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印古什共和国为什么和车臣分家? 乌东两“共和国”领导人是谁:一人期望入俄,一人曾获乌表彰

印古什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位于北高加索山区,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十万。印古什人是印古什共和国的主体,占到了总人口的83%,车臣人次之,占到了印古什总人口的11%,此外还有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

苏联解体后,印古什共和国为什么和车臣分家?

在俄罗斯联邦内部,印古什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相连,南部和格鲁吉亚接壤。历史上印古什人和车臣人联系紧密,他们都是北高加索地区的山地民族。

车臣人的名字源自北高加索地区一个名叫大车臣的村庄,印古什人的名字也是如此,源自北高加索地区一个名叫印古什的村落。从关系来看,印古什人和车臣人属于近亲,18世纪,沙俄对北高加索地区发起征服战争之后,印古什人曾经和车臣人共同战斗,对抗俄罗斯人。

苏联解体后,印古什共和国为什么和车臣分家?

经过长期的征服战争,印古什地区和车臣地区最终并入了沙俄版图。在沙俄统治时期,印古什和车臣互不隶属,沙俄灭亡后,印古什和车臣分别成立了自治州,但到了1934年,苏联认为车臣人和印古什人是近亲,而且文化相近,于是将印古什自治州和车臣自治州合并,组成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州,从此之后,印古什地区和车臣地区成为了一个整体。

苏联解体后,印古什共和国为什么和车臣分家?

1936年,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又升格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印古什共和国主动与车臣进行了分家,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分成了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两个主体。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车臣宣布独立。1989年之后,苏联局势动荡,北高加索地区也是动荡不安,车臣人希望车臣印古什共和国,能像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样获得独立。但在苏联时期,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并不是加盟共和国,只是隶属于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因此俄罗斯不会同意车臣印古什共和国独立。

1991年11月,车臣领导人杜达耶夫宣布独立,遭到了俄罗斯的反对。杜达耶夫宣布独立后,极力拉拢印古什人,希望印古什人追随车臣独立。杜达耶夫拉拢印古什人,主要就是为了增加自身实力。

苏联解体时,车臣人大约有90万,控制的土地约1.7万平方公里,实力弱小,其实根本没有抗衡俄罗斯的实力。而印古什人当时大约有20万人,印古什人生活的土地,面积有4000平方公里。如果能够拉拢印古什人,就可以增强自身实力,不过印古什人非常精明。

第二,印古什人不愿追随车臣人。和车臣人相比,印古什人的力量更加弱小,而且印古什人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饲养绵羊和山羊。他们生活在北高加索山区,没有出海口,如果选择独立,经济将非常艰难。

早在苏联时期,印古什人就依赖苏联的各种补助,苏联解体时,印古什和车臣处于一个行政主体,在车臣宣布独立的情况下,印古什人就面临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车臣,一个是俄罗斯。如果选择车臣,不仅会面临战争,而且即使能够独立,车臣也无力补助印古什人。而选择俄罗斯,不仅能保持和平,而且肯定会得到俄罗斯的经济支持。

因此印古什人拒绝了车臣的拉拢,于1992年12月10日,正式和车臣分家。车臣战争爆发后,印古什共和国保持了和平,生活在印古什共和国的数万车臣人,也避免遭遇战火。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和印古什也没有重组,成为了俄罗斯境内两个单独的共和国。

澎湃新闻记者 王卓一

当地时间2月24日,在俄罗斯宣布将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乌克兰首都基辅、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等多地传出爆炸声。乌总统发表声明,要求民众保持冷静、呆在家里。“我们正在工作。军队正在工作。整个国防和安全领域都在工作。”

就在23日,俄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领导人丹尼斯·普希林(Denis Pushilin)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领导人列昂尼德·帕塞奇尼克(Leonid Pasechnik)要求俄总统普京提供帮助,击退乌克兰武装部队,以避免平民伤亡,阻止顿巴斯地区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另据塔斯社24日报道,佩斯科夫当天表示,这两名领导人向普京发出了上述书面请求。两名领导人还代表其人民并以其个人的名义,对普京21日承认两个“共和国”的决定表示“感谢”。

