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株洲人都看雪景去了,而茶陵的这家养生园开业,看看去了多少人~ 以茶之名 说不完的“源来”茶陵

茶陵宏泰医院、宏泰养护院盛大开业

宏泰健康养生园董事长刘建宏致词
12月30日上午,茶陵宏泰医院、宏泰养护院正式开业,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举行了签约、授牌仪式。

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签约
授牌
当前,茶陵县同全国一样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难题急需重视和解决。宏泰健康养生园项目建设是株洲市2017、2018年重点项目工程,也是2018年茶陵县重点民生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2.3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3亿元。是茶陵县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的推行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宏泰医院目前可开设床位300张,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以及长期在省、市、县医院工作且临床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的专家团队,可为中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宏泰养护院目前可开设床位500张,以长者需求为导向,依照老人的身体特性,配置了适老化设施,成立了“6S”团队全方位24小时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
茶陵县委书记彭新军宣布宏泰医院、宏泰养护院正式开业
出席庆典仪式的嘉宾一起触摸大屏幕启动开业
宏泰公司董事长刘建宏表示,将始终肩负“创新医养模式,带给长者安康”的使命,秉承“让家属舒心、让长者开心、让政府放心”的服务目标,恪守“关爱、尊重、创新、奋斗”的价值观,把宏泰健康养生园打造成群众放心、同行认可、群众满意,集环境优美、服务优质于一体的湘赣边界“医养结合”的领军品牌,为茶陵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和老龄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院内一角
会员们举杯共庆
医护人员与老人在一起
茶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鹏程在讲话中表示,宏泰健康养生园的建成投入使用有利于缓解茶陵县医疗资源紧张和老年人看病、住院的压力,有利于优化茶陵县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功能布局,改善群众就医、养老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对茶陵县加快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实施健康老龄化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推行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既是积极应对茶陵县人口老龄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经之路,更是建设湘赣边界中心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茶陵县委、县政府将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民生改善的重大事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和健康有序发展。
入园参观
院内走廊
院内住房
彭新军与老人亲切交谈
记者/罗琼 图/胡俊
编辑/阿罗

21日,2017年中国旅游融媒体“红色旅游扶贫湘东行”采访团抵达茶陵县,在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前合影。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余文辉 摄

正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云阳山。清《续茶经-通志》记载,炎帝崩葬于茶山之野,这里的“茶山”即云阳山。

