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改造,佛山祖庙“叶问堂”对外开放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去年,针对叶问堂陈列存在展陈空间狭小、布置设施老化和展陈方式亟待提升等实际情况,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正式启动了"佛山祖庙叶问堂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项目。

历经两年改造,佛山祖庙“叶问堂”对外开放

位于佛山祖庙博物馆里的叶问堂

28日,历经两年的筹备与实施,佛山祖庙叶问堂提升改造工程圆满完成。来自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佛山祖庙,出席《叶问与咏春文化陈列》的揭幕仪式,共同见证十六载"叶问堂"再展新颜。

历经两年改造,佛山祖庙“叶问堂”对外开放

叶问堂再次开放游客如织

据悉,叶问堂于2002年底在佛山祖庙建立,内设《叶问与咏春文化陈列展览》。叶问堂开放十六载,深受海内外游客的欢迎,收获了良好的社会评价,成为了佛山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2017年,在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佛山祖庙叶问堂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如今,历时两年的叶问堂提升改造工程圆满完成,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历经两年改造,佛山祖庙“叶问堂”对外开放

叶问堂里还原的展物

《叶问·咏春——叶问与咏春文化陈列》是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的重要基本陈列之一。本次提升改造后,叶问堂气象更新:外部为清代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凭借独具特色的满洲窗,流金溢彩的木雕花板,飞檐斗角、灰瓦山墙烘托出叶问宗师生活的年代背景;内部展陈更是焕然一新,面积扩展至上下两层近600平方米,通过两大核心、八组单元的展区格局,将160多件(套)重要藏品与陈列实物、250多组文照向观众全面展示咏春文化和叶问宗师的武术与武德。

佛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致辞

在展陈方式方面,《叶问与咏春文化陈列》切实贯彻了复原场景静态再现、多媒体动态展示和多渠道参与式观众互动的核心理念,利用丰富的陈列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达到更加具体真实、生动形象的展陈效果,可谓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如:参照真人制作的叶问演练木人桩塑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叶问故居场景再现、采用计算机动画换脸技术以大屏幕展现叶问风采的CG动画、富有趣味的木人桩体验互动区、叶问弟子忆述还原叶问的信息查询台,以及播放咏春题材系列电影的声光影视厅等等。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鹏飞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罗林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可以说是佛山的一个代表人物了,他所带给全中国乃至全华人的不仅仅是几套拳法脚法,更多的恐怕还是那种侠义精神文化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影响通过影视剧等各方面的渲染,将其塑造成一个神化的人物,其文化上的意义影响极为深邃。

如果说关德兴的演出奠定了黄飞鸿的完美形象和深远影响力,那么90年代末徐克、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三部曲更加深刻的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改写,使其处于变革时期的文化冲突以及思想挣扎的形象更为突,黄飞鸿,似乎成了当时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也从一个高度上对其进行了人性化。所以,黄飞鸿这个人物能具备成为中华武侠人物的气质。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为了纪念黄飞鸿这位杰出的武林宗师,佛山市文化部门于2000年开始筹建黄飞鸿纪念馆,这年5月纪念馆奠基,经过九个月的努力,纪念馆落成。

黄飞鸿纪念馆坐落在佛山市区中心、著名旅游名胜地祖庙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镬耳建筑,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整个纪念馆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内设陈列馆、影视厅、演武厅、演武天井等。陈列部除了介绍黄飞鸿的生平事迹,还全面展示了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各种文艺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贵文物。筹建黄飞鸿纪念馆期间,得到海内外有关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他们为纪念馆提供、捐赠了千余件有关黄飞鸿的历史图片和珍贵实物。

黄飞鸿纪念馆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岭南古建筑的传统和气派,保存了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建筑规范,从梁架、柱础、砖雕,檐板、屏风,门窗到栏板等建筑构件,均用征集旧料,以保留历史风韵。

除了武学,黄师傅对舞狮文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使其真正成为了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在黄飞鸿纪念馆,有精彩绝伦的舞狮表演。三狮争锋、双狮采青、单狮过桥,一系列的醒狮高桩绝活展示。武术表演更是集中了长拳、洪拳、棍术、剑术、九节鞭,让人眼花缭乱,真正让人感到“武术之乡”夺人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