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丨记打造网红食品的创业者廖晋平 类目第一!80后夫妻创业,单品卖出3亿个,刚获亿元新融资
查看生产线、跟团队拍摄宣传短视频、研究新产品发布……记者走进广西轩妈食品有限公司,看见80后企业董事长廖晋平一直在忙个不停。
该公司的蛋黄酥产品是红遍全国的广西美食新名片,每天在全国的销量超过20万枚。单是电商平台上,轩妈食品就有着数百万粉丝,累计用户过千万。
面对骄人业绩,廖晋平感慨地说:“感恩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成功把事业逐步做大。我要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
她告诉记者,自2007年大学毕业后,她便去江浙闯荡。江浙地区良好的电商环境让她大开眼界。2011年,她与来宾象州小伙韦福献结婚。
2012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们决定回到南宁。当时,为养家糊口,夫妇俩把目标瞄向互联网电商,销售越南榴莲饼等东南亚产品。“因为一直受供货商种种限制。所以我决定自己制作越南榴莲饼。”
一次偶然机会,廖晋平吃到了台湾蛋黄酥,得到启发:是否可以改进配方,生产出更好的食品?经过多次尝试,她研发出有独特口味的蛋黄酥。
2013年开始,廖晋平开始在朋友圈等网络平台晒出自己制作的蛋黄酥,得到顾客热捧,“轩妈”名号也逐渐从南宁扩散到周边,开始走红。随后,廖晋平成立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开启创业之路。
近两年,廖晋平选择将营销和电商运营子公司搬到杭州,引进电商和品牌等方面的人才。
“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成为食品行业龙头,成为一家烘焙领域的标杆企业,继去年发布蛋黄酥团体标准之后,今年打算发布该品类的行业标准。”廖晋平介绍道。如今,她的公司已在广西南宁和浙江嘉兴建立了3个工厂。
如今,作为一家典型的“互联网+”企业,轩妈食品公司在廖晋平夫妻的带领下,从互联网+蛋黄酥开始,通过互联网线上销售的方式,将产品直达消费者,形成一个当天下单、当天生产、当天发货的新食品供应模式,让蛋黄酥这类以前在烘焙店出售的小糕点品类变成了一个休闲零食的大众快消品类。
天下网商记者 章航英
螺蛳粉之外,广西又添了一张名片——蛋黄酥。

这张名片是由80后夫妻韦福献和廖晋平创造的。最开始,蛋黄酥只是廖晋平为儿子轩轩制作的手工小零食。但它从朋友圈出发,最终重新定义了一个品类。
2016年,韦福献和廖晋平夫妻俩成立了“广西轩妈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轩妈”),专注于新鲜烘焙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今,轩妈累计卖出近3亿枚蛋黄酥。刚过去的618,轩妈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近2500万,位列传统糕点类目第一名。

2020年,轩妈年营收近5亿元;今年4月,轩妈食品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目前,轩妈已在广西南宁和浙江嘉兴建了3个工厂。
蛋黄酥只是个开端,从轩妈的增长路径大胆猜想,面包房里的产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喜欢烘焙的人有很多,但绝大多数产品都停留在朋友圈售卖,为什么轩妈跑出来了?在这个看似小众的赛道,轩妈还有什么样的想象力?
累计售出3亿枚
“增长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产品驱动、运营驱动、心智驱动。”韦福献说。毫无疑问,轩妈最开始由产品驱动。
在人们的印象中,工业化生产的蛋黄酥,口味比不上手工制作的蛋黄酥,但韦福献认为,这是个误会。
蛋黄酥虽只由面粉和蛋黄组成,但却是一个极具差异性的品类,好吃与不好吃的关键在于做法,也在于原材料的标准。

