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最喜欢登的一座山,景美人少,还免费! 初夏锦屏山

1

老天爷洞位于宜阳南环路锦屏山的半山腰上。

据说,老天爷洞里有座凌霄宝殿,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

神仙修炼的道场多以山洞居多,故而,依照锦屏山势走向,因地制宜,善男信女们捐资修建的这个洞府,就叫老天爷洞。


洛阳人最喜欢登的一座山,景美人少,还免费!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前来烧香请愿的百姓们,都会从四面八方集中前来。

因此,香火日益鼎盛。

据说,神仙住在九重天上。

那在求道成仙的道路上有多难呢?

八仙过海中的八仙都是普通凡人,她们在成仙的道路上,也是经历种种考验与磨难,才最终能位例仙班。

对于这些,我不懂,也没有资格去评说,只是个人觉得,无论信奉什么,只要是教化世人,多做善事,多结善缘,才会有好报。

这就足够了。

2

锦屏山脚下,有两条路通往老天爷洞,一条是小土路,两边绿树成荫,走起来,比较有登山的感觉。

另一条是青石板铺就的台阶路,一个一个的台阶一眼望不到头,给人既神秘又庄严的感觉,特别想一探究竟。

选择走青石台阶,沿着青石台阶,一步一步的向山顶走去,两边的树木多以构树,榆树、洋槐树居多,树木虽常年生长于此,但锦屏山是做石头山,土壤比较少,但在这么贫瘠的山石土地上,这些树木还生长的密密麻麻,虽然都不粗大,但胜在数量居多,因此,为登山的青石台阶道路,形成了一道天热的绿荫通道,倒也为登山的道路增添了不少乐趣。

才刚登了有五六十个台阶,便能看到台阶的尽头。

千万不要高兴的太早,要是这都到顶了,那这神仙当的也太容易了吧!都没有点挑战的难度。


洛阳人最喜欢登的一座山,景美人少,还免费!


3

登山的台阶走完后,面前豁然开朗,是一个大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个小亭子,供游人休息。

广场上人工种植的花有鸢尾花,四月中旬,开着紫蓝色的花儿,在风中轻轻飘舞。


洛阳人最喜欢登的一座山,景美人少,还免费!


四周还有一些野生的小花小草,没有人照料,但都生长的郁郁葱葱,愈发茂盛。

看来越是温室里的花朵越娇弱,越是在大自然中,抵抗过风雪雨打的野花野草,反而愈加的生命顽强。

小花小草的经历,这与我们人类的成长,越是困难的环境越是能磨炼一个的意志,让人越挫越勇,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4

看到很多人从山上台阶走下来。

才刚看到,台阶的山壁上,写着老天爷洞。

原来,这才是真正通过山顶的道路,刚才登的台阶才是锦屏山上山路上的第一段台阶。

询问了下山的人,才知道,这离老天爷洞还有一段距离。

从这里到老天爷洞,快的话半个小时,慢的话也差不多五十分钟左右;想登上山顶,还需要继续再往上攀登,也就是开始走第三段台阶,等什么时候,没有台阶,没有路可走时,才算是登上了锦屏山山顶。

幸好,通往老天爷洞的台阶处有一个小卖部,买了水,还给泡泡买了些零食,以便他不想再登往山顶攀登时,奖励他。



5

通往老天爷洞的登山台阶,由青石板铺设,依照山势走向铺垫,悬崖外虽有青石栏杆作为扶手,内侧是崖壁山墙,整体走向颇为陡峭。

建议穿防滑的鞋子,不要急于攀登,而是稳住气息,注意脚下安全。

快速登了五十多个台阶后,稍有气喘吁吁,心跳加快,赶紧原地站立,休息一分钟。

待症状缓解后,再次稳步攀登。

台阶虽陡峭,好在每隔十米左右都会有个缓冲的休息地带,可以扶着青石栏杆望见县城的高楼以及周围的山峰之间的风光。

登山不见的登的快就是好,而是享受登山过程中,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次又一次,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自信,相信自己终能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虽慢且稳,终究能走的长远。



