”洞内人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油、盐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谈论生活琐事。

原来“中洞”苗寨还有一个洞中的小学,后来因为湖南卫视2006年播出《洞穴之光》2008年播出《变形记-爱在远山》之后,有一个广东的公司在山下捐建了一所新的希望小学。中洞小学从2010年春节后就搬到格凸河景区大门附近了,大部分学生都包吃包住,可谓是善事一桩。


尽管他们生活在隐秘的山间,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闭塞,媒体的偶尔报道引起了社会对“中洞”的关注,时不时会有游客前来探访。之后这里陆续有了生活用电,是因为2003年一个美国人捐款资助他们架设输电线路的,才有了通讯信号,“中洞”的居民们先后买了唯一的电器---电视机。

中洞洞口修林茂竹,刚刚靠近就有凉风袭来、暑意顿消。这也是洞中居民不愿意搬出去的原因之一,洞里冬暖夏凉他们还是觉得洞中生活好。

财政扶贫建设了小水池,家家都有自来水

洞中也有篮球场,一个小朋友正在打篮球

当地政府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在山坳下为他们修建了房屋,希望他们能够搬出大山,回应者也寥寥无几,可能是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的山洞生活,不愿意改变吧。洞中的村民们平时能自给自足、简单而美好。生活平实而艰辛,但也能怡然自得,知足常乐,人生幸福莫过于此。

#寨子##旅游景点##小众旅游地##中洞苗寨##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