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中国各类景点的榜一龙头,全去过的寥寥无几,你去过几个? 古诗七首里的六月六,是天贶节,是晒衣节晒书节,是洗象节感恩节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一般人穷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走遍我国所有的景点,所以小编就把我们国内的景点大致归类、总结了一下 ,一共分为了十二类。然后选出了这其中每一类的代表景点,如果你走遍了这十二个景点,也可以某种意义上说遍游了祖国的河山。可即便是这样,全去过的恐怕也寥寥无几。下面小编就开始一一总结,看看爱好旅行的你去过几个?
山的代表--黄山
我国耳熟能详的名山少说也有数十座,五岳、四大名山可谓妇孺皆知。但是一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足以让黄山可以代表我国诸多山脉。

黄山位于安徽境内,只看它能让安徽的代表城市徽州改名为黄山市,便可见其名气、地位如何。黄山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更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黄山景点总结来说有五绝举世闻名。这五绝便是云海、温泉、冬雪、奇松、怪石。想要一次看遍五大奇景,除非机缘巧合,否则一般情况一次登山很难如愿。另外黄山另有三大瀑布,分别为百丈泉、九龙瀑、人字瀑,亦是举世闻名。

水的代表--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境内,所谓“九寨归来不看水,黄山归来不看岳”,既然黄山代表了国内山峦,那么九寨沟代表国内的众多水景,想必也没有问题。
这里以高原特有的湖泊、飞瀑和滩流等众多水景为主体。其规模的庞大、景点类型的众多、形态的秀美、环境的优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
九寨沟的水来源于雪山所融化,也许正是源自于雪山的圣洁,九寨沟的水才可以那么的澄澈,那么的碧蓝。尤其五彩池中,根据季节、时间的变换,水光五色轮转,当真是美轮美奂,其他地方唯实难见此景。
草原的代表--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我国内蒙古境内,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的二十大胜景之一。这里的地域也非常的辽阔,数千条河流和几百个湖泊,点缀在这片绿色的世界之上,不但丰富了这里的色彩,也为这片草原带来了勃勃生机。
正是因为这里有着这样一片勃勃生机,所以国内最大的优质牧场也设于此,在这里牧养了大量的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这句诗歌形容这里,那是再恰当不过。
呼伦贝尔大草原最有名的景点莫过于莫尔格勒河和呼伦湖。莫尔格勒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水”,这条河的河道曲折蜿蜒,用九曲十八弯形容,也毫不夸张。呼伦湖在蒙古的语意中,就是指“海一样的湖”,由此就可以看出这个湖的宏大。它是我国很多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至今尚有部落在此繁衍生息。
湖泊的代表--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境内,我们国家虽然湖泊众多,比它面积大得多的知名湖泊少说也有十数个,但是论名气恐怕都要低于西湖一头。
西湖十景可谓名扬天下,尤其是其中的著名景点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更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而且西湖不光有美景,也有传说。那被镇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让千百年来多少国人为之抱打不平,就连鲁迅先生都写过《论雷峰塔的倒掉》,称塔倒大块人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的美景即使是烟雨蒙蒙的阴雨季节,亦是别有一番味道,就仿佛一副充满了中国韵味的水墨画,让人回味无穷。
瀑布的代表--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境内,在茅台酒没有出名的年代,只怕黄果树瀑布便是贵州的象征和代表。这里也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丰水期的时候,数里之外都能听到瀑布飞泻而下的声音。枯水期的时候,也能分为四支流下,铺满整个山壁,看上去依旧气势磅礴。
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瀑布之后还真的存在水帘洞。在如此恢宏的瀑布之后还有水帘洞的存在,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这里的历史文化也是一样的深厚,古今中外无数的名人都在此留下了墨宝诗词。
泉水的代表--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我国山东境内,乃是济南著名的三大胜景之一。当年乾隆皇帝在此取泉水烹茶之后,觉得这里的泉水口感极佳,便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共有三个出水口,出水量的多少也是根据时节各有不同。水量大的时候,泉水可以突出水面数尺有余,雪白的浪涛冲天而起,随后又如珍珠落玉盘一般撒下,其声音就仿佛天边的隐隐雷声一样。水量小的时候就只能看见湖面涟漪不断,好似下面有鱼嬉戏一般。