6

大约半小时后,终于到达老天爷洞门外。

由于疫情原因,大门紧闭。

老天爷洞府建在山腰间,虽年代久远,但丝毫不影响整个建筑古朴唯美。

果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隐匿于山间的老天爷洞,洞府坐南朝北,庙门向着北方,只能看到高高的山崖峭壁上,有一座雕龙画栋的仙府,想必应该就是传说中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

洞府中,有炊烟袅袅升起,相比是住在这里守护洞府的人在做饭。

此时,已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但洞府里山崖上的一株桃花却开的灼灼其华。



7

在老天爷洞门外的台阶上,坐下来喝点水,稍作休息之后,继续开始第三段台阶的攀登。

也许是下边山崖全是石头,修的工程颇为费时,台阶顺势修的也比较陡峭。

越接近山顶,山势反而平和,台阶就愈发的平稳,反而没有山下的台阶走的人心惊胆战。

这样就可以更加放心的欣赏山上的美景,时不时转过身来,望着山下县城的高楼建筑物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

碰到几个下山的大叔大婶们,手里白色的塑料袋子都满满的,里面装满了槐花。

此时,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

记得小时候,到了槐花开放的时候,总是跟着奶奶去山坡上摘槐花。因为山坡上槐花树低,伸手就可以摘下来。摘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放到嘴里,吃起来脆生生,甜丝丝的。

奶奶会带着我们摘很多的槐花。

有槐花的日子,也是我们小时候改善生活的时候。

奶奶会把槐花拌上面粉,蒸熟了,调点蒜汁,放点葱花,淋上香油,还没端上桌,我们一群小馋猫早都把奶奶的厨房围住了。

奶奶会变这花样的做些槐花饭,烙点槐花饼,蒸点槐花馍,包点槐花包子…

再把吃不了的槐花在开水里烫一下,再在太阳底下晒干,等冬天的时候,那可是做槐花包子、饺子难得的美味!



8

记忆的闸门,将我的馋虫都勾起来了。

迫不及待的想登上山顶,说不定也能摘些槐花,可就有口福了。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泡泡有点累了,说什么都不想往上登了。

幸好早有准备,他这个小吃货,有小零食的诱惑和补充,立刻就恢复到生龙活虎的状态。

一鼓作气,连路上遇到的山韭菜都不再停下看一眼,登到山顶。

山顶周围,的确看到几棵洋槐树,高高的枝头上,挂满了一串串洁白无瑕的槐花,可惜,太高了。

三国时曹操是"望梅止渴",而今,我也只能是"望花兴叹"了。



山顶的东边、西边都是很宽敞的道路,我猜想,难道是将锦屏十二峰的山脉都连接起来了吗?若真是如此,只要上到一个山峰上,就可以自由的穿梭于其他几个山峰之间,不需要再来回的上山、下山了。

山顶建有一个铁皮房子小卖部,门口还建有一个观景台。

可能受疫情影响,前来登山的人不多,也没有开门。

倒是这个观景台的位置很好,可以一览无余,俯瞰到宜阳县城的全貌。

宜阳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地标性建筑物也越来越多。

最瞩目的地标就是,日夜奔流不息的宜洛河像一条玉带环绕着小城,为小城带来生命的活力源泉,孜孜不倦的滋润着这一方水土,哺育着她的儿女。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山有水的地方,灵气十足,在这样的山水小城里生活,不仅悠闲自在,还惬意。

初夏,一切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只要用心找寻,总有别样的景致别样的美,快跟着记者的脚步,去宜阳寻找初夏美景吧!