南宋铁犀。
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余文辉 摄
世界上最高贵的饮料发源于此,刻进人们的骨和血,成为了它的名字。
中国的红色政权发源于此,毛泽东在这里亲手缔造了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发源于此,宫保鸡丁、荷叶粉蒸肉最早出自茶陵谭家人之手。
这里还是中国人工栽培水稻的起源地之一,神奇的野生稻繁衍了千万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奇迹般地存活至今。
以茶之名,“源来”茶陵。
时刻新闻记者 姚冶 株洲报道
图片除署名外为茶陵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提供
千年国饮,始于茶陵
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阴”,史上初有“茶陵”一地。这是我国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
陆羽在《茶经》中记录唐代产茶地时,湘茶产地也首列茶陵。在陆羽眼中,茶陵是一个盛产茶、最早发现茶、最早饮茶、最早推广种植茶的地方,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通志》记载:“长沙茶陵州,以地居茶山之阴,因名。昔炎帝葬于茶山之野。茶山即云阳山,其陵谷间多生茶茗故也。”
在茶陵,有“千年国饮,始于茶陵”之说,其日常生活中,五花八门的茶更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饮用绿茶、红茶、芝麻茶、豆子茶、姜茶、盐茶,当地还有初生婴儿以茶叶洗身、过节将茶叶置于屋顶辟邪安家,有人过世以茶叶入棺陪葬等风俗。
从唐代开始,茶陵就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产茶大县。2016年,茶陵县茶叶产量共306吨。自2015年建成一期并开放的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同时拥有200亩茶叶市场、8万平方米茶祖·名茶汇展示交易中心,以及逾万亩有机生态茶园,产、供、销有机链接的供货模式,也让茶农们实现了增收。
革命摇篮,红色茶陵
茶陵县修建于南宋初年的古城墙,经历代修葺、完善,是江南保存的惟一一座宋代石头城。这里青色的古石砖,记录的不只是战火的呐喊,更有一段“红色政权摇篮”的辉煌。
曾有人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都是从洣水之滨的小屋里走出来的。
这“小屋”,其实是一处青砖黑瓦、徽派风格的院落,位于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1927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艰难曲折来到茶陵县,成立了工农兵政府,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
这个院落,原系南宋的州(署)衙门。如今,这里成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纪念馆。古风古色的宋词余韵中,满是当年前那段激情岁月的厚重与感怀。
古稻活化石,神奇茶陵
独岭坳,一个在湖南乡间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小山冈,其地底却埋藏了7000年的不朽与神奇。这些不朽与神奇就在几颗看似平常的稻谷里。这些被埋藏了7000年的古稻,揭开了远古历史的一角。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界首镇,是湘江中上游地区迄今为止发掘的保存最好的一处史前聚落遗址,现存面积约2000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和株洲市文物局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迹和遗物,包括新石器时代大塘文化 (距今6000—7000年)、堆子岭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和夏商时期三种不同的文化遗存,其中,大塘文化时期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
经国家权威考古专家界定,这些稻谷属古栽培稻遗存,与茶陵现存的湖里野生稻有基因上的传承关系,是当地独立起源的一种稻谷类型。
“那个地方在茶陵县严塘镇艾里村,湖里湿地,现在已经建起了‘基因库’,那些野生稻每年自行自然播种,在湖里湿地一直生存了数千年。”茶陵县文物管理局局长侯联平介绍,当地正将独岭坳遗址、湖里野生稻“基因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国家文物局进行申报。
祖庵家菜,“湘”味茶陵
湘菜作为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地位崇高。可是,如果要问谁是“湘菜鼻祖”,可能就知者寥寥了。
这个“鼻祖”不是别人,正是茶陵人氏、赫赫有名的原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后来,人们取其字“祖庵”,将这具有“原料精良、刀工精细、烹制精湛、调味精准”美食理念的私家菜系,称为“祖庵家菜”(亦有人称“谭家菜”)。今天我们熟知的“荷叶粉蒸肉”“宫保鸡丁”“霸王別姬”等,就出自谭家人之手。
史料证明,20世纪初,正是有了“谭厨”的出现,才促使了当时长沙“杨玉兴”“甘长顺”“玉楼东”“倚园”“李合盛”等酒楼、酒店出现及发展。
如今,在茶陵县毗塘村塘背上,还存有建于明朝末年的谭氏家庙,曰“惇伦堂”,虽历经劫难,仍在雩水之畔恢弘而立。祠堂里现还有家菜传人在掌厨。提前预约,你就能坐在惇伦堂内,惬意地赏一曲《刘海砍樵》、再怀着敬意一品正宗的祖庵家菜了。
如何前往:
以从长沙出发为例:
第一天:走平汝高速转衡炎高速到茶陵出口下,可至茶陵县城。
经炎帝路转公园路至犀城广场,经石梁桥至万樟园林,继续前行至皇雩仙,看龙家牌坊、列宁学校、谭氏家庙、晓塘战国古城遗址暨古墓群,然后至三大学士故里,看光泉,经祖安广场,登卧龙泰和仙,再返回县城。途中部分景点可车上观景。
第二天:从犀城大道至云阳山景区,敬香祈福,然后走州衙路参观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游南宋古城、看南浦铁犀、观洣江书院;或经洮水路到东阳湖游客中心码头登船游湖观光,然后徒步游览红军寨,参观客家民俗村,参加拓展野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