宫殿的代表--故宫
故宫位于咱们的首都北京,是我国明清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故宫不但是我国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先不提它本身如何恢宏,单单只说它的五道大门横跨的空间,当年就让多少外国使臣惊掉了下巴。
故宫分为前朝和后宫,前朝由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再辅以周边建筑组成。后宫则是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为主,这三处是帝后的正宫,四周则是六宫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最后面的空间则是御花园,以供帝后嫔妃赏景、散步之用。
故宫旧称紫禁城,莫说是平民百姓,即便对封疆大吏来说,这里也是禁地,不可以随便逾越半步。而如今,这一切都早已烟消云散,作为故宫博物院,寻常百姓也可以在里面闲庭信步。
寺庙的代表--白马寺
在大众的心中,可能少林寺的名气最大,关于这一点小编也不否认,但是这些年少林寺太过于商业化,于是小编就选了咱们华夏所有寺院的祖庭--位于河南的白马寺,作为所有寺庙的代表。此寺院的得名来源于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就是佛经当年是由白马驮入中土的。
白马寺不光是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寺院 ,也是日本、朝鲜、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寺院的源头,因此它在国际上的地位极高。也正是因为如此,缅甸、印度、泰国相继捐款在这里建造佛殿,以至于白马寺还拥有着这三国风格的寺院建筑,合四国建筑于一身,在全世界也是独有。
另外第一个汉族僧人朱士行也是在白马寺剃度受戒,并且也是这个朱士行后来又去了西方取经求法,乃是我国西行取经的第一人。此人法号八戒,朱八戒、白马寺~~西游记为什么有猪八戒,唐僧骑白马,也就不言而喻了。
园林的代表--拙政园
如果当年圆明园没有毁于大火,那么这座万园之园必定是毫无疑义的首选。如今小编在颐和园和拙政园上权衡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拙政园,毕竟拙政园号称万园之母。
拙政园位于江苏境内,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而江南园林又是我们国内园林的代表。其布局精巧无比,可谓是一步一景,哪怕同样的景观,不同的角度去看亦能有不一样的意境。
此园由官场失意、致仕还乡的明朝御史王献臣所建,取名“拙政”就是用了晋朝的典故,嘲讽自己乃是拙者为政,只能在家种菜而已。其实这句话骨子里也是绵里藏针,如果对比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看,这自嘲的话也透着三分傲气。而且虽说归隐,却建园于闹市区,开门便是红尘万丈,关门便是山水之间,把华夏文人进退帷幄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拙政园不仅是园林建造的巅峰,从里到外亦是中华哲学运用到极致的表现,称其为所有园林之首,小编认为当之无愧。
阁楼的代表--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境内,作为四大名楼之首,选其为我们国内阁楼的代表,也应该没什么异议。虽说如今的黄鹤楼只是后期翻建的,而且也不在原址,但是历史上的名声、地位却是不可否认的。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可谓千古绝唱,几乎可评为历代七绝第一。也正因此,黄鹤楼也是随之扬名天下,同样因诗词出名的滕王阁也隐隐地被压了一头。
如今的黄鹤楼也是修建的雄伟、精致无比。据说当年修建之时,为了尽量地展现出唐朝的建筑风格,特地请来了日本的专家设计,后来果然不负众望,建造成功之后便获得了首届鲁班奖,这个奖项可以说是建筑上的最高奖,代表的便是建筑上的巅峰。
古镇、古城的代表--丽江古城
古镇、古城的代表真的是难以抉择,其他的景点都没什么太大争议,而古城镇就真是全国至少十数个名气差不多的,都互相有各自的拥护者,因此小编只能按个人喜好和理由选出丽江古城,来作为古城镇的代表。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境内,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景点之一。古城非常的精致漂亮,可谓是处处繁花似锦、流水小桥,众多的古典建筑被溪流和鲜花所环绕,尤其是一到了晚间,在彩光的映照下,更是美轮美奂,漂亮异常。
可能也有不少朋友觉得丽江古城过于商业化,失去了古城的原味。这一点也是实情,不过丽江古城附近还有个束河古镇,相对而言商业化就低了很多。如果还是觉得商业化,旁边还有个白沙古镇,几乎就是保留了古镇的原汁原味。等于说这里从高度商业化到原汁原味,各档次都有,综合性很强,这也是我选它为代表的重要原因。
大型建筑工程的代表--长城
这一类的建筑包含的种类就非常之多了,各种边关要塞、各种石窟、各种水利工程等都包含其中。小编比来比去,觉得能够代表这所有一切的建筑的只有一个景点,那就是咱们中国的象征之一~~长城。
