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的孔林,孔子墓“携子抱孙”,学生子贡服丧六年 海内外孔子后裔在祖茔曲阜孔林举行清明家祭

来圣人故里山东曲阜旅行,孔庙、孔府、孔林是古城物质遗产的核心,是游人必到之处。

山东曲阜的孔林,孔子墓“携子抱孙”,学生子贡服丧六年


曲阜古城位于山东济宁,人口不过百万,却有着圣人故里的恢弘气度和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影响力。如果说孔庙、孔府、孔林是古城物质遗产的核心,那么孔子及其传续千年的儒家文化,则是古城百姓最引以为傲的城市精神。

山东曲阜的孔林,孔子墓“携子抱孙”,学生子贡服丧六年

曲阜,一座位于山东西南部的小城。泰山是它东面的屏障,沂河与泗水穿城而过。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祖先就在曲阜一带繁衍生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位曾在这里留下了活动的踪迹。

山东曲阜的孔林,孔子墓“携子抱孙”,学生子贡服丧六年

论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说,谨慎对待死亡的葬礼,追念久远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日趋忠厚。在曲阜孔氏家族传统的丧葬和祭祀礼仪,依然完好地保留下来让文化变得有源可溯,有根可循。

在曲阜城北的泗水河畔,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带。这片郁郁葱葱的占地近3000亩的树林,是孔子的家族墓地——孔林,它绵延2400多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今天的孔林占地达3000多亩,林墙周长5591米,坟冢10万余座,民国以前的墓碑4003通,树木10万余株,其中古树名木4200多株,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目前,孔林埋葬着孔子一家及孔氏家族的直系子孙十万人。

其实,孔子墓本身没有那么显赫,低调地坐落在规模庞大的孔林的西北部。孔子儿子和孙子,孔鲤墓、孔伋墓与孔子墓错落在一起,形成了被后人称为“携子抱孙”的墓葬格局。这也是鲁西南地区的一个埋葬方式,子孙都要陪伴在身边,抱着儿子,领着孙子,也表示子孙繁衍后代,比较旺盛的意思。

墓地的布局以孔子墓为中心,按照长幼有序的辈分关系层层展开,而那些违反族规、触犯国法的孔氏后裔,则会失去死后安葬孔林的资格。

孔子墓西侧,有三间小小的房屋,是为纪念孔子的学生子贡所建。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最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弟子们服“心丧”三年,独子贡“庐于墓六年”。《 孔子家语·终记解》中记载,“自后群弟子及鲁人处于墓如家者,百有余家,因名其居曰孔里”。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子贡守墓期间,他把南方的楷木引种到墓地里,长成后用楷木雕刻老师孔子及师母亓官氏的塑像,寄托哀思,表达崇敬。

海内外孔子后裔在祖茔曲阜孔林举行清明家祭

参加家祭的代表行进在前往孔子墓祭拜的途中。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新华社济南4月6日电(记者魏圣曜、兰恭来、王南)5日是清明节,在位于孔子故里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在孔子第79代嫡孙、正献官孔垂长率领下,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举行家祭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世子孙的家族墓地,现存3000余亩,墓葬10万余座,树木4万余株,新旧碑刻5000余座,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据了解,“孔”姓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姓氏,从2500多年前的孔子至今,孔氏族人已传承80余代。现如今,世界各地的孔子后裔约有400万人。

海内外孔子后裔在祖茔曲阜孔林举行清明家祭

参加家祭的代表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尽管家祭仪式上午9时许才正式开始,但来自河南、河北、北京、台湾以及韩国的孔子后裔代表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到达孔林前的万古长春坊,一边与宗亲叙旧,一边等候家祭的开始。人群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活泼可爱的孩童。

“很高兴各位宗亲如此热情,参加每年一次的孔林祭祖,这向海内外展现了孔家的团结。”合影前,孔垂长向400多名家族宗亲们说。

海内外孔子后裔在祖茔曲阜孔林举行清明家祭

在司礼生的帮助下,孔子第79代嫡孙、正献官孔垂长(左)在整理进献孔子墓的帛、爵等祭品。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合影结束后,祭祀队伍在万古长春坊前列队,整理衣冠、肃然静立,等待家祭开始。9时19分,三声长号响起,在众礼生引导下,家祭队伍穿过万古长春坊,然后沿着约1公里长的神道,缓缓向孔子墓行进。在众礼生之后,孔垂长引领着家祭代表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清明时节的孔林里,向往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逾百米长的家祭队伍,吸引着人们一路跟随拍摄,一睹这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古老家族的现世风貌。

孔子第79代嫡孙、正献官孔垂长(前中)在祭拜中兴祖孔仁玉之墓。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家祭队伍先后穿过孔林大门、二门,在洙水桥前稍作停顿,等候队伍最后列的宗亲跟上行进步伐,并再次整理衣冠。随后家祭队伍穿过古老的洙水桥和享殿,一路行进至孔子墓前集体静候。

“升坛”——随着引赞人的一句高声唱念,担任正献官的孔垂长在8名礼生陪同下走至盥洗所,礼生舀起一勺金罍之水,孔垂长以手盛水浴手,再接过白毛巾擦净双手,然后再到水樽所、酒樽所清洗爵杯。

随后,孔垂长升殿至祭祀供案前,先行上香、献帛、进爵、献爵礼,再跪地三叩首,起身后行作揖礼,礼成归位。

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孔子76代孙孔令玉(跪者)在孔子墓前恭读家祭祭文。新华社记者王南摄

“大哉至圣,褒德流芳。尧舜道统,文武宪章……”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孔子76代孙孔令玉恭读己亥年家祭祭文。读毕,孔令玉面向孔子墓行鞠躬礼,又与正献官孔垂长等人先至二世祖孔鲤墓前敬献花篮、行鞠躬礼,然后至三世祖孔伋墓前静候。

司礼生引导家祭队伍沿约1000米长、两侧绿树成荫的神道路前往孔林进行家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其余家祭代表按不同地域,先在孔子墓前敬献菊花、行跪拜礼,然后到孔鲤墓前行鞠躬礼,再到孔伋墓前与正献官等人会和。祭祀队伍在孔伋墓前聚齐后,再依次向三世祖孔伋、远代先祖、中兴祖孔仁玉敬献花篮,行鞠躬礼和集体跪拜礼。

司礼生引导家祭队伍沿约1000米长、两侧绿树成荫的神道路前往孔林进行家祭。新华社记者王南摄

至此,400多名孔子后裔己亥年清明孔林家祭礼成,众人依次序退出孔林。

“虽然我们身在台湾,但心在故乡曲阜,我们根缘于此、血缘于此。”连续多年参加家祭的中华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会副理事长、台湾孔子后裔代表孔令瑜说,“我们永远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