首先,轩妈让蛋黄酥的制作标准化。不少蛋黄酥存在大小不一、口感偏硬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轩妈将整颗咸鸭蛋打散,加入黄油搅拌再统一重塑,按固定量嵌入每个蛋黄酥里。这样既统一了标准,又让蛋黄酥软糯绵密,容易入口。但这样做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和风险——只要其中有一个蛋坏了,那么其他几千颗蛋都将报废。
韦福献说,一颗蛋黄,决定了一枚蛋黄酥的好坏。传统手工品控较难,腌鸭蛋时候,大蛋和小蛋放在一起,有时候小蛋熟了,大蛋没有熟;大蛋熟了,小蛋又熟过头了。
为了防止蛋变臭,轩妈的工厂配备了光点机,检查蛋壳的裂缝。韦福献说,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整个蛋黄的产业链都改造了,投入千万级。
为了改善口味,轩妈还把传统蛋黄酥常用的猪油换成了安佳黄油,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口感更湿润、绵软,奶香味更足。
一枚轩妈蛋黄酥的售价在7元左右,介于手工产品与传统工业化产品之间。手工制作的蛋黄酥,保质期一般在7天以内;三只松鼠等零食品牌售卖的长保蛋黄酥,保质期在三个月;轩妈蛋黄酥的保质期为20天。
成立至今,轩妈累计销售近3亿枚蛋黄酥。2020年,轩妈年营收近5亿元,复购率超过40%。
80后夫妻创业
轩妈蛋黄酥能够快速起量,除了产品力,还得益于韦福献这个操盘手。
韦福献有过三次创业经历。
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和浙江干过几年销售。2013年第一次创业,是在淘宝上卖榴莲饼。当时做的是流量生意,左手进,右手出,由于没有掌握货源,干得并不长久。
第二次创业,韦福献决定做品牌。他回到家乡广西,想在当地特产上找商机。韦福献盯上了当地的红树林海鸭蛋,后来通过淘宝销往全国。这次创业,韦福献有了经验: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就做不成品牌。
第三次创业,有点偶然。
因为儿子轩轩挑食,韦福献的妻子廖晋平像所有妈妈一样,变着法子制作零食。有一天做蛋黄酥,轩轩一下子吃了三枚。后来轩轩的同学们来家里,蛋黄酥成了他们争抢的零食。轩妈尝试在朋友圈卖,也很受欢迎,甚至还有其他家长上门,专门讨教蛋黄酥的做法。
韦福献瞅准机会,决定把蛋黄酥卖给更多人,品牌就叫“轩妈”。他原来卖的海鸭蛋,也成了轩妈蛋黄酥的原料。
韦福献和廖晋平被亲切地称为“轩爸”和“轩妈”,在公司合作默契。轩妈是董事长,是品牌代言人,也是产品经理。轩爸则是总经理,负责管理日常事务。
刚开始,轩妈蛋黄酥主要通过微商卖。但韦福献深知,“如果要成为一个品类的领导品牌,就必须要去主流渠道。”
2018年起,轩妈在天猫开售。现在,天猫已经成了轩妈最大的渠道,占比近六成。目前,轩妈天猫店粉丝数225万,店内销量第一的产品是蛋黄酥6枚装,售价45元,月销超20万单。
天猫等线上平台之外,轩妈蛋黄酥已在沃尔玛、全家、盒马等知名商超、便利店上架,加速线下渠道布局。
做一家“无库存”公司
今年年初,轩妈把80多人的市场营销中心从广西南宁迁到了杭州西溪,公司整个运营重心紧跟市场前线而动。韦福献说,杭州的电商氛围更浓厚,招人也更容易。
一个品牌做到10亿,基本完成了从0-1的过程。蛋黄酥是一个小品类,轩妈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连续投资轩妈的金鼎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富昌认为,并不是吃蛋黄酥的人少,而是很多人想吃,却没有一个企业能提供合适的产品,很多烘焙类产品都是如此。在他看来,轩妈的市场空间巨大,“整个面包房中的食品都能通过工业化输出”。
这是个千亿级市场。据欧睿国际,2014-2018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6%,2020年,中国烘焙行业规模已达2384亿元。
事实上,传统面包房正在迎来阵痛。
近几年,好利来、面包新语、元祖蛋糕、克里斯汀、85度C等传统烘焙品牌都迎来不同程度的关店潮或业绩滑坡。据媒体报道,最近上海老牌面包房宜芝多一夜间几乎全部关店。
究其原因,面包房“中央工厂”集约化的处理方式,让产品失去“温度”,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主打现制烘焙的新式品牌兴起,但它们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轩妈在中间做了平衡,韦福献认为,这是一种“新业态”。
“小时候散装的瓜子,如今变成了袋装,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未来,将是一个数字化的过程。”韦福献说,未来的食品就是要实现“按需生产”。
轩妈的愿景是,做一个0库存的食品公司。
目前,轩妈主要的产品是蛋黄酥和芝士酥,只需用到少数的几种工艺。通过C2F(消费者直连工厂模式),可以95%实现按需生产,即当天下单、当天生产、当天发货,基本无库存。
这背后,是一整套数字化的供应链协同,比如溯源系统、数字商城和OMS(订单管理)等系统,能够实现柔性快返,减少甚至消灭库存。
如今,轩妈正在研发新品。当产品线更加丰富,“0库存”将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事情,需要把“卖货”和“生产”两个步骤连接起来,实时同步。
“做单一产品,只要管5个原材料就好。但如果出10个单品,要管100个原材料,跟传统的线性完全不一样。以前是加减法,现在要做乘除法。”在韦福献看来,多品类开发,原来的生产线需要通过改造,以适应更复杂的履约。
做无库存的食品公司,轩妈正走在一条无人走过的路上,挑战将接踵而至。
编辑 徐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