长城横跨了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其总长超过一万公里,是我国历朝历代都在修筑的大型防御工程建筑。无论从其规模,还是修建历经的时间来看,长城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工程,堪称是世界史上的奇迹。
如今的长城已经基本失去了防御工程的意义,变成了一个国内著名的景点。其攀登、观赏范围基本就集中在了北京郊外的八达岭长城这一带,因此现代的长城也成了北京的一个重要象征。
结语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国内各种景点的“龙头老大”,这辈子如果能够都去一次,也算是不枉来华夏走一遭了,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去过几个?欢迎留言告诉小编。
谈谈古诗七首里农历六月六,洗晒与感恩并重
农历六月,时当伏暑,古书记录这一时段,让人们潜伏以避开暑气。所以在宋朝之前,六月虽然有小暑大暑节气,但是是没有重大的节日庆典的,防止中暑。
但是到了宋朝,则不一样。
《宋史》真宗“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就是公元1011年,宋真宗在位十四年时,下令六月六定为“天贶节”,在宋代官员休假一天。
为什么在这个月凭空多了一个节日?原来大宋在1005年和辽国的战争中失败,被迫结下和辽国的“澶渊之盟”,岁币三十万,获得了边境的和平。虽然这样的妥协,获得了安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个帝王还是感觉有点压抑的,励精图治。结果到了1011年,辽国那边内部政治分裂,无力南侵,宋真宗那是高兴,打算封禅泰山镇服四海。在这样看起来祥和的氛围里,伪托梦见神人降下天书,将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令京师断屠一天,率百官行香于上清宫。从此以后,上行下效,都以六月六日为天贶节。
所以明朝《幼学琼林》这样的启蒙书,特地写上,六月六日,节名天贶。
而正是上行下效,各地道观都有重大的庆典和法会,六月六日出门去道观游玩,看热闹,看莲花,形成了潮流。
当然各个地方道教的主神不一样,比如北宋京城汴梁,就以道教崔府君六月六日生,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整个六月由上到下,那是欢腾一片,五更烧头香,演杂剧,晚上放烟火,甚至皇家也亲自参合。形成了壮观的过节的风俗。

一,天贶节
“禁籞阳和异,华丛造化殊。
两宫方共治,双蘤故联跗。
晓槛香俱发,晴阶影对铺。
君王重天贶,临写冠珍图。“北宋 · 夏竦《延福宫双头牡丹 》节录
宋朝花卉种植发达,所以很多花木人工控温,可以提前或者推后开放。
比如宋真宗死后,儿子仁宗继位,有一段时间,刘太后垂帘听政,形成两宫共治的局面。而仁宗皇帝孝顺。
这是御花园供奉的双头牡丹,送到了延福宫,这天正是六月六日天贶节。
延福宫此时还是个规模较小的皇家园林,专门供皇帝和太后游玩,相当于御花园。
皇帝和太后当然感恩自己父亲定下的天贶节,有效团结了子民,热闹祥和。
而孝顺的仁宗皇帝,也在这天陪着太后,看双头牡丹,并且虔诚地画了下来。
但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讲,两宫共治恐怕是种伤害吧。
好在刘太后死得早,宋仁宗亲政时间也早,所以夏竦可以善终。
实际宋朝的天贶节,虽然是重视道教的节日,但是和强大的民情民俗结合起来,实际上是民间夏天宴饮旅游的好节日,比如盛行民间六月二十四的观莲节,其肇始,就是宋朝的天贶节。
那么在宋朝,六月六成为官方的节日,但是民间过夏天自有自己悠久的传统。
比如洗晒。

二,晒书节
最初的洗晒,肯定是上古就有,但凡有人类社会,必然会有沐浴。
但是农历六月的洗晒,格外不同,这是因为,在江南,刚刚度过漫长潮湿的梅雨季,天气暴晴,这段时间正好用来清洗晾晒衣服家具,以除去梅雨时段的霉变。
民间农历的六月和七月,都是晾晒的好日子。
所以有六月六和七月七两个晒书晒衣节。
”无人到穷巷,长日守闲居。
宿火惟烘药,新晴还晒书。
邻翁伴村酒,稚子课园蔬。
门外蒿莱地,泥深不用锄。“宋 · 俞汝尚《夏日闲居 》
这是宋朝时候的民间六月晒书。
没有人到的乡间小巷子,一个人守着寂寞的房子。
灶台里有火煎煮着药,一开晴,就晒书。隔壁的老翁带着酒过来,孩子在小菜园里辨别蔬菜学种植。这是梅雨过后的晴朗,那院子前的杂草芦蒿,还在深深泥泞里,在潮湿中旺盛生长。
那么晒书,晒被子,实际是根据气候早已经在民间流行。
毕竟古代的房子大多数都在平地上,接地气,也容易生出季节的潮湿,而家具,衣服,书籍,都属于贵重的生活物质,不晒,难道丢了?在古代非消费社会,浪费是极端可耻的。
民间的风俗也反射到宫廷,在明朝,皇宫内部要晾晒本朝的列圣实录和历年来的御书文集。掌管国家图书的官员和太监齐上阵,在六月六日左右,将这些库存书籍搬出来晾晒,那是极其壮观。这也表示敬畏先灵和历史。
所以文人在六月六日晒书的传统得到鼓励和肯定。当然晒书未必是六月六日当天,但是总是六月七月这个时段。

”情多处处有悲欢,何必沧桑始浩叹。
昨过城西晒书地,蠹鱼无数讯平安。“清 · 龚自珍《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
晚清的龚自珍,在六月经过北京城西面时,这里有巨大的晾晒场,晒着书籍。
至于这里的书,到底是私人所有,书局的书籍,还是寺庙的经卷已经不可考。
但是看起来颇壮观。
他说自己多情,能从细节处看到人生的悲欢,比如这些书,让人大有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
在太阳光下,一本本摊开暴晒的书籍,是证明文化的存在,还是证明自己还活着呢?
