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云雾飘飘的秦岭山村农家乐,吃住仅60元,吃到了没见过的小吃 西安爸爸带11岁儿子徒步回汉中老家 平均每天步行30多公里

出去玩,除了风景,吃饭和住宿是一般人最关心的事情了。

但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比较随遇而安的人,不太讲究住宿舒适与否,美食可口与否,毕竟,既然选择了省钱的穷游,就不能挑剔别人的条件了。

这次,我到了秦岭里一个云雾飘飘的秘境田园——安康旬阳的水泉坪。

入住云雾飘飘的秦岭山村农家乐,吃住仅60元,吃到了没见过的小吃

因为不熟悉路况,被营运面包车的司机拉到了王莽山下的龙家沟里,当时已经是下午3点左右了,于是我决定先爬王莽山,然后下山住在龙家沟口的王莽山村的农家乐,第二天一早再徒步穿过水泉坪这片“高山平原”,一边赏景一边返程。

入住云雾飘飘的秦岭山村农家乐,吃住仅60元,吃到了没见过的小吃

王莽山海拔1400多米,从山下的王莽山村爬上去需要走约5公里盘山公路,徒步本需要约2-3小时,我因为已经被面包车拉进了沟,走了一段路程,因此只花了一个半小时便登了顶。

入住云雾飘飘的秦岭山村农家乐,吃住仅60元,吃到了没见过的小吃

大概傍晚6点左右,便按照计划顺利地返回到了王莽山脚下的龙家沟口,在这里寻觅住处。

龙家沟口离水泉坪入口的桥上村约4公里,这里地形相对狭窄,海拔700多米,比桥上村高了约100多米,刚好处在从山间平坝到高山的过渡区。

这里人居密集,公路沿溪而过,缓缓攀升,夹道都是村居,形成一条街道,王莽山村的村委会也在离沟口不远的地方。

靠近山谷入山的地方,有四五家农家乐,挂着提供食宿的招牌,我选择了一家叫“聚友庄农家菜馆”的农家乐,这家的女主人出来招呼我,是一个热情爽朗的女子,跟我说住一晚要80元,我刚开口试着还价到50元,她虽然略显为难,但还是很爽快地同意了。

她家有个庭院,房子原来是一层,后来楼上加装钢架棚,于是变成了两层,。

安排我入住的房间在楼上,靠近后侧的小钢构屋里,虽然貌似简陋,但推门进去,屋子十分整洁,床铺也舒适,再加上这个季节气候适宜,我觉得还蛮好的。

晚饭也在她家吃。她家的饭菜应该做得是不错的,听说开业才两个月,我来的时候,见到许多人专门开车来她家吃饭。那些人吃完走后,她的公公在收拾碗筷,我进去看了一下,从剩的菜里看出来应该有魔芋、腊肉粉皮、烧鸡块、粉蒸肉、凉拌折耳根等。

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南方人,在家常吃米饭和炒菜,腊肉家里也有,所以一般到陕南,我都很少吃大餐,常吃小吃。

女主人问我要吃什么,我说随意做点就行。没过多久,她端上来一碗青菜蛋汤,和一盘子我从没见过的食物。

油炸过的薄圆片,看起来有点像土豆片,她告诉我,这叫“米浆馍”,是大米打浆发酵后做成的一种食物,可能加了一些甜酒,吃起来有轻微的经过发酵后的甜酸。她说这种“米浆馍”在陕南很常见,但我却还是第一次吃。

这份食物,她只收了10元,我能看出来,她几乎是不挣钱的。所以,如果你们去了的话,她没有收这样的低价,请一定要理解,可能她是体恤我这样单身出游而表现出来的善意,我不想因此而给她做生意而带来困扰。(可能我多虑了,万一我是想多了,根本没有人因为我的文章而去那里呢,哈哈。)

饭后,天黑了,她儿子从辅导作业的托管班回来(水泉坪这样的山村居然也普及托管机构了),她的活儿也忙完了,于是我和她出去溜达,大山里的夜晚有什么好玩的活动呢,不过是从自己家走到邻家,坐在邻家的屋檐下,烤着火盆聊会天(山里的夜晚还有点冷)。

聊完了,踏着夜色回去,枕着屋后那条活蹦乱跳的溪流入睡。睡醒起来,出门一望,微雨淅沥,王莽山村已经被云烟笼住了……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7月23日,是付春生父子徒步去往汉中的第三天,他们头戴帽子、湿毛巾,背上背着行李,在阳光下行走,每天行走30多公里。付春生说,这次徒步已计划良久,“为了锻炼儿子身体,磨练儿子意志。” 沿107国道走 住农家乐或帐篷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西北政法大学在校大学生蔡轶伦和毕业生白娇月。23日,他们的队伍壮大了,付春生儿子同学的妈妈也带着女儿加入了队伍。 47岁的付春生是西北政法大学的一名老师,儿子小雨今年11岁,老家在汉中市。“我一直想带着儿子徒步回汉中一次,想体验一次这样的过程,锻炼身体,磨练一下他的意志。”7月23日,付春生说,已经准备了一年多,“每周周六都会带着儿子去跑步,所以这次徒步我想娃应该能承受。” 7月20日早晨6时,一行四人从西安出发,“我们一般是早上五六点就出发,快到中午会找地方休息,避过日头最大的时间段,下午5点再出发,走到晚上9点。”付春生说,20日晚上住在太平峪附近的一个农家乐里,21日晚上住在周至县的一家酒店,22日晚上在周至县翠峰镇一个村子的活动广场落脚,睡在帐篷里,吃自带的干粮,“一直沿着107国道走。” 付春生说,原计划7月29日到汉中市,“但到了宝鸡太白县青峰峡附近,打算走走停停,欣赏一下风景,所以到汉中市应该31号了。”

