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里亚纳并入美国百余年,岛民持美护照,为何无法成为1个州? 路带共同体:太平洋50国の斯卢国(鸟头湾诸岛)

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美国现在的行政区划是50个州,再加1个哥伦比亚特区,貌似这便是美国全部的国土。其实不然,在大洋洲和美洲,美国还保有5块重要的海外属地,其中便包括北马里亚纳。不过,北马里亚纳虽然并入美国已经超过100年,受联邦政府直辖,并且当地居民都持有美国护照,但却始终无法成为美国的1个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北马里亚纳并入美国百余年,岛民持美护照,为何无法成为1个州?

北马里亚纳地图

北马里亚纳在地理上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的北端,东距美国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鲁鲁(檀香山)约6000公里,南部紧邻关岛,西部、北部分别隔海与菲律宾和日本相望,陆地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首府为塞班。北马里亚纳是个多种族混居的地区,其中查莫罗人和美国移民占大多数,其余则为华人和日韩移民,通用查莫罗语和英语,主要信仰基督教。

北马里亚纳文明开化的历史很晚,直到1521年被西班牙大航海家麦哲伦发现时,这里依旧处于原始社会。1565年,北马里亚纳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前后长达300余年。1898年美西战争后,一败涂地的西班牙无力统治其在大洋洲的殖民地,只好把北马里亚纳贱卖给德国。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海外殖民地被列强瓜分,北马里亚纳由此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北马里亚纳并入美国百余年,岛民持美护照,为何无法成为1个州?

塞班岛

二战期间,北马里亚纳作为美日两国空战、海战的前线,曾遭遇过反复、激烈争夺,至今岛上仍遗留着多处战争遗址。日本战败后,联合国将北马里亚纳群岛划给美国政府托管,托管期为40年。托管期结束后,北马里亚纳举行全民公投,最终决定并入美国,并获得“自由邦”的地位,除外交、国防、关税等重要部门仍由美国政府控制,其他事务可自行管理。

北马里亚纳属于美国的“无建制领地”,即没有纳入正式行政编制的领土,地位次于州,岛上居民全部持有美国公民护照,社会福利卡(即税卡)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统一管理,能够获得比较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在税收方面也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美国本土公民还幸福。但饶是如此,北马里亚纳民众依然感到不满足,甚至是些许失落

北马里亚纳并入美国百余年,岛民持美护照,为何无法成为1个州?

塞班市

之所以如此,缘于北马里亚纳并非美国的1个州,其民众无法享受到跟美国本土公民同等的政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北马里亚纳居民虽然有权选举总督,并且能参加美国总统初选,但却不能在大选中投票。不仅如此,北马里亚纳民众在美国国会中没有代表权,由他们选出来的代表虽然常驻众议院,但只能列席相关的会议,没有相应的投票权

塞班岛土著民舞蹈

由于上述制度安排,使得北马里亚纳的权益无法得到切实维护,而民众即使生活条件相当优越,但依旧摆脱不掉“二等公民”的身份。正因如此,争取北马里亚纳完全并入美国、成为后者1个州的提议得到很多民众的支持,但美国政府对此却是不置可否,始终采取漠视态度。其实,美国之所以不愿完全接纳北马里亚纳,有它自己难言的苦衷,总结起来大致有2点:

政党政治的考量。北马里亚纳虽然地小民寡,但依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它一旦变为州,则可以获得2个参议院席位和至少1个众议院席位,而这些国会议员都拥有完全的投票权,可以提出议案、制定法律,甚至能弹劾总统。不仅如此,北马里亚纳还能分得若干选举人票,而选举人的唯一职责便是投票选举总统(美国实行间接选举,由各州选举人选举总统,获半数以上选举人票者即可当选)。

美国国会大厦

熟悉美国政治的人都知道,美国共和、民主两党长期轮流执政,而国会议员绝大部分都是这两大政党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新州的建立,都会改变国会议员、选举人的数量,从而强化或削弱某一政党的实力,并影响两党在大选中的胜负。由于不确定新州倾向于哪个党派,所以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不敢冒险支持新州的建立,北马里亚纳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