书没有被书虫啃食掉,平安的是书籍是历史。
而自己站在太阳下,看着这些书,还有被岁月流逝的自己的年华,那种浮生如梦,又清晰的真实感,是那样的强烈,悲欢和沧桑,都在暑热的太阳底。
三,晒衣节
张爱玲《更衣记》开头就美。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
实际上这里的六月很容易被读者滑过去,这里的六月是传统农历六月六的“晒衣节”。
“计日今为六月六,老屋迎旸成火域。
宫闺邸第及穷檐,晒衣自古沿流俗。”清 · 戴梓曝书 节录
固然六月六是晒书的好日子,但是那是有书的人家,生活却是绵延复杂的,不只是书这一项。在民间,比晒书更壮观的,当然是晒衣裳晒被子。
虽然屋子被照射太阳,里面像火海一样,但是,人们却把屋子里的衣服搬出来。
无论是宫廷,闺阁,达官贵人还是穷人,六月六晒衣裳自古成俗。
有钱人在自己庭院里晒,比如张爱玲家,绫罗绸缎摆满庭院。
没有人或者家居简陋的城里人怎么办?一样晒,在街头,或用绳子或用竹竿。
晒衣之盛,恐怕清朝的城管也拦不住,大马路上就拉起绳子,晒晒晒。
“积雨初晴衣共晒,街悬穷裤裲裆多。
老夫不受淮阴侮,也复低头胯下过。”清 · 赵翼《新晴民皆跨街晒衣肩舆多从裲裆下过 》
这是一首调侃诗,连日雨开晴之后,街面上到处悬挂着裤子。
而他乘坐的轿子也没有办法,必须从这些衣裳下经过。而且多从裤裆下面路过。
老夫我一辈子不受胯下之辱,奈何在这样全民晒衣的季节,也只能低头,默默行过。
这倒是可爱而搞笑的心情。
但是这也是实况。古代居住条件有限,大规模晾晒只能占据公共空间。
但是这也是以人为本,这样的六月多晒晒,避免瘟疫流行,城市的美观在这一时期让位了风俗和民情。
话说有了洗衣机的当代,人们还是喜欢太阳紫外线下衣裳被窝的那种味道和洁净。
四,消失的洗象节。
“长安六月三伏始,主人门对御河水。
是日都人看洗象,立马万骑车千辆。
曼延蹴鞠罗岸旁,吹角鸣钲沸川上。
日中报道象奴出,至尊朝罢明光宫。”清 · 姜宸英《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 》
既然六月六是洗晒的日子,能洗能晒的都必须过水,人要沐浴,动物也要。
从明朝开始就有记录,六月六,女子洗发,将猫狗放在河中清洗。
而洗象则来源于明朝宫廷豢养的大象,那是作为帝王出行的御用动物。明朝是由锦衣卫从驯象所迁出,因为象巨大,所以驱赶至城外,二十四头大象壮观出行,由驯象师引领,到河中沐浴。那是万人观看。
到了清朝,延续着洗象的传统,甚至成为六月六节日的重要内容。官员穿着节日礼服,驯象师盛装,前面用音乐开道,洗象的地方扎彩棚,引来无数的人和商贩。
比如这个诗人,朋友的酒宴正好在洗象的河边的酒楼上,这是看洗象最佳的地方。
无数看热闹的车马停在河两岸。
看大象在河边玩耍,在水中沐浴。
不过这个传统在清朝光绪年间停止,因为出现了大象伤人的事故。
五,酿酒,尝麦,感恩粮食
“大麦新炊苜蓿盘,一壶春酒小团栾。
金丹九死生灵命,莫作寻常粝饭看。”宋朝钱时六月六日《侄孙辈同食大麦二首》
早在南北朝,就有六月六酿酒,制作酒曲的传统。
此时的酒,清甜可口,解渴,还补充暑夏身体营养的流失。
南方往往有伏酒,三两日就可以饮用,是古代夏天的轻型酒精饮料。
而此时,也是新麦成熟的时期,许多农家要郑重的祭祀先祖,用新麦做饭,感恩土地,忆苦思甜。
比如这首诗写的六月六吃到新麦饭的欢喜。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喝酒。说麦子是生命丹,今天吃,是爱惜粮食,不要将这天吃麦饭看作寻常事。
那是当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月六是爱惜粮食,悯农节约的感恩日子。
你还知道六月六哪些典故和风俗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