西安爸爸带11岁儿子徒步回汉中老家 平均每天步行30多公里

爸爸朋友圈发日志 看见了久违星空 与付春生父子同行的白娇月,今年刚刚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她用视频、照片记录了徒步过程。付春生在朋友圈里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了每天的徒步情况,发布日志的同时,还发布了每天的徒步量截图及沿途拍的照片。 7月20日 52170步 36.15公里 第一天实验着走,虽然没完成预订目标40公里,只走了36公里,但大家状态还不错。此时夜幕降临,凉风习习,很是舒服,明早五点继续。 今天天空云彩不多,希望晚上能看见久违的星空。 7月21日 54401步 38.11公里 走回老家——第二天 今天新的伙伴加入,原计划40公里,气温还是有点高,没能完成,差近5公里到楼观镇。 不过伙伴们状态还不错,今天在金凤村扎营,明早五点继续。 7月22日 31199步 34.06公里 走回老家——第三天 昨天刚到住宿点,大雨接着就来了,很担心今天不能按期前进,八点雨下小了,我们马上出发。 中午又有朋友来看望我们,午饭后稍作修整就又出发了,雨越来越小,到了傍晚看到了很棒的晚霞。 今天住在翠峰镇一个村的文化活动站,小朋友心心念的帐篷终于发挥了作用。 特别棒的是,满天飞繁星,小朋友特别兴奋。 马上零点了,我们再看会星星就要睡了。

西安爸爸带11岁儿子徒步回汉中老家 平均每天步行30多公里

同行者:这么大的太阳都能熬得住 还有啥过不去的 “沿途遇到的老乡都特别善良,22号晚上,我们睡帐篷,村子里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我们去村子里买了一个西瓜。”付春生说,这次徒步旅行不仅看到了在城市里看不到的自然美景,磨练了大家坚持到底的意志,还加深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平时我忙工作,儿子忙学习,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这次一起出来,同甘共苦,父子感情越来越深。” 22岁的白娇月今年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我正在复习考研,这次一起徒步,也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每天走八九个小时,腿很疼,很辛苦。”7月23日,白娇月说,但她相信这次经历对她考研帮助很大,“锻炼了坚持下去的意志。” 说起付春生父子,白娇月说:“我很支持,现在的小孩很少有这样锻炼的机会,也很少走入大自然,这次徒步旅行对小雨学习、生活都很有教育意义,以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想起这个,就会觉得没有啥过不去的,连这么大的太阳都能熬得住,还有啥过不去的。” 7月23日中午,一行人在宝鸡眉县横渠镇的一家生态农庄吃饭休息,农庄老板崔先生说:“他们中午12点到,在我这里吃了饭,现在午睡了。父子俩和另外两个年轻人精神状态很好。” 妈妈:年龄再大就无法陪孩子完成徒步计划了 7月23日,小雨告诉华商报记者:“这次徒步旅行很有意义,能看到平常不容易看到的风景,有晚霞、星星。晚上住帐篷很新鲜。很有成就感,虽然很累,但徒步过程中的喜悦大于累。” 对于父子此行,小雨妈妈蒿女士很支持,“我工作走不开,得到这周周末才能与他们汇合。这件事,我们计划很久了,之前觉得娃小,上了六年级又忙,所以觉得这个暑假是最好的时机,为了这次徒步,娃他爸带着娃每周六跑步,已经有一年多了,每次跑6公里以上。”44岁的蒿女士说,“我和娃他爸年龄也大了,这样的徒步对我们也是挑战,年龄再大就陪不了孩子完成这个计划了,徒步过程中,孩子的意志、沟通能力、生存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崔女士的女儿,10岁的周泠萱,是小雨的同班同学,老家并不是汉中,但母女二人也加入了这次徒步。“我们21号加入的,刚走了一下午,娃发烧了,然后休整,娃身体状况好了后,今天与大家汇合了。”崔女士说,“半年前知道小雨的徒步计划后,女儿每周末也跟着小雨爸爸跑步,为徒步打基础。这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时机,磨练意志。两个孩子一路上也可以相互鼓励。”

西安爸爸带11岁儿子徒步回汉中老家 平均每天步行30多公里

专家:准备充分就可以 准备不足有可能造成膝关节损伤 对于付春生父子的这次徒步行动,采访中,大家观点不同。有的人认为,要多带孩子进行这样的锻炼,不仅增强体质,还能磨练意识;但有的人认为,孩子尚在发育期,这样高强度徒步,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那么此事到底好不好呢?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说,儿童一般体重轻,负荷小,膝关节负担小,恢复也快,只要孩子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徒步过程中没有出现损伤,可以承受,就可以。“如果孩子偏胖,没有运动基础,就不建议进行这样高强度的运动。” 提到运动上限,苟波说,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数据,“这个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孩子7岁跑马拉松。与个体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西安大兴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延军说,11岁的孩子正在发育期,进行大量负荷,一般还是不赞同,如果运动基础和准备工作不够,大量运动对膝关节冲击很大,有可能会对软组织造成损伤,还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疲劳性骨折,“不过,如果准备充足,徒步过程中没有出现损伤,就可以,这个个体差异很大,专业体育运动员,他们进行高强度运动,就没问题,因为他们训练基础已经打好。小雨已经做了一年多的运动准备,并且徒步过程中没有出现受不了的情况,所以问题不大。” 像小雨这么大的孩子,每天运动量为多少合适呢?王延军说,这个没有固定标准,个体差异比较大,一般3-5公里没问题,鼓励运动,但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进行大量运动。 对于成年人,王延军说,每天运动量多少也没有一定定量,量小了起不到锻炼作用,量大了会造成关节劳损、韧带损伤,“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来,循序渐进,科学运动。” 华商报记者 任婷 实习生 燕硕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