路透社23日报道称,普希林当天声称,乌克兰政府军应该携带自身武器,从DPR主张拥有的领土上撤出。LPR同样表示,倘若乌政府不从卢甘斯克地区撤军,那么“共和国”方面就会采取相应行动。

在乌克兰危机发生重大变故的当下,两个搅动全局的“共和国”的领导人引起了外界关注。他们是谁?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普希林:期望DPR加入“复兴的俄罗斯帝国”

塔斯社报道称,普希林1981年5月9日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工业城市马克耶夫卡(Makiivka),其父母均为冶金厂工人。根据普希林提交给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文件,他自称接受了完整的中学教育。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2011年至2013年,普希林参与了重新恢复运营的MMM(乌克兰语“我们有一个目标”的缩写)项目的运作。MMM曾是家庞氏骗局公司,20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诈骗了数百万美元,并于1994年解体。然而,乌克兰司法部还是允许重新恢复运营的MMM在该国注册成立政党。普希林也以MMM成员的身份步入政坛,且从不否认自己与MMM的关系。

乌克兰媒体ZN.UA报道称,2014年4月7日,亲俄的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分子攻占顿涅茨克州的地方行政大楼,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2014年5月19日,普希林成为DPR“最高议会”(后称“人民议会”)“主席”(“议长”)。根据当年5月15日通过的DPR“宪法”草案,“最高议会主席”同时还是DPR的“国家元首”。

美国智库全球利益中心(CGI)刊文指出,普希林曾表示,并不期望DPR“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而是更倾向于加入“复兴的俄罗斯帝国”。

普希林迄今已成功躲过两次暗杀,这两次暗杀均于2014年6月发生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据乌克兰《基辅邮报》报道,当时普希林宣布,在DPR境内,拒绝向该“国”纳税的企业将被“国有化”。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14年7月18日,普希林辞去“人民议会主席”一职。2014年11月14日至2015年9月4日,普希林担任“人民议会副主席”,随后再度出任“主席”。

2018年8月31日,DPR前领导人扎哈尔琴科遇袭身亡,普希林遂于当年9月出任代理领导人。俄媒Meduza报道称,在2018年11月的DPR领导人选举中,普希林成功竞选连任。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2021年12月6日,在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于莫斯科召开的年度全国代表大会上,该党主席梅德韦杰夫亲手向普希林和LPR领导人帕塞奇尼克发放了党证。

帕塞奇尼克:曾获乌前总统表彰

据乌克兰顿巴斯当地媒体DNR24报道,1970 年3月15日,帕塞奇尼克出生于卢甘斯克,其父亲曾在苏联秘密警察部门工作长达26年。1975年,帕塞奇尼克一家搬到了俄远东地区的马加丹。

乌克兰Espreso TV电视台报道称,帕塞奇尼克毕业于顿涅茨克军事政治学院,并曾在卢甘斯克州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担任打击违禁品行动的特别队长。2007年3月,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向帕塞奇尼克授予乌克兰军事服务奖章,以表彰其“在职责范围内表现出的诚信和专业精神”。

2014年乌克兰东部危机爆发后,帕塞奇尼克支持亲俄民间武装,并于2014年10月9日至2017年11月28日担任LPR“国家安全机构”负责人。塔斯社报道称,2017年11月,帕塞奇尼克宣布遵守《明斯克协议》,声称“共和国将始终如一地履行根据这些协议所承担的义务”。

另据俄新社报道,2018年3月30日,帕塞奇尼克表示,LPR的经验“可以帮助乌克兰所有地区最终赢得自由和独立”,“然后我们可以共同宣布建立一个新的乌克兰(邦联),让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民自由生活在其中”。2019年夏,帕塞奇尼克对LPR实际控制区内的民众发表讲话称,LPR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将成为“国中之国”,“这将是我们的特殊地位”。

2021年12月6日,帕塞奇尼克成为“统一俄罗斯党”党员。

责任编辑:胡甄卿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