1红星小镇

徜徉在陶瓷的海洋

●路线:从市区出发—滨河南路向西—宜阳文兴广场—安虎线—宜阳创业大道—红星小镇

从市区出发—河洛路—宜阳李贺大道—宜阳创业大道—红星小镇

初夏锦屏山

很早就听说,宜阳有一个以陶瓷工业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打卡地——红星小镇,前几天,记者前去探访,果真名不虚传。

进入小镇,仿佛走进了陶瓷的海洋,路两边满是人物雕塑,曾经的机床成了景观,随处可见瓷杯瓷盘瓷碗装饰的门头、招牌,连路灯的基座都是由瓷盘堆叠而成的。

红星小镇原是宜阳县红星陶瓷厂,经创意改造建成陶瓷工业文化主题公园一宜阳卓创陶瓷文化创意园,分为陶瓷体验区、艺术创作区、手信一条街、咖啡酒吧一条街、陶瓷博物馆、陶瓷精品馆、书画家创作基地、红星大舞台等多个区域,围绕陶瓷主题,将发展成集餐饮、服务、休闲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初夏锦屏山

这是一个文娱消费的好去处,适合一家人或情侣休闲。累了,有凉亭;渴了,有咖啡等饮品;饿了,有价格实惠的餐馆。有一个小型游乐场,是孩子们的天堂,临走时,还可以挑选几件自己喜欢的瓷杯、瓷碗。

2锦屏山

武皇赐名,景色秀丽

●路线:从红星小镇出发—南环路—锦屏山

“洛阳山色接宜阳,夹道峰峦峙两行。行到宜阳山更好,锦屏十二列青苍。”江苏人郑銮到宜阳任知县时作的一首诗,道出了锦屏山的美丽。

初夏锦屏山

锦屏山是宜阳县城的天然屏障,位于宜阳县城南,东西长两三公里,有十二峰峦,因迤逦似锦绣画屏而得名,赐名者是武则天。

公元696年,武则天来到这里,看到十二座峰峦层层叠叠,如锦绣画屏,遂赐名“锦屏”,并写下“锦屏奇观”四个大字,刻于石上,立于玉柱峰顶。如今,这四个字仍是锦屏山的金字招牌。

锦屏山自东向西一字排列的十二个山峰,依次为桃花、奎壁、烟霞、老人、玉柱、香山、书带、栖云、文笔、双壁、左狮、夕阳,宛如十二幅锦缎条屏,凌空垂挂,俊美壮观。曾经有人列出玉柱青霞,仙楼夜月,学院书声,云亭远眺,雉蝶炊烟、藻沟流云、陶洞秋风、香山梵呗、古柏浮岚、丹台昭晖十大胜景。

锦屏山景色秀丽,如果您不赶时间,可以闲庭信步,爬到山巅,俯瞰白云与洛水连接处的美丽县城。爬山累了,可以到山下的锦屏湖歇歇,锦屏湖碧波荡漾,像镶嵌在县城里的一颗明珠,让宜阳这座北方水城变得更加美丽。

3民俗农耕文化展览园

留住乡愁

●路线:从锦屏山出发—安虎线—迎宾大道—柳泉镇花庄村

有时候,乡愁是一个人、一件事、一种味道、一个老物件。

在宜阳县柳泉镇花庄村,就有一座石瓦盖顶的院落,存放着几百件老物件,这就是刚建成的民俗农耕文化展览园。

来到并不算大的民俗农耕文化展览园门前,举目看到门上方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让记者想起自己读小学时的学校大门。据一位村民介绍,这家民俗农耕文化展览园是由闲置的学校校园改建而成的,里面陈列的传统农耕工具和民俗用品,是全镇29个行政村的村民自愿捐献的,为的是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

煤油灯、架子车、磨盘、木屐、纺花车,还有二八自行……当看到这些老物件的时候,您的记忆会回到几十年前,浓浓的乡愁便弥漫开来。

除了民俗农耕文化展览园,您还可以到村入口的党建文化广场逛逛。这个文化广场由100根废弃的电线杆改造而成,此处还依托花庄村参加抗美援朝的5位英雄的事迹,重塑了5位英雄塑像,建造550平方米红色文化广场,缅怀先烈,弘扬爱国精神。(洛阳晚报 记者 张宝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