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艾山窝纪事(17):聚仙台 成都九龙沟遭蛇患?警方辟谣:假的!

(作者 艾山前)
捶胸顿足,顿足捶胸!!开发艾山风景区居然在艾山后开始。
按地理方位来讲,艾山风景区应该从艾山前建起,再向山后九龙沟,黑风口等景区发展的。当初艾山风景区的设计,除去交通一方面的原因,还与艾山前的风景,石头,树木等被破坏,有着很大的关联。
自从80年代起,绿化队撤出艾山后,艾山南面的石头,树木,便被人为的破坏了。不是破坏,而是大肆摧残式掠夺!
大固子,二固子,羊鼻子,挺肚子,椅圈,仙人下棋石,等等艾山的景点。 原本松林成荫,怪石嶙峋,鸟语花香的艾山,在经过打石塘,偷树木,炸山卖土石渣。短短几年间,就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光秃秃,光秃秃的,让人心寒!
从艾山山脚下,向南面三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南北长三百米,东西宽五十米,高二十多米的大土台子。上面平整,四周陡峭,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和红茅草。我们小时叫它是大固子,但它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聚仙台。(这节文字节选自《急喽鬼》)
你说奇怪不奇怪?在离艾山那么近,格愣愣的突出这么一个大土台子来。而且,这个土台子上面没有一块石头,这个土台子是从什么时候就有的,是谁修建的,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没有人知道和记载过。
听我爷爷说过,从他记事起,那个土台子就有了。虽是个土台子,经历了这么多年,风吹日晒,雨淋霜打的,但是它还是没变样还是那么高,那么大,所以我们老家人,都叫它大固子。
在大固子的南边有条很陡,很小的小路,能爬到大固子上面。那路很陡,我记得我小时,每次往上爬时,都是小心翼翼的,紧紧抓住小路边上的茅草,小树,慢慢才能上去。
那上面是块很大很平整的土地。还能依稀看见是个院落,残砖到处都是,有两棵很大的核桃树。据听说上面原来是个庙宇,不知哪年倒坍了,败落了下来。
在这台子四周,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庞大的根系护住了土台子的泥土,这也可能是,那么多年来,这个土台子没有泥土流失没见改变的原因。大固子,大固子,就该是这么叫来的吧。
传说每年三月三,八仙邀请天下神仙齐聚在这个土台子上,赏景看花,喝酒聊天。聚仙台因此得名。 既然叫聚仙台,那这土台子多少还是有点灵性的。
我听我爷爷讲过艾山聚仙台的事,有个财主很有钱,他看上了这个土台子的土了,他在聚仙台旁盘一座烧瓷缸瓷盆的窑。在聚仙台旁边取土,没有事,一挖聚仙台的土,怪事就发生,白天挖土的坑,它夜里边自动恢复填满。吓得那财主,窑都不敢烧了。
在1983年时,我们村汤先平带头又在聚仙台旁边盘了一座烧砖的窑也打算用聚仙台的土,他花了很多钱,买来制砖机器,请来了河南的烧窑师傅和工人。
可就在机器刚转动试机时,切砖机器把窑头师傅的脚给切去了一半,那窑也没烧成。从此,那窑就荒废了,直到前几年我表弟汪洋在建窑的那个地方扒了两个汪塘,那个废窑才销声匿迹。
我们村有个唐书记,他在任时,打起这聚仙台的主意,他把聚仙台上下,四周所有大点的树,全部给卖掉。那个伐树的牯子哥,在聚仙台整整干了半个多月,他和唐书记都大发了一把。第二年春,那个唐书记因为卖聚仙台的树,贪污钱,被开除了。可那些永远回不来的树,就像伤疤一样,永远在我们心里隐隐作痛。
在聚仙台的前面,有两小间土房一个小院,里面住着一对姓任的老夫妻,男的是个老道,他邳州宗教界最后一位道士。他们夫妻俩守在聚仙台前过了几十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直到他们相继去世,埋在聚仙台前面,还在日夜陪伴着聚仙台。
当初建艾山风景区时要从前山开始,把这聚仙台整修一下,上面再盖一座庙宇,也是一处好景点。不仅真能聚仙,而且还能聚财,肯定能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很大的效益。
文化佳园微信公众号(pzwhyjh)
合作共享平台:大洲文苑今日头条号(6385661516)
邳州文化网 http://pzwhjy.com
传播优秀文化,荐举原创佳作,期期精彩,篇篇可读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主编:徐景洲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封面新闻讯(记者 杨力)8月22日,一则蛇爬上道路的视频在不少成都人的朋友圈中疯传,视频中有女子称,“九龙沟遍山的蛇全出来了!”一时间,让众多打算前往九龙沟旅游的市民,也打起了退堂鼓。当天下午,崇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辟谣信息,称经证实,系人为放生,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随后,记者与崇州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队长朱福取得联系。他表示,接到群众反映后,救援队人员立即赶赴九龙沟调查。“道路上偶然能见几条蛇。”他说,但经详细调查,这些蛇均是人为放生,且都为无毒蛇,“都是两三天前有人放生山中的,数量比不多。今天随着温度升高,有些蛇就出来晒太阳了。”
同时,他也提醒广大市民,这类放生蛇的方式并不可取,甚至还涉嫌违法,还可能影响当地生态环境。