担心“从众效应”。其实,北马里亚纳并非唯一希望成为美国1个州的地区,跟它情况类似的,还包括关岛、美属萨摩亚、美属维京群岛、波多黎各,以及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尤其是波多黎各,从1973年开始,已经先后举行过5次全民公投,强烈希望能成为美国第51个州,但均遭美国政府和国会漠视。试想,如果美国“扶正”北马里亚纳,又能拿什么理由来拒绝其他地区?

塞班岛土著民

由于上述原因,美国政府始终不肯改变现状,北马里亚纳成为1个州的梦想因而变得遥遥无期。好在北马里亚纳的经济状况较好,再加上美国政府大量的财政补贴,使得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对优渥,虽然人均GDP远比不上美国本土,但依然高达1.6万美元。因此,充分享受“红利”的北马里亚纳虽然也想成为美国的1个州,但愿望却并不十分强烈,而这一点很符合美国政府的期望。

路带共同体:太平洋50国の斯卢国(鸟头湾诸岛)

路带共同体:太平洋50国の斯卢国(鸟头湾诸岛)

《太平洋50国の渎卢国》一篇我们提到,“卢”作为头颅的本义,用以借指鸟头半岛,不但今天原住民仍沿用这一名称,中国其它经典文献中亦有佐证。《三国志》中渎卢国之后将我们继续指向了“斯卢国”,其“卢”仍然特指鸟头半岛,只不过渎卢国(马鲁古群岛)位于鸟头半岛的西侧、南侧呈半包围之势,而斯卢国则是指鸟头半岛的北侧、东侧,由弁辰安邪国(帕劳群岛)经马鲁古群岛东去正是鸟头半岛东北侧的鸟头湾及其诸岛,包括实珍群岛、亚彭岛等,亚彭岛在其它中国文献中亦是标志性的测点,未来我们会专门讲解。

路带共同体:太平洋50国の斯卢国(鸟头湾诸岛)

斯卢国(鸟头湾诸岛)海风示意图

由渎卢国沿新几内亚岛东行在今天看来并没什么特殊,但在古代高度依赖海风、海流为动力的情况下,这片海域却近乎死胡同,查看洋流及海风数据我们很容易了解到此处常年盛行强劲西向海流,且海风亦大数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月份又常有飓风暴雨,所以自古以来无论是人群抑或鸟兽与澳洲都有着泾渭分明的割裂隔离。这正是“斯”之所谓,斯,“析也”(《说文》),“裂也”、“分也”(《广雅》),“离也”(《尔雅》)。

路带共同体:太平洋50国の斯卢国(鸟头湾诸岛)

斯卢国(鸟头湾诸岛)海流示意图

这种“撕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贸交流,无论是文化、技术还是航海,澳洲板块(澳洲大陆与新几内亚岛)都与近在咫尺的东南亚以及可以通过第二岛链贯通的东北亚保持了很大程度的隔绝,比如马牛羊等常见牲畜的缺失。自然方面澳洲板块更是自成体系,凡有进入必有新物种的发现。

本来今天想把这篇文章写完的,但今天喝了太多酒,就此为止吧。反正还有大量关于新几内亚岛的旧事会单独成篇。

斯卢国(鸟头湾诸岛)因海风、海流隔绝而导致的生物隔绝

本文全部成果及版权归汶山老师所有。汶山老师变卖家产十年闭关方有上述成果,现网络公开,转载或使用成果时请给予必要的说明和尊重。汶山老师,古汉语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组织并主持有中华字熵、中华文鉴、中华论语重译、古代万国数据库等项目。

文化自信,学术自信,路带共同体必修,了解“一带一路”,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文化强国2035”贡献力量,敬请持续关注。

汶上门生于1982农场中华家

